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文亦物
-
2 # 聚米生活
傳統的中國剪紙,
與字面意義的剪紙略有不同。
小時候,
我們玩的剪紙多是用剪刀完成,
所以自然認為剪紙就是僅僅用剪刀。
然而在傳統剪紙中,
不僅僅有剪刀剪紙,
還包括用刻刀刻紙。
刻刀刻出的花紋注重細節,
更加能夠展現精緻的構圖。
現代剪紙更多的是一副作品的展示,
過於傳統的設計可能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的審美。
運用大量素描簡筆畫的元素,
可以使得整體構圖更加有層次感,
從而達到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大面積的留白,
簡單清爽的線條勾勒,
著眼於細節的微小刻畫,
剪紙原來可以如此小清新。
淡雅蘭花,
隨意而又精煉的線條曲折有度,
兩朵綻放的蘭花相互輝映,
小小的蜻蜓輕輕立在上方。
拋繁從簡,
帶給人無限的想象。
夏日清荷,
重重疊疊的荷葉之上,
朵朵荷花悄然綻放。
花瓣紋理的剪裁,
枝幹小刺的刻畫,
細節勾勒之處尤為精緻。
純熟的紅色運用,
愈加凸顯夏日的熱情。
每一個作品都需要融入手藝人自身的情感,這是手工剪紙的根本,也是它與機器剪紙最大的區別。
-
3 # 木乙乙i
剪紙又稱刻紙,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藝術最早發現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但早在紙出現以前,就已經有用其他薄片材料剪刻鏤花的記錄,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隨著時代的變遷,剪紙藝術不斷完善和豐富,形成了具有時代、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多種剪紙形式,極具裝飾性和藝術性。
傳統剪紙作品主要是對自然界的事物及民間生產生活場景的描繪,有動物、花卉、節日慶典、宗教祭祀,甚至有的剪紙作品取材於神話傳說、曲藝戲劇等等。
剪紙作品十分講究圖案組成的對稱和平衡,一種或幾種圖案元素經過有規律的排列,會形成條理清晰、和諧完整的構圖。同時剪紙藝術又具有隨意性、抽象性、適時誇張的特點,這些特點共同展現了作品的造型之美。
剪紙藝術屬於即逝藝術,之所以能流傳,沿革如此漫長的時間,主要是依靠“傳承”來達到的,即上輩人透過言教手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觀念和剪紙中的藝術符號(即紋樣)以及自己在剪紙創作中的創新和體驗傳給下一代。透過這樣的傳承,剪紙藝術凝聚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積澱,承載了華人的喜怒哀樂,表達了華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歌頌,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盼。
我們應當繼承併發揚這種傳統藝術,不要讓傳承千百年的剪紙藝術成為“文化遺產”,而要讓剪紙藝術在未來繼續綻放它的光芒。
-
4 # 寶媽愛上手工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飾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生活的民間藝術。剪紙藝術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北朝時期的五福團花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唐代剪紙是大發展時期。明清達到鼎盛時期,併成為全民性的藝術。近現代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從未中斷過。它充實於各種民俗活動中,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機器做剪紙,但也有所不能達到的目標。手工剪紙是上百年來的傳統民俗,需要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
-
5 # 容我想想
在民間,最古老、最普遍,也最常見的一種工藝品,便是剪紙了。在老早以前,北京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貼滿了形形色色的剪紙。每逢過年,也都會貼上各種新的大紅剪紙,有動物圖案的,有漢字圖案的,還有其他花紋圖案的。這在民間俗稱為“窗花”,或者叫“剪畫”。可見,剪紙是民間生活中普遍運用的一項手工藝品。
相比其他手工藝品,原材料的繁瑣,剪紙只需要一張白淨的薄紙就行,也要不了幾個錢,只要懂些剪紙手法,就可以完全動手做了。因而,剪紙成了最大眾化的手工藝品,自然也最接地氣。
剪紙在一些地方,從前也叫做“刻紙”,兩個叫法意思差不多,通常,不管哪種剪紙,都是用剪刀鏤刻的。當然,要說剪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很簡單,首先必須是在發明了紙張這種東西之後,沒有發明紙張之前,拿來的剪紙呢。所以,剪紙最早職能出現在漢代,事實也是如此。
然而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不用傳統“窗花”剪紙這種玩意兒了,因為我們用上了玻璃窗,而不是古代的紙窗了。傳統的民間剪紙儀式已經不那麼流行了,剪紙漸漸變成了單純的工藝品。
據說,在2009年,中國的剪紙藝術已經入列聯合國的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驕傲。
-
6 #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越過北京西山,有一片古堡的世界。
漫山遍野、數以百計的古堡,
曾經是一片超級防禦系統,如今成為活著的歷史。
這就是河北蔚縣,
“藏”在北京身邊的“邊城”。
蔚(yù)縣,古稱蔚州,位於河北省的西北部。東臨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張家口市,是“燕雲十六州”之一。
它處在中國中原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交界區域,塞北古老的桑乾河從這裡流經,是一座名符其實的邊城。遊牧與農耕文明在此衝突不斷,自明朝開始,蔚縣建起一系列城堡,成為大明抵禦北方威脅的前哨。
△溝壑、臺地、遠山,以及層層疊疊的屋頂輪廓線,展示了蔚縣獨特的地貌風光。因地形而制險,因地形而尊榮的蔚縣,如今靜默又滄桑。
攝影/李國新
屬於四爭、四戰之地的同時,蔚縣也是一片富饒而祥和的土地:孕育在太行山、恆山、熊耳山南北夾抱著的盆地裡,其間水源豐沛,宜農宜牧;山中隘口,通達四方。
幾千年來,這座藏在大山深處,籍籍無名的古城,一度曾是東西方往來使節和商旅停歇的繁華之地,保留了眾多的歷史古蹟和民間文化。
蔚縣剪紙,就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馮驥才曾這樣感慨蔚縣剪紙:“那種巧妙而洗練的陰刻,那種斑駁又華美的色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情物態,究竟出自誰人的刀剪與彩筆?究竟是怎樣的一塊神奇的土地能夠產生出如此靈透的文化土產?”
在中國剪紙第一村——蔚縣南張莊村,蔚縣剪紙譜系傳承人周廣先生的店裡,人們可以探訪到蔚縣剪紙的奧秘。
△周廣先生
作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剪紙藝術研究基地”,蔚縣以王老賞、周永明等剪紙藝術大師為首,誕生出諸多卓越的剪紙藝術繼承者。100多年前黃土地上農民藝術的結晶,如今已登上2010年世博會的舞臺。
蔚縣的“剪”紙,不是用剪刀裁成,是用刻刀一點點“刻”出來的。先勾畫圖案,訂入宣紙、浸水,接著放在蠟板上雕刻。好的刻刀如臂使指,歷經銼、淬、綁、磨數道工藝方可成型。在當地,“要看一個藝人的活兒做得好不好,一看他的刻刀就知道個大概了。”
△工作間中,周廣先生新收的徒弟喬俊,正在專心致志地練習雕刻。她學習剪紙數月,刻功已小有模樣,只是染色技巧仍未完全掌握。偶爾暈染拿捏不好,師傅周廣會嚴厲指正。
這些雕刻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去線留面為陰刻,去面留線為陽刻。一副圖案複雜、刀工精細的剪紙作品,往往要用十幾把刀具的配合,技藝高下全憑雕功。
經驗豐富的師父們,對徒弟的刀法練習要求十分苛刻。早些時候,蔚縣剪紙不似如今市面上這樣大。人們鍾愛小尺寸,面積小,做起來也困難。匠人必須全神貫注,一根根雕出髮絲、鬍子的走向。
據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戲劇臉譜,師傅要求刻出五十根鬍子。就算細微到肉眼難以分清的地步,只刻出四十九根也得打回重做。
除了刀工,蔚縣剪紙講求“畫”、“染”、“刻”三藝皆精。甚至有“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說法,來強調染色的重要性。不似人們印象中單調喜慶的紅色剪紙,蔚縣剪紙往往如一道彩雲,斑斕而炫目。它在染色上大膽、潑辣,追求“紅要紅到底,綠要綠到家”,每道顏色絕不含糊。
剪紙題材多取自人物,也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吉祥形象。佈局疏密有致,很費心思。周廣先生父親周永明,師承蔚縣剪紙的祖師爺王老賞,所創作的200餘幅戲劇臉譜剪紙,形象逼真傳神,各具姿態,至今備受喜愛。
而周廣先生本人,則從2011年起埋首於《蔚縣百工圖》的創作。他有一個宏大的計劃,欲效仿《清明上河圖》,用十多年的時間,繪製一副長長的蔚縣生活圖卷。以畢生所學記錄心愛的故土。
△周廣先生剪紙作品《百工圖》
△周廣先生手繪線稿
父輩精美的藝術,該如何代代傳下去?傳承人周廣先生說,他最想在當地建一所剪紙藝術學校,讓孩子們系統地去了解剪紙的藝術魅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創新與傳承剪紙藝術。
他還想建一座周永明剪紙博物館,把父親留下的大量作品在館裡很好地保護下去。畢竟,“留下的東西太多了,真的沒地方儲存。”
“遺忘是對記憶的重新整合,只有經歷過遺忘,才能將過去的經歷與現在的經驗轉變為一個全新的視角,使回憶起的東西產生全新的價值。”
年關將至,為了將這門傳統的剪紙藝術帶回城市,我們特選“金雞報曉”與“福字”蔚縣剪紙放入禮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願你將剪紙貼上窗,過一個永珍更新的好年。
-
7 # 五臺春曉
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
一張小紙片,做出大文章。位於北京正西的蔚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目前全縣從事剪紙的人數突破5000人,年產值超4億元。在位於蔚州古城南端的中國剪紙第一村+剪紙藝術小鎮~~南張莊,滿街皆是剪紙工坊、店鋪,周廣剪紙、周河剪紙、焦氏剪紙、李閩剪紙,……還有剪紙侯。來到南張莊,一定要到古堡裡的王老賞故居看看,領略一下古堡風情+剪紙藝術帶給您的視覺盛宴。
走在蔚州古城、暖泉古鎮的大街上,也有很多很多剪紙店鋪,蔚縣剪紙已成為來蔚遊客必購商品。在位於縣城南部框架路的蔚縣剪紙藝術學校,可以盡情欣賞剪紙大師高佃亮的精美絕倫的一幅幅作品,真正體驗一下令人欽佩的工匠精神。在東側不遠處的號稱河北縣級第一館的蔚州博物館一樓,也有一個頗具規模的蔚縣剪紙展,在古城景區的蔚州署裡,同樣精彩絕倫的剪紙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
一邊看剪紙,一邊看古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幅小小的剪紙,卻能勾起您久違的濃濃的那份鄉愁。
-
8 # 貓奴聚集地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能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是剪刀散發魔力的結晶,凝結了民間藝人的精益求精和代代傳承。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乾乾淨淨的紙張,在精於雕琢、潛心創作的民間藝人手中,一番紙屑翻飛、停轉頓折後竟會剪化出那麼多豐富生動的圖樣。
讓剪刀富有魔力,這背後離不開民間藝人們精益求精的技藝錘鍊。
為紙藝賦予活力,背後更少不了藝人們對於生活洞徹細緻的觀察和藝術的代代傳承。
剪紙藝術在今天正在逐漸消失,大工業大機器生產使得手工藝人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希望剪紙藝術不要消失,能夠一直保留下來。
-
9 # 剪紙摺紙趣手工
剪紙藝術是中國的民族瑰寶,應該被很好的傳承下去。
首先,它的歷史悠久,從古至今,都可以看到剪紙的記載。提到剪紙歷史,最出名的兩句話就是“鏤金作勝,剪綵為人”。
所謂的鏤金作勝“就是指唐代的一種風俗,到了正月初七人日子的那一天,人們要把金箔刻成花樣,互相贈送,用來求取一年的人丁興旺,平安康泰。“剪紙為人”則用絲織品剪成人形,系在人身上,成為人勝,也可互相贈送。可見,剪紙是和民俗緊密相連的。
其次,剪紙賦予生活一種美,而人們又把美好願望寄託在剪紙上。剪紙和許多有趣的故事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說他很是接地氣,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婚喪嫁娶,節日慶典,宗教儀式都離不開剪紙。也正是因為生活中處處需要它,所以它才沒有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
所以,為了留住這種美,需要我們這代人堅持不懈地把文化繼續傳揚下去。
-
10 # 尋仁豈世
剪紙作為一門古老而優秀的民間藝術,必須要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在現代社會,剪紙的功能基本僅限於裝飾性,作為裝飾品,其內容和形式也必須要與時俱進,題材上找一些與現代能融合的內容,比如錦鯉,傳統的剪紙錦鯉和文身所用的錦鯉圖稿就有很大的差別,文身所用的錦鯉圖稿更有活力,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手法上注重細節,包裝上也要現代一點,這裡的包裝指的是裝裱形式,框材的選用,顏色搭配等等。另外剪紙是一門需要靜下心來去做的手工藝術,可以與靜文化相結合,靜心靜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可以強化並引導這種觀念,開展剪紙傳習班,在慢與靜中思考藝術,思考生活和人生。
-
11 # 聽書讀書共分享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
從藝術門類上講它屬於鏤空藝術,同類型的傳統民間藝術還有皮影、木雕、石雕等很多種。
我前段時間剛剛去過太原的晉祠,那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就是周成王將一片桐葉剪成圭形作為信物封賞給姬虞到唐為侯。可見在西周時人們就有了剪物的傳統。人們運用雕、鏤、剔、刻、剪等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樹葉上進行操作,製作鏤空紋樣,這些都是剪紙的前身。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大家都知道是東漢蔡倫發明的,其實蔡倫只是集大成者。此後就應該有剪紙作品出現,可惜尚未見到考古發現。
《木蘭辭》是南北朝留下的作品,其中有一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可見這時剪紙已在民間廣泛存在。
從唐詩中我們可以發現,剪紙在唐代已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節日中。杜甫《彭衙行》“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表現的是一種剪紙招魂的風俗;崔日用《立春遊苑迎春應制詩》“瑤筐彩燕先呈瑞,金鏤晨雞示學鳴”,說的是立春這一天的情景;鄭谷《貧女吟》中寫到:“東鄰舞妓多金翠,筆剪燈花學畫眉”,寫的元宵節的景象……
剪紙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長足發展。
剪紙在中國很多省份和地區都有,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點。主要分為南方派和北方派,南方派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有湖北沔陽、廣東佛山和福建各地;北方派主要有甘肅慶陽、山西各地、陝西各地、河北蔚縣和山東等地。每個地區都根據歷史傳承和當地文化藝術發展不同而有各自的特點,都是我們民間寶貴的非物質遺產,沒有誰好誰壞,誰更正宗,誰更有代表性之分,都應得到很好地保持和傳承。
2018年7月,我隨中央美術學院部分師生專程到陝西旬邑縣去考察和開發“剪花娘子”庫淑蘭的剪紙藝術。庫淑蘭199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民間藝術大師”稱號,是首位獲此稱號的華人。以庫淑蘭為代表的彩貼剪紙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非常可喜的是,當地政府關心和保護這一傳統,當地群眾也非常熱愛這門藝術,現在已經運用到水果包裝、文創產品、城市形象建設等方面。
別的地方我沒有看到,沒有發言權,但相信也會有很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愛護我們的非遺,讓它保有傳統元素的同時,能很好地融入現代生活,以新的更讓人們喜愛的方式得以傳承和發展,而不是隻存活在博物館,只在傳承人之間流傳。
-
12 # 鳥語花香談古論今
剪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
剪紙藝術的發展,
由於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的傳承,
和現在後起之秀藝術家們的創新,
也是百花齊放,成績喜人的時期!
這些藝術家們,為中國剪紙文化精益求精,
剪紙藝術,一直都是與美術和刺繡有極大的淵源,
都是呈現藝術形態之美,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表現手法各有不同,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充實了我們的傳統人文之美!
為華夏剪紙藝術奉獻,
為祖國傳統文化添磚加瓦,辛苦了!
-
13 # 金洲91437526
剪紙藝術是中華瑰寶,必須傳承發展下去!
-
14 # 小火鍋mm2000
民間藝術,很好啊,風格一直沒有大的變化。
回覆列表
題主說的剪紙藝術如何是指的哪方面?到底是這門藝術、技藝本身呢,還是它的發展?我經常到外面走動,對國內的剪紙技藝有些瞭解,試著解讀一下。
郭沫若曾經說: “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他講的就是中國的剪紙。2008年,中國剪紙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說聲譽空前。
在山西,剪紙擁有1000多年的歷史,北有大同的廣靈剪紙,中有呂梁的中陽剪紙,南有襄汾剪紙等,可說遍地開花,民俗氣息十分濃厚。
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山西人樸實而豪爽,他們將自家對生活的看法融入剪紙中,展示出濃烈的地域風格,形成華北的地區獨樹一幟的平民藝術。
通俗說,呂梁地區的剪紙是乾脆利落,雄渾有力,類似漢代石刻技法;雁北剪紙由於和河北蔚(yu)縣相連,木板染色是主要特色;晉南地區則顯得高古奇趣,有內涵。
1、剪紙如何流傳?
由於材料簡單,紙質特別容易損壞,剪紙的存世文物最早是清晚期作品。那麼,千年來它是如何傳承、發展的呢?在山西主要有3種方式:
第一是親緣繼承,婆媳、母女之間,透過血緣關係代代相傳,口訣一代一代流了下來;
第二是業緣繼承,就是行業協會、拜師學藝,徒弟拜師傅之後,三年學徒,逐漸成型;
第三是地緣繼承,也就是在本地區人口之間相互教授,你傳我,我傳你,形成了濃郁的技藝風氣,也就留了下來,目前剪紙的傳承不外乎這幾種。山西截止到現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剪紙是廣靈剪紙和中陽剪紙:
2、大同廣靈剪紙
廣靈屬於雁北地區,又與河北接壤,它是中國彩色點染剪紙的重要產地之一。廣靈的剪紙奇特的地方在於它是彩色的,起初當地剪紙採用麻紙,後改生宣,一次批次刻出30-50張作品。
廣靈染色剪紙的絕佳之處是染,就是先用生宣紙刻畫,再上彩料渲染,顏料中加入料酒和白礬,造型寫實,色彩豔麗。
3、呂梁中陽剪紙
中陽剪紙要民俗一些,多以人物、植物、動物、器物四大類造型為主,比如內有很多魚、蛙、兔、蛇的組合,暗含了遠古額先民圖騰崇拜。
中陽剪紙靠的是農村家庭婦女的傳承,1986年被文化部授予“剪紙藝術之鄉”,1992年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著濃厚的民眾基礎。
歸結來說,剪紙這門藝術現在也在式微,逐漸不太景氣;但是,隨著文化自信的大潮興起,文創產品的逐漸復甦,它還是潛力股產業,可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