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久不曾看完一本書,看了很多書也記不住,等於沒看。現時代,知識更新那麼快,我們閱讀的速度趕不上出書的速度。到底該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4
回覆列表
  • 1 # 小耗神

    謝謝老兵東雷的提問:倘若有人問你:“你會讀書嗎?”也許,你會感到驚訝:“只要是認得字的人,哪個不會讀書?翻開書籍,一個字挨著一個字,一頁連著一頁往下讀不就行了嗎?” 乍一看確是如此,就連六,七歲的小孩就能唸書,然而,能讀書和會讀書,其實並非一回事。 有些人從小好學,相當刻苦,每天是“行坐眠食,手不釋卷”對書中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卻不明白書中的道理,你能說他會讀書嗎?可見,能讀書未必會讀書。古今中外,“讀書破萬卷”的不乏其人,然而“下筆若有神”的終究寥寥無幾。 書本人人會讀,但是讀書的方法各有不同。會讀的人讀得又快又好,理解又深,一般人只是能讀而己。不能歸納為會讀。 可是,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天生的。有的人讀書時總是靜不下心來,書是越讀腦子越像一鍋粥,為什麼讀了很多,但效果卻不大。這些問題多半都是在讀書方法上的毛病。任何事物本身都有正反兩方面,也包括讀書方法。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就把讀書人歸納成四類: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對照一下,看一看你到底屬於哪一類: 第一類讀者好比計時的沙漏,讀書象沙注進去,又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留下。 第二類讀者好象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變,甚至還髒了些。第三類讀者象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走了,留下來的只有豆渣。 第四類讀者象是寶石礦床裡的苦工,把礦渣甩在一旁,只要純淨的寶石。 所以說,沒有掌握科學讀書方法的人,他的讀書特點是機械性,毫無藝術可言。而掌握了讀書藝術的人,他捧起書來,便進入了一種藝術的境界。那是多麼令人神往啊!

  • 2 # 伍鋅

    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的「分析閱讀」法。絕對能讓閱讀效果成倍增加,閱讀提升一個層次。

    「分析閱讀」的關鍵內容有五個:

    1.識別書籍的分類

    不同型別的書籍,有不同的資訊傳遞方法,因此也需要不同的閱讀思路。所以識別書籍分類很有必要。

    當你拿起一本書時,可以透過書名、副標題、目錄、序言、摘要、索引來判斷它屬於什麼型別。

    一般來說,書籍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虛構類小說和說明性的論說。說明性論說類書籍,又可以分為理論性和實用性。

    對於理論性,諸如歷史、科學、哲學,我們關注的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實用性,就是乾貨類指導性的書籍,重點是要知道我們怎麼利用書中的內容,應該做些什麼。

    2.找出這本書的骨架

    找出這本書的骨架,就是要弄清楚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建立一個宏觀的視角,讀的時候就不會被細節帶偏。分以下三步:

    (1)用一個句子或者幾句話,概括整本書的內容,通常,作者在序言中都會說明這本書的重點內容,所以,不要忽略讀序言。

    (2)將書中的重要章節列舉出來,理順它們之間的順序,擬出大綱。可以用思維導圖來組織內容,不一定要根據書中章節安排內容的次序,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羅列。

    (3)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一本書通常會提出一個或一連串問題,而書的內容就是答案。你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思考:

    整本書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順序?

    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

    哪個需要先回答?哪個是後來回答?

    下面這些進一步的問題,有助開啟思路,讓思考更有深度:

    理論性問題實用性問題某件事存在嗎?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是什麼樣的事?應該採取什麼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要達到某個目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在什麼情況下存在?以什麼順序採取行動?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在這些條件下,什麼事是對的,或怎樣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在什麼條件下,這樣做會比那樣做好一些?特徵及特性是什麼?與其他類似事件,或不相同的事件,關聯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

    3.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語

    因為一個意思有很多種表達,一個詞語也能有多種含義,有些詞語還會出現歧義。所以,要弄清楚,作者這個詞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不然就會對書中內容理解錯誤。

    (1)找出關鍵詞。關鍵詞有三種類型,一是作者以特殊方式運用的詞語,二是那些讓我們產生疑問、看不大懂的詞語,三是該領域的專有名詞。

    (2)確認這些詞在使用時的精確意義。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敲,或者根據已有知識判斷在文中是什麼意思,還可以藉助字典,查出那些你不懂的詞語的含義。

    4.判斷作者主旨

    作者主旨就是作者對某事物的判斷。

    這個跟我們中學寫議論文思路很像,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具體來說,要弄清楚這些問題:

    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作者提出這個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有哪些論據可以支撐作者的觀點?

    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

    還有哪些問題是沒有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

    5.公正的評判這本書

    在批判之前,要確保自己的確是讀懂了書,然後,對作者可以提出下面的疑問:

    知識是否不足?

    作者在論述這個問題時,有些重要的知識,根本沒有提到,沒有用上。

    知識是否錯誤?

    作者所說的事實是錯的,與現實相悖的,虛構的、不符合常識常理的。

    推論是否符合邏輯?

    論據能否支援論點,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存在各種謬誤。

    分析是否完整?

    作者有沒有解決一開始他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忽略重要的地方,是否受到時代環境的侷限,有沒有善用已有資料,並且發現它們的聯絡。

    回答完上面的問題,也就是完成了一次「批判性思維」了。

    透過上面的「分析閱讀」方法,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道理,對於知識,做一個接收者遠遠不夠,必須要做一個主動思考的接收者。

    參考書籍:

    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

    1940年出版,高踞美國暢銷書榜首一年,被翻譯成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1972年改寫編排,重版多次。

  • 3 # 冷冷每日讀書

    對於一本書,我們要怎麼去閱讀呢?經過大量的研究讀書方法。主要推薦3種方式。

    (1)去研究作者的生平,去挖掘一些作者本人的故事。先對作者感興趣,然後再去讀這個作者的書,那麼讀書的過程就會愉快很多。另外還可以留意作者的人脈,因為人脈會對作者的思維和人格的形成過程造成影響。

    (2)聽聽作者的聲音。如果你想讀某個作者的書,那麼可以報名參加這個作者舉辦的讀書會或者籤售會,直接見到作者,並聽到他的聲音。例如前幾天我就去參加了秋葉大叔的籤售會,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對他的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準備把他的書全部買來讀。

    (3)搜尋有關作者的一些影片和音訊。網際網路的發達,讓我們想學習就學習。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如果直接參加見面會或者讀書會不方便,那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照樣可以聽到作者的聲音。

    當對作者有一定的瞭解之後,再去讀作者的書,可以讓我們對圖書產生不一樣的興趣,從而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效果。

  • 4 # 沙慄

    最近正好閱讀了一本教我們如何閱讀並學以致用的書,來自日本的知名講師大巖俊之寫的《實用性閱讀指南》

    大巖俊之是位每年閱讀300本書以上的作者。毋庸置疑,這麼大量的閱讀,並且還要讀了之後有所收穫,肯定是要講求方法的,所以讓我用書中介紹的閱讀方法來閱讀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然後給大家介紹下作者是怎麼做的吧。

    一、明確閱讀目標

    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現在的閱讀就是要帶著功利性,有目的的讀。所以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就要有所取捨。挑到有用的書之後,對於書中的內容也同樣需要取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一本書裡真正重要的內容僅佔到全書內容的20%。作者在本書中進一步認為,在20%的重點內容當中,最重要的僅有4%。對於我們普通閱讀者來說,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找出20%就很好了,也就是說其餘的80%的內容都並不重要,它們是為了讓這20%的內容聯結起來,從而讓一本書完整。所以我們閱讀的目標就是:選擇有用的書,找到書中20%的重點內容。擴充套件閱讀範圍,得到更多的20%。

    二、思維導圖

    透過閱讀找出書裡20%的重點內容之後,我們如何才能提煉出並記住這些內容呢?當然是做筆記嘍。在書上劃線、標註、使用便籤、反覆閱讀、講述、寫下來、聯想記憶……實際上,還有一個最好的方法是:思維導圖。作者在書裡非常仔細的介紹了給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

    1、全書章節式思維導圖:根據書的順序按章節、標題有小標題來製作思維導圖。如此一來整本書的結構一目瞭然,相關章節的內容也便於記憶。

    2、重點內容思維導圖:這種個性化的方式有利於把自己感覺重要的內容提煉出來,透過思維導圖的製作,加深對重要內容的理解。

    三、快速行動

    如果你有耐心將這篇文章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很容易明白了,透過有目標的閱讀、提煉重要內容、製作思維導圖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創造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創造自己的“產品”。我們在閱讀一本書之前有個小目標對不對?就是透過閱讀一本書獲得書裡最重要的資訊。而我們整個閱讀生涯裡必然需要設定一個大目標,那就是我們最終期望自己透過閱讀得到什麼?或者說成為什麼樣的人?寫作者?講師?行業精英?……

    那麼,透過閱讀積累的知識如何靈活運用起來有利於最終大目標的實現呢?書裡作者大巖俊之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作為案例向我們介紹了運用SMART法則設定目標的方法。

    具體來說SMART即由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這五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

    首先大巖俊之寫下了以下目標:

    1、想創業

    2、一年後,想以研討會講師身份創業

    3、創業半年後,年收入達到3000萬日元

    4、創業兩年後,年收入達到500萬日元

    作者根據SMART法則做出分析,目標必須要具體,何事、何時、多少,這樣才更具有實際操作性,更清晰明瞭。所以作者認為,第1點“想創業”目標太大而曖昧不清,第2點呢時間、事情以及要得到的結果都非常具體。同樣的道理,在第3點和第4點之間,第4點更加切實而不過於脫離實際情況。因此最終作者定下的目標是:一年後,想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創業;創業兩年後,年收入達到500萬日元。

    大目標確定之後要做的就是:付諸行動。

    那這裡大家肯定急於知道的是作者是不是按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呢?接下來,作者在閱讀一些創業類的指南書之後先給自己確定了一個行動目標,這是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三個月之內不收取任何費用,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出道”。而針對這個小目標,作者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想象目標達成以後是什麼情形、分析目前的真實狀況、找到當下與行動目標的差距、填補差距。然後細化每一天的行動並且去實施它。

    好了,做到這一步,可以確定的是作者已經切切實實的走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上了。只要每天堅持走下去。大目標的實現最終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以上就是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為我們給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3個步驟。非常實際對不對,所以我們不一定複製作者的人生目標,但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複製作者的操作方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 5 # 咪小小貓

    想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先要按照自己需求選擇合適的書籍。

    對於閱讀選書來說,有種說法,要遵循70:20:10法則,也就是有意識地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書籍投資70%,對和現有工作周邊相關的書籍投資20%,餘下10%分給完全未知的書籍。

    即你想成為自己所屬工作的專才,建成思考的主場,就把七成投資用於垂直型閱讀。透過讀書結合實踐,就能將自己鍛鍊成理論與實際完美融合的專業人才。

    再透過20%的周邊學習,10%的與未知領域的相逢,也提升了自己的擴散性思維,不至於侷限於窄小的視野範圍。

    可以說,讀書是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昇華的學習。

    其實不止是企業執行,在其他方面,比方說職業規劃上,讀書愛好上,也要按此規律分配。

    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提出了這一理念。作者是日本的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客座教授。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資訊爆炸時代,我們該讀什麼樣的書,該怎麼讀。

    若能夠掌握一些超高效,超高質的讀書技巧,就能找到閱讀的樂趣,甚至能帶來一些附加值。

    在書中,作者講了很多閱讀技巧,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解剖一本書,如何彙集優質資訊片段,如何利用頭腦風暴進行讀書,針對不同書籍採用不同閱讀方式,養成快速閱讀習慣等。

    而我們所要做的是要掌握高效率這些技巧,停止純粹的消遣的投入讀書,切換成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出型讀書,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雖然知道了要透過讀書提高自己,可是事實是,走上社會後,讀書變成了一件很難去堅持的事,要如何去讀,怎樣從閱讀小白到高手,從而整體上提高閱讀質量。

    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作者有詳細的貼合實際的說明。

    對於對讀書沒有太大熱情的人來說,若讓他從頭讀到尾,無異於更是加深了其對閱讀的討厭。其實讀書有時可以說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

    比方說,“讀者權利十條”可謂是不善讀書的人的福音:

    不讀的權利。

    跳讀的權利。

    不讀完的權利。

    重讀的權利。

    讀不擇書的權利。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讀不擇地的權利。

    隨意選讀的權利。

    朗讀的權利。

    默讀的權利。

    這些讀者可以擇需而用,是不是增添了閱讀的勇氣?你不必通讀,按自己的需求來,先降低讀書的門檻,慢慢找到自己的閱讀節奏,讀書就會變成一件樂事而不是桎梏。

    那麼讀書該如何切入?

    一是應以自己的好奇心為起點,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如果先沉迷於該物件,都可稱為高明的開局。

    即所謂的“繞道讀書”,先上網瞭解作者生平,對作者產生興趣,然後再去看他的書。

    或者先從聲音入手,網上有很多讀書音訊,很多人就是聽了音訊對讀這本書產生興趣,開始紙質閱讀。

    我們也可以借籤這種方法。即先向周邊尋找感興趣的物件,然後再進入原文,讀書是深入瞭解的手段。

    二是瞬間進入專注狀態。

    這通常採用舉行儀式或自我暗示的模式化,比方對自己說:現在我要開始讀書了,任何事情都放一邊。或者每天睡覺前固定時間,讀幾個小時的書。

    在同一時間做相同的事情,把這個模式固定下來,盡最大可能提高進入專注狀態的機率。

    而如何激發讀書的動力,堅持閱讀下去,而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者心血來潮了就連續讀幾天,然後幾個月一個字都不看。

    看作者在書中是如何提出建議的。

    首先是激發求知興奮。網際網路的普及,使我們與部分暢銷書的作者產生聯絡變得容易,與其本人產生了聯絡,是不是會激勵你閱讀他書的慾望了。

    多參加讀書會,去認識一批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好夥伴。瞭解他人的想法,聽到各人的意見,能夠讓你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一本書。

    其次是促進讀書的環境設定。在家裡打造一小塊圖書角,哪怕只是一個書架和沙發也行。

    另外環境安靜的咖啡館是許多人的熱愛。大學校園裡的圖書館也是好去處。

    再次是經常逛實體書店。在網上買書和在實體書店買書的感受會截然不同,後者會充分調動你的感官,滿室的書香,會帶給你讀書的喜悅感和滿足感。你也可以精準判斷出真正想要帶回家的書。

    如果在生活中能利用這些技巧,就會無意識培養成讀書體質,養成持續讀書的習慣。

    在《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作者還講了很多閱讀技巧。作者從閱讀劣等生逆襲成優等生,擁有驚人的閱讀量,架構了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分享出了這些知識。

    而我們所要做的是掌握高效率閱讀技巧,停止純粹的消遣的投入讀書,切換成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出型讀書,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 6 # 夢煥讀書

    讀書有不同的目的,消遣,或者學習提高。目的不同,方法也不用。

    消遣不用說,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就好,這個,每個人的狀態的不同。但,如果是學習提高,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你是明明讀了很多書,卻還是無法徹底的掌握書中的內容?還是你好讀書,卻從來抓不住重點?亦或是讀了書,卻無法很好的記憶一些內容?

    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存在,那麼,下面我說的方法可能會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

    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一個重點是,有效的讀。怎麼有效的閱讀,也可以稱之為如何在大量的資訊書本內容中迅速獲得自己想要獲得知識。掌握5個方法,便能夠有效的閱讀。

    1、確定閱讀目的。在拿到一本書時,先不要著急開啟,你要問自己要達到什麼的目的,明確自己要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這樣你才能“集中火力”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這時,你可以拿出自己的筆記本,把自己要達到的目的寫下來,寫的時候儘量細一點,一邊閱讀,一邊對照自己的目的去尋找。

    2、只摘取自己需要的資訊。明確了自己閱讀目的,就要專注摘取自己需要的資訊了。如何摘取呢?首先,你可以瀏覽書本的序言,目錄和後記等內容,從宏觀上先把握書本的內容,找出閱讀的重點篇章。其次呢,確定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閱讀時要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前把自己的疑惑,或者想知道的問題羅列出來,然後對照著閱讀。

    3、透過序言、目錄、後記掌握概要。這和我們說的第二點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一樣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你看了序言和後記,就瞭解了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和原因,也就知道了作者這本書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其次,目錄是一個系統性的框架,有利於你給本書搭建一個骨架,後面去填充血肉就可以了。再一個,透過目錄可以找出自己需要的資訊的準確位置。

    4、有意識的輸出。什麼的輸出呢?意思就是說,看完書以後你就用自己的把這本書的內容講給別人,或者寫出來,目的是讓你進行思考和吸收。輸出的方式有兩種,講出來,寫出來。我個人比較推薦寫出來,因為寫出來還可以修改、完善,也便於把學過的知識錯留下來。

    5、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讀書,怎麼才能瞭解的更深,記得更牢靠,其中一點就是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入了你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理解,內化成了你自己的東西了。如果你總是人云亦云,這個思想就不是你的,自然你就記不住,更別說運用。

    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二個重點是,如何邊讀邊做筆記,邊理解。這裡,我推薦2種辦法。

    1、隨時記錄筆記和感想。我們在閱讀時,經常會突然萌發出一個想法,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這個想法就會消失,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了,我把它稱為閱讀時的靈感。我們可以邊讀書邊拿一個筆記本記下感想,也可以直接在書邊空白處寫下感想,如果你閱讀電子書,可以選擇一些有劃線功能,寫筆記功能的APP,隨時記錄。這一點,不可小覷,很多你臨時閃現的好想法有可能都是這個方法記錄下來的。

    2、製作思維導圖。製作思維導圖的關鍵點是將一本書的內容透過彼此間的邏輯關係凝練到一張紙上,它的好處是,明確了書中的結構層次,提煉了關鍵資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只需要透過一個詞語就能延伸出整本書的內容。

    可是,如何製作思維導圖呢?一般來說,製作思維是拿一張A4紙,橫放,在中間位置寫上本書的關鍵詞,然後發散,比如發散出5個點,(1)本書的作者的相關資訊(2)本書要解決的實際問題(3)本書的核心是什麼(4)為什麼核心問題是XX(5)解決核心問題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按照這樣的邏輯關係把書本的內容重新整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自己的記憶,還有利於自己更好的理解書本內容。

    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個重點是,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也就是說,怎樣把學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這裡我主要說3個方法。

    1、不行動,一切等於零。一切都不要停留在想的層面上,學會邁出第一步。如果你每天都在想我要成為有錢人,還不如做一些賺錢的事。

    2、設定行動目標。也就是說,你要明確自己讀完這本書要做什麼?

    比如說你讀完了《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你要給自己設定的行動目標就是,在讀下一本書時要運用“二八定律”,製作思維導圖,一天閱讀100頁,分早晨7點和晚上8點讀書,每次半個小時……

    這裡要強調的是,設定行動目標時要具體、細緻,要有可操作性。比如說,你想學繪畫,你設定的目標是半年內可以獨立畫一副成熟的水彩畫。這顯然是不行的,怎麼操作呢,怎麼學習呢?你心裡根本不清楚。

    我們不妨這麼設定學習繪畫的行動目標。第一個月,學習水彩理論,瞭解顏料、筆的使用,確定繪畫風格;第二個月,學習繪畫的基本方法,主要學習素描;第三個月,學習水彩上色的方法,進行練習……

    第一個月時,透過購買網路課程進行學習,前半個月掌握畫材的使用,後半個月學習水彩的理論和畫風確定。每天晚上8點到9點進行學習……

    這樣去定目標,你會發現你知道自己要怎麼去做了,可操作性非常強,也容易實現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有的人在實踐過程中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規劃不清,搞得自己很狼狽,便慢慢放棄了。

    總之呢,讀書是很講究方法的,在這裡我只講了一些大方向的東西,還有一些小細節的操作性很強的方法沒有說,後面慢慢分享給大家。當然啦,如果你能總結出高效的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也是非常棒的。

  • 7 # 白Mandy

    如果問“讀了這麼多年書,你會讀書嗎?”, 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屑一顧地回答“別開玩笑了,誰還不會讀書啊,多簡單!”。

    如果再問“那你讀書會用筆做讀書筆記嗎?”,估計答案會更加嗤之以鼻“開什麼玩笑,誰還寫讀書筆記啊,多麻煩!”。

    在如今這個“速食”的社會,人們對於讀書也追求“快餐式”讀書。各種電子產品撲街,各種軟體、APP更新換代,功能越來越強大,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手機、Pad、Kindle上閱讀電子書,手指點一點,開始刷屏閱讀,遇到感興趣的,手指再點一點,複製、貼上,筆記做好了。一本電子書,動動手指就讀完了,就像吃快餐,方便、簡單、省時,但沒有營養。而紙質書攜帶不方便、閱讀不方便、時間不夠用,僅僅實現“讀”這個動作都有一大堆問題,更別說邊讀邊做筆記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讀書,明知道做筆記會有很多收穫,但無論是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人們都不願意費時費力地動筆做筆記,所以讀書用筆做筆記對大多數人來說,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是,世界上總有人,去做你不屑、不願做的事,去做你認為不可能的事。不僅去做,還會做好,甚至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奧野宣之,就是把讀書、用筆做讀書筆記做到極致的人。他是以對讀書法的大量研究和經驗文明日本的“筆記本作家”。他把讀書當成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用筆記管理自己的讀書生活。對於讀書,不是隨隨便便一味讀下去,而是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要的書,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智慧,並得心應手地應用。

    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就是奧野宣之手把手教給大家最基本、最簡單的讀書方法——筆記讀書法,用筆記本將讀書一體化,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

    利用筆記本將讀書一體化的步驟不復雜。

    簡單的可以分為3步:讀書前、讀書中、讀書後;

    具體的可以分為5步:選書(Select)、購書(Buy)、讀書(Read & Mark)、記錄(Note)、活用(Reread & Use )。

    選書、購書是讀書前,讀書是讀書中,活用是讀書後。所以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教給你怎麼在讀書時做筆記,它還教給你怎麼選書、買書,讀完書怎麼用,從頭到尾一條龍。

    1.選書(Select)——隨想筆記: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人們很清楚自己喜歡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與什麼人做朋友,而對於讀書,好像很少有自己的喜好。

    那如何在茫茫書海里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呢?答案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2.購書(Buy)——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隨想筆記收集記錄了你日常的感悟和興趣點,但這與購書之間還差一張購書清單。

    購書清單,顧名思義,就是購買圖書的清單,上面有“書名、作者、出版社、型別”等基本資訊,這份清單是用來在書店“指名”購書的。就像去超市前,先把想要買的商品列出採購清單,再去超市,你會目的明確、速戰速決,節約大量時間。你帶著購書清單去書店,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選擇書籍,提高購書效率,而不是漫無目的地逛書店。

    那購書清單是怎麼形成的呢?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

    隨想筆記裡記錄的書名、感興趣的主題,報紙、雜誌裡的書評、專欄、推薦,只要與書名相關的任何資訊,都可以做成剪報,把非常感興趣的書放在購書清單裡,那麼購書清單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書加入。

    除了隨想筆記和購書清單外,還可以透過“樞紐書”幫助找書。什麼是“樞紐書”?比如書中推薦的、提到的書,隱藏在封面上的書,還有參考文獻。特別是參考文獻,透過對參考文獻的溯源,你可以追蹤、深入瞭解某個知識點,從而形成一個相關的知識體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樞紐書”也是不能忽視的購書清單。

    3.讀書(Read & Mark)——做記號:將重要部分按等級提煉

    買完書,就是讀書了。怎麼讀書?一目十行,還是過目不忘?奧野宣之教給我們讀書要“尋讀”,一邊閱讀,一邊尋找,一邊做記號,分階段把最重要的內容篩選出來,具體分為3步:

    ①通讀:有價值的一頁折角(上角);

    ②重讀:重讀單折角頁,如果仍覺得好,把另一角也折起來(雙角);

    4.記錄(Note)——摘抄:製作“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思想輸入

    讀書階段,已經把無法捨棄的部分標記出來了,接下來就是製作讀書筆記。這裡的讀書筆記不是簡單的摘抄,而是“蔥鮪火鍋式”的獨創,可以具備以下幾項資訊:

    ①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②書名

    ④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摘抄原文,可以在段落前加符號“○”)

    摘抄和評論都是“蔥鮪火鍋”的菜,摘抄是主菜魚肉,評論是配菜大蔥。特別是評論尤為重要,它是你讀書過程中的靈光乍現、有感而發,不管多簡單,即使是一句話,也要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踏踏實實地落到紙上。只有這樣,你才能把虛無縹緲轉瞬即逝的靈感書面化,點點滴滴,日積月累,讀書時獲得的思考將會是你的“原創源泉”。當書中的知識轉化為你自己的知識時,讀書才有了真正的輸入。

    讀書筆記做好了,讀書就結束了麼?沒有。筆記的完成是舊讀的結束,是新寫的開始。

    “學以致用”,讀書、做筆記都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怎麼應用?積極的進行思想輸出。比如做關於某本書的演講、PPT展示、書評、彙報、與別人分享,這些都是思想輸出,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為了方便重讀,作者還介紹了怎樣製作檢索目錄,將檢索數字化,杜絕“想不起來”的情況,讓“讀書百遍”不再只是口號。除此之外,還有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和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工具,讓讀書筆記更一元化,更方便地管理你的讀書生活,養成堅持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受惠終生。

    讀書從來都被認為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到極致不簡單,重要的是堅持,更重要的是開始。所以,從現在開始,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你的所看、所想、所感,去烹飪屬於你自己的“蔥鮪火鍋”,然後慢慢享用,滋味一定妙不可言。

  • 8 # 酸菜好鹹

    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愛讀書會讀書的人,那一本本的小說散文買回來兩三天就看完了,看到精彩的還覺得意猶未盡。直至某天看到鼴鼠的土豆公*號釋出的一篇書單文章,裡面全是枯燥乏味的工具書、專業書,心生敬佩:這麼枯燥乏味的書我根本看不下去,這人真厲害,竟然可以看這麼多工具書還把有用的資訊提取糅合分享出來。我這一看工具書專業書就打瞌睡的人臉刷的就紅了,為了搞清楚大神都是怎麼做到刷百本工具書不打瞌睡的我決定根據書單分享買了兩本關於閱讀的書《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作者尼基·斯坦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

    怎麼閱讀一本書包括閱讀速度、閱讀效率、如何靈活運用書中的內容三個方面。我根據兩本書的主要內容綜合整理了一下。

    【1】閱讀速度

    很多人閱讀缺乏效率是因為眼睛移動的方式不理想,但是自己都不知道。閱讀的時候把視覺寬度放大,一次看一行,一段,不要一個字一個詞的看,那樣只能理解單個字、詞的意思卻很難把握整體的意義,視覺寬度放大可以減少停頓時間,增加理解整行、整段文字的意思從而達到加快閱讀的速度。另外默讀的習慣也會影響閱讀速度,如果有默讀的習慣請刻意提醒自己改掉它。

    【2】閱讀效率

    (1)拿到書先大概縱覽一遍大致瞭解結構和內容,掌握內容概要使閱讀陌生內容要容易得多。就像開車一樣,要去哪裡,該怎麼去,提前瞭解路況,知道哪裡要拐彎哪裡可以快速透過哪裡需要慢下來。

    (2)提出問題讓自己時時對閱讀的內容進行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吸收。培養有目的性的讀書讓讀書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幫助你在閱讀的時候理解並記住閱讀的內容。

    例如:內容的主題是什麼?

    (3)帶著問題去閱讀,確認每個段落的主題,深入瞭解主題。對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標記,折角/劃線/書籤書寫。覺得有價值的內容折角方便反覆閱讀,書籤抄寫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附上自己對文章的感想,記錄下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深入思考,豐富思想。

    (4)重讀讀書筆記加深思考,確定筆記有無遺漏內容,忠實反應原文結構內容。

    【3】如何靈活運用書中的內容

  • 9 # 貧僧假裝有文化

    讀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長期的閱讀可以完善知識結構、形成氣質、修煉秉性、提升魅力和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好處。

    首先,要想更有效的閱讀書籍,第一步就是要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去看。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去看,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去,在這過程中,才會閱讀月快樂,同時收穫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第二,讀書要有選擇性。上面提到了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去讀,但是不是說只要是你感興趣的書籍,你都可以讀,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裡面的內容耐人尋味,不是一遍兩遍就可以完全理解的。經典的書籍裡面每一句話都值得去咀嚼,而去每次讀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

    第三,要分清閱讀的層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些閱讀層次是外向內的閱讀。首先要了解讀的這句話是在講什麼,然後想清楚再本書在講什麼,書裡所講的東西我有沒有達到理解的層次,最後要弄清楚這本書所講的主題是什麼。主題閱讀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第四,讀完一本書要學會問自己問題。1.我讀完了這本書,從書的整體來說,書裡在談些什麼內容?2.這本書的細節在哪,我有沒有遺漏的重要細節?3.這本書說的有沒有道理,道理在哪些方面?4.我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麼收穫?閱讀的過程就是找尋答案的過程。

    第五,讀書要做讀書筆記。每一本書讀完後都要結合自己的想法去總結,我讀懂了這本書,但是我有沒有能力把讀懂的寫出來,如果不能,那就說明還沒有讀懂這本書。

    第六,要長期堅持閱讀。“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讀書要堅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的稱為閱讀。

    如果覺得說的不錯,就關注文化君吧!

  • 10 # 淺夏薔薇花1

    閱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而很多人看了不少的書,到最後記下來的內容卻不足3%,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你看過的書再回想起來就不太容易,這就是沒有做到有效地閱讀,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你讀過那麼多書,真正能記得多少書裡的內容?看過一本書,過一段時間,書裡的內容已經在你的腦子裡模糊,這樣的讀書,讀再多也沒用。

    如何有效地閱讀書籍呢?

    首先,買書的時候要學會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如果只是跟風買別人覺得好的書,很有可能買回來看幾頁就被束之高閣,而是買真正適合自己的書。

    其次,如果想把讀過的書能真正理解並運用到生活中,有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讀書筆記,我們上小學時老師會讓我們準備個摘抄本,專門摘抄優美的詞句,以提高詞彙量。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讀書帶著疑問去讀,帶著目的,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讀書是輸入,寫讀書筆記是輸出,學會了輸出才能讓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利用讀書筆記,能幫助我們真正消化書裡的內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使我們看過的資訊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讀書筆記的記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和理解,讀進去,寫下來,把自己的思想書面化,讓知識在腦中消化,才能屬於自己。

  • 11 # 鶴飛甌越666

    首先要看看是什麼型別的書籍啊,這個很重要的,書籍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實用類書籍,講乾貨、講方法的;一類是文學藝術類的書籍,屬於比較偏向於精神層面的。

    讀不同型別的書,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一樣了,下面分別說說以上兩類書籍的閱讀方法。

    首先,對於實用型別的書籍的閱讀,特別重要的是先看目錄,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因為實用型別的書,一般都是比較講究邏輯方法的,所以書目就比較有層次性,比較清晰,熟悉目錄的話,對於該書的邏輯結構就比較容易把握住。

    這一點特別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實用型別的書,說實話大多比較枯燥,一般人也不懂,看著看著就容易犯迷糊,看到後面忘了前面,這樣的閱讀效果就不可能好!

    所以看目錄有助於把握全書的邏輯結構,不至於在看書的時候一頭霧水。

    其次,對於文學藝術歷史方面的書籍的閱讀,這個最重要的是分主題對比閱讀。

    比如說,西方國家歷史方面的書籍,很多人連中國歷史都不熟悉,如果看西方國家歷史方面的書籍的話,有一種無從下手的茫然感。

    所以這時候,主題對比閱讀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可以先看《英國史》,再看《法國史》《德國史》《俄羅斯史》,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國家的歷史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可以聯絡起來理解,有助於整體把握。

    對比起來看看,效果更好,因為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是從該國的角度來寫的,幾個國家的歷史聯絡起來看看的話,很多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文學藝術類的書籍也是這樣,盯住一個專題,通讀幾部代表作,自然而然的就好懂很多了。

  • 12 # 雲泛青冥

    建議讀書三遍,第一遍藉助思維導圖去讀,理清書的結構脈絡;第二遍根據思維導圖看書,手寫筆記,弄清概念;第三遍根據思維導圖和筆記,做成PPT。

    不過多數時候做第二遍時就可以記住書的內容了,第三遍做PPT只是為了鍛鍊向別人講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把書中內容結合實際來用……當然不同書有不同的用處。

    比方讀歷史,就是以史為鑑,知得失,明趨勢,做選擇,培養大局觀,從更高一層看問題,不再犯前人犯的錯。以抗日戰爭為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農業國是打不過工業國的——所以我們要加強工業建設;一個權力分散、長於內鬥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來領導中國;海防很重要——所以要建設海軍等等。如果讀歷史僅僅是為了記住南京大屠殺死了30萬人,很抱歉,說不定還會有下一次——所以說要從一定高度去看歷史,明確當下的趨勢,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總而言之,讀書還是要能夠提煉出精華的東西為我所用,這才是讀書,否則都是看熱鬧。

  • 13 # 來杯咖啡hh

    美國依哈華大學的羅賓森提出了閱讀一本書的五個步驟,即SQ3R法,分別為縱覽(Survey)、問題(Question)、閱讀(Read)、回憶(Recall)、檢查(Review),每一步驟的第一個字母組合在一起,即SQ3R法。

    第一步,縱覽。縱覽什麼?縱覽題目、副標題、前言、目錄、摘要等,對書籍主旨和思路有個大致的瞭解。

    第二步,提出問題。根據之前縱覽得到的資訊,不斷提出問題,比如作者提出了一個論點或者說想法,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的依據是什麼,我是怎麼認為的,依據是什麼?別人是怎麼認為的?我們的共同處、不同處在哪兒?等等。這一部分的核心意義是激發讀者的主動性,對書籍內容的理解不是被動地去吸收知識,而是主動地去跟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去結合。

    第三步,閱讀。閱讀什麼?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每一段的關鍵句和總結句。這一部分要提高閱讀速度,同時很重要地,提高閱讀效率,可以劃出關鍵句和關鍵詞。

    第四步,回憶。回憶書中的論點以及支援的依據,做筆記。筆記分為兩種形式,摘抄和感想相互交叉,筆記可以記在本上,也可以記錄在可以傳播的電腦端。如果回憶不起來,可以重新去回到第三步閱讀,再做一次閱讀。

    第五步,檢查。快速檢查以上四個步驟,具體是檢查是否有遺漏論點和論據,之前提到的問題有沒有得到合理的解答。

  • 14 # 海貓成長江湖

    在當今時代知識的閱讀的比重越來越大了,那麼我們有效地閱讀書籍呢?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到資訊,可以從書中增長我們的技能,但是獲取這一切的前提是有效的讀書,有的人很長一段時間讀完的一本書,卻不如其他人兩三個小時獲取的東西多,這其中就存在了一個讀書方法的問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閱讀法》這本書透過實用的筆記術教給我們如何從選書到透過筆記提高閱讀效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作者奧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還是一個日本方法論的培訓師,他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還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筏”讀書法》、《三本創造好點子》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提出瞭如何使用清單購書,如何使用筆記思考,如何透過重讀提高三方面重點內容。

    如何使用清單購書

    很多時候購書就跟我們買菜一樣,當我們漫無目的走進市場的時候,我們會東看看西瞧瞧然後挑出一些我們當時覺得需要的食材,但當我們回到家後也許很多食材就用不到了,購書這件事也是一樣,我們進入書店走走逛逛,往往購買了一些之後,放到家中也就只有墊泡麵碗的作用了,當然這只是個玩笑。但真實的反映了我們買完沒有興趣看的這種情況,這個時候購書清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列好清單,我想我們選購書籍或者選購食材就會輕鬆很多,首先我們可以準備一張可以質量不錯的紙,來長期的做我們購書的清單,這樣做的話,不僅可以知道我們選購什麼書籍,還能透過長期的記錄知道我們的興趣方向。首先,我們要以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這三個資訊為線索來製作清單,這就是購書的工序。其次我們如何找到這些資訊來填充清單呢,其實這也不是一個難事,我們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資訊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能找出很多,比如我們可以從一則廣告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到網上去尋找相關書籍,或者我們聽廣播的時候記下我們感興趣的東西,然後去書店看看有沒有相關類似的書籍,這些都是我們發現書籍的方法。奧野宣之說:“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我們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清單。

    如何使用筆記思考

    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句話:好腦子不如爛筆頭。那麼這個“爛筆頭”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在我看來這個“爛筆頭”最大的作用就是做筆記。我們需要透過做筆記來輔助我們讀書,從而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這個觀點正好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如出一轍。

    很多人一聽到讀書筆記就認為那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

    那麼如果我們將讀書筆記寫成一句話呢?那是不是會更容易堅持下去?《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讀書筆記》中教給我們“一句話”這個小方法,做筆記這一行為實際上也是我們整理自己想法的過程。做筆記前期如果怕自己堅持不下來那麼就先用“一句話筆記”來培養自己思考的能力吧。當你習慣了做筆記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入這個“做菜”讀書筆記法了,當然書中叫做“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具體來說就是把讀書筆記當成做菜的過程,我們做菜首先第一步就是放上蔥薑蒜熗鍋,然後放上蔬菜放上肉類炒一炒這是做菜的大概流程。那麼“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可以效仿上邊的做菜過程理解,首先寫筆記前先寫上日期、書名、作者名(蔥、姜、蒜),然後把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上,最後把自己對摘抄感想和評論之類的記錄下來,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這就是本書中的“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同樣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也有關於對讀書筆記和評論的指導。可見,讀書筆記對於我們理解一本書還是很重要的。

    如何透過重讀提高

    讀完了一本書同時也做了相應的筆記,那是不是就可以說這本書讀完了呢?實則不然,只有讀完書後對書中的內容做出主動的思考,將一部分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想法,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筆記也是一樣,只有反覆的重讀我們才能一次次有新的收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提出了幾個比較好的方法: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養成重讀習慣、在部落格上寫書評。

    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

    前邊我們提到過透過反覆的重複就可以加深理解,開闊視野。但是如果只是漫無目的的翻看筆記恐怕也不太容易記住。奧野宣之建議在固定的地點進行重複,在咖啡廳或者臥室都可以。例如:我們在睡前的幾十秒就可以翻看一下筆記,不要把翻看筆記當成一種任務,而是當做一種習慣,那麼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

    養成重讀習慣

    當我們選好了固定的重地點,卻遲遲無法開始行動,那麼我們就應該嘗試下量化重複頻率,比如固定在週一、週三、週五的晚上在書房重讀,做不到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我們就要強制自己在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地點進行重讀。

    在部落格寫書評

    最後借用奧野宣之的一句話“認真的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後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無論是如何選書,還是做筆記,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閱讀。讓我們借用讀書筆記法更好的享受深度閱讀吧!

  • 15 # 歐紹永

    謝謝邀請:首先你要清楚記住閱讀一本書的目的。若是消閒閱讀一些書,你不會隨便去閱讀,因為一從篇長篇小說去閱讀是花很長時間的,不會慢無目的去讀,讀對你帶來哪些好處,改變你什麼?有沒有進取的作用;當然,如果為閱讀而閱讀,只是在消磨你的時光,開闊視野,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人每天都在環境與條件下更新,促使自己進化,轉化能力而在不斷進取,否則,就會倒退或停止不前。

    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一本書是概念詞,一本語文書,一本小說書也是書;前者包括範圍廣,語文書裡面有散文、詩詞、文言文、記敘文、說明文、論文、自傳文體等,但小說只是作者的經歷、覆蓋著包羅永珍的想象與聯想。讀一本書在於你取決於它。我在讀語文書時,就會“回憶”回想一篇文章的結構,例如;讀朱自清的的散文《匆匆》一文,想到他提出的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從中受到的益處在哪,若不琢磨自己與你平時的生活習慣,哪些時間會從你的眼睛下面流走,你抓不住它,它隨時會從走路坐車工作之中流失,一如既往地生活,如閃電、薄霧、輕煙飛逝,這樣你讀了《匆匆》,就會珍惜當下,將當下的時間抓緊,只有這樣,回首往事才會無愧於,展望未來才會充滿信心,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你這樣閱讀一文,倍增珍惜,答案只有一個,閱讀它此文,那就珍惜時間,不惜寸陰於今日,必留遺憾在明天。

    閱讀。

    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看書,搭上了這個好時代,條件環境天天在變化,改變了貧窮,經濟飛速發展。

    但還有很多人下載電子版閱讀,增強人民的思想意識,更有利於人類的發與和平共處。

    我閱讀是抱著一種有思想性的閱讀,能夠啟發自己。前段時間因身體不好,幾次在醫院檢查,一連休息好幾天,找來英國作者笛福寫的《魯濱遜漂流記》,從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簡介,對《魯濱遜漂流記》主人公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歷盡艱難困苦,不但供給了自己的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他的勤勞、勇敢,使自己深受感動,這樣,自己和他比較,有什麼困難還比生活在孤島更難嗎?人,閱讀一本書,你要惦量著對你精神上的鼓勵,困難面前對你恐懼,想起人與人之間,別人能做到,自己為什麼不能。假設這幾天我不去看此書,就不會想到自己有困難時候就消停下去,懶惰下來。

    書。是一種精神,它會告訴我們,樂觀向上。我們喜歡閱讀,是好事,帶著一種讀書的習慣,長期與它交往,書會影響你一生。書是作者用心靈在呼喚,你如何去閱讀理解,那是你的認知,你可以瞭解一個人的經歷,瞭解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體悟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找到閱讀的突破口,追尋一個人的思想演變的線索,剖析一個人的成敗緣由。同時,透過閱讀,你還可以尋回那逝去的歲月雲煙,或感受到那沉重的歷史滄桑……

    我們透過閱讀一本書,感到它的溫暖,體會人生經歷,體會作者的精神與自我相比,從中吸取人生的教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月二十五被稱為“填倉節”,這個節日有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