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控

    印度近年來的電影寓娛樂於教育,題材選取多貼近生活,用幽默,有趣作為裝飾,去揭露社會現實。

    《起跑線》一片,完美詮釋了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不擇手段,最終卻也在貧民區的生活中得到了真正的領悟。

    教育,無論放在哪一個國家,都是重中之重的存在,一個國家能否在世界上屹立,綻放獨屬於自己的光芒,就與國家的教育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片傳達的是社會上普遍的理念,教育改變命運,打破階級,而起跑線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成長潛力,可真正的生活遠比這要更加複雜。

    影片的男主角拉吉,是個富有魅力和創造力的人,他懂得如何與人為善,如何和不同階級的人相處,雖自身學識不高,卻仍舊將自己的生意做到完美。而妻子米塔出身於公立學校,為人上進,對唯一的女兒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上最好的小學,不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舉家搬遷到學區房,學習面試技巧,上流人的生活方式,以期待可以成功入學,可惜的是,兩人面試並沒有透過。一計不成又想到另一辦法,假扮窮人,走學校對於貧困學生的入學政策,更是貧民窟生活中鬧出百般笑料,最終女兒成功入學,但後續發生的一切則真正另夫妻兩人動容。

    在現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的當下,如何讓孩子獲取更多資源,保留現有階級,最終實現階級跨越,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

    影片中的名校,只招納最好的一部分孩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層階級,入學考試不是根據孩子能力,而是探究家長的素養,拉吉與米塔被拒絕的原因,是學校不招納店鋪老闆的孩子。而想要入學的另一條途徑,卻是貧困政策,以抽籤得到入最好學校學習的機會。

    中產階級在本片中成為一個很是尷尬的存在,他們不被上層階級接受,拒接其想要跳躍階級的請求,而與下層階級相處時,卻又真真切切的有所差距。衣食無憂,生活富足,與終日食不果腹,代代貧窮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看似下層階級可以透過抽籤而改變命運,實則不然。僅僅25%的配額,相比於一個城市中最多的一群人,實則寥寥無幾。更不用說,這些名額實質上有較大一部分被中產階級的人們,透過金錢收買,保證自己的孩子透過這一途徑成功入學。最終,真正從貧民窟出來,併成功上最好學校的孩子,又能夠有多少,可想而知。

    影片中有一句話“貧民的孩子錄取是免費的,但是錢是為了課外活動,而這是指個性發展”,這意味著即便你真正踏入這間最好都學校,接憧而來的各項費用負擔,絕對會讓一個貧窮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可實際上,這只是表面,貧困名額的售賣實質上是學校允許的,下層階級的入學給學校帶不來任何利益,而中產階級花費巨大的金錢所買下來的入學名額,則會給學校帶來大量的財富。教育上的不公平,赤裸裸地打破了人的潛能發展,社會向上流動的可能性越發減少,遺傳式的貧窮反而成為了普遍現實。教育不應該成為一種商品,因為它一旦被待價而沽,那麼社會固化則將真正建立。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現象,在當今社會成為一種趨勢,競爭激烈的當下,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頂尖學校的考核已經從孩子本身上升到孩子的家庭,一個人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傾斜,其收穫的不僅僅是表面上更高水平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生時代結實下的人脈,未來各領域閃閃發光的人才,這些都不是普通學校能夠帶來的。

    不過,金錢與家庭所帶來的固化,永遠只會是外在。真正決定你未來的永遠是你自己,寒門狀元固然越發稀少,但毋庸置疑,依舊有努力拼搏,最終打破自己階級,得償所願的人。與其去痛斥現下教育體制的缺憾以及不公,不如去考慮自身能力,讓自己去創造那可能性。

    影片中的拉吉與米塔,瘋狂地想要將孩子送往名校的心情,是能夠理解的。

    正是因為自己在底層社會拼搏有多艱難,遭遇過多少挫折與失敗,就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成為一個比父母更加有能力的人。發生的一切欺瞞與謊言,歸根究底逃不過一句話“我都是為了孩子”,可是,這由之提出了一個論點,那便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人真的有必要不擇手段,用盡各種辦法嗎?

    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民區,男主遇見了善良的希亞姆一家,也剝奪了希亞姆孩子上名校的機會,而當一切的真相被揭穿,希拉姆選擇的不是將真相講出,而是擁抱了皮婭,最後轉身離開。

    人生來固然有起跑線,但生而為人,善良才是最應該擁有的品質。希拉姆一家固然生活在最貧窮的地方,但他們除了錢以外,什麼都擁有,願意用善意去擁抱每一個人,不將父母的過錯歸結到孩子身上。也正是這一家,喚醒了男主內心真正的道德感,最終帶著女兒離開了這所最好的學校。

    瘋狂讓人著迷的起跑線,不是用一所學校就能夠衡量的,公立學校固然貧窮,落後,但它擁有著赤誠,而私立高等學校固然發達又輝煌,但它擁有著冷漠。父母寄希望於孩子,但孩子的成功,不是靠外在的環境,而是靠父母親手傳授的那一顆善良又努力上進的心。

  • 2 # 教育之象

    故事梗概:

    印度電影《起跑線》說的是,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幼兒園招生即將開始,而這,對於家長們來說,是“最盛大比賽”。

    一共有1400所學校,將要發放報名表。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學名額相當緊俏。很多父母從懷孕時就做準備。服裝店老闆拉吉和妻子米塔,卻是臨時抱佛腳的。

    米塔堅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夫妻二人試圖躋身上流社會,試圖託關係走後門,試圖獲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常手段,想盡辦法追逐高聳的入學門檻。

    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是不是非常熟悉?

    我相信,信奉這句話的人不在少數。可是,廣大的家長和教師,有沒有想過,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試問,孩子的起跑線在哪裡?懷胎就起跑,還是幼兒園起跑?小學呢,能否起跑?點在哪裡,沒人說得準確。所謂起跑,就是虛擬。

    可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引起的焦慮隨處可見。各種培訓班、補課班不乏孩子們揹著大書包的身影;家長們日日接送,絲毫不敢懈怠。擠破腦袋讀名校,拜名師,家長一心一意想讓孩子學得最好。

    這種焦慮驅使家長們為孩子的教育疲於奔命。最突出的是,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現象的產生。

    一個學校成為了一個地區的產業之一,是這個地區的經濟支柱。這是古今奇談哪。背後折射的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焦慮。

    印度電影《起跑線》似乎寫的就是中國這種現狀。或者說,這一部印度電影無意中射中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

    我們能否不再焦慮?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能否“靜待花開”?或者,我們能少一些如衡水中學那樣的學習方式?

    我,不能回答。我只知道,這種情緒像瘟疫一樣在大地上蔓延……

  • 3 # 我的平凡生活

    問題: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反映出的教育問題?

    這部電影的大致內容是:拉吉和米圖夫婦是開有一間服裝店鋪的老闆,他們算是印度的中產階級。為了女兒皮雅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吉拉夫婦千方百計想送女兒皮雅去名校讀書。

    在我們中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家長也有了這樣的想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線上”,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送孩子上補習班,上名校。我們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來。教育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這部電影裡,拉吉夫婦為了女兒上名校,做了好多事,買學區房,給孩子報名凌晨還在排隊,甚至就地睡覺。這個我們中國一模一樣啊。

    電影裡皮雅的媽媽說“我們不能讓女兒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她的意思就是自己就是因為沒有接受好的教育,所以現在自己還是中產階級,沒有生活在富人區。她要讓女兒接受好的教育,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個和我們中國的“教育決定命運”是一樣的。所以,拉吉夫婦不辭辛勞加入到搶奪起跑線的行列。

    可是要讓女兒上名校,談何容易。首先要有學區房,等他們買了學區房之後,吉拉夫婦還要接受各種考核,父母的學歷職業等等。吉拉夫婦不得不假裝上流人士,但是洋相百出。影片裡說“我們不能招收店鋪老闆的孩子”,意思就是他們要招收“上層階級”的孩子。所以儘管吉拉夫婦用盡了辦法,女兒還是沒有被名字錄取。

    印度政府規定每個名校25%的名額留給貧困學生,所以影片裡吉拉夫婦又搬家去了貧民區。畢竟貧民多,這名額太少,學校就以抽籤的方式決定,這其中就有吉拉這樣假裝貧民的佔用名額,所以最終貧困學生還是很少進去名校。

    所以,下層階級的孩子沒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在我們國家其實也有這樣的問題,農村家庭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的機會也沒有城市裡的多,孩子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部電影反映了教育不公平,階級固化問題。跟我們國家也有相似之處。“富二代,窮二代,官二代”等等,好像就是“拼爹的時代”。實話實說,大城市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農村孩子接受的教育很不一樣。

  • 4 # 娛樂獨角獸

    去年,趙薇佟大為主演的《虎媽貓爸》播出之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劇中頻頻出現的“狠毒”語錄,如“孩子,你還小,媽媽替你做正確的選擇”,“少壯不努力,長大是混子”等等,激發了不少網友吐槽之慾,“這就是我老媽,沒毛病”、“家有虎媽,別想有好日子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呀”。

    趙薇飾演的虎媽,可以說是中國式家長的代表,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孩子的未來贏取爭奪最好的資源;與此同時,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可以透過“好成績”回報自己,讓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揚眉吐氣。

    《起跑線》中的印度父母也不例外。拉吉與米塔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夠進最好的私立學校,不惜搶佔窮人名額、過貧民式生活,也要讓女兒爭奪到僅有的25%進入私立學校的名額。

    起初,父親拉吉還保持初心,認為孩子接受教育不一定要進入最好的學校。但在太太的一句“你難道想讓她接受跟我們一樣的教育嗎”質問下,父親突然意識到“起跑線的重要意義”,意識到在印度“英語是階級的標誌”,女兒如果想要向上走,優質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而優質教育是什麼?是最好的學資裝置、最好的老師資源、最好的課堂環境,顯然不全是。

    很顯然,“階級固化”早已成為了教育制度中的一大弊端。這個問題,中國有、印度有,乃至全球其他國家也存在。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比如歐陽娜娜、王詩齡(李湘女兒)、小威廉(王中磊兒子)、多多(黃磊女兒)、李嫣(王菲女兒)等等。這些出身“名門”的星二代們,開個人大提琴演奏會、幼兒園用英語解題、10歲寫英文劇本、6歲開個人畫展,能力超絕的背後,也站著豐厚的“資金”支撐。

    過去,父母在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拼時,只需比考試成績;而如今,“別人家的孩子”早已成長為全能型選手,令普通孩子望成莫及。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的期許、孩子的學業、階級的固化,是現實,也是無奈之舉。

  • 5 # 藝術啟蒙者一宇橋

    每個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早已註定。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家是什麼樣、父母是什麼樣,早已註定,這就是我們的起跑線,即使像影片當中的那樣,也只不過是虛妄。起跑線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命誕生的那一刻。

    為什麼我會如此既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經不再適用,因為在我看來孩子就是父母的結晶,對,這麼多年父母所有的一切收穫,所得到的結晶,財富、修養、學識、和眼界,這些所得到的果實。果實的酸甜苦辣不是早已註定了。

    不要強求,也不要瘋狂,讓孩子自己選擇。既然你教育不了孩子,請讓他走自己的路。影片當中父母給孩子所規劃的路,是孩子的路?還是父母未走完的路?既然你都無法做到了,那麼你所為孩子規劃的路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呢?不得不佩服這部電影,他說的不僅僅是印度的教育。這部電影使人幡然醒悟,教育的問題交給懂教育的人來回答,就是這麼簡單,所以給個關注,謝謝!

  • 6 # 注視這視界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是中印兩華人民的最大心聲。這部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名字就能一下子吸引中國觀眾,因為“切膚之痛”。

    “學區房”的痛,“階級”的傷,就是這麼赤裸裸。

    印度的現實更殘酷,當然我們的現實更隱晦,不同在於,他們敢如此直白的說出來,能有類似於《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影片留史,這同樣反應教育的弊端的電影,之所以能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不過是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經歷。

    就如去年北京狀元的話,太扎心不過是因為太現實了。

  • 7 # zxl唯一

    《起跑線》,最近去看過這部電影,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讓女兒皮啞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這對夫妻在名校招生的地域買房子,想躋身上流社會;他們找機構託關係走後門;他們還試圖獲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常手段,扮窮人獲取名校名額,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最後,這對夫妻放棄了名校。 將女兒送去了公立學校,與貧困孩子一起讀書,他們覺得孩子一樣會學得很好 ,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才。

    雖然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留給我們的深思卻沒有結束。

    1.這部影片反映出了家長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是與孩子未來的發展掛鉤的。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所以就想把孩子送入名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其實我並不同意這種觀點,我贊同影片中那對夫妻的做法。學校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實際生活中人們認為是有的),只要孩子願意學,在草窩中都能飛出金鳳凰。

    孩子的未來,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創造的。而不需要父母鋪就所有的路。

    2.教育是不應該具有利益性與威脅性的。這部影片中,名校的校長居然說:“那我怎麼從中收益呢?”,“我的那些同學們為了他們的孩子的入學,可以為我做任何事”,這是不對的吧!在我們看來,教育應該是公益性的,而不是與利益掛鉤的東西。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學生的職責,而管理好學校是教委,校長一系列的職工的責任。不應該處於私心,出於利益,出於權利而去辦學校,這樣會阻礙學生學習知識的程序,助長不正常的社會風氣。

    3.窮人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名校有給予窮人上學的名額,但是這些名額經常被富人無理由的佔據。想想影片中窮人家的孩子,想讀書,但是卻沒有路徑,這是窮人最大的無奈。規範教育法律法規,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 8 # 望斷天涯鹿

    《起跑線》是一部來自印度的講述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為了自己女兒的未來,而瘋狂擇校的故事。整個劇情緊湊而不拖沓,沒有落入傳統的說教俗套,沒有傳遞偏離社會現實的大歡喜結局,劇中邪惡的女校長也沒有受到懲罰,而原本出生於羅馬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沒有跟隨男主角的步伐,對既有的情況大肆批判。所以這是一部非常真實地傳遞出導演對當代教育問題的一種思考,他沒有將現有的制度諷刺一番,批判一番,然後站在道德制高點推翻現有的事實,人為製造出一個和諧美滿但偏離現實的結局。

    《起跑線》的開頭簡單介紹了男主和女主的背景,認識的過程。男主是裁縫的兒子,對女主一見傾心,幫助女主製作出了美麗的裙子。當然還有一些俗套的搭訕過程,比如下雨天送把雨傘這樣的場景。女主美麗動人,男主口才了得,心胸寬廣。他們共同孕育了美麗的女兒。但煩惱還是撲面而來,他們的女兒要上學了。

    男主面對女兒的學業問題,一開始並沒有感覺,但是他的妻子,卻為了女兒的學業感到非常的焦慮。劇中反覆出現的場景就是女主從女兒不能上好學校就會交壞朋友,到最後吸毒的過度引申。而男主出於對女主的愛,陪伴著女主一起走遍了五所私立學校。而這些學校無一例外的是當地的頂尖學府。有的有恆溫的游泳池,有的裝飾得富麗堂皇。雖然男主找出各種理由反對,但女主委屈地說出她的顧慮,女兒最後會走向吸毒的灰暗人生的時候,男主妥協了。

    他們搬出了居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家,來到了毗鄰學校的學區房。僅僅是居住在學區還是不夠,他們想融入這個圈子,而強行融入的結果就是出醜。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品味,讓男主一家與外面的精英階層充滿隔閡。他們發現申請入學的條件不僅僅是有學區房,而是還附加了更多的條件。他們找到了輔導機構,花錢去改變,去迎合入學的需要。但還是處處碰壁。

    絕望的男主終於找到了一條“捷徑”,走“RTE"貧困生計劃,人為的作弊,改變家庭條件,滿足貧困生要求,彎道入學。但是很不幸的是,這條“捷徑”被舉報,政府及學校義正言辭地表明一定會嚴查學生的家庭背景。男主女主被迫不得不搬去貧民區扮演貧民。而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好人鄰居,從此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故事到這裡已經偏離了《起跑線》的主題,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這部劇以當代孩子的教育為背景,以寫實的方式展現了擇校過程中的種種現象。但最後並沒能解決”起跑線“的問題。迷茫的家長看過之後依然迷茫。而瘋狂的入學競爭的現實依然存在。

    這部劇引發了小編的思考,那就是全球化的程序之下,優質教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話題。同一話題之下,所引發的社會現象,驚人的相似。瘋狂擇校的情況,不僅僅是出現在中國,他還出現在西方國家,印度等全世界各地。因為這是在英語作為主導,西方教育文化全球化之下的統一和同質化。

    優質教育成為階層流動的唯一快速通道,而為了能夠擠上這部快速通道的電梯,所有的家長使盡渾身解數,搶佔先機。但僅僅是搶佔起跑線的先機,並不能必然的推出孩子未來走向人生巔峰,實現階層跨越。這一點常常成為反對者攻擊的口實和逃避的藉口。事實上,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每個人一出生就落在了金字塔的某個層級上,而金字塔的中間貫穿了一部叫做教育的電梯,它的承載能力有限,只能允許部分人透過它上升到更高的層級。而同一層級裡面也有核心區和邊緣區,核心區的人更容易搶到電梯的一席之地,而邊緣區的人需要跋山涉水前往核心區,並同其他邊緣區的人及核心區的人一道搶奪電梯資源。競爭不可謂不激烈。而電梯只能讓你的孩子上升到金字塔的上一個臺階,而到了上一個臺階,又會面臨新的洗牌,有點人會留在上一臺階的核心區,有的則會被邊緣化,流放到不毛之地。如果不努力向核心區進發,很可能會從金字塔的邊緣區滾落下去,重新回到原來的層級,甚至會一直滾落,萬劫不復。

    這樣的結構,這樣的現實,逃避是無用的,所有的家長及孩子,只能扎身於這樣的一場競爭。物競天擇,快速認清現實,拋開不必要的幻想,抓緊上車才是王道。上車的人更是不能懈怠,只有更努力地躋身於核心區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需要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比其爭奪起跑線來得更加重要。它叫做長久的持續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9和本田CRV,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