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匠人工坊

    在這幾種刀裡面,只有大刀屬於裝備軍隊的主兵器,其餘四種屬於副兵器,如果論實戰能力,大刀第一毫,這一點毫無懸念。

    大刀的形制不一,種類頗多。主要有:刀口圓若半弦月者,名為偃月刀;刀身寬大者,名為寬刃刀;刀身細長者,名為眉尖刀;還有屈刀、筆刀、鳳嘴刀、挑刀、片刀、虎牙刀、象鼻刀等。近代中國軍隊實際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大砍刀和馬刀。

    大刀的特點,刀寬柄長,可以雙手握,一般開鈍刃或者不開刃,靠比利和慣性殺傷敵人,必要時可以格擋對方兵器。不易損壞,即使損壞也便於修復。

    日本刀根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等。從江戶時期開始,日本刀的主要應用不再是戰場,而轉變為劍術工具,追求單兵作戰技巧和鋒利度,其戰場實戰能力反倒比之前要弱的多。

    雁翎刀的刀身挺直,刀尖處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其形制最早見於唐代,盛行於明清,主要配備小股特戰部隊、御林軍、錦衣衛等,一般執行內衛任務,抓捕人犯,執行刺殺等任務。大兵團作戰中主要作為指揮刀,或者配合長兵刃使用的副武器。

    柳葉刀與雁翎刀的區別: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

    苗刀的刀身修長,因形似禾苗而得名,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並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

    雁翎、柳葉和苗刀都屬於腰刀,就對付老百姓來說,攜帶方便,殺傷力強。但是在戰場上,一般不作為主戰兵器。

  • 2 # 經歷極度多彩的帥叔

    我們先定義一下大刀,樣式就固定在抗戰制式大刀,這樣就很好比較了。大刀,大刀片,是當時中國的現代軍隊對武器彈藥不足的一種補充,它樣式定型是對中國傳統刀的樣式結合實戰的產物,長度不長適合近戰,刀柄可單可雙,刃寬但不算太厚,重量適中偏重一點保證了出刀的威力,取材方便,工藝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列裝,保養成本低,磨磨就好,因為實戰,動作不多,便於大規模訓練。反觀日本刀,貴重物品,就刀本身不用多說了,使用需要武林高手,不然近戰肉搏幾分鐘就報廢,這一點參照日本武士苦練出刀就可以知道,用日本刀就像牛仔練拔槍講究以快致勝,不然他們早破產了。雁翎刀大部分是單手,不適合戰場肉搏。

  • 3 # 匠人工坊小助手

    沒有最好的刀,只有最合適的刀。現代刀還得分個用途,古代上戰場,要實戰,那更得注重這個,要不然古代刀的形制怎麼各種演變呢。

    大概說說吧,要是敵人就站在那讓你砍,或者移動得慢,那中國大刀片子厲害,因為重量大,對付重甲用的。日本刀相對輕便鋒利,本身日式盔甲防禦力還差,所以他們才用這種快刀。

    雁翎刀和柳葉刀,它們形制很像,但柳葉刀有一個往刀尖收窄的設計,感覺重心更好些,整體彎曲感覺出鞘也更順暢。這種腰刀都是,若僅僅民間戰鬥,當然輕便殺傷力強。但是在戰場上,一般不作為主戰兵器。

    至於苗刀,它的前身明長刀,是仿的日本野太刀,早期刀法也是參考的日本刀法。野太刀也叫大太刀,是一種尺寸十分巨大的日本刀。不過野太刀後來在日本不流行了,因為太大了,很少人用,而且打造起來也不容易。在中國卻本土化成苗刀,尺寸屬於長刀的水平,單、雙手用都可以,能當刀砍能當槍突刺。

  • 4 # 火器工坊

    說實話,這些武器都是用的好就強,沒有說誰就一定能夠戰勝誰成為刀王的。當然了,每種刀都有自己出現的特點背景,也就是說在這種背景下,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先說大刀,通常我們提到的大刀(不是抗日大軍刀),指的是宋代開始流行的長柄刀,長柄刀的出現,是因為重甲步兵和具裝騎兵的大規模興起,因為護甲防禦力提高,直刃長刀的實用性被大打折扣,曾一度脫離了中國的戰場。長柄刀的優勢在於他可以劈砍也可以穿刺還可以挑擊,其效果就類似歐洲的瑞士戟。通常在面對重甲士兵的時候,長柄刀往往不是砍殺對手,而是將對手砸死,或者打掉頭盔,轉而劈掉對方的頭顱,可以同時完成長槍兵和大斧兵的任務。

    再就是日本刀,日本刀分類很多,這裡就說使用時間最多的打刀。打刀就是後來武士用來格鬥的武器,也是武士的身份象徵,打刀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採用雙淬火技術。一把上等的打刀據說可以切開13俱人體的腰部,稱為十三胴。現在最好的打刀可以切開7胴(豬腰),可見武士刀之鋒利。之所以武士打刀能夠在日本盛行那麼久,跟日本的護甲情況也有關係,日式盔甲防禦力很差,鐵質盔甲少之又少,因此像這種快刀才會有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打刀的破甲能力很差勁。

    雁翎刀是明清時期最常用的刀型,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一般稱為反刃 ,可以步戰亦可馬戰,是中國刀的最高進化水平之一。事實上雁翎刀多作為輔助兵器和佩刀使用,對付鎧甲有單手輕型刀劍的通病-破甲能力不強。

    柳葉刀,指的是在中國使用的中國武術刀其中一種,因刀的形狀類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這是通常用於騎兵和步兵上,明軍大量裝備此刀。其效果和雁翎刀是一樣的。

    苗刀刀長五尺,刀身修長,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並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其根源是大明御林軍刀,再往前就是武士打刀。在明代的薊北遼東戰場,苗刀也曾大顯身手,給予了蒙古人很大的心理陰影。到了清代,苗刀在軍中衰落,但未消失,而是走起了民間武術家的路線。

    羅列完了還是那句話,這些武器各有各的特點,適合於各種特別的場合,但還是說了,誰用的好誰最牛逼。

  • 5 # 手機使用者5446942805

    刀是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武器,而決定這種武器強弱的關鍵在於冶鐵技術。中國古代軍隊戰鬥力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原王朝的冶鐵技術長期領先世界。唐以後,阿拉伯的冶鐵技術也發展起來,跟宋朝不相上下。宋朝軍隊面對的是同樣有技術的金和西夏,他們當時都是重甲騎兵,所以宋軍的武器都很特殊,對刀而言,中原的刀開刃淺,呈斧形,為的是能劈開敵人的護甲。日本冶鐵技術落後,也沒有重甲兵,有革甲就不錯了,所以日本刀薄,開刃也深,砍肉很厲害!明朝軍隊主要玩火器了。幾個日本倭寇,又是流竄的,值不當的呼叫國家重兵,所以戚將軍就用別的方法對抗了。後來戚將軍防守北方,也是主要用火器。到明末抗日援朝的時候,打仗也主要用火器,要不是清朝非講究個騎射傳統,中國軍隊早行了!

  • 6 # 使用者50621502874

    刀要看你的力量體型,作戰方式,力氣大 兵團作戰選2米長柄大刀,騎馬耍大刀爽啊,人少單挑力氣小選日本刀柳葉刀,近戰能力強的

  • 7 # 0壹心0

    我想:馬戰用大關刀,步戰單兵和列陣都用陌刀或者苗刀配盾牌,狹窄空間用牛肉刀,暗殺用小刀,家庭做飯用十八子菜刀

  • 8 # 悟貴勤思

    從實戰經驗來看,大刀在戰場上的實戰能力最強,苗刀在單打方面殺傷力最強。

    大刀和它的名字一樣,簡單實用,實際上這種被廣泛實用的兵器是中國古代軍隊歷經幾千年的摸索而最終選擇的一種終極冷兵器。大刀在民間也叫鬼頭刀,因為其殺傷力巨大而得名。大刀主要是為經過簡單訓練的普通士兵而裝備的,大刀的刀面寬、刀背厚、刃口大、刀頭帶尖、刀身有弧、刀柄較長,可以根據士兵的身高、體重和力量配備趁手型號。這些特點決定了其簡單使用、威力巨大、成本低廉等特點,因此在中國軍隊中得到大力推廣。這是一款為抗擊北方遊牧民族而延伸出的一款刀,幫助身形相對較小的中原士兵可以和彪悍的草原騎士向抗衡。並且,在抗日戰場上大刀也得到了實戰的證明,據說現在中國個別特種部隊裡仍然配有新型大刀,足可見其實戰能力之強。

    大刀是一種專為戰場搏鬥設計的大殺器,並不適合在民間流通。中國傳統兵器多種多樣,刀正是江湖人士佩戴最多的一種兵器。苗刀是目前公認的中國殺傷力最強的冷兵器,苗刀最初是直刀,據說是由漢直刀和唐刀演變而來,明朝時期經戚繼光改良後演變成今天這種長柄、長身形似禾苗的長刀。苗刀並非苗族所使用的刀,而是因其身形而得名。苗刀身長、刀柄也長,一般能達到1.5米以上,刀柄佔據整刀長度的三分之一,由於其一直流傳於江湖之間,其口碑也是民間所流傳,當今社會早已禁止實戰比武,因此我們也只能採信眾家之言。儘管大家稱讚苗刀是件好兵器,但真正聯絡苗刀的人卻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苗刀不僅對使用者的天賦要求很高,苗刀刀法也很難練就,不過一旦練成,就能躋身頂級高手行列。苗刀是短柄長刀,要求使用者必須身高臂長,由於刀身很長,所以不能向普通刀具那樣劈砍掃刺,它的出刀形式極為特別,需要藉助身形旋轉來實現大小範圍的攻防。據說要練習苗刀必須首先苦練通背拳三十二式疾絞步,待練得身形翻轉自如,方可摸刀。因此,苗刀刀客往往也是通背拳高手,這種特殊長刀並不適合大眾習練!

    柳葉刀實際上是防身的佩刀,是侍衛的防身武器,主要作用是自衛。此刀短小幹練,弧線優美,使用起來很是輕便,在衛隊和民間也大為流行,從崗哨衛兵到武林高手都有佩戴。正是因為其輕、短、薄等特點,使用者可以很好的控制分寸,不至於給對手造成致命傷害,同時也決定了它的殺傷範圍和威力有限。因此,這款刀的威力遠遜於大刀和苗刀等大殺器。

    最後來說一下日本刀,目前大部分華人眼中的日本刀應該是以侵華日軍軍官佩刀為基礎形象,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日本刀全都一個樣子。實際上日本的刀具形制也非常豐富,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當然武士刀的確是流傳最廣,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日本武士刀也有大小長短、弧度等不同,簡單的說有弧度較大的太刀和現在最常見的打刀,弧度相對小一些。日軍軍官所佩戴的刀嚴格意義上說是指揮刀,並非參加實戰的戰刀,日本戰國時期士兵參戰的戰刀會比後來的指揮刀長一些、重一些,整體形制相差無幾。總體來說,日本刀的優點是工藝精良、長短、弧度、重量都幾乎達到了完美境地,頂級刀匠製作的精品往往是價值不菲的藝術品。但是就實戰威力而言,日本刀在大刀和苗刀之下,但要強於柳葉刀。和大刀相比,日本刀太短、太輕、易損易斷,儘管鋒利無比,但無法承受大刀勢大力沉的劈砍,抗戰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和苗刀相比,日本刀太短,很難突破苗刀的殺傷範圍,另外據說苗刀刀法內含有戚繼光當年為破倭刀所創的招式,正是日本刀的剋星。所以,日本刀佔不到便宜。

    另外,日本人和華人對刀的認識有本質不同。日本刀對於日本人來說有一種特殊的精神寄託,武士對刀看得比生命還重。日本刀的製造工藝極為複雜且難度極高,一把高質量的日本刀要耗費工匠極大心血,因此日本人也對自己的佩刀極為愛惜。華人就不同了,刀就是武器,武器就是要殺人的,好鋼用在刀刃上,不是刀刃用生鐵就行,所以華人很務實。大刀之所以造成這個樣子,就是為了最求一個物美價廉。大刀厚且寬,劈砍之後頂多出現豁口,很難斷裂,因此只需簡單修補打磨就可以。並且,華人認為刀劍等就是消耗品,寶刀雖然鋒利但和別的兵器磕上也是要出豁口的,索性不要費太大力氣,多打造一些,用壞了再換。所以中國的大刀成不了世界名刀,但卻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 9 # 天山太極道

    看人,看對手!給我兩支削尖的竹筷也許也可以把一個拿匕首的人殺死。 當然也可能我拿一把長刀也被拿匕首的人殺死。

  • 10 # 暗流無聲

    在所有的刀劍家族中,日本刀以鋒利、靈活、攻擊性強為優點!堪稱刀劍之冠!而日本的劍術是世界公認劍術之王!日本的劍術、歐洲騎兵左手持盾右手持槍術在冷兵器時代戰力世界第一!

  • 11 # LeoHS234

    如果是披甲步戰,大刀為王。人之所以穿鐵甲,就是防止刀砍,可以說,除了大刀硬砸,其他的刀都沒啥用。剩餘的裡面,雁翎刀和苗刀刀身較直,適合刺擊,可以用技巧彌補短處,偷襲甲縫。

    如果是無甲一對一決鬥,苗刀為王,因為長,而且是長的多。苗刀原型是倭寇野太刀,比日本打刀又長又直,刺砍皆優。第二位是大刀,雙手單手皆可,且結實耐用,對拼不心疼,勢大力沉,難以抗衡。然後是日本打刀,畢竟雙手持握。最後是雁翎和柳葉刀。當然,如果拿上盾牌,雁翎柳葉吊打其它。

    如果是輕甲結陣步戰或街巷私鬥,雁翎刀為王,因為空出一隻手會有極大的戰術多樣性和機動優勢,而且刺劈具佳,刀有反刃使得技法上更加靈活多變,難以預料。其次是柳葉刀,苗刀,大刀,打刀。

    如果是馬上輕騎兵使用,最好的是柳葉刀,其次是雁翎刀,再次是打刀,其他的基本不適合騎兵使用。

  • 12 # 山戶一野老

    大刀製作簡便,適合大規模武裝士兵,勢大力沉,需要較大力量舞動,比較笨重,不適合近戰!日本刀刀刃不耐久戰,雖然鋒利但是容易缺刃,而且工藝要求頗高,不能大規模列裝軍士!其他刀不是很瞭解....後排繼續

  • 13 # 交易哲學家

    這個有專門研究的:

    首先,日本武士刀在實戰中戰鬥力最差;

    武士刀的使用者需要長久的訓練,並且在實戰中遠不如中國的大刀片子;

    也沒有破甲能力,實際上面對身穿鎧甲的,特別是鎖子甲的對手,武士刀的劈砍難以造成嚴重傷害,實際上在日本武士中,第一武器是長矛,第二武器才是日本武士刀。

    幕末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中,十名新選組成員穿上了日本人成為“鎖具足”的鎖子甲去突襲將近三十名尊王攘夷派武士,結果十名新選組成員無一人死亡,而尊王攘夷派武士其中很多劍術好手,還不乏帶著家傳名刀。結果尊王攘夷派武士戰死7人,11人身負重傷,新選組成員以少打多卻無一戰死。由此可見,日本刀對於鐵甲來說根本不存在破甲的屬性。

    但是日本刀對無防禦護甲的肉身目標殺傷力很大,並且由於揮舞速度快帶來的劈砍力很強,但是這也是武士刀的弱點;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武士刀對陣中國大刀完敗,主要是武士刀需要雙手操作,一擊不中之後,回防格擋動作很慢,而中國的大刀片子,寬厚,正面迎擊武士刀不會被砍斷,但是第二次招日本武士刀就反應很慢。基本上被大刀片子砍傷。

    實戰戰鬥力最強的就是大刀片子

    注意啊,在除長矛以外所有刀類武器中,這種形狀的大刀片子實戰最好用,這也是經過實戰檢驗的,如果街頭鬥毆,尤其過去有土匪的年代,這種武器實戰最強。

    我以前在南方一個地方揮舞過大刀,一上手就知道這刀特別好用。

    首先,這個刀很重,長柄,雙手發力的時候砍下力道十分驚人,並且不會斷,重刀就有了破甲能力,即便對方有鎧甲,也有可能被砸斷骨頭;

    其次,這個刀的重心,就在上面圖片中手的位置,這個位置賦予整個到極其好的靈活性,雖然重但是你揮舞絕對比日本武士刀要靈活。無論轉手進攻,還是回防,十分靈活;針對日本武士刀輕便靈活的特點,大刀斜著劈下去,武士刀很難防禦,並且容易損壞。

    當年29軍使用的,破鋒八刀,簡單易學,在於日軍武士刀的對砍中佔上風。

    當然,面對日軍的三八大蓋步槍+長刺刀的時候,還是挺費力的,畢竟那已經是長矛範疇了。

    苗刀

    苗刀很長,也屬於雙手刀,攻擊範圍,殺傷力都不錯,但是駕馭有點困難,同樣面臨回防比較慢的問題,但是如果考慮到騎兵作戰,苗刀就很合適了。

    但是苗刀需要長期訓練,其實用方法很多種,結合長槍和刀的特點,因此實戰中看使用者的水平。

    至於雁翎刀和柳葉刀

    問題都是一樣的,就是劈砍,刺還行,但是破甲能力有限。

    所以,綜合起來,實戰中,大刀戰鬥力最強,簡單好用,無須長期訓練。

    實戰首選大刀。

  • 14 # 薩沙

    這種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考慮作戰場景。

    簡單說一下吧。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大刀、日本刀、苗刀都是雙手刀,不過大刀也是可以單手使用,這個後面再說。而雁翎刀、柳葉刀是單手刀。

    這兩種刀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就是長度有區別。

    單手刀的長度一般低於1米2,因為過長了普通人不好用,單手也舞不動。

    相反,雙手刀的長度一般高於1米2,因為比較長比較重,這才需要雙手操作。

    誰都知道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短刀能夠同長刀拼嗎?如果雙方刀法差不多,短刀肯定是拼不過的,不然誰還會用更重更難打造的長刀?

    雁翎刀、柳葉刀肯定是墊底的。

    至於日本刀、苗刀、大刀,也沒有誰最強,具體要看怎麼用。

    日本刀有很多種,我們通常說的叫做打刀,也就是武士佩戴的那種長刀。

    日本武士在戰爭中,主要也是使用長矛作戰,只有長矛損壞或者距離太近無法用了,才會拔出武士刀肉搏。

    日本武士在用到武士刀的時候,雙方距離已經很近,基本肯定是不到1米。

    這種情況下,武士刀的刀法以劈砍為主,畢竟距離太近,刺是不行的,施展不開。

    大刀也是類似,使用方法同武士刀沒有大的不同,也是近距離劈砍的刀具。

    兩者主要的區別是,大刀相對厚重,武士刀則比較輕薄。

    大刀由於造型厚重,對於鋼材和打造技術要求較低,成本也較低,可以大量製作,裝備中國這種動輒幾萬人的軍隊。

    武士刀則強調優質的鋼材和精心的製作,價格昂貴,目的是儘量提高刀的效能。畢竟日本武士數量很少,是精兵政策,要以質量取勝。

    況且武士刀,也是需要武士自己準備的武器,武士待遇不錯,準備一把刀總沒有難度。

    再看看苗刀,苗刀不是苗族人用的刀,而是外形像禾苗一樣的雙手長刀。苗刀有些弧度,但弧度沒有日本刀那麼大。

    苗刀出現得很早,但大規模用於戰爭是明清時代的事情。

    苗刀的長度比大刀和武士刀都要長,很多長達可以達到1米5以上,類似於日本刀中的太刀。但日本的太刀是用於馬上作戰的超長刀,步兵是不用的。

    苗刀因為長度非常長,所以使用時候以刺為主,劈砍為輔。那麼,如果使用苗刀的人訓練有素,可以在面對大刀和武士刀的時候佔據優勢,畢竟刀長。

    話又說回來,苗刀可以說是一種特種刀。

    因為苗刀很長,想要得心應手地使用並不容易,必須嚴格訓練才行,並不符合大規模作戰的要求。另外,苗刀因為長度很高,打造起來也沒那麼容易。雖然製造苗刀沒有製造武士刀那麼誇張,那麼費事,但也不不可能是一種家喻戶曉的大眾刀。

    況且,苗刀再長不過1米6,長矛則至少2米,如果為了長度還不如使用長矛,只有近戰肉搏才會用刀。苗刀的這個長度,似乎超出了普通刀具的要求。

    就軍事常規作戰來說,還是大刀和日本刀的價效比更好。

    但是,如果只是兩個仇人用刀單挑,用苗刀的當然就佔盡上風

    至於雁翎刀、柳葉刀區別不大,都是一種單手刀,只是刀身弧度不同。

    大家看《水滸傳》會發現,宋江拿著朴刀,挎著腰刀走長路。

    朴刀也就是今天的木柄大刀,有一根長長的木柄,是長刀。宋代規定普通老老百姓不得持有長矛、長槍之類軍用長柄武器,人民只能變通的採用朴刀防身,畢竟這是長武器。

    而至於腰刀,也就是可以跨在腰間的單手刀,也就是雁翎刀、柳葉刀。

    這種刀的長度通常不到1米,屬於一種自衛刀具。宋代軍隊步兵往往使用長矛長槍,但也會配一把單刀,主要用於長柄武器丟了以後的自衛,不至於赤手空拳。

    單刀只是用於自衛,如果進攻的話要麼就是馬上騎兵用單手刀,要麼就是要步兵配合盾牌使用。

    就作戰的效能來說,雁翎刀、柳葉刀這種比較短的單手刀,當然不是大刀、武士刀、苗刀這種長刀的對手。

    至於你說哪一把刀實戰最強,在戰爭中顯然是大刀和武士刀!要是兩人單挑,就是苗刀最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盲實驗”提高了人類哪些方面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