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陽揮弋

    我一個四十年代出生的上海人,相較今之年青人甚感汗顏。

    想當年都老大不小的成年人了,又沒更高深求學,生活還得倚仗父母。記得十五足歲時,開始報刊投稿,蠻長時間段內,成了所在中學,平日裡口袋中錢最多的學生(春節因壓歲錢之因例外)。雖生活依然靠父母,可零花錢再不向父母強要了,多少減輕了父母開銷。可好景不長,由於主觀不適客觀需要,也就三,四年吧,無奈中止投稿賺取微薄稿費的本能。高中畢業好不易萬馬叢中脫穎而出中取戲院,一年後因特殊原因又被中止學業,在家又閒賦兩年之久,根夲無工可打,生活還是完全依靠父母。期間只季節性地抓點蟋蟀賣錢,博點額外費用。

    六五年支邊新疆,每月只三元津貼,僅免強夠抽莫合煙,添衣加衫還得靠萬里外的父母接濟。再後來臭嘴作賤進了勞改隊,再再後耒盲流回上海工作杳無,生活還得依賴父母……

    直到三十大幾改革開放後,才迎耒自已人生春天,從此生活再不完全依靠父母了,可那刻父母均已老矣!拖累父母一生,乃吾今世無與倫比的憾事!

  • 2 # 紅梅小語

    那年十四歲,我就踏入社會了,家裡買了兩輛跑長途的公共汽車,寒假暑假,節假日,只要不擔誤學習的情況下,爸爸媽媽都會讓我跟車,見識一下社會,見習一下人生,從而拓展了我的視野,開闢了我的眼界,讓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沉默陰沉的,有開郎愛說愛笑的人當然也有小混混逃票的……因為效益好,一個假期下來會有四五千收入,因為爸爸會理財,一般還是讓他處理管錢,平時支出,零用,買學習用品一般也花不了我的錢,哈哈,人生第一次賺錢是從豆蒄年華開始的

  • 3 # 婷晴兒

    我是一個真實的農村70後,上小學1年級時學費4塊錢,農村人嗎家裡比較窮,弟弟比我小一歲我倆同時上的學感覺父母負擔比較重,所以從小到大我就感覺到父母的不易,上到三年級小弟也上學了3人時同交不起學費了記得老師拿著袋子去我家裡罐小麥頂學費。

    慢慢的小學中學每次交學費時感覺父母都好可憐為了我們兄弟姐妹整日的操勞,一直到九零年上高中去市裡上學了記得很清楚每到星期了別的同學都回家了我去親戚家的賓館幫忙洗床單被照,然後給裝好辛苦2天掙二十元錢夠我一個星期的開銷,早晚各上2毛錢的稀飯、5毛錢的菜一個饅頭、中午2塊錢的麵條。所以從上高中時除了交學費跟父母要錢,平時的零花錢幾乎沒有要過。

    以後大了慢慢的再也不向父母伸手要錢了,因為我懂得父母為了我們真的是操碎了心,特別是我們農村人那時候除了掏勞力沒有出路,現在我們都是奔4奔5的人了要好好孝敬父母,愛戴我們的父母吧。

  • 4 # Siri超級瑪麗

    我從出來第一份工作開始就沒有拿過家裡的錢,我是2016年出來的,那時候工資不高,也就兩千多,那個時候媽媽給了我八百塊,後面都是我每個月往家裡打兩千多點,自己身上也就剩個500,家裡人不知道外面是怎樣的情況,說夠我花了,總覺得我是會自己偷偷藏錢的人,那時候開始我每個月都是很省的,也不敢跟同事出去,一天吃兩餐,都是泡麵,後來沒在那裡上班換了其他工作也是差不多的工資,沒學歷也沒有什麼技術,自己感覺是挺心酸的吧!別人家的打電話都是問夠不夠花什麼的,可是我的電話內容基本都是叫我不要亂花,拿回家幫我存著,其實我是沒有抱怨什麼的,只不過是想說能不能不要一邊叫我不要花太大一邊讓我寄回去,如果可以想想我自己到底多少錢,在廣州這個大城市有沒有餓到,別家孩子往家裡打錢就會給人頒發好孩子獎,我也是打了,可惜在別人面前就說沒有,哎,心酸

  • 5 # 糯糯的生活日常

    我記得是我讀高中的時候吧,就不問家裡拿生活費了。那時候會做暑假工。週末會做一點手工。想想學生時代日子真的很美好

  • 6 # 海濤換手抓龍頭

    18週歲,參加入伍,軍旅生涯5年,退役進入社會,自主創業,有良好的意志力,執行力,做股票,開倉有序,持倉不慌,斬倉不亂,綜合收益可觀。

  • 7 # 小品相聲影視分享

    我是上大學了以後,才不向家裡要生活費的。

    因為高中以前,都是在家裡的縣城上學,當時在老家這個地方還是挺不發達的,沒有什麼兼職可做,而且學校管理的嚴格,吃飯睡覺都要住宿,沒有出來做兼職的機會。所以,也就一直是家裡提供生活費的。

    上大學了,進入到了一個大城市裡,業餘時間也相對富裕一點,做兼職的機會就多了,所以也沒在向家裡索要生活費,但是學費還是家裡資助的。平時我的生活用開銷比較省,畢竟農村出來的孩子。但時間久了,接觸的多了,才認識到原來人與人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平常都是靠發傳單、送外賣等兼職賺取生活費的,雖然挺累,但是還是挺高興,至少生活方面可以自給自足了。暑假也會去工廠做暑假工,工作兩個月左右,差不多五六千的樣子,給父母也減輕了負擔。畢竟在農村,都是靠種地,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能供一個孩子上到大學,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了,在我們當地,很少能上完大學的,多半是上完高中就去外地打工了,不過他們現在過得都挺好的,有車有房的,每次過年回家,都是大車小輛的,很是知足的樣子。

    現在的社會,錢花起來太快了,百元大鈔不省著點花,兩三天就花完了,所以掙錢來之不易,花錢也要節省。

  • 8 # 上饒COCO

    我是從學校出來之後就沒有找家裡要過錢了,那年應該是1999年,初中畢業以後就跟隔壁村的人去廣州打工了。那時候我才16歲什麼都不懂,就因為不會讀書所以就想著出去打工,當時我爸媽決定讓我去讀個技校的,但我不想去,因為看著別人出去打工都穿的漂漂亮亮的回來,我也想跟他們一樣與眾不動。所以就不顧父母的勸說毅然決然去廣州闖一闖。然後爸媽就帶著不捨得心情幫我買了車票,還給了我500塊錢作為以後的生活費。我本來就是個很戀家的人剛開始真的捨不得離開他們,還有我的老奶奶看著她蒼老的面孔我的眼淚都不自覺的流出來了。這是我第一次背井離鄉跑這麼遠心裡有太多的情緒。拿著媽媽給我的500元錢去了廣州,一路上緊緊拽著錢生怕被別人偷了,這是我第一帶那麼多錢在身上,以前上學的時候身上最多就10元錢。

    到了廣州工作安頓下來了,才知道賺錢有多不容易了。天天站在那裡腳都站腫了,但沒有放棄心裡就想著一定要賺點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回家。直到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的時候興奮的不行,趕緊打電話給父母報喜。準備給他們寄錢回去。然後就聽說同村的人做不住了要回家了,趕緊就把錢給他讓他幫忙帶回去給爸媽。因為出來是9月底也沒做多久就要回家過年了,所以也沒賺到什麼錢,就幫家裡人買了些衣服高高興興的回家過年了。

  • 9 # 信不信我養你

    我從上大學就勤儉節約自己賺學費,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學會各種生存方式,後來我畢業了 成功拿到了世界500強的offer

  • 10 # 投行媽媽的育兒日記

    畢業後工作的三個月,剛剛開始工作,工資剛剛夠吃飯,媽媽還會補貼我一些,後來工作慢慢上軌道,也就沒有開始問家裡要錢了。

  • 11 # 麼子15

    我們都是工作了才不向父母要錢。生活費如果僅僅是指要錢,讀書人可要比不上,不讀書從小就離家出走的流浪漢了。我們會給父母生活費,但僅僅是給錢,明白人都知道是遠遠不夠的,要給陪伴的時間,要給溫暖的話語,要給驚喜的訊息…也就是說,生活費不單單只是冷冷的錢,這樣想,那麼我們是要一輩子向父母要的,向父母要可以一起走路回家的健康腳步,要可以面對面的美好時間,要可以想聽就能聽著的心動聲音…但願天下父母能夠永遠給,讓兒女心安理得的最新幸福代金券,但願天下兒女能夠永遠,像童年的孩子一樣從心底依靠父母,不停地要,要到父母無論如何都不想離開我們。

  • 12 # 那年那月那味道

    謝謝邀請哈!我從來沒有向家裡要過生活費。我出生於六三年,上高中是暑假砍柴、打魚賣把學雜費湊齊了,上學後每週六幫供銷社擔貨掙錢交柴火費。大米是從家裡拿的!17歲就參軍了,以後就是在軍隊,吃穿都是配發的,再以後就是作為軍官轉業到地方,從事公務員職業!

  • 13 # 鄭菜菜zxy

    參加工作以後,就沒跟家裡要過生活費,就算是借,預支工資也不會回家要,因為感覺自己上班了可以掙錢養自己了,再回家要生活費家裡應該也是很擔心是不是在外面混的不好!

  • 14 # 記住你的萌萌

    參加工作以後就不會找父母要生活費了,這意味著你長大了,獨立了。每個月發工資了,習慣性的留一部分錢,留著預算未來的支出。為平常節假日的開銷和回家看望父母買禮物的錢做準備。那時候的我能自己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是一個特別獨立的人。

  • 15 # 靈異氣球

    畢業,大學沒有賺錢的想法,天天想著放鴨子,恨不得一天當兩天玩那種,後來工作了,賺錢了,就沒有找家裡拿生活費了

  • 16 # 精靈天使的翅膀

    上了大學之後,讀大二開始就開始打工了,做超市促銷員,促銷洗髮水,餅乾,潤膚乳,空調,一天50塊錢吧,那個時候一個月生活費是500,夠我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事情是縱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