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棗媽分享
-
2 # 蝌蚪媽媽育兒記
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生活在上海,是最早一批接觸強基教育的80後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和當下的教育改革,頗做了一番功課瞭解強基教育的同時,還在努力學習中。
孩子剛上幼兒園時,放眼班級四周,很多父母都是全國各地高考來上海985,211大學的新上海人。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優秀的教育方法,而我自己亦然,並且客觀、理性的給自己和孩子做了一個框架。
教育孩子的基礎要求只有一句話:誠實,勇敢、不傷害他人,任何時候愛祖國,尊敬老師,把學習當成一個生活習慣。我對孩子的客觀打分(滿分100分制):雖然自己是虎媽一枚,但絕不承認自己是個盲目的打擊教育者。對於兒子,我有很客觀和自己的一套打分框架。我曾懷胎十月,惡吐9個月後生下個健康可愛的他,我給剛出生的兒子100分。
孩子開始飛速成長了,這是一波生育高峰期,我無能為孩子創造一個隨心所欲的物質環境,而孩子也沒有嫌棄我,我們共同進步,給兒子100分。
現在開始上學了,在教育的過程中,面對無數的競爭,無數的壓力,以及自己的不合格,我給兒子85分。滿分就得加上孩子自己的學習了。若不出意外,未來的分數都會維持在這一分值,孩子健康、平安、價值觀正確,這三項基礎分就是85分了。
當然我自稱為虎媽,肯定不會輕易放鬆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作了小學的規劃,以及3年級前的學習計劃和素質教育計劃。
給孩子所做的學習框架分別如下:1: 瞭解學校的長項:例如:足球、機器人、OM、國畫;有針對
性的選擇興趣班和長期興趣。
2:一般小學,孩子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師都是一直帶到小學畢業。那麼在一年級之際就瞭解各主課老師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尤其重要,做好學習規劃的框架。
3:強基教育,素質為先:分析孩子的性格特徵,發掘和平衡好孩子的體育、藝術與興趣,尤其重要。
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前的知識框架;學習內容,各科老現的教學特色;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等,並作好語文、數學、英語各科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記錄,以及覆盤的總目標、階段性目標的任務完成子與評價:
關於1和3可以綜合來看,結合自己學校的特色,自己定奪,這裡重點分析下第2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
現有的基礎: 識字量500~600字,持續更新中。
古詩文:目前我孩子應該是相當於我們以前三、四年級古詩背誦的水準;
數學三年級前的知識框架:讓孩子掌握更多的數學理念和數學方法
在學習兩位數加減法或者相關的運演算法則時,每天堅持練習10-15道題,
英文三年級前的知識框架:
問這些主要是既然選擇了咱們學校,就在咱學校的規章制度下完成學校教學要求,從而跟據昊子的性格和學習悟性做最合理的學習規劃和階段性小目標。和學校一起達到教和學的美好目標。
下面整理了些小學生的單詞記憶法:
1.分類記憶:把單詞進行分類,如:顏色、文具、動物、食品、稱謂、職業等,進行分類記憶。
2.整體記憶:把幾個字母看作一個整體來記。如:“ow”再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組成how,cow,low,now,town,down,know”等。“ight”在前面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組成eight,light,right,fight,night等。
3.形象記憶:如:“tree”把tr看成樹幹和樹枝,把“ee”看成樹葉。“eye” 把兩“e”看成兩個眼,中間的“y”是鼻子。“banana”把a看成一個個的香蕉。“bird”把b和d看成兩個翅膀等等。
4.加法記憶:如:after+noon=afternoon,school+bag=schoolbag。
5.比較記憶:英漢比較,如:T-shirt(T恤)。同音詞的比較,如:eye-I, see-sea,right-write。
6.讀音記憶:根據字母組合、讀音規則進行記憶,會讀一個單詞,便會拼寫出來。
7.感官記憶:記單詞時,儘可能地用多個感官,耳聽、嘴讀、手寫、眼看、心記等。
8.卡片記憶:自制單詞卡片隨身帶著,有空就拿出來讀一讀,記一記單詞。
9.複習記憶:記住了的單詞,過段時間不看就忘記了,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復習,鞏固所學單詞。
10.睡眠記憶:晚上睡前讀兩遍要記的單詞,然後睡覺。第二天醒來後再讀兩遍,這樣記憶效果不錯。
4:體育:足球、形體等稍大些還會再開發一個球類。選擇足球:是期望透過運動鍛鍊個好身體,磨練意志力和耐力,透過比賽,瞭解何為競爭,平常心輸贏。現在的孩子都缺少兄弟姐妹,最重要的讓他透過足球這個團體運動,懂得團隊合作;
藝術興趣:形體、鋼琴、畫畫(還在尋找合適的老師)
一年的形體訓練、有登臺表演的經驗和敢於發言的自信,主要是矯正孩子正確的站、坐、行姿勢。鋼琴的課,還在初步學習中。
5:孩子優缺點分析;孩子優點:誠實,善良,樂觀,敬愛老師。喜歡運動,能積極勞動,愛畫畫,鏡頭前比較自信。生活中小調皮,靈動性比較好。
缺點: 有時倔強,有點磨嘰。英文還沒有找到方式方法。
看書習慣還有待養成和提高。
6:家庭的配合:媽媽為主,爸爸為輔;因為我不是全職媽媽,家人幫忙和配合也很重要,我們奶奶幫忙煮吃的,爺爺接放學,會盯基礎的家庭作業。
1: 正常送上學放學,媽媽為主,不出差的所有時間都跟隨學校;
2:計劃媽媽陪伴:晚上做到預習,複習;爸爸負責英語。
3:媽媽陪伴:睡前閱讀故事和試著背誦古詩詞,每週3~5篇。
4:週末爸爸:英文,籃球。
5: 週末:親近自然或去圖書館/周。
6:年度行走安排:去一個城市;
7:爭取在小學去國外2——4個國家;
寶貝1年級開學之際立的flag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比較關心,我給說一下我的觀點
滿分的孩子萬里挑一,及格的孩子到處都是
我們拿學習來舉例,當孩子出現某一門學習不理想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提高這一門的成績,這個想法很正常但也很普通,首先應該考慮孩子為什麼這一門學習提不起來,是什麼原因,是不喜歡還是本身沒學好。如果是興趣點不在這裡,那麼過多的精力放在沒興趣的科目上面也是浪費時間。
有限的精力不如放在感興趣的上面,繼續提高,做到拔尖
孩子本身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數學學習比較好,說明孩子在數學上面的優勢比較大,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繼續精進,做到拔尖。讓自己的優勢發光發亮。
進去社會中用到的是自己的有點,而不是缺點
以後孩子步入社會,他是要把自己的優點貢獻出來的,總不會是在用自己的缺點在工作,用自己的缺點在創業吧!所以早期培養孩子的優勢非常的重要,回到最開始的理念:滿分的孩子萬里挑一,及格的孩子到處都是。作為家長要有能力找到發現孩子的優點加以培養,而不是盯著孩子的短板缺點使勁彌補,孩子不開心,家長也難受,不是理性的教育之道。
總結:教育孩子不是木桶理論,短板決定容量,而是長版決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