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茶一味
-
2 # 蕭楓雨
讓人不知道怎麼選擇,如果看你的題目後半段,在張遼與關羽中選擇的話,演義我選擇關羽,沒話說!
正史的話,我選擇張遼,為什麼呢?
張遼的一生是在戰鬥的一生,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
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差點活捉孫權!在吳國聽張遼來了,孩童即無再啼!
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次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
關羽,我就不做重點介紹了,歷史中的關羽你們可以查查,大小戰役比張遼的次數差遠了,最重要的關羽勝率都低的可憐!瞭解一下關羽的軍中管理就知道了!
-
3 # 九尾讀正史
首先說結論:關羽
關羽的定位:帥
張遼的定位:將
關羽的戰績:
一、斬顏良,解白馬之圍。三國史書中唯一一例陣斬敵軍主將來決定戰場勝敗的案例。此戰是關羽勇武的最佳體現,也讓後世猛將都“自比關張”。但有趣的是白馬之戰為奔襲戰,張遼和關羽共同領軍,只不過張遼在此戰中的戰功史書並無記載。
二、絕北道。赤壁之戰,關羽負責阻擋北方援兵,類似於遊擊策略,從戰略意義上講是成功的,有效的阻礙了曹軍援助南郡的計劃。但是從戰場角度,關羽並無戰果,還讓李進打出了“且戰且前”的記載。
三、襄樊之戰,水淹七軍。劉備漢中之戰後,曹仁討關羽,關羽反擊之後趁勢北伐發動襄樊之戰,曹操遣于禁,龐德領七軍救曹仁,關羽利用天氣之便,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魏“議遷都以避其鋒”。這是實打實的戰績。可惜結局不好,被東吳偷襲荊州。又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敗於徐晃之手。
這個地方比較有意思,曹操調還在東線的張遼來防範關羽,可惜張遼還在路上的時候關羽就已戰敗,不然兩人誰高誰低就有明論了。
張遼戰績:
一、白狼山之戰斬蹋頓,郭嘉獻策“兵貴神速”致使曹操徵烏桓,在主力大軍未到之時,張遼就以先鋒之軍突襲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非常漂亮。此戰可以說明張遼的突襲戰能力是很強的。
二、合肥之戰破孫權。這是傳聞的“八百破十萬”,說八百破十萬並不準確,同時有一點要注意,張遼並非合肥主將,同時還有樂進李典二人。此戰張遼趁孫權前鋒軍立軍不穩,率八百精兵打了個漂亮的突襲戰。破十萬並不真實。破的是孫權的前鋒軍,但此戰堅定了合肥守城之心,也挫了孫權軍的銳氣。後孫權圍城未果,十萬大軍退去,張遼李典領7000軍追殺孫權,但對手僅為孫權親自率領的一千近衛軍。
三、鎮守合肥。張遼後期鎮守合肥,可惜再無大戰發生,也無立功的機會了。
綜上所述,會發現關羽和張遼在戰功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關羽在勇武上有陣斬顏良的功績,張遼有率八百敢死破陣的壯舉,勇武方面兩者不相上下,但小編看來,還是關羽更加令人神往。在軍事指揮能力上,張遼終其一生都並沒有指揮過大兵團戰役級別的戰事,基本都是一些突襲戰,雖然精彩,但更多的是靠個人勇武和小規模戰鬥的指揮能力。關羽一手導演的襄樊之戰卻是鐵一樣的戰果,“俘兵三萬以送江陵”,這在整個三國曆史中都是很少見的。所以二人對比,關羽是要高於張遼的。
張遼吃虧在從來沒有指揮過像樣的戰役。沒有足夠的戰績,自然比不了關羽。
-
4 # 以史為鑑
其實在正史上,不論是關羽還是張遼,都沒有資格問鼎三國第一武將。
從三國志之中來看,張遼的傳記被放在魏書第17卷,和樂進、于禁等人傳記在一起。關羽的傳記則在蜀書中第6卷,和張飛馬超等人傳記在一起。
先說關羽在三國志中記載,關羽第一個正式官職,是關羽被曹操所俘虜後,曹操封關羽為偏將軍。等到張遼和關羽為曹操先鋒,關羽斬殺顏良之後,曹操才給關羽請功,封為漢壽亭侯。
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獲得荊州,才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和蕩寇將軍。劉備佔據益州和漢中之後自己成為漢中王,關羽這才又升職為前將軍。
之後關羽便迎來自己最輝煌的時候: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然後走麥城,被孫權所殺。蜀漢後來追諡關羽曰壯繆侯。
再來說張遼張遼投降曹操後就被曹操封為中郎將,賜關內候,後來又升遷為裨將軍,上面說的和關羽一起大破顏良就應該是這時候。這個時候的張遼級別要比關羽稍高一點的。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之後的張遼一直在北方作戰,雖然對手大都是黑山賊但是也不乏袁紹遺部和遊牧民族騎兵,但張遼全部都是戰勝的戰績,回軍時曹操親自迎接,封張遼為蕩寇將軍,都亭候。在封為蕩寇將軍這一點上張遼貌似也比關羽早一點。
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封都亭侯。之後張遼就開始了孫權剋星的輝煌一生。張遼以八百人大戰破孫權十萬精兵之後,曹操的反應是“大壯遼”,不但讚歎而且是大為讚歎,就封張遼為徵東將軍。
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張遼在曹丕稱帝后也依然收到重用,被封為前將軍,死後曹丕都為之痛哭,諡號曰剛候。
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諡曰剛侯。可以看出張遼不論是全勝戰績,還是生前地位,甚至死後諡號都高於關羽。那麼誰才是三國第一武將呢?
其實夏侯惇一直是曹操最為鼎力的助手,曹操剛起步的時候夏侯惇就是裨將,一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
在夏侯惇受傷後做了一段時間的治理地方工作,為曹操屯田收糧立下汗馬功勞,被曹操升遷為伏波將軍,兼河南尹。
建安21年的時候,夏侯敦又一次跟隨草操,南征孫權。曹操看到孫權氣候已成,自己有生之年怕是不能平定天下,於是撤軍北還。命令夏侯敦留下來總督南部的二十六支軍隊。可見夏侯惇的影響力之大。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曹丕稱帝后,任命的第一個大將軍的人選就是夏侯惇。可以說夏侯惇這個時候是名副其實的軍方第一人。
夏侯惇可惜沒在大將軍的職位上坐多久就病死了,諡曰忠侯。
夏侯惇死後曹丕任命曹仁為大將軍,接了夏侯敦的位置。曹仁在大將軍上一度幹得有聲有色,並且後來升職為大司馬,這就是後話了。
所以說,在三國志中而言,三國第一武將的人選最大可能就是夏侯惇了。關羽和張遼還是差得比較遠。
但是要以三國演義而言,關羽在民間已經封神,夏侯惇的大將軍在厲害也比不過神仙啊。
-
5 # 釣魚倌
三國猛將排名有“一呂二馬三典韋”之說。
呂布當屬三國第一猛將毫無疑問,而且也是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關羽和張飛的戰力在三國排名前十,呂布單挑桃園結義三兄弟,桃園三兄弟合力才和呂布戰了個平手。曹操還曾派典韋、許褚以及夏侯淵等六員猛將打算群毆呂布,但也是以平局收場,呂布之猛由此可見。
馬超排名三國第二猛將也當之無愧,一人獨戰曹營數十員大將後直奔曹操,要取曹操項上人頭,致使曹操逃命時無奈割須棄袍以保命,連曹操自己都感慨“若馬超小兒不死,吾恐死無葬身之地也”。這樣的猛將除了趙雲能與之媲美再無二人。
按照“一呂二馬三典韋”之說,三國第三猛將應為典韋,其實不然,典韋由於孤身護主勇戰眾多叛軍異常勇猛而出名。但常山趙子龍孤身一人在數萬曹軍中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連挑曹軍幾十名大將,讓曹軍眾將心驚膽戰,不敢迎戰,三國第三猛將,趙雲當之無愧。
關羽和張遼的戰力在三國猛將的排名中進入前十毫無懸念,但他倆連前三都排不上,如何論得了第一。
-
6 # 讀史—正衣冠
關羽和張遼到底誰是三國第一武將呢?咱們只能透過戰績以及別人對他們的評價來窺知一二了!
關羽和張遼都是山西人,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尤其是背井離鄉,舉目無親的時候,遇到一個家鄉的人,肯定分外親切,所以關、張的友誼還是挺深厚。今天暫且不談友誼,說說他們各自的成就,只說正史,不談演義,供頭友們評價。
大家都知道《三國志》是陳壽所撰寫,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十五卷。據《晉書·陳壽傳》記載:陳壽父親曾做過馬謖參軍,馬謖兵敗被諸葛亮所殺。陳壽本人也受牽連,鬱郁不得志,在蜀漢不受人待見。按道理講,陳壽應該對蜀漢政權瞭解的更多點,但作傳確是最少的,所以我覺得陳壽三國志肯定有失偏頗,姑且作為參考。
關羽忠肝義膽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羽是義薄雲天對劉備忠心耿耿,跟著劉備到處流浪,毫無怨言。在曹操賬下,也不忘不知身在何處的大哥。關羽如此虎將,卻不效忠曹操,以曹操的精明肯定不想放虎歸山,但曹操卻沒有殺關羽,說明曹操也非常敬重關羽的忠義。
關羽勇武有力《三國志·魏志·程昱傳》: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程昱評價關羽萬人敵,說明關羽武藝高強、擅於領兵。不僅程昱,還有很多人物對關於如此評價。
《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將軍(關羽)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雖為感恩者,竟是思歸客。流落荊巫間,裴回故鄉隔。離筵對祠宇,灑酒暮天碧。去去勿復言,銜悲向陳跡。
《三國論》: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
關羽戰績彪炳據《三國志》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羽於萬軍從中娶袁紹名將顏良的人頭,沒有人能攔住。
劉備、諸葛亮入川,關羽奉命守荊州。219年,關羽領兵攻打樊城,曹操派遣于禁、龐德援救曹仁,關羽斬龐德、擒于禁,水淹曹軍,威震華夏,此一役名流千古。
關羽悲情落幕關羽是一名悲情英雄,在萬人敬仰的頂峰,一下跌入谷底,被曹、孫夾擊,最終敗走麥城!
再來談談張遼。張遼一生侍奉過丁原、呂布、曹操,降昌豨、攻袁軍、破烏桓、平叛亂、敗孫權。尤其是合肥之戰帶領精銳將士八百人,衝擊孫權的十萬軍隊,吳軍都喪失鬥志了,撤退時遭到張遼追擊,險些活捉孫權,孫權都有心理陰影了。
單從戰績來講,張遼和關羽旗鼓相當,可能還略勝一籌。但關羽實際上屬於創業者,張遼屬於打工者,綜合來講誰是第一還真不好判斷。
不管怎麼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認為的NO.1,但樓下的說夏侯惇是三國第一武將,我覺得呂布泉下有知的話第一個就不服,好歹自己爆錘過夏侯惇幾次,還有人尊崇他是三國第一武將!
-
7 # 伊耆角木
在對比關羽和張遼之前我認為有必要糾正一些概念問題,這很重要(不願看可以直接看後面二將對比)。
首先,正史從來不會有武將排名。無論“一呂二趙三典韋”、“水滸一百零八將”還是“隋唐十八條好漢”都是小說評書才會做的事,用來吸引讀者聽眾。正史是嚴肅的,不會謀求這個。
其次,正史上,“三國”本身就是個模糊的歷史時期。如果摳字眼,關羽死的時候漢獻帝還在位,嚴格意義還算東漢,能否算是“三國”武將呢?(這段就是提一個看法,不用爭論,接下來就在三國志的框架內聊聊)。
第三,“武將”也是個寬泛的概念,如果僅僅是做過將軍就算武將,那曹操也是武將出身,關羽、張遼的成就能比得上曹操嗎?劉備做過左將軍,諸葛亮做過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第一次北伐後自貶為右將軍;司馬懿做過驃騎將軍、東吳四大都督都當過各種將軍,蔣琬、費禕都做過大將軍,他們算武將嗎?如果你說他們算文臣,請問文臣武將如何界定?很多三國時期的名將都做過刺史、太守一類的文官,他們都不算武將了嗎?如果你說衝鋒殺人,不少文臣也幹過。
第四,假設我們接受漢末也算三國的廣義概念,那關羽、張遼也都是三國前期人物,中後期其實也是人才輩出,只是《三國演義》不仔細寫所以知名度低,或者嚴重摸黑。比如早年統帥虎豹騎,後期權侵朝野並連續打敗諸葛亮,但在演義裡很無能的曹真,比如三國最後的名將陸抗,比如戰場上所向披靡的文鴦,你把他們放在什麼位置?知名度不高不代表不厲害,相反他們在當時的影響力毫不遜色於關羽張遼。
囉哩八索講了上面四點,就是要告訴題主,別想著排什麼三國第一武將,不存在的,你排不出來。
那就到正題,對比一下正史裡關羽和張遼。
一、在各自陣營的地位關羽更高
很好玩的是,關羽和張遼的最高官職都是前將軍(張遼還擔任過平級的徵東將軍),但是關羽當這個前將軍時劉備只是漢中王,關羽是劉備集團排名第一的武將。而張遼做前將軍時曹丕已經稱帝,前面不少武將,諸如兩任有大將軍夏侯惇、曹仁,驃騎將軍曹洪等。張遼最多隻是鎮守合肥,防範東吳(基本還要在夏侯惇、曹休等人節制之下)。
關羽是劉備集團二號人物。劉備早年不分兵則已,一旦分兵既然是劉備自領一軍,關羽領領一軍。而劉備率主力入蜀之後,也是關羽全權負責荊州一應事務。所以,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顯然高於張遼在曹魏。當然,由於劉備兵力遠少於曹操,所以,張遼指揮的部隊倒不見得比關羽少很多。但是自主權方面一定不能同日而語。
二、勇武方面各有千秋,關羽後世名氣更大,張遼數量更多。
關羽的武力體現在斬顏良一戰上。畢竟在真正的歷史上,武將單挑取勝這種事其實是很少見的。關羽策馬刺殺顏良(當然不是小說裡的斬殺),絕對是令人震驚。雖然有出其不意的成分在,但敢於單人獨騎勇闖千軍,直擊主帥,絕對值得讚揚。也正是此戰讓後來在魏晉南北朝一直被傳頌,之後被逐漸神化,也與這一戰分不開。
張遼英勇戰例雖不至於像關羽斬顏良那麼出名,但是比較多。建安十二年曹操徵烏桓,曹操親率先鋒部隊與烏桓大軍主力遭遇,曹軍主力在後未至,眾將惶恐,張遼力排眾議,在後援未到的情況下率領先鋒突襲烏桓,斬殺首領以驍勇著稱的蹋頓單于,被曹操大加讚賞。建安十四年,張遼追擊陳蘭、梅成叛軍,叛軍潛入天柱山,山路險峻難行,張遼義勇當先,入山斬殺二人而還。然後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張遼以八百士兵直衝孫權十萬大軍,親自斬殺二將,數十名士兵,大呼自己名號殺到孫權帥旗之下。突圍而出後又重新殺回救陷落敵陣計程車兵,無人可擋。孫權銳氣盡喪不得已退兵,又險些被追上的張遼生擒。
三、智謀方面各有千秋
關羽的智謀在襄樊戰役中充分體現。北兵不善水戰,關羽徵襄樊時,正值秋季多雨。關羽見於禁所帥七軍屯於低窪處,便調戰船水軍。果然,大雨連綿不絕,漢水暴漲,于禁所部盡被水淹,于禁等人躲到高處,被關羽率水軍衝殺,無數士兵被殺或被俘,包括于禁、龐德。後龐德被殺。關於此戰究竟是關羽放水還是自然水災沒有定論。但即使是自然水災,關羽能瞭解天時地利,把握時機,準備水戰,足見深謀遠慮。如果水是關羽所放,則更是精彩。
張遼一向以勇見長,卻也不是沒有智謀。尤其是在治軍方面。建安十三年,曹操新定荊州,招募新軍,張遼所率新軍發生叛亂,臨出發之際夜間突然起火。張遼以靜制動,命左右不許輕易行動,傳令非反叛者勿動。最後成功找出做亂者處死。
四、對敵國威懾都非常大
這已經不需要多說了。關羽水淹七軍以後,包括荊州刺史、襄陽太守在內的眾多曹魏將領投降,又收服宛城叛軍作為外援,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多虧司馬懿勸阻),曹仁也想放棄樊城(多虧滿寵勸阻)。多虧呂蒙白衣渡江襲取江陵,最後徐晃成功擊敗關羽。
張遼的威名也是一樣,幾乎成為東吳噩夢。“孫十萬”狼狽不堪,一聽張遼威名,東吳小兒止啼。從此成為曹魏在合肥的定海神針,直至去世。有他在,幾乎沒有東吳將領可以抵擋。
五、失敗影響關羽讓蜀漢損失巨大,張遼沒有此類情況
關羽在襄樊戰役的威名之後,緊接著就是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投降,江陵失守。隨之劉備所有荊州三郡俱失。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劉備徹底喪失荊州,並在後來為了奪回荊州伐吳又慘敗,直接導致了最後自己去世。張遼就沒有此類情況,也算是一個完美的武將。
列了上述五條,但我不會給出結論。因為這些不是能夠量化的指標,都是見仁見智。還是回到最前面講的,不存在什麼第一武將。
-
8 # 龍濤的海闊天空
當然是武聖關羽了。雖然張遼也很厲害,但是依然無法和關羽相比,現在我從幾個方面論證一下:
1.論地位關羽高於張遼。關羽是武聖,死後成神,被後世推崇。要知道古代有多少名將,能成為武聖,本身就是成功。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層,是二號人物,即使是諸葛亮也比不了關羽在集團中的地位。而張遼雖然戰績標榜,被拜為前將軍,但是曹操集團軍事核心層的人物是夏侯惇、曹洪、曹仁,張遼是外人。
因為所處地位的原因,關羽是決策層之一,張遼是執行層,無法參與決策。
2.論武力,關羽絕對高於張遼,這一點恐怕是沒有疑議的。張遼、關羽聯手解白馬之圍,張遼為關羽創造條件,關羽雷霆一擊刺顏良,這個能力恐怕是呂布都沒有的。
關羽刺顏良,曹操大喜,眾將皆來道賀,這說明曹操手下對關羽的武藝是服氣的。張遼也以勇猛著稱,但武藝還是差一點的。
3.論計謀,兩人旗鼓相當。有人認為張遼在計謀上高於關羽,其實不然,兩人如果各帶一軍人馬對戰,都沒有援軍,關羽完爆張遼。
兩軍對戰,難以設伏,如果先單挑,關羽必勝張遼,大軍再一掩殺,張遼是抵擋不住的。
官渡之戰後,曹軍勢大,取勝多靠兵多將廣。若是同等兵力對戰,關羽不輸給曹軍任何將領。
關羽走麥城,是在曹吳聯手打擊下失敗的,沒有援軍,而且還有糜芳、傅士仁這樣放水的豬隊友,失敗並不丟人。荊州孤懸在外,關羽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已經是不易了,即使是打敗徐晃,還有張遼隨後的援軍,而關羽卻沒有援軍,兵力得不到補充,換做是諸葛亮鎮守,也未必能守住荊州。
關羽被呂蒙所敗,而張遼是東吳的剋星,逍遙津八百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值得稱道。東吳軍擅長偷襲,不善於打硬仗。張遼守合肥時有七千人馬,精選了八百勇士,突襲孫權,打了孫權措手不及。孫權失敗,是沒有勇將敵得住張遼的衝擊。如果張遼跟關羽玩突襲,是佔不到便宜的。
張遼兩次破孫權、關羽水淹七軍,兩人是各有千秋,難分高下,但綜合來看,還是關羽略勝一籌!
-
9 # 初心如舊
三國第一武將是關羽,還是張遼?
關羽、張遼是老鄉,也是好朋友。從二人武力、名望、以及在各自陣營地位、對後世的影響等各方面看,應該是關羽高於張遼。先看關羽,關羽武力最典型戰績,就是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不僅三國演義中有精彩描述,三國志.關羽傳也有記載,史實不用懷疑。
不說當初斬華雄、那是羅先生移花接木的。奮力戰退許褚、徐晃二將,又斬猛將龐德也是關羽武力的體現,還有戰平黃忠,又從黃忠斬夏侯淵等戰例,可以看得出,關羽武力在三國早期,就是僅次呂布、當仁不讓的老二。
張遼最好戰例就是在濡須之戰中,與太史慈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在袁紹、曹操對峙之時,對戰張郃四五十合平局收場。因為張郃三十合敗於趙雲,二十合敗給馬超,都乾淨利落、明明白白、沒啥牽扯,說明是檔次差距,不是意外失手、也不是偶爾錯位。
說到用兵謀略,張遼最拿手的,就是逍遙津大戰,以七千之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嚇得聞張遼之名,東吳小兒都不敢夜啼。這個戰例,距離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也就四年,這兩場戰鬥,其背景、條件都有所不同,不能簡單類比。也沒法與官渡之戰、夷陵之戰、赤壁之戰比肩。當然,關羽這場戰例,最後失敗了。不過成敗論英雄,並不適合三華人物。比如,呂布雖最終失敗,但人們還是承認呂布武力第一。
從對後世的影響看,張遼更沒法與關羽比,關帝廟遍佈各地,關羽的戲劇、故事、書籍、影視、傳說等都很多,關羽文化甚至影響國外。而張遼基本除三國演義外,其他資料中很少涉及,不熟悉三國的,幾乎不知道張遼其人。(627)
-
10 # 棍哥觀史
關羽和張遼並不可相提並論,關羽為帥時張遼仍為將,將帥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衝鋒陷陣當然以將當先,但統籌全域性更是為帥者的本職工作。關羽雖地位教張遼高,卻沒有張遼善始善終的結局,所謂高處不勝寒也確實如此。
義薄雲天關雲長關羽是劉備陣營裡的武將之首,在劉備起家之時便一路跟隨東征西戰,說是蜀漢政權的二當家也不過分,關羽能成長為主帥也是由於前期的戰鬥經驗積累,從在劉備賬下別部司馬到劉備接管徐州刺史時的鎮守下邳,行太守事,大小戰役均身先士卒。建安五年“曹公擒羽以歸”,多少會給關羽的一世英名抹上一絲汙點,但曹操恰恰成就了關羽,拜關羽為偏將軍,又給予機會,在白馬之圍中斬顏良而揚名,也因此被賜漢壽亭侯,說來也巧,同往白馬解圍的正是張遼,但人頭只有一個,被關羽搶了去。
"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志.武帝紀》關羽成名以後離開曹操,但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曹操為人還是很仗義,一路綠燈放走了關羽,因為曹操也非常敬重關羽心繫兄長,知恩圖報的義薄雲天。赤壁之戰後劉備在荊州站穩了腳跟,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拜蕩寇將軍;劉備入蜀期間,留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後龐統戰死,隨即調派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一系列骨幹入蜀,單單留下關羽督荊州事,關羽也正是這個時期成為一方主帥,為蜀漢集團東南一柱石。
“先主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三國志.關羽傳》如果說解白馬之圍的關羽名揚天下,那麼荊州時期的關羽就是威震華夏。“刮骨療毒”和“水淹七軍”是關羽勇和謀的體現。而這也只是表象,關羽對於荊州的治理和佈防,使得這個魏吳垂涎之地平安無事,使劉備可以安心的圖伐川蜀、北伐漢中。其治下的荊州三萬水師精銳可以說是蜀漢政權最為精銳的作戰部隊。世人記住了關羽“虎女焉嫁犬子”的孤傲,卻忽略了其令馬良維護蜀吳關係的外交策略。
但高處不勝寒,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最終以身死兵敗告終,並葬送了蜀漢政權在荊州的基業。就後世來看,關羽兵敗由多方面的原因組成,但在戰略形勢上的選擇,關羽身為主帥並沒有失誤的地方,無論是糜芳、傅士仁的叛變,還是劉封、孟達的“不承羽命”,都給這位“假節鉞”的前將軍添上了一絲尷尬,東吳的“陰險”和曹魏的“忌憚”都是基於國家利益的選擇,而當年義薄雲天的棄曹尋劉之舉也成為此時“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的殺身之禍。無論如何,關羽協子關平戰死在臨沮,也算是為國盡忠了。
止啼江東張文遠張遼據說是西漢時“馬邑之謀”主導者聶壹之後,先後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賬下為將,在呂布敗亡後歸順曹操,成為曹操非常倚重的將軍。曾勸降昌豨,從攻袁氏,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平新軍叛亂,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為曹操前期戰爭立下汗馬功勞。但這也只是身為先鋒大將的勇武,勸降昌豨時雖成功,但被曹操責罵為輕身範險不應是大將所為。
“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曹丕《三國志.張遼傳》張遼真正揚名天下的是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以八百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東吳軍隊潰敗而逃。其後,率兵追擊,大敗孫權、淩統、甘寧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的典故也由此戰而生,張遼本人也因此功被拜徵東將軍。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孫權《三國志.張遼傳》曹丕時期,張遼仍是抵禦東吳的主要將領。在張遼染病後,孫權依舊對他非常忌憚。公元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張遼作戰風格勇猛,思慮周全,是一代名將的典範,也被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二者對比從身份上看,關羽地位一直都比張遼要高,關羽在蜀漢的地位相當於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恰巧的是夏侯惇正是曹魏集團在“揚州戰區”的統帥,也就是張遼的頂頭上司,合肥一線的戰略佈局都是夏侯惇統籌安排,這是由曹魏集團的階級劃分決定的,並非張遼能力問題。曹魏集團的戰區都統幾乎都是曹氏宗親,比如京畿戰區的曹休、豫州戰區的曹洪、荊州戰區的曹仁、薊遼戰區的曹彰、雍涼戰區的夏侯淵。無論是職位還是掌兵數量,異姓將領確實受到了打壓,而關羽作為劉備情同手足的創業夥伴,身居高位也可以理解,何況劉氏宗親衰落至極,劉備也無人可託重任。
太祖教日:“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三國志》從戰績上看,張遼勝績相對較多一些,但勝利多為協同作戰,之說以說為將與為帥是有區別的,張遼多是作為先鋒將軍的身份陷陣衝鋒,取得傲人戰績,而單獨指揮作戰並未出現過,就連成名的合肥之戰也是曹操的部署,且有樂進守城,李典協助才完成,此二將也是三國時期的知名將領;而關羽前期雖屬於為將的戰鬥模式,但常分兵作戰,特別是荊州劉表時期,關羽已經開始獨領水軍,就連劉備南撤,關羽也是獨自領兵走的水路。而後來的襄樊之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是關羽獨自發動的區域性大規模戰役,且取得了“水淹七軍”、“誅殺龐德”的良好戰績。
從人生軌跡來看,關羽高開低走,不得善終,卻留下“武聖”的美譽,這是後世對其功績的讚揚,也是對其義薄雲天精神的肯定,美中不足的便是關羽孤傲的性格和身首異處的結局。而張遼相比較關羽而言,忠義就顯得相距甚遠,先後侍奉五位主公,若說懷才不遇吧,前面四位主公也都重用張遼,並且都是一方豪傑,最終投靠曹操顯得氣節有損。但張遼一生征戰四方,立下不少戰功,最終病死軍營,也是一代名將最好的歸宿。
綜上所述,若以此二人做比較,關羽顯得更勝一籌,但三國時期名將眾多,“五子良將”的名號過於響亮,曹魏宗親裡也不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樣的名帥,東吳周瑜、呂蒙、陸遜也是名垂青史的軍事天才,若問三國第一武將是誰,想必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
11 # 另眼看世界江雲
三國武將第一之爭由來以久,民間多有一呂二馬三典韋之說(一呂二趙三典韋是毛主席戲點的,不是故老遺說)。所以武將只能在一呂二馬三典韋中出。呂布雖號為飛將,與郭氾單挑大勝。後投袁紹,僅率三十餘騎橫掃黑山軍,叫河北軍馬膽寒,氣勢如虎。但後入主徐州,終為諸侯,不再入武將之列。所以這裡不評。不然這個頭銜非被後來被追認為太祖武皇帝的曹操獲得不可。
馬超青年英勇,但坑爹天下第一,後雖是蜀中偽將,但遭劉備嫌疑,欲欲寡歡,終不得志,憂悶而亡,戰績潦潦,也名不正,位不順(毛先生拿掉他也在情理之中)。
典韋,忠勇絕倫,有"帳下壯士唯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的歷史諺言,後在宛城更是拚死護主,最後激戰至死,又留下"死典韋,嚇退活賊兵“的諺言,所以典韋的忠、勇丶義丶烈三國無人能敵。
被後世萬人敬仰的劉丶關、張,這些情同兄弟,恩若父子的君臣,都是兄弟本是同林雀,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鳥人。劉備的寡情更是在一次次戰敗後,拋妻棄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關羽下坯被圍,即棄械投降(歷史中沒有忠義護嫂,屯土山約三誓),才有了在歷史中白馬斬顏良的典故。後棄獻帝(名為漢朝的漢壽亭侯)奔偽軍,終為落草之寇,成為地方軍閥的走狗。後駐節江陵近十載,與漢朝雖敵敵相對,但還是造福了一方百姓,使江陵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些與百姓有益的事也不能讓人抹殺。後來讓其威震華廈的襄樊之戰,更是虎頭蛇尾的收了場,還斷送了卿卿性命。關羽做為地方大員也許是稱職的,為將也說的過去,但為帥是失敗的。除了性格上的缺陷,總體大局觀是一片漿糊,後世將其樹為武聖丶關公至今是謎。
張遼作為武將還是稱職的,不管是激戰自狼山、陣斬蹋頓,還是討梅成,滅陳蘭,降昌豨於東海,都是每戰必勝的。而後期率八百兒郎,威振逍遙津,留下“張遼止啼“的民諺。臨死抱病戰呂範於雍丘,終成正果(因病而亡)。可以說是百戰百勝,鮮有瑕疵。個人認為為將者張遼強於關羽。忠義千秋者唯典君。張飛如沒跟錯人,忠義上講比關羽強。
-
12 # 才哥原創
三國武將若以武力而論唯呂布第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英雄乘寶馬手持方天畫戟,天下第一無人能敵!只是後來讓天下人人忌憚,被胸懷大志的曹孟德率眾軍包圍,又被手下出賣在熟睡中被生擒,由於呂布生性驕橫,而且多以殺主求榮。曹公並愛才但怕不好駕馭故而殺之!
-
13 # 人者仁義也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還是歷史鬥獸,但是我們還可以區分一下的。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看關羽和張遼的戰績。
首先可以看張遼的戰績。
張遼前期最為著名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當時曹操帥大軍親征袁尚,袁尚逃亡遼東,當時的曹操所帶領的前鋒登上白狼山,突然看到就是大批烏桓人,當時的曹操的先鋒部隊由於行走已久比較疲憊,加之又突然遇到烏桓大軍不由得有些害怕,張遼力排眾議,他建議在烏桓人還未組織陣線前立刻攻打烏桓人,於是曹操讓張遼指揮部隊直衝烏桓人的部隊,烏桓人大敗,烏桓單于蹋頓被張遼臨陣斬殺,二十萬人向張遼投降。
張遼第二次比較勇猛的是以八百兵擊垮孫權十萬人。這件事情發生在建安二十年,孫權乘著曹操西征,率領十萬人攻打張遼鎮守的合肥,張遼組織了八百人對當時十萬吳軍的陣線展開衝擊,他一個就斬殺數十名士兵和兩位東吳將領,一直殺到孫權的身邊,孫權當時直接跑到一個比較高的山坡上拿著長戟來自衛,張遼雖然挑釁孫權,但是孫權不肯下坡,隨即指揮人馬合圍張遼,張遼帥軍突圍,然而有一批士兵被落下,張遼又衝進吳軍陣型解救被圍困計程車兵。吳軍最後後退,於是張遼抓住機會,又一次衝擊敵軍,差一點抓了孫權。但是最終還是被擊退。
可以說張遼在當時來說兩次以少勝多,是一位不可多得名將。
再看看關羽的戰績
關羽的勇猛是非常厲害的,他一不靠步兵,二不靠別人協助,單槍匹馬直接在萬軍叢中殺死顏良,將其斬首而歸來,這在中國歷史能夠做到一人單挑一軍的,很少,關羽的勇猛就是這樣,外號萬人敵,名副其實。
關羽的指揮能力也是可以的,水淹七軍,直逼樊城,當時的曹操害怕的不行,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只可惜孫權偷襲,一代名將損落。有人喜歡說孫權嫁女,關羽不願意。大將在外,兒子和其他國家的君主的女兒結婚,諸位覺得劉備心裡怎麼想?
如果要把兩個人做一個比較的話,從武藝上,關羽還是要略勝一籌的,在指揮能力能力可能不相上下,畢竟指揮能力還是受到很多東西的限制。比如糧食,後勤等等,這個不好判斷。
-
14 # 暴躁綿羊
張遼,張遼最典型的就是合肥800打退十萬大軍,除此之外也無太多表現,而且水分很大。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刮骨療毒,更重要是歷史第一重義之人,不然為何哪都有關二哥
回覆列表
特地加個字首,正史,然而並沒有什麼意義
。
我們把這個三國的概念延伸一下吧,就是東漢末期董卓之亂到西晉滅吳吧。
給出的是武將的比較,那麼武將的定義,我們就預設為是可以上陣廝殺的軍將吧,弱不禁風的智囊軍師,暫且不說。
好多人都認為,呂布是當之無愧的武將!錯了,呂布是諸侯!諸侯!諸侯!重要的詞說三遍。我們定義三國時期(上面說了,董卓至西晉滅吳,後面不再贅述)的諸侯、軍師、武將、君主等等,有一個重要的參考,就是這個人,在生命終結之際,是不是當著一方老大!
至於在《三國志》裡,只有曹操才有本紀,劉備孫權都是傳,《先主傳》《吳主傳》,所以在歷史地位裡,關於諸侯,不能拿來做一個明確的參考。
比如劉備,一直依附於各方諸侯,直到讓徐州後才成為一方老大。然後又是各種依附,但劉備的定義,就是諸侯、君主。
比如馬超,也是當過一方霸主的人物,但是後來越混越抽巴了,歸附季漢,最後的定位就是一個武將。
所以,比較武將,就不能把諸侯塞進來充數。當然,如題只給了兩個選項,都沒當過諸侯,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武將的比較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很多武將之間,沒有發生過直接的戰鬥,不能簡單的套用成王敗寇的模式。因此不外乎這幾樣,比如勇武方面,統軍方面,戰績方面,地位方面等等。
從如題的感覺,這個比較的重點,有兩個關鍵詞:武將、第一!
倘若只是比較關羽和張遼,那就簡單多了。
其一,地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成書以前,關羽之名就蓋過了三國裡所有的名將勇將。在地位上,無論在各自集團裡的地位還是後來的歷史地位,關羽秒殺張遼!
在正史裡,也就是《三國志》裡,關羽的勇武和領軍能力,也是季漢集團的第一人,劉備只要分兵,另一路的統帥,必定是關羽。而曹魏集團裡,張遼並不是獨領一路的統帥。即使在一戰冠江東的逍遙津,他也是隸屬於曹仁的部將。地位之爭,應該無異議。
其二,功績。關羽之於季漢集團,從起兵到劉備登基,滅黃巾、守下邳、戰袁紹、攻呂布、氣袁術、聯孫吳、震華夏。參與了季漢集團所有的戰鬥(當然,取西川例外),一條線的展示了頂級武將的風采。
至於張遼,永遠是以部將的身份參與曹魏的各個戰鬥,在戰功上,天生就遜了一頭。哪怕是逍遙津的戰績,也非遼一己之功。
其三,勇武方面,只能說是不相上下。陣斬顏良對陣斬踏頓,水淹七軍對八百破十萬,異曲同工罷了,不能說誰更厲害。
實際上,比較某一時期的第一,倘若沒有彼此正面的交鋒,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譬如陸遜之能,譬如鄧艾之行,都是不遜於關羽張遼之人。
但是,若強要比個高下,無論哪一方面,關羽都是東漢末期至西晉這個歷史階段裡,非君主軍師的武將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