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千千里馬
-
2 # 萬然然
個人感覺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風格也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這也是數千年曆史積澱在書法家心靈中的高能反映,體現線上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思。
-
3 # 墨客王三木
近現代書法可以上溯到民國,主體風格是以魏碑為主流出現了幾個名垂千古的書法家,如康有為、于右任等。現代書法進入多元化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愛好書法者越來越多,書法院校培養的全面型書法人才也在增多,所以什麼是時代書法主體?我認為那就是多元化,無主題,也許這就是文化大發展帶來的“百家爭鳴”時代!具體什麼特色還是讓後人總結吧!當代代表書家舉例!
-
4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摹古版,或謂靠帖派。這一派很正統,有功力。但創新突破前人的卻很少。“創新”版,就是“發瘋”“發狂”和“發飆”的一派。是“亂書”的代表,是被網上罵評的“醜書”版。而“江湖”派,簡直不入流,但卻還很眾。範圍之廣,張揚行騙,其實垃圾的很。當代,書法浩浩蕩蕩的“創作”隊伍,已經為患,但卻還宣傳推廣,甚至要叫著進入小學課堂上!是問:有多大的用處?是為了配養所謂的“書法家”嗎?也還是僅僅為了“弘揚”中國文化?我看是“主管”這個領域的人是無事作為了。我以為,書法不進課堂上,也不會滅絕,也不會失傳!因為它是中國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也還似乎是一大文明。總是有人在愛它的,也總有人在繼承的。然而,“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利的因素:好名、好利、好官場,也使得想以此為“業”的書家沒有了市場,甚至沒有飯吃!因為“書法”太普遍了......
-
5 # 智慧書法
謝提問!近現代書法的主體風格是復古守舊。比如林散之
(仿效古人的代表)、啟功(與瘦金體同類)、絕大多數追隨二王風格的人。與古人觀念相同將書法的功能定位為傳達語言的工具,縱有萬千理論,凡不表達思想(靈魂)和作者想法(心靈的裸露)的書法作品,均為傳達語言。傳統書法為技巧寫字,是鳳毛麟角,撐不起書法的一片天,書法將被影片和打字取代!書法藝術面臨退出歷史舞臺的危險!
中國新時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新是時代精神,是所有藝術為之奮鬥的目標。如果說當代書法藝術何謂美?就是創新。美需要更新,不更新轉醜!
相信5000年以來書法第一次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時刻已經到來!
-
6 # 李行子
近代書法應該是一個尚韻尚法尚韻再加個性展現時代。但由於想尚韻的人們不知道什麼叫書韻?想尚法的人們不知道什麼叫書法?想尚意的人們不知道什麼叫書意?再加之想展現個性書法的人們,一沒書法的大氣,二沒書法的大韻,導致近代書法是一個無主題無主流時代。筆者認為未來書法的主題是:近期書法,是一個書法之法的大推廣大普及時代,讓書法進校園進社群進家庭,把人們寫字的習慣改為寫字就寫書法的良好習慣,主要書法教材應該是《五點64訣書法規律教學法》,目前有李君(字行子)主編。未來書法,在全民寫書法的基礎上,由寫書法上升到寫書法藝術的程面上來,從而達到書寫漢字尚韻、尚法、尚意,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個性性化的書法作品,特別那些具有劃時代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深厚文化社會經濟底蘊的書法藝術極強的書法作品,同時向世界人民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古老的東方文化。
-
7 # 雷家林書畫
近現代書法是古法崩壞,自由任性開放的時代,沒有中心,沒有焦點,派別眾多,是百家爭鳴,群雄並起的時代……
書法的崩壞――現代書法與現代藝術的神似
最近有書法官者喊出書法走向世界的話語,這便是本文興起的由頭。
漢字創造出來後,經歷的三次大的書體變革(由篆而隸,由隸而楷),皆與一次社會政體制度的崩壞相關聯,上層建築的崩壞,下層載體必然隨之,這個便是新陳代謝的反覆輪迴與更新過程,夏商周的井田封建制經歷春秋戰國的烽火,歷史滾滾向前,確立郡縣制,崩壞一種舊的禮樂,建立新的禮樂,書法的形態亦為之改變,實事上戰爭催生新的書體的變革,這個是因為形勢的原因,過去我們還有爭論隸書形成在西漢的哪個時期,自從龍山裡耶的秦簡出土後,我們確定在有秦一代,甚至可以推測在秦並六國時代,就有此一便捷的書體的存在,原因與戰爭的緊迫形勢相關,為了情報的快捷傳達,當然還有為了行政的效率的提高的問題,因為金文(大篆)與小篆(統一的文字)雖然莊嚴華美,圓轉圓環,畢竟不流暢而快捷,佔用時間太多,所以“隸變”如同蝶變是一個書體崩壞而另一個書體重建的契機在時代的變更,由封建制而郡縣制的變更。關於郡縣制與封建井田制,與文革的大陸學者不同,港臺學者(其實原本是大陸學者)的錢穆的觀點更準確而現實,大陸方面的學者把民國前的制度全面定性為封建制,不與先秦的制度加以區別,這樣容易造成誤區,先秦的禮樂制與之後禮樂制有一個根本的區別,社會的所有權與治理權出現分割,出現王權與相權的對立與和諧。
書體的變革不在於藝術性而在於實用性,所以另一個書體的變革由隸而楷同樣是因為此,它是經歷魏晉三國的戰爭烽火而成形,這裡面經歷衛夫人鐘太傅王羲之等人的努力,在隋唐時定形。同樣在隋唐,郡縣制得到強化,同時出現科舉制,草根寒門有了進身的階梯,實際上秦漢就有這種階梯,卻沒有形成制度,只是在高層權力核心小範圍的舉賢與提拔。三體書法的蝶變往往與藝術性走向更遠,所以在三體書法的蝶變過程中,出現兩個旁枝,也就是行書與草書,這為書法的藝術性提倡一個廣闊的空間,亦展示中原歷代的子民原本浪漫的心理與情性。
中國沒有出現自然的資本社會的形成,這個觀點有人認為與胡人政權的打斷有關,宋晚期與明晚期的手工業發達未能進一步,實際上還是受制於華人的思維,不要機心,對於科技探索的自我設限,難以出現近代工業文明,胡人政權的存在同樣阻礙中國歷史文明的延續與進展,清三百年雖然用漢字行政,卻要在其它方面胡人化,這樣使得中原原本的文明遭受損害,至今我們把旗人的服飾改良成為一個民族特色,與漢唐文明的初樣相差太遠。鄰近的日本同樣遭受西方的侵入,物件國主要是美國,但日本由於受胡人政權損害相對輕,歷史包袱並不沉重,所以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明治維新的變革,這裡面還有明皇室成員朱舜水的功勳,這樣清國在黃海甲午海戰的失敗完全是政治與政體較量的失敗,一個小的國家擊敗一個大的國家,這個歷史的現象實在值得深思的。但辛亥革命後的形勢卻發生變化,胡人政權倒下,漢唐文明在不斷的恢復中,這其中經歷太多的磨難,還有中日間的戰爭,還有內戰,還有文革的磨難,這個巨人還在徘徊中,思想的禁錮是十分的嚴重,二戰後的日本卻進入強制性的君主憲政時代,和平憲法雖然是美國強加,卻進入了真正的民主政體時代,亦是他們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成功的原因,這個成功,自然有美術與書法,實際上書法在他們亦是美術的一部分,而且因為在書法現代派的運作中,與現代藝術的交融合一,亦為東方藝術的書法進入國際社會提供良好的契機,我們彷彿還生活在中世紀(文革),他們卻在文明的建設上先行一步。軍事上失敗於美國(海軍),政治上按照美國的方式變革(和平憲法),實際帶給大和民族的是經濟與文化方面的雙豐收。
我們經歷了八五新潮,實際上這個新潮是重複的,因為在民國,實際上已經經歷過了一部分,我們因為自我的蒙隱,所以無知,對於所謂的新東西十分的激動,卻不知許多是早已老舊於西方與國際社會。
現代書法所以興起於日本,這個是必然,國際交流在日本無論是二戰前二戰後,相對於我們是頻繁而緊密的,而我們無論是清時還是文革時,是封閉而無知的,國門需要西方強力的開啟,只有近三十年來的改開是一次主動的開啟,這個過程又是有點反反覆覆的,並不順暢。現代書法雖然是源於漢字,附著於漢字,卻它的情形在不斷的解體中,如我們常說的解構,因為藝術的情勢與要求,我們不再以工具性質來運用漢字,而是把漢字作為一類的元素,運用於現代藝術中,所以現代書法與現代藝術最為親近,象我們自己知名的現代藝術家谷文達與徐冰就是運用漢字來構成他們的作品。徐冰的《天書》雖然不可讀,卻是漢字的偏旁構成,這個讓我想起的是日本文字的平片假名,構成他們的文字,在我們亦是不容易的讀,但我們欣賞小野道風等人的草書時,運用假名的草書自然無法深入文字的意思,只是在線條與韻律的美上下功夫。其實上對於自己的漢字草書,我們大部分國民並不是容易讀懂,但觀線條與韻律的美。若你觀羅伯特-馬瑟韋爾《共和國輓歌》系列作品時,那種黑白的意象帶給你震撼,而且這種黑白的意味與現代書法的意味接近,只不過是現代書法的根源,有漢字的原始意念在作者的胸中存在,縱使作品的字象離本字相距很遠,精神形骸是藕斷絲連的。在中國的一些國際性的畫家中,比如趙無極亦運用漢字作為他的現代藝術作品的的元素,一些古老的字象出現在他的畫彩作品中,增添一種神秘與魔力。
回覆列表
我先說出一個我個人的看法:近現代書法的主體風格是:
帖學主導
碑帖融合
多元取向這樣三個特點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就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系列亙古未有之鉅變時代。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從清帝遜位到五四運動,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在100年的歷史上,扮演了世界大變局中的一個復興者的角色,中國在古老的文明衰落浴火中重生。
張旭光的書法在這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代,書法也發出了憤怒的吼聲,向沉浸在封閉的農耕文明幻夢裡的中國書法,發出了強烈的覺醒的呼喚。出現一股崇尚雄健奇崛風格的書法新風,這就與沉迷於館閣體的書法不可同日而語了。
救亡圖存,變革自強的改良派領袖康有為,是這次書法改革的先驅領袖人物。他針對館閣體書法的萎靡不振,毫無時代氣息,推崇魏碑書法,並且不惜褒貶之詞,提出了對魏碑書法有“十美”之新的頌揚之詞。康有為對魏碑的“十美”雲:
一、魄力雄強
二、氣象渾穆
三、筆法跳越
四、點劃峻厚
五、意態奇逸
六、精神飛動
七、興趣酣足
八、骨法洞達
九、結構天成
十、血肉豐美
因為康有為是近代變法派的領袖,所以,這個倡議還是得到了很大的積極響應的。
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大家,無不受到崇尚魏碑的影響,這都與康有為的大力推崇魏碑是分不開的。
魏碑也成為賦予書法新內涵的時代標籤,那就是進步和革命,這個標籤一直影響到我們現代書法的美學價值取向。
現代書法,應該說要從新中國成立為標誌。
文字學家商承祚的書法新中國成立以後,是書法工具革命的時代,鋼筆字的普及,很快就代替了以毛筆為根據的漢字書法。那麼,書法的地位就遠遠沒有近代的地位和成就那樣高了。
但是,現代書法仍然秉承了近代書法的思想,對魏碑的崇尚一點也沒有減弱,而且對碑帖結合還有了新的推動。
陳獨秀與劉季平、沈尹默、謝無量等都參加過清末科舉考試學者,書法也都是從“館閣體”開始的。但陳獨秀對書法的批判卻首先對準了館閣體書法。他認為館閣體書法都是俗書,他還批評自己的好朋友沈伊默的帖學書法,不走陽剛正大的路子,所以落入“其俗在骨”的窮途末路之中了。
所以,新中國的書法家,也是陳獨秀書法思想的延續,以雄強大氣為尚的,例如郭沫若的書法就是代表了。
這個書法美學思想主流至今沒有根本的改變。所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文化、經濟全面發展復興之後,書法也得到很好的發展機遇。
在新時代,中國的書法到底如何發展,書法家們還是基本上保持了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
第一,以繼承傳統書法文化為根本傳統書法文化,就是晉唐書法文化。而晉唐文化其實就是以二王為代表的書法主流體系。這個體系的主流,也是倡導書法要以雄強大氣為主流的。
所以,我們看,即使是陳獨秀這樣激進的革命家領袖,也沒有像康有為那樣偏激地認為,只有魏碑才能改變中國書法。
陳獨秀的書法事實上,在中國近代書法變革中,我們對中國的書法發展,也是有一些不科學的書法觀誤導了書法發展的。
例如,像康有為這樣一批激進的文化領袖人物,他們對中國書法發展還沒有精細化和科學研究,就提出魏碑高於二王的思想。
而且,他提出的魏碑之“十美”並不完全是“魏碑”獨有的的書法之美。
我們在二王書法體系,也完全可以找到像康有為所稱讚的“十美”書法。
陳獨秀的書法再說,魏碑也是二王書法發展的組成部分,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發展過程中的殿軍,只是在唐代以後,被唐代書法家完全改造成二王體系之中的書法了。
所以,中國的書法,從唐代楷書就形成了以二王書法體系為主流的書法體系。這個體系至今仍然是一支中流砥柱的傳統力量。
大量的書法愛好者,仍然是以二王的帖學書法為標準的。二王書法風格仍然是現代書法的主流風格。
第二,碑帖融合的自覺意識已經融入現代書法的精神我們從中國書法發展史來看,書法本來就是碑帖融合的。例如,歐陽詢的書法就是非常明顯地把魏碑融入二王的例證。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的書法,在武后時代還保持著很明顯的魏碑風格呢!後來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也多多少少都有魏碑書法的影子。
沈伊默的書法但是,這種碑帖融合的傳統,被館閣體書法的興起,剝離的越來越遠,以至於書法日益萎靡不振,也缺乏創新。所以,康有為他們振臂一高呼要以魏碑為時尚,也不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的。事實上,對館閣體書法的批評,歷朝歷代也是一貫的。崇尚魏碑書法的美學取向,也確實深刻影響了現代書法的美學潮流。
但是,唐代以後,確實沒有再正視過魏碑這種書法,並且與魏碑漸行漸遠,以至於完全沒有魏碑書法中的雄強大氣成分了,書法就以孱弱的館閣體書法為主流了。
館閣體書法本來就是一種實用書法,唐代就有,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尤其看中學子的館閣體書法,書法如果不合館閣體要求,嚴重到會影響一個人的前程。
像明代的書法家文徵明因為書法都沒有中舉,董其昌因為書法不合館閣體,本來是狀元的,被放在了第二名。這種制度風氣之下,知識分子的書法也只能屈服於科舉的需要。
趙之謙的書法清代廢除科舉以後,社會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就是書法與科舉沒有必然的聯絡了,知識分子獲得了思想解放,所以,對魏碑也有了新的審視,欣賞魏碑書法,成為文人雅士的時尚。
魏碑書法繼承隸書繼續發展,很多魏碑書法都是強化了隸書的誇張筆法,有自由、大氣、雄健的特點,這些比較誇張的藝術手法,在新的社會劇變時代 ,也就特別容易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所以,傳統的二王書法體系與魏碑的融合也沒有不可逾越的什麼障礙。
但是,提倡魏碑並不能代替二王書法的主流地位。因此,碑帖融合,就成為書法家探索時代精神的新課題了。
為什麼要“碑帖融合”呢?因為,如果只能像魏碑那樣強調誇張的手法,就會顯得藝術手法單調,也缺乏一些韻味。
何紹基的書法例如,墨法章法這些藝術手法,在二王書法體系裡積累了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如果把二者的特點融合一下,就會產生新的美學趣味和時代特徵,所以,現代書法家對碑帖融合是非 有興趣的,也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時代潮流。
我覺得,也許碑帖融合就是對二王書法體系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第三,多元書法美學的取向在新時代,中國的書法呈現出多元書法價值的取向。
例如,今天學習書法與實用脫鉤的趨向非常明顯。
劉江的書法中國歷史上沒有學習過的書法,我們今天都有人學習,例如,像甲骨文這樣的書法,中國書法史上沒有甲骨文書法學習的,而且,如果把學習甲骨文也作為書法藝術,我認為應該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因為,甲骨文發現只有100年,前70年基本上在學術範圍。現在,書法展覽上看見甲骨文書法作品,一點也不奇怪。
此外,像隸書、篆書、行書、草書,甚至草書體系的“章草”,隸書體系的“漢簡”,楷書體系的“魏碑”,行書體系的“草隸”,都有學習研究的。
在這些傳統書法遺產以內,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書法形式和不同發展階段的書法樣式。
同時,還有一些以現代派藝術觀念為基礎的現代書法。
總之,現代書法的時代風格確實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興旺氣象。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最主要的書法仍然是傳統的帖學和碑帖融合這個主流。
其它的傳統書法隸書、篆書也是一部分而已,因為,書法最親近大眾的還是行書和草書。這些書法都在傳統書法體系。而一些新的書法風格取向,也有格調不高的書法,原因在於我們新時代,有一部分人,在選擇傳統師法時,也有審美缺失的不足,有些書法家為了新奇,也不顧藝術價值高下,學習了一些不是歷史精華的書法。我們應該警惕這種師法不高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