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峰的文藝視界
-
2 # 寫字吧
從漢字的發展演變來看,魏晉時期是五體兼備,日趨完善的時代,“書聖”王羲之就是在這個時代的寵兒。
▲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整體來說,他的書法學習之路,是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加以繼承和創新。
具體來說,王羲之的書學歷程大致可分為第三個階段:幼時師從衛夫人;青少年時師從叔父王廙;之後博採眾長,追本溯源,增損古法,開創“今體”。
幼時師從衛夫人南朝宋羊欣在《採古來能書人名》中記載:“晉中書院(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而王羲之自己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裡也記載:“予少學衛夫人”。
依此推斷,王羲之少年時書法的啟蒙老師是衛夫人。衛夫人以正書見長,善鍾法,所以王羲之少年時跟衛夫人學習的,大概就是鍾繇一派的楷書。
▲ 王羲之《黃庭經》
青少年時師從叔父王廙據南朝齊王僧虔《論書》記載,後來王羲之隨叔父王廙渡江,十餘年後,王羲之二十歲時,王廙去世。這段時間,王羲之是隨王廙學習書法的。王廙善楷書、行書、草書等,在東晉早期較有影響,王羲之也跟隨學習了各書體。
▲ 王羲之《姨母帖》
博採眾長,追本溯源在王廙去世後,王羲之便追本溯源,對張芝、鍾繇深入學習。他的章草取法張芝、楷書取法鍾繇,並廣泛臨習碑刻作品。與此同時,他增損古法,將鍾繇、張芝書法中的隸意褪去,將書法的筆意、體勢、結構、章法表現得更加豐富。透過筆畫結構來表達情趣與審美,開創“今體”書法的潮流。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
3 # 平靜不爭
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是衛鑠。衛鑠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書法家之一。
衛鑠(公元二七二――公元三九四年),字茂漪,東晉河東安邑人。是當時著名書法家衛恆的侄女。後來嫁給汝陰太守李矩為妻,史稱“衛夫人”。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三體。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師承鍾繇,然後又傳給了王羲之。
衛鑠的書法高雅清新,穆若清風。書法理論也有極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一篇,就是她對書法實踐的總結。
相傳王羲之師從衛鑠學習,十二歲那年,王義之偷偷地讀了他父親藏在枕頭裡的《筆說》,後來“不期盈月,書便大進”。當衛鑠再次看到王羲之書跡後,便對太常王策說:“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志成之智。”並流著淚說“此子必蔽吾名。”當王羲之結婚生養王獻之後,衛鑠還在王獻之五歲那年寫了《大雅吟》贈給王獻之,對於書法的新苗,傾注了無限的厚愛。
王羲之除了跟隨衛鑠學習之外,他正書師鍾繇,草書學張芝,並且博採眾長,精研體勢。最後終於推陳出新,一變漢魏以來的質樸書風為妍美流便的新體,因此,被後人尊為“書聖”。
(下圖:1、衛鑠 2、衛鑠書法作品 3、王羲之)
-
4 # 中書協
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作真跡看待。由於年代久遠,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跡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斷。有稱為宋摹的,也有疑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則定為唐摹。它著錄極多,並一再被刻入各種叢帖中,元以後的公私藏印及流傳歷歷可考與可靠,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當代留美書法新秀劉鐸曾讚歎:“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善於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於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
5 # 王叔鈞書法草山樵夫文
王羲之學書法,主要得益於這兩個人!
王羲之的老師,在傳言之中只有一個衛夫人。
其實在魏晉這種時代,家族凝聚力非常強,書法筆法也都是以家族的形式進行傳授的。
即使是衛夫人,也是王羲之的近親。
當然衛夫人只是教了王羲之楷書,王羲之的楷書一部分從衛夫人來,一部分從鍾繇。
但是王羲之的行草筆法,也就是對書法史有“變革”影響的行草書,其實主要得益於這二人。
第一個叔父王導,魏晉的名臣。
其實很多字,王羲之幾乎沒有改變,這也印證了當時傳的是筆法,書法也只是一種實用性的工具,個人風格這種偏藝術審美的角度,還不是那麼受人重視。
還有一個人,就是第一代草聖張芝,這是一個神奇的人物,是把章法化為“今草”的開端人物,也是大草和狂草的第一代開創者。
張芝字中還有隸意,但是到了王羲之,就不明顯了。
其實如果細分析,張旭和懷素的著手點雖然是二王,但也只是從筆法而言。從章法或者這種用筆的節奏,都是字張芝而來。
包括後期的王鐸,對張芝的書法也研究頗深。
書法其實是有一個傳承的,總有人拿“王羲之從不臨帖”說事,那不過是目光短淺罷了。
如果把歷代流傳下來的刻帖以年代的形式擺在一起,就會發現筆的傳承和發展。
但是我們自己學習的過程就比較麻煩,只能一個碎片一個碎片的學,最後才能順下來。這也是很多人只看過一點皮毛就管中窺豹的原因。
-
6 # 張紅偉書畫篆刻創作室
關於王羲之的學書經歷和書法師承,以“少學衛夫人”之說最為著名。
晉中書院(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予少學衛夫人,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日耳。羲之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
嘗論右軍真行草法皆出漢分,深入中郎;大令真行草法導源秦篆,妙接丞相。 相傳王羲之還跟其叔父王廙學書。王廙,“高朗豪舉”,“性居傲”,文學藝術修養極深。他曾對王羲之說:“吾諸事不足法,惟書畫可法”。
從上邊所引的書論中可以梳理出王羲之書法師承的一條大體脈絡:少學衛夫人,得正書的技法。十餘歲至二十歲,改師叔父王廙,得眾體之妙。二十歲以後,師師之所師,正書、行書宗尚鍾繇,草法效法張芝。無論是衛夫人還是王廙,特別是後期王羲之所師法的鐘繇和張芝都分別是當時隸書、楷書和章草的頂級大家,還有王羲之自己提到的師法眾碑,說明王羲之深受其之前代隸書、章草和諸碑的影響。很多字的結體直接取法隸書,以橫向取勢,線條質感拙樸天真,渾穆高古;用筆上凝重厚重,不計起筆收筆的精緻與嚴謹,突出線條中段的中實之美,橫折以使轉為主,盡顯篆隸遺意。
而王羲之本人又特別擅長真草隸篆行諸體,在大家熟知的王羲之專擅行草書、《蘭亭序》獲得“天下第一行書”之譽外,王羲之還尤其精研隸書、楷書和草書。孫過庭講:“元常專攻於隸書,伯英獨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羲獻兼之。”黃山谷雲:“真行章草藁,無不曲當其妙處,往時書家置論,以為右軍真行皆入神品,不知馮何便作此語”。宋陳思《書小史》謂其“擅行、隸書”。可見王羲之不僅是向擅長隸書、章草的鐘繇、張芝學習,受到他們的影響,在後人看來,特別是書法藝術成就極高的孫過庭、黃山谷都評價王羲之在隸書、章草等方面也是非常專精的,因而在王羲之的筆法和書風中具有篆隸遺韻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
7 # 南宮門下
唐以前的筆法傳承多為家族式傳授,具體見筆法傳承系譜圖。
王羲之的啟蒙老師,也是他筆法最主要的師承,便是他的姨母衛鑠衛夫人,衛夫人師承可推至蔡文姬,而蔡文姬傳自其父蔡邕。
-
8 # 漠北流民
王羲之的老師比較確定的是衛夫人,當然王氏一組書法家眾多,家傳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傳王羲之的叔父也是他的老師。
-
9 # 蘇說果語
相傳是衛夫人。但是我不認同書法一定要師承,真的有天才,當然不只是書法領域有天才,其他藝術領域也有。
只是我們往往給一個橫空出世的天才找尋“根源”,認為天才的與眾不同是因為有人指引,有伯樂的點播,這也能給我們這幫平庸人一個合理的解釋,你看你碌碌無為是因為沒有一個好老師,也讓我們能心安理得混日子,好讓我們“與世無爭”,其實每個人都潛能無限,自己可以成就自己。
懷素、齊白石、梵高他們的老師是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師,當然他們是繼承了前人一部分東西,但更多是他們的開創性,打破了局限。
-
10 # 送你1匹馬
傳王羲之之師,乃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衛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東晉女書法家。
回覆列表
(王羲之)
簡單說來,王羲之的書法是衛夫人傳授。衛夫人的書法是鍾繇傳授的,鍾繇的書法是蔡文姬傳授的,蔡文姬的書法是她的父親蔡邕傳授。蔡邕的書法據蔡文姬說是“神授”的。蔡文姬在《述石室神授筆法》中說:臣父造八分時,神授筆法,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神授是假託,故弄玄虛而已。目的是筆法不易,還有就是能得到更多的“粉絲”。
(蔡邕)
蔡邕,曾是曹操的老師,董卓提拔做了"左中郎將”。因哭董卓,被王允送進大牢,死於獄中。
蔡琰歸漢,宇文姬,又字昭姬。是東漢大文豪暨書法大師蔡邕(宇伯喈)之女。初嫁河東郡衛仲道,不幸夫亡無子,只得返至母家。漢末天下大亂,蔡文姬被匈奴俘虜,後嫁與南匈奴左賢王,居胡中十二載,生二子。曹操統一北方後,遣使者以金璧贖回蔡文姬,並將文姬嫁與同郡董祀。
(蔡文姬)
在曹操的鼓勵下,蔡文姬憑仗記憶用真(楷書)、行(行書)書寫古籍四百餘卷。所作《胡笳十八拍》。北宋黃庭堅《山谷題跋》評其書法雲。蔡琰《胡笳行》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落,僅餘兩句。。北宋《淳化閣法帖》卷五載有蔡琰
草書一帖,二行,十四字。此十四字為。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祀塞。
(鍾繇)
鍾繇蔡琰真傳弟子鍾繇,字元常,三國魏時官至丞相,太傅,世稱"鐘太傅。在書法上兼融各家,尤精楷、隸兩種書體,結字嚴整偏長,點畫多奇趣,具有其師蔡文姬飄逸之氣象,是由隸入楷,開一代新風的書法大師。
(衛夫人)
衛爍,王羲之姨母將書法傳給了王羲之。王羲之傳給了兒子王獻之;王獻之傳給了外甥羊欣;羊欣傳給王羲之的五世孫王僧虔……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傳給外甥虞世南;虞世南傳給李世民,傳給外甥陸柬之;陸柬jian之傳給兒子陸彥遠;陸彥遠傳給外甥張旭;張旭傳給弟子顏真卿……
就這樣,世代相傳,延綿不斷了。
備註在此,待考。
蔡文姬第一任丈夫衛仲道
(兄衛覬。二弟"衛仲道)
衛覬(ji)
衛瓘,衛覬的兒子
衛恆衛瓘的兒子
衛展衛爍的父親衛恆從兄弟
衛爍衛爍是衛瓘侄女、衛桓的堂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