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住在昆明
-
2 # 小陸看房
這是謠言,起源於2003年一篇《售樓小姐真情自白》的網文。
所謂“揚灰層”,一般的理解就是在距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這個層高周圍,大氣中的灰塵濃度最高,超過上下方的其它層。
這個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
實際生活中都一樣。
-
3 # 卓聚樂學
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到底應該購買多少層比較好,都很疑慮。我在買房的時候看好了9樓,結果老婆死活不答應,一問原因才知道,是售樓小姐告訴她,9樓到13樓是揚灰層,一般空氣中的灰塵和有害物質會漂浮在這個高度,如果買了這幾層的樓房,就會吸一輩子灰,結果嚇的老婆死活不讓買九樓的高度。
本來感覺9樓的樓層不高不低,採光好,而且視野也比較開闊,就是平時做電梯時間也不會想樓頂那麼長,也比較節約時間。可是被一句“揚灰層”就輕鬆改變了想法,究竟售樓小姐的說法究竟是非正確呢?不僅令人懷疑於是查詢了有關的資料,才發現真相,根本就沒有揚灰層這一說,估計是中間的樓層好賣,售樓上一般給業主推薦的都是不好出售的樓層,比如說東西山,樓頂和樓底等等樓層。等把這些樓層都賣給業主了,再考慮賣好賣的樓層,而且這些好賣的樓層價位更高,更容易銷售,這是售樓小姐們最常使用的伎倆之一。
具體灰塵一般會停留在第幾層呢?這要根據氣流的強度、空氣的溼度、空氣質量等多種因素決定,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區域結果也有差別。比如我們一些業主家裡路比較近,可能粉塵比不臨街的業主家裡灰塵稍微多一些,如果業主家周圍有施工現場,或者生產有粉塵的企業和單位,那麼他們家裡的狀況肯定不容樂觀。
曾經有過類似的家庭粉塵實驗,就是業主家中開啟窗戶,不打掃衛生以三天為限,觀察3樓,10樓,和高層23樓主臥飄窗的落灰測試,結果表面差別不是很大,說明就是高層也會有落灰現象,並不存在真正的灰塵固定漂浮在那一層之說。關於9樓到13樓是“揚灰層”的說法,誰聽說過?
-
4 # 成都房產專業顧問
晴朗和陰天條件下,56~116m之間隨高度增加而增大.5,而100m以上高空中的PM2。(2)天氣條件影響顆粒物汙染程度《城市高層建築顆粒汙染物與噪音汙染垂直分佈研究》表明,最高點(116m)處的噪聲比地面高約4dB,噪聲差別不大:以空氣顆粒物和噪聲為研究物件,TSP、PM1汙染程度明顯大於地面。晴天和大風天顆粒物的汙染相對較輕、PM10隨高度增加而減小,結果表明.5,研究了顆粒物和噪聲在不同天氣狀況下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變化規律,利用顆粒物監測儀和噪聲儀,(1)在0~56m之間。低空中的PM2、PM1相差不大;在大風天氣條件下,陰天時汙染最重。(3)Leq(A)隨高度增加而增大,高層建築頂層的噪聲汙染較重。當然,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地方還是有區別的,具體還是親身到各樓層實地感受一下比較好,還有就是噪聲,也是可以感受到的,鬧市區,高架旁,公園邊,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結果。
-
5 # 塵觀
這個"揚灰層"根本就是個偽概念,沒有科學性,這個大家可以上網查一查就知道了。
事實上,一般的樓,9-11層窗臺比低層更乾淨,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現在住的就是11樓,我家窗戶很乾淨,哪有什麼揚灰?
我有個表哥住6樓,我經常去他家串門,他家樓下是商服,有開飯店的,每天窗臺都有一層薄薄的灰。平時都不敢開窗戶,苦不堪言。
其實9-11層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
一是樓層高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滿足了光線要求又不至於"不接地氣";
二是一旦電梯停電,爬樓梯也不會太累,相反,住20層以上爬樓梯會讓你崩潰;
三是消防雲梯高度一般只能達到15層,一旦發生火災,9-11層逃生方便;
四是得考慮給水問題,水壓達到的高度是有限的,而二次給水的水箱時間長了會非常髒,包管你看見了想吐。
-
6 # 涼宮九宮
揚灰層的存在是指:“由於氣流和建築微環境的影響,建築物在一定高度範圍內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大。”但不一定是高層的9到11層,因為“其具體高度受諸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市區甚至不同小區都有差異,這跟灰塵密度、周圍建築高度和氣流湍流特性都有關係”。這就表示,不同建築的“揚灰層”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同時,因為要綜合的科學因素太多,老百姓算不出來。物理專家指出,10層左右是“揚灰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在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塵是不會停頓的。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
揚灰層只是一種說法,並未科學測定。
回覆列表
這是謠言,起源於2003年一篇《售樓小姐真情自白》的網文。
所謂“揚灰層”,一般的理解就是在距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這個層高周圍,大氣中的灰塵濃度最高,超過上下方的其它層。
這個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
實際生活中都一樣。
有學者對此做過模擬。他建立了相關的數學模型,經過公式推算髮現: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中的灰塵濃度有先增加後減小的趨勢。也就是說對於某一直徑大小的顆粒物,可能會在某個高度上濃度最大。初聽之下,這和“揚灰層”的說法很接近。
但是!
我們平時所說的“灰塵”,屬於大氣汙染中的顆粒物汙染。有些顆粒物比較大,直徑可達幾十、上百微米,黏在衣服上、打在臉上都很明顯。有些顆粒物很小,只有幾微米,肉眼看不到。
灰塵顆粒也是有重量的。如果沒有其它外力影響、只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的話,它們終究會落到地上。但是在複雜的城市中,風速、風向、氣溫、空氣溼度的變化都在時刻變化。因此,灰塵在大氣中的運動和濃度分佈會呈現複雜、瞬息萬變的特點,很難把握其規律。
而且在建築物附近,灰塵分佈與建築物密度、高度、幾何形狀、門窗朝向、街道寬度和走向、綠化面積、空氣中汙染物濃度等許多人為因素關係很大。這就必然導致了每個地區、每個小區,甚至每棟樓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再加上不同直徑大小的灰塵顆粒,濃度最大值出現的高度也不相同。
因此,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揚灰層”推算公式。
因為不同直徑的顆粒物,其最大濃度區的位置也不同,彼此相隔很遠。不可能有哪一層匯聚了所有顆粒物的最大濃度區。
而即使某一種顆粒物彙集,相對於其他樓層來說,差別也不大。
在日常生活中是察覺不出區別的,即使是專業的檢查濃度變化值也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