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西張二

    你好:,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五的填倉節,又叫做倉王爺生日,因為“填”與“天”諧音,所以又稱為“天倉節”。填倉節在中國流傳的歷史悠久,關於它的來歷,民間還有著動人的傳說。

    相傳在很早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顧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樣,橫徵暴斂,弄得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卻說有個看守糧倉的官吏,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將糧倉開啟,救濟了百姓。他知道這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

    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後,就放把大火把倉庫燒了,自己也活活燒死。這件事正發生在正月二十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好心的官吏,重補被燒壞的“天倉”,就決定這一天為填倉節。後人為了紀念這名倉官,每年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圓圓的囤形的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倉谷救倉官的深情厚意。

    現在這些習俗已經消失,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曬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填倉節主要盛行於農村,對於城市來說,則以糧商等與糧食有關的行業過節為主。此日,糧倉祭祀倉神,大放鞭,企求吉祥與生意興隆。老百姓雖不致祭,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話儲備。《帝京歲時紀勝》載:“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日曰填倉。”

    此外,全家人還要吃“犒勞”,諸如薄餅卷“盒子菜”之類,亦謂之“填倉”。並喝魚湯,取年年有餘之意。

  • 2 # 毛小雨007

    “填倉節”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關於填倉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一天要吃飽吃足,這樣一年都不會捱餓,會很順心。實際是以酒食飽腹為填倉。

    第三種說法就是:老百姓祭奠企盼豐收的儀式。

    地域不一樣所以有的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 3 # 嘉洋希熱

    這個節日其實在宋代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雲:“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記勝》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來,必苦留,使之醉飽而去。俗稱填倉,取預祝填滿穀倉之吉兆。”

    其實,真正的“填倉”活動是在農村進行。在中國華北農村及北京郊區,這種大吃大喝的現象已不多見,但還有在填倉節吃乾飯、喝麵湯的習俗,就是民諺所說的:“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香噴噴的小米飯,滑溜溜的雜麵湯,是北方人家的美餐,勝過佳餚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勞儉樸的良好風氣。

    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併過填倉節。

    老北京習俗正月二十三為“小填倉”,二十五為“大填倉”。清代,京師各大糧商米販均祭祀倉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雖不祭神,但都要買些米麵、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活儲備。

    所謂填倉活動就是於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戶戶都在院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圓圈,象徵著糧囤。在裡邊放些五穀雜糧,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這是祈望五穀豐登、糧食滿囤的意思

  • 4 # 南臺老家院

    正月二十五為填倉節,在中國古代,填與天是諧音,所以又成天倉節,象徵新年五穀豐登,也是為了紀念一名無名氏倉官,是漢族的一種節日。在正月二十五這一天的黎明,家家戶戶會在院子裡用燒完的柴火灰撒成各種各樣的的形狀,然後在裡面放上五穀雜糧,用來寓意新年五穀豐登。

  • 5 # 東海八仙

    這個節氣在農村還普遍存在。每到這一天,家裡人會弄一些細草木灰,在院子裡劃個大園圈,放上五穀雜稂。然後放鞭炮。預示今年風調雨順,農業大豐收。有的還在糞坑的地方放鞭炮,意思是可以開工幹活了。

  • 6 # 那些舊時光

    填倉節,要表達意思是填滿穀倉,是倉王爺的生日。有很多傳說,有的說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祭土地或祭磨神,眾說紛紜。

    那麼,填倉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有一種說,填倉其實是天窗,準確說是填天窗。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鍊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重立四極天柱,平整天地。

    關於這個節日,還有這麼一個傳說,說的是在很久以前,北方連年大旱,顆粒無收,而此時朝廷卻不管百姓死活,照樣催稅收捐,百姓無可奈何,因為這樣,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

    這樣的情況下,有個給皇家看糧倉的倉官,不忍父老鄉親的慘狀,就自作主張,開啟皇倉,把皇家的糧食全部分給了災民。

    朝廷得知後,要派人拿他問罪,他放火燒了空糧倉,自己也投火而死。因為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補倉,意喻填滿糧倉。

    清代鼎盛時期,北京東直門和朝陽門內曾建有很多糧倉,至今北京城仍留有祿米倉、海運倉、南新倉、北新倉等地名。但是,位於南新倉的皇糧倉遺址仍保留著600年前的原樣。每逢正月廿五這天,糧倉及糧商們都要張燈結綵,設供致祭,焚香叩拜倉神韓信神像。

    清韶公的《燕京舊俗志》雲:“相傳倉神為西漢開國元勳韓信,俗稱之曰韓王爺。”韓信的第一任官職就是倉官,並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來被民間奉為倉神。

    祭奠倉官是填倉節一項重要的習俗。如今,這個習俗中國北部農村地區人們保留完好,為了紀念倉官,每到這一天都要進行祭奠、紀念儀式,有的是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添倉,有的是向倉官畫像焚香、點燈。

    我家鄉的人們在天倉節夜晚,點燈燒香供奉天倉官,製作五穀豐登的各種面面食,並大聲喊“天倉爺填倉來,糧食元寶填到咱家來”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活富裕。

    話說回來,這填倉節少說也得有千年歷史,宋《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倉。”原來,這春節過完元宵節還不算徹底結束,得填完倉才是真的圓滿。

    數數這一天過後,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農曆九九也快到了,九九加一九該耕牛遍地走了,收拾收拾,人也別在家裡犯懶了。

  • 7 # 貨運濤哥

    正月二十五日被稱為“填倉節”,這個節日的寓意,我個人觀點是,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六處興旺。新的一年吃得是滿腹脹飽,不受餓。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糧倉滿滿。當然這是古時農村古人經常過的“填倉節”這個節日,各地風俗不盡相同,有舞龍揮獅鬧燈慶祝的,也有把家裡所有好吃的拿出來祭拜倉神的,也有供上蠟燭點上燈跪拜的。總之,慶祝方式很多的。

    ①、寓意新的一年裡,五穀豐登,六處興旺。古時農村人民流傳在這“個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就來慶祝所謂的倉神節日,這一天倉神過生日,人們就會選擇把家裡的糧倉增加些糧食或者好吃的東西放進糧倉,表示讓糧倉已經填得滿滿得,會讓倉神一年裡都會高興開心快樂,保護糧倉的糧食,一年裡都平安順利,沒有損耗,沒有為糧食為難的時候,糧倉裡糧食一直都是滿滿的意思。於是就為了讓倉神高興,過生日這一天,都進行慶祝,甚至在糧倉旁邊點上蠟燭點上燈,祭壇做為敬拜所謂“倉神”,保佑來年一年糧倉滿滿之心情。

    ②、寓意新的一年裡,全家人都能每天吃的肚滿脹飽的,包括全家人的燒火的柴火都是很飽足,滿滿得之意。於是在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就慶祝所謂倉神的生日,全家人都出去鬧龍燈,舞獅子,進行慶祝,讓來年裡一年裡都能讓“倉神”高興,保佑全家人都能吃得肚滿脹飽,不能受餓,不能為糧食而擔心害怕了。

    ③、寓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糧倉滿滿。正是在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慶祝“倉神”的生日,還是自發走出去到戶外,進行社火表演,有踩高凳的,有進行鬼吹火表演的,形式很多的戶外表演,遊行隊伍,就是一種表達慶祝,希望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好的收成,讓糧倉豐收,滿滿的糧倉讓一年裡人們都心裡很踏實,生活美滿幸福快樂。

    以上三種“填倉節”節日,人們的寓意就歸在一起,都希望來年吃得飽,有糧心不慌。日子就會很紅火,當然這只是過去古時農村人們的一種流傳節日,現在農村已經很少過這個節日了。現在取代這一節日是因為農業已經實行機械化了。收成基本上都很好的。喜歡愣娃就多加關注,多支援愣娃原創作品,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移栽時用了黑膜,容易造成幼苗壞死,這是怎麼造成的?該如何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