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這要分不同的任務機型。

    如果是防空截擊機,到達指定空域進行攔截,大概也就10分鐘。發射導彈,確認目標是否擊落,然後返航。

    如果是制空戰鬥機,戰時在地面雷達引導下,在戰區上空有30分鐘就足夠了。現在的制空戰鬥機能停留一小時的不多,一般是進攻任務,擔任護航的戰鬥機需要時間長一點。

    如果是對地攻擊機,也分兩種。一種是遠端遮斷,和截擊機的留空時間差不多,有十幾分鍾就夠了。

    1986年美國空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1點54分開始電子干擾,2點整開始實彈攻擊,2點12分空襲結束。總共持續18分鐘。實際作戰11分鐘。從英國起飛的F-111F轟炸機單程飛行距離5188公里。

    如果是戰場近距離支援,要求攻擊機在戰場上空長時間滯留。美國的A-10載彈航程大約不到2000公里,要在戰場滯留2個小時,作戰半徑400多公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戰場作戰。如果滯留時間縮短,航程就會相應增加。F-16不能取代A-10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有A-10戰場滯空時間長的優點。

    F-16C的轉場航程達到3800公里。但是掛載炸彈後,航程會大幅度縮水。F-16A的對空作戰半徑不到1000公里,大約為960公里。F-16C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機體重量增加,對地作戰半徑縮短,網上的資料為700多公里。有說F-16C的作戰半徑1200~1600公里的,應該是帶三個副油箱空中攔截拍照任務。

  • 2 # whoimixmu

    不同型別的戰機,在戰區滯留時間不一樣。轟炸機是到了地方投彈或發射武器就走,基本不需要長時間停留。執行近距離支援或戰場遮斷任務的攻擊機就需要在戰場上待機一段時間。承擔制空或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就需要在戰區停留更長時間,一般要半個小時以上。

  • 3 # 長安小師爺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影響的因素很多,如果單從題主所設的這個大前提下,那麼粗略的說這是基本會有1個半小時的滯空時間,這是最短的情況下,一般至少接近2個小時。而要細算的話,那麼把作戰半徑拉長的話做到半個小時的最短滯空時間也是有的。但這些都是在飛機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

    作為半徑1000公里的戰機,其內建油箱基本能做到飛機在作戰最遠半徑距離上滯空半個小時的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還有副油箱的話能把時間延長至1小時,而要空中加油的情況下,那麼則是至少2個小時的情況也是輕輕鬆鬆的,但這些前提都是精確計劃好的才行。

    其實我們總是看飛機起飛後直奔目標上空,但很多時候各個國家的主力戰機以及它負責的防空區,還有就是執行特殊任務作戰時,它們的航線規劃其實會先期做好的,不是想怎麼飛就怎麼飛的,除非在空中接敵時,這個階段是由敵我雙方的飛行員相對自由發揮的時候,但也一般脫離不了原有的技戰術訓練基本的。

  • 4 # 恰恰無心用

    這裡有些回答的好多錯誤,你可以多看看相關書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資料,一般公開的引數是最大作戰半徑,由於現在很多戰機是多用途,執行不同的任務,其作戰半徑會有所不同,這個和飛機攜帶的燃料、武器裝備、飛行高度速度都有關係,即使是理論上計算出來的作戰半徑,也不是每次都那麼準確,需要飛行員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滯留時間 。不同的作戰任務,在戰區滯留時間也不一樣,比如對地攻擊,到達戰場投放武器後就可以立刻返航,滯留時間只需幾分鐘,如果是攔截,至少需要十幾分鍾,空戰則需要更長滯留時間。對地攻擊時飛機可以多帶一些燃油和彈藥,空戰模式時可能不會把油箱裝滿,武器也不會滿掛。對地攻擊可能要採用超低空飛行,作戰半徑就會小很多,攔截作戰要高空飛行作戰半徑會大一些。有時飛機要開加力超音速飛行,有時用有利速度巡航,這些都影響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比如西沙海戰期間,空軍為配合作戰派出殲六飛機支援,當時推算殲六的作戰半徑飛不到西沙,但是實際行動證實殲六可以到西沙並滯留巡邏二十分鐘再返航。

  • 5 # 風起雲飛揚51798741

    你這個問題應該是戰機的作戰半徑1000公里,機場到戰場的距離正是戰機的最大作戰半徑,那麼戰機在戰場的滯空時間是多少,這樣提問才能讓別人明白。如果是這個問題應該是很短,只有幾分鐘而已。三到五分鐘左右。

  • 6 # wangan1

    題中作戰半徑1000公里己確認。實際在“作戰半徑”這詞下,它己包含了戰機的戰場留空時間,它此時所表述的距離,並非是飛機最遠飛行里程一半或稍小的簡單理解喔。

    應該說戰機留空時間與作戰半徑並無直接關係,該數值大小實際與戰機分類及作戰任務有關,雖然世界上並未將戰場留空時間作過規範,即雖然未有很標準明確的規定,但一般而言因作戰飛機不同,也有約10一20分鐘之說,早期截擊機可能較短,而後期飛機技術進步而漸長,還有特種專業飛機則就相當長,總之還是說看何種飛機執行行種任務。

    如戰鬥機則以交戰區域滯留的時間看,也就是與對手周旋決鬥的時間,戰鬥機舉例如早期米格21,在本就短的作戰半徑(約近300公里)的情況下,此時它飛離機場至300公里處戰區與敵作戰,因其設計問題它的留空時間仍很短、交戰時間很倉促,以前也曾多次見戰鬥故事中提到,交戰時間特短稍戀戰油耗無多需返航,它對轟炸機一、二個衝刺無果後,也得放棄再戰趕緊看油料是否夠返航,否則如再戀戰就真回不了“家”了。

    還有如轟炸機一般都系長途奔襲,其進入敵戰區一段時間會很長,其奔襲過程還往往需考慮臨時變化因素造成的耗油耗時問題,它的戰區(也含投彈空域)留空時間相對就長了,再者航程大又遠奔襲“行程”變化也大,它的戰區留空時間還真不短。然現代科技支援下的衝突戰爭,應該說己不太會有制定計劃之外的意外了,或說奔襲期間再臨時改變目標的行為也不太可能了。且現今轟炸機都在敵防區外即開始攻擊,變化攻擊可能更無可能,從該意義上講轟炸機作戰區內(發射空域)留空時間反而是減少的方向發展。

    而戰場之偵察機類的特種機型,因其隱秘且非直接與對方對抗,儲存自我能力強又需長時臨空工作的特點,則它滯空時間會非常長,往往以小時計特別特殊的機型還會以天計,將來靠太陽能為動力的(晚上依白天充電之電池電力為動力)則可能會依星期、月為單位計留空時間吧。

    題目中表述為1ooo公里作戰半徑,相信此題應該針對的是戰鬥機吧?。現以戰鬥機之作戰半徑來釋題,再次強調“作戰半徑”之詞,它的定義實際己包含戰機在戰場“工作”的留空時間,它並非平常被人直面理解為最大航程一半稍小。作戰半徑實際是己包含了:推定或設定某型戰飛機執行某種“標準”作戰任務,其“操作”所需油料及時間均己考慮並折算,也就是在一定合理規範認識下,來確認所需時間和油耗及折返航程。雖現許多戰機可進行空中加油續航,但該加油續航並非平常意義的原機航程,那應該屬特殊情況及鋪助下的特殊“作戰半徑”哈。

    再換言之說作戰半徑:以在飛機攜帶正常作戰武器負荷,並靠飛機自身能力返回起始點(機場),此時該飛機以自身能力所具備的,飛行至離起飛的最遠點距離並返回來理解。該題中作戰半徑1000公里,是指其可飛至1000公里處,以正常作戰後還能返回起始機場的距離。

    一般而言,有說戰鬥機在作戰空域能滯留約10分鐘或再稍多。那為何不設計生產戰區(此處提到的戰區均直交戰空域)能超長留空的戰機呢?,表面上看戰區留空時間越長對己好處多多,即:作戰效率越高,參戰時間越長戰機利用作率也高,與敵對抗時間增長實際加重了對敵的打擊或壓制,戰機的作戰效能也越高,飛行員利用率也高了,從而武備總量還有人員配備等等數量及成本也可降低。但實際戰鬥機戰區留空時間總是非常有限的(早期有的戰機戰鬥任務安排,因遠距離奔襲估計還沒10分鐘哈),究其原因有:滯留長時間機載油料勢必增多,交戰時多載油會直接影響戰機機動性及作戰效能,還有交戰時飛行員精神高度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下,人的生理及智力是無法確保其長時間保持大腦機敏聰慧的,過長的高強度戰場交鋒會導致飛行員判斷力降低,飛機被對方擊落機率大大增加,從而為留時長所做的努力反而最終是得不償失的結果。另外對於戰機之載油量,也是依當初飛機設計時確定設走的,並非想增加就增加哈(就算採用機外可拋副油箱,它也屬原設計設定的範疇)。據此可說,就算具是大作戰半徑的戰鬥機,如假設被選用作近距離戰區作空戰,猜測估計它往往會多載攻擊彈藥增加打擊力,而並非以多帶油只作增長留空時間考慮喔。

    回到本題之問,個人明確認為留空時間與作戰半徑無直接關係,它與作戰之戰機機型和任務有關,作戰半徑實際己給出了該戰機依設計載荷下的可“工作”範圍,即就是那1000公里噢。個人以為反過來講更接近該作戰半徑的定義,即戰機依設計和生產之效能可被確定,該機在確定某種任務下,載多少負荷可至多遠執行某事項(作戰任務)。正常且相對標準的任務,以及標準配載武器彈藥的,即為該型機的設計設定之作戰半徑。然如作戰任務或所載武器負荷變了(掛載武器或減或增),該機作戰半徑自然也就變了,或大於或小於原標稱之作戰半徑,這應該不難理解吧。

    如有誤可批駁但勿噴哈。

  • 7 # 50後男人

    這個問題很籠統,實戰中要看具體情況的,我們就舉一場戰爭作例項吧,這場戰爭就是馬島戰爭。

    (馬島戰場示意圖)

    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國特遣艦隊萬里奔襲馬島,與阿根廷在馬島附近海面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馬島在阿根廷的東南外海,離本土約500公里。1982年5月1日英國特遣艦隊到達戰場指定位置,1架火神戰略轟炸機第一次空襲了馬島斯坦利港機場。英軍轟炸斯坦利港後,阿根廷空軍當日即大舉出動反擊,馬島空戰正式開始。

    (阿空軍主力Phantom3)

    隨後,因為天氣原因,雙方空軍沉寂了一段時間。5月23日,天氣情況好轉後,阿根廷空軍大規模出動,雙方再次展開多輪空戰,至5月25日,阿根廷獨立172週年國慶日,阿根廷空軍傾巢而出攻擊英特遣艦隊,戰況慘烈,最後英艦“謝菲爾德”號、“考文垂”號及數艘英軍艦被擊沉。但同時,阿根廷空軍也被擊毀擊傷30多架戰機,阿空軍從此耗盡戰力、油枯燈滅,再沒有能力襲擊英特遣艦隊了。

    (英空軍主力鷂式戰機)

    在這場空戰中,阿空軍主力是Phantom3戰機與天鷹攻擊機,Phantom3負責爭奪制空權,天鷹攻擊機負責對艦攻擊,而英國戰機則以鷂式戰機為主。這幾種戰機都是航程較短的戰機,特別是英國的鷂式戰機就更短了。

    這場空戰,由於阿空軍沒有重視馬島的機場使用,所有戰機全部從本土起飛作戰。阿根廷戰機在本土的機場起飛,離馬島戰場實際距離800公里左右,這樣大大限制了阿戰機的作戰半徑範圍。而英國鷂式戰機航程雖短,但離戰場近,反而作戰滯空時間比阿空軍長。

    (英國被擊中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以Phantom3為例,最大航程24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就是1000公里左右。這樣中途航程就佔去了大半,抵達馬島戰場後,Phantom3只有不到五六分鐘的空戰時間,還沒打兩炮就要急著返航了。而航程、作戰半徑更小的英軍鷂式戰機,起飛即戰場,這樣滯空時間反而比Phantom3長,幹起仗來就從容得多了。空戰結果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所以,戰機作戰半徑雖然很重要,但不是戰場取勝的唯一條件,只要運用得當,短航程、作戰半徑小的戰機,也能打勝仗的。

  • 8 # 晨曦談兵

    戰機的作戰半徑分多種,一般我們常說的作戰半徑是指的最大作戰半徑。

    最大作戰半徑一般是指滿油(內油+副油箱)、掛載2枚格鬥彈情況下,採取“高-高-高”作戰模式(全程高空飛行,比較省油)時的空空攔截半徑。通常,會包含5分鐘的格鬥時間,並且要求有一定的餘油(防止降落延誤)。

    FC-1“梟龍”戰機比較接近這個數字

    梟龍基本型號最大航程30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100公里。在巡航模式下,戰機速度通常在0.7馬赫左右,高空音速在1100公里/小時左右(高速音速低一些)。所以,戰機時速在750公里/小時左右。在這種速度下,2200公里的來回距離,滯空時間約為3個小時。實際上,3個小時就是梟龍所標的滯空時間數值。

    前面也說了,作戰半徑是分多種的,不同的作戰半徑下,其滯空時間當然也會不同。作戰半徑跟掛載、飛航模式關係比較大。一般制空作戰會採取輕掛載、“高-低-高”飛航模式;而對地作戰,則會採取重掛載,甚至可能會採用“低-低-地”飛航模式。後者的作戰半徑會下降一半左右甚至更多,滯空時間當然也會大幅度的降低。

    當然,戰機採取其他方面可以在自身基礎上,進一步的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比如空中加油。經過幾次空戰加油,戰機的作戰半徑、滯空時間等可以增加一半以上。

  • 9 # 軍武吐槽君

    一架飛機的最大作戰半徑是指飛機在加滿內油後不依靠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所能飛往最遠的空域,並且能夠支援作戰一段時間後安全返回的最大距離。而這個作戰時間一般都在半小時左右,因此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如果是1000千米,那麼最大航程就肯定超越2000千米,甚至接近3000千米。例如殲16的最大航程接近4000千米,但是作戰半徑只有1500千米,這裡就是預留了約1000千米航程的油量用於在戰區進行機動作戰。(美軍兩型主力艦載機作戰半徑)

    那麼1000千米的油量能夠支撐多久的作戰呢呢?以蘇27為例,其高空最大速度為2.35馬赫(2500千米/小時),如果以這個速度飛行,大概只能維持24分鐘,如果以0.8馬赫(98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航,那麼則可以支撐1個小時。考慮到戰鬥機在戰鬥中高速與低速肯定是會交替使用的,因此我們打個對摺,1000千米的油量最少也足以支撐戰鬥機30分鐘的作戰時間,這也與我們之前說明的時間基本吻合。(蘇27戰鬥機)

    那麼40分鐘時間夠用嗎?當然夠用,如果只是發動對地攻擊,那麼直接用光電吊艙瞄準,然後釋放出精確制導導彈就行了。要是扔自由落體炸彈,那麼飛到目標上空,按一下解脫按鈕就行了,需要的時間更短。大多數的對地攻擊戰鬥機和轟炸機就是這樣的作戰模式,所以在計算轟炸機的作戰半徑時,直接用航程除以2就行了,因為轟炸機的作戰就是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或者目標上空秒投炸彈,根本不需要什麼戰場滯空時間,打完就跑才是王道。那麼如果是戰鬥機之間的空中對決呢?空戰就就比較麻煩,需要開啟相控陣雷達尋找對手,找到之後還要進入射程範圍內使用火控雷達進行照射鎖定,然後才能發射空空導彈進行攻擊。在這期間,雙方會利用自己的隱身能力以及使用各種高大上的諸如眼鏡蛇機動、落葉漂之類的機動動作來規避對方的探測和攻擊,雖然是遠距離的超視距作戰,但是緊張刺激的程度絲毫不亞於螺旋槳時代的近距離狗鬥!(超級眼鏡蛇機動)

    這種遠距離的躲貓貓似的攻守對決,比拼的是誰的雷達看的遠,導彈射的遠,隱身能力更強,但是其實也持續不了多久,因為一旦被雷達和隱身能力優勢一方搜尋並鎖定,只要空空導彈發射出去,戰鬥機就基本上GG了,戰鬥也就宣告結束。這種遠距離空戰也就是在幾分鐘乃至於十幾分鍾之間就結束了,因此40分鐘的滯空時間也綽綽有餘了。那麼一架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是1000千米,但是作戰目標區卻在2000千米之外,那該如何是好?這就需要透過額外手段來提高戰鬥機的航程,以求不僅能夠飛到作戰區,而且能夠確保足夠的滯空作戰時間,這種額外手段主要有兩種。

    第一、在攜帶油量不變的情況下,換裝新式發動機,降低油耗,增加航程。我軍鼎鼎大名的戰神轟6K航程達到驚人的9000千米,而原型機轟6的航程則只有5800千米,主要原因就是轟6K使用低油耗的D30-KP-2渦扇發動機換下了老式的油老虎渦噴8發動機。(掛滿副油箱的F4鬼怪戰鬥機)

    第二、那就是增加油量,增加油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加掛副油箱,屬於比較簡單的方式。第二種則是進行空中加油,這一種需要所在國擁有空中加油機,並且戰鬥機還要支援空中加油,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空中加油最出神入化的操作就是英國在馬島戰爭使用作戰半徑只有3000千米的火神轟炸機歷經4次空中加油,往返1.2萬公里轟炸阿根廷斯坦利機場的傳奇故事。(印度光輝戰鬥機正在演練空中加油)

  • 10 # 雪松127947852

    戰鬥機作戰半徑是按照續航能力定義的。我是雪松:戰鬥機作戰半徑是按照不加油情況下續航能力定義的,也就是戰機滯空時間長短。因為作戰空域大多在幾百公里之外,去掉趕赴作戰空域及反航時間其餘才是滯空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哪些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人嗎,小說漫畫真實的等等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