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125933863
-
2 # 諸葛說史
明朝不是打不過滿清,明朝亡於內亂,農民起義和各地的叛亂導致了帝國大量軍事力量的損耗,連續的自然災害和經濟政策的失誤,吏治腐敗使得明朝的財政入不敷出,滿清入關可以說是撿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勝利的桃子,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闖賊犯京師,京營兵潰。崇禎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御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另外,滿清也不是普通的蠻族,他們深受漢文化的影響,1000多年前的遼國就是女真人建立的,漢化程度非常高,皇太極定國號是後金,打的是為大金復仇的旗號,你見過其他哪個蠻族有這樣的政治遠見?而後滅亡南明,永曆皇帝,平定雲南的都是耿精忠,吳三桂這些漢人降將,滿八旗所面對的不過是一些農民武裝,屠城他們在行,當時八旗的戰鬥力,應該遠在關寧鐵騎等明朝精銳之下。
-
3 # 史海悠遊閭春暉
謝謝悟空邀請!確實,17世紀已經屬於近代史範疇,隨著科技進步引匯出的工農業生產力的爆發式發展,在以英國、荷蘭、法國、瑞典為代表的西歐諸國的國力發展上可見一斑。相當多的科技進步被用於軍事技術的改善,大口徑火炮及輕便的槍械開始裝備於各國的軍隊,這不但導致了英、荷、法、西等國海外殖民地的大幅擴張;法國、瑞典步兵在對陣西班牙方陣、德意志和波蘭騎兵時的優勢;更在對以往畏懼三分的遊牧民族騎兵時,也逐漸從被動挨打、轉變為收復失地、甚至主動攻伐。例如著名的1683年維也納圍城戰中,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遭遇到了被稱為轉折點的大潰敗,標誌著這個來自中亞的突厥專制帝國對歐洲的威脅的結束,在西方列強此後的不斷打擊下,它淪為“西亞病夫”的日子即將到來。在波斯,利用先進熱兵器重新武裝起來的薩法維王朝軍隊,在阿拔斯一世國王的率領下,先後擊潰了以往囂張的烏茲別克騎兵和來自奧斯曼帝國的邊境掠奪者。。。。
而題目中提到的滿清征服中國則彰顯了另一種情況,大明帝國在軍事技術上可以說領先於東亞諸國,這在萬曆援朝戰爭中可以得到某種驗證。但僅僅依靠在武器上的些許進步,遠不足以改變戰爭的結果。經過多年國內農民起義所造成的多省的糜爛,以及統治集團內部的吏治腐敗、內訌激烈,大明王朝早已是個搖搖欲墜的巨人。相反,雖然處於奴隸制的建州滿人政權,但其作為新興的政治勢力,極具自我學習的能力,擁有強大的機動能力的軍事力量,更在幾代傑出領導人的統領之下,在一些貌似偶然因素的造就下,成為新的統治政權並不奇怪,在世界歷史程序中也不算罕見。(另外,有一點需要明確:構成滿清政權主體的所謂建州女真,屬於通古斯民族群體之一,準確來說是漁獵族群,從來不算是遊牧民族。)
而作為遊牧民族在十七世紀肆虐天下的事情,當時仍然多有發生,例如克里米亞汗國的騎兵幾乎年年掃蕩南俄及波蘭、摩爾多瓦等國,擄掠走大量人口予以販賣;來自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地的遊牧部落對波斯東部呼羅珊地區的掃蕩;衛拉特四部對西域和甘肅地區的侵襲。。。。就軍事技術本身來說,雖然火炮、快搶提高了步兵對付騎兵的手段,但騎兵本身也很快用上了槍支,在缺乏地理屏障的情況下,僅靠當時的槍炮依然難以抵擋大規模騎兵集團的衝鋒,(即使到了十八世紀,阿夫沙爾王朝的納迪爾沙、杜蘭尼王朝的艾哈邁德沙等領導的騎兵部隊,仍然縱橫四方、所向披靡)。真正令大規模騎兵突擊徹底失敗的時代,得等待馬克沁重機槍的誕生。
-
4 # 哭疼老樹昏鴨
這本身就是個不成立的偽命題,事實是和明亡清興(1644年)同時發生的英國革命(1640年爆發)中,主宰戰場的也是由克倫威爾指揮的主要由騎兵組成的“新模範軍”,在17世紀中期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火繩槍兵在野戰中都頂不住騎兵的反覆衝擊。火槍手能在野戰中頂住騎兵衝擊是1700年左右(即“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燧發槍取代火繩槍並普及後的事,再過50年左右在1757年七年戰爭中的明登戰役中才首次出現英國線列步兵靠排槍齊射單獨打敗甚至追擊了法國騎兵的先例。所以說17世紀全世界吊打遊牧民族純粹是胡說八道,否則克里米亞和準格爾汗國早就在1700年前被沙俄滅掉了。
-
5 # RickyLiao193810108
明朝打不過滿清與文明與否的因素較少,主要原因是氣候和地理因素。明末由於全球小冰河時期結束,氣候暖化的結果,造成原本森林茂盛冬天極寒夏季泥濘只適漁獵的中國東北地區,變成氣候適宜水草資源豐富的沃土,且其地理處於中原蒙古朝鮮相爭的關鍵位置,致使當時眾多民族相繼遷入,情況有點相似十九世紀的美國大西遷,不僅地區人口經濟大幅提升,且單位生產力也勝過其遷出地,在這種衝擊之下產生了積極學習並融入周遭文化優點的新文明,其軍政經皆承襲中國各朝並加以創新。所謂的滿清不是地理上的單一野蠻民族,而是融入中華文明及血統的歷史印記。
-
6 # 誰會你莊哥
明朝趕上了內憂外患和天災人禍,實在是不走運。
明朝商業稅出奇的低,魏忠賢在時,浙江茶稅尚有20萬兩白銀,他死後直接變成了一年12兩銀子。不同於以往的王朝專制,朱元璋和他的子孫輕徭役免稅收,對百姓來說是好的。但是到了明末,由於明朝皇權外放,魏忠賢被殺東林黨坐大,國家政治和稅收被東林黨人把控,無人牽掣。
稅收不上來,武器軍備無法裝備,物資無法徵集,兵員沒有保證,連吃飯都成問題,明軍拿什麼打?《大明劫》中孫傳庭說過:闖賊可以失敗無數次,他一次也不能。期間,孫傳庭曾多次打敗李自成。可是,武器彈藥打一點少一點,兵員死一個沒一個,無法得到補充,明軍是被活活給耗死的。大明朝有實力有錢,可是國家財富掌握在一群不負責任的小人手裡。闖軍兵臨城下,崇禎號召群臣捐款,一個個哭窮。李自成攻進城幾天就輕鬆搜刮了7000萬兩。崇禎說得對: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
稅收是維持一個國家正常運轉的血液。萬曆三大徵的確消耗了明朝的軍力。可是即使沒有戰爭,武器總會壞掉,兵員總會退役,舊去新來。而維持這一切的,就是稅收。
之後天災人禍趕上內憂外患,崇禎又太仁義,缺乏亂世中生存的鐵腕手段和政治智慧。雖然有後來的南明政權,但積重難返。對於明朝,實在是迴天無力。
-
7 # 木小土527
提一個容易被忽略但是很重要的原因~跟地理大發現美洲的番薯,土豆,玉米有關。明末雖然這些高產作物都傳入了中國,但是還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普及。小冰河期西北大旱~如果有了這些東西吃,李自成張獻忠不會造反,明朝怎麼都不會完
-
8 # 電二爺說天下
因為明朝的反動統治,導致全國革命。
先是女真民族的反民族壓迫革命,然後是人民英雄李自成的階級革命。
在革命的洪流下,一切反動階級不過是紙老虎。
崇禎豬皇也知道自己會被人民審判,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沾滿了勞動人民的鮮血,於是畏罪自殺,自絕於人民。
但是南明朱家的反動朝廷延續了崇禎的反動政策,勾結滿洲地主,一起絞殺李自成的農民起義。
階級敵人 ,始終不能放鬆警惕。
-
9 # 貓爪鋒利
原因有很多,我主要從地緣氣候的角度談談影響。首先,滿清是漁獵文明而不是遊牧文明。這跟日本北海道的蝦夷族是一樣的。 中國古代農耕文明,也就是中原漢族面臨北方的壓力主要有三條,東北的遼西走廊以北的漁獵文明,正北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文明,西北青藏高原沿線的農牧文明。這三個方向上,中原農耕文明與這些外侵勢力在三個地方形成反覆拉據,分別是東北的遼河平原,正北的河套地區,西北的河西走廊。而滿清在入關前,與大明的拉據線正是在遼河平原一帶,也就是北緯42°,翻開地圖,您就會發現,這裡恰是中溫帶與暖溫帶的交界線(同時也大致符合長城線----所謂的胡漢經典對峙線和15寸等降水線)。換言之,古典時期的中國農耕文明在暖溫帶有合適的作物,可以長期生存定居,一旦進入中溫帶,氣候(包括溫度與降水)使得土地產出下降,農耕文明則難以在此立足。公元17世紀,遠東處於一個小冰河時期,中溫帶向南推,滿清漁獵文明正處於一個上升階段,遼河平原由中溫帶暖溫帶交界處完全轉變為中溫帶,此時,大明遼東失守。從另一個地緣上來講,滿清其實控制了蒙古,所以入關後的滿清在與接下來大順政權的鬥爭中沒有折戟山西(金滅宋屬於攻破汴京對國家斬首,日本從滿洲侵華兵鋒受阻於山西正是因為沒拿下蒙古),高地對整個戰略態勢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等滿清在中原立足之後,基本大勢已定,中國地緣北可控南,有歷史遺訓,滿清自然不會再步金的後塵。 總之,變冷的氣候給滿清崛起提供了機遇(金的崛起原因一模一樣),至於擊敗大明,原因很多,能控制天下,更少不了太多的偶然因素。
-
10 # 靜夜思160519196
首先滿清不是遊牧民族,還有他自己也算不上一個純粹的民族,滿洲是由高麗人,蒙古人,漢人,尼勘人等族群組成的,滿洲人在裡面佔的比例非常稀少。滿洲的語言和蒙古人的語言同屬阿爾泰語系,而文字傳承自畏兀兒蒙古文。由於滿洲族形成的時間非常短,構成也比較雜,更沒有悠久的文明傳承,所以如今的滿洲人很多都不會說滿語,更不會寫滿文。而那些歷史悠久,有著文明傳承的單民族,比如納西,摩梭都很好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
-
11 # 從557234846378
崇禎極殘酷、其十七歲上任沒一年多便淩遲袁、並殺了勤王兵馬二路將令、只因崇不助糧、勤王士兵搶百姓糧!便不分青紅皂白殺害帶兵官!將士心寒闖賊再無勤王兵馬!其任內只聽信謠言有人仗母!便又將凌遲!闖王進犯前、崇下令造砲、竟然拿寶庫的古銅器、因幾千年氧化一燒只變一小碴、看見人搖頭不捨、崇卻不為所動!明代還有瓷器獨門外銷、可能因稅收不公、部份進大臣家、祟對稅收應是白痴!清亡未聽大臣有鉅款?而闖進京拕出不少!
-
12 # 超哥侃古今
17世紀有所謂文明國家?明末心學和市民小說興起的時候。天主教在燒人,新教燒的更狠。而且就算按照提問者的觀點,歐洲是所謂的文明國家。照樣是受遊牧民族欺負的。著名的維也納之圍發生在康熙年間。美國在嘉慶年間還要向北非海盜交保護費的。
-
13 # 歷史密探
回答過許多關於滿清是如何打敗晚明的問題,明朝晚期,於清朝而言,完全是一個機會。起初,清朝並沒想玩那麼大,只想搶點東西,事實上,當時的明朝也沒啥東西可搶了。在召開了戰前緊急會議之後,他們覺得,時機到了,可以玩把大的了。
明朝後期是一個特別無奈的時期,外有海患咄咄逼人,內有李自成勢不可擋。而滿清又有吳三桂、洪成疇等人的幫助,所以,在政治和軍事上,明朝已經無力迴天,人沒有三頭六臂,何況,晚明的官場黑暗,為官者庸人居多。
龐大的軍費開支,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晚明越來越孱弱,支撐不起這個龐大的國家,也擋不住一個又一個漏洞。而這時候的清朝,則完全沒有這些問題,他們的敵人只有一個,所以就這麼趁其不備打贏了明朝。
-
14 # 士說新語
17世紀還有多少國家是遊牧民族政權啊?實際上時間推移到17世紀以後,世界上的遊牧民族政權已經不多了,主要都在亞洲,以蒙古諸部為代表。而世界上除了歐亞以外的其他地方,大多都還在是原始部落社會,都還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民族的概念。
而滿清,其實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遊牧民族,清人福格在《聽雨叢談》中說:“滿洲有稼穡,有城堡世居之民”,“數十巨族,則各踞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長,各臣其民,均有城廓。土著習射獵,知稼穡”。
由此可知,滿族事實上從從明初開始,已經開始屯堡種莊稼了,明王朝在廣大的女真地盤上設定了380多個羈縻衛、所,在黑龍江與恆滾河匯合口對岸,設立奴兒干指揮使司,女真人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受到明王朝統治的。
所以說,滿族並不如蒙古那般屬於遊牧民族,從明初開始滿族的前身女真們,一直與漢文化有密切的交流。
而至於明朝打不過滿清,這其實也不太準確。
明朝在士兵素質上確實不如滿清,且因為衛所制度的糜爛,邊軍長期以來也各成體系,所以主動會戰,皆不敵於騎射起家的滿清。
可若從戰略上講,全勝時期的滿清,也未必真的能擊潰整個北方,受制於人口、以及後勤,註定了滿清不能夠在明朝腹地長時間作戰,皇太極幾次入寇劫掠最深入也就到了山東就能說明問題。 而彼時清軍戰法以野戰為主,攻城戰他們真的不是很擅長,後期入山海關以後得大部分攻城戰都是綠營打的。
明朝是先滅亡了,才被滿清有機可乘的。崇禎吊死煤山的那一刻起,大明朝廷政府已經宣佈徹底破產了。因為認為明為正統的人心已經不再堅定,南明一定意義上來說,並不算是一箇中央集權的政府,而是各家抗清勢力的一個表面集合,政府制度已經蕩然無存。
所以1644年以前,明軍野戰被滿清壓著打,但是在帝國四處漏風的情況下,還能勉強供應一隻常規軍駐守寧遠防線,使清軍無法擴張至華北地區。而1644以後,大明中央朝廷破產,王朝宣佈滅亡,再也無法以一國之力來應對滿清的威脅,而內部已經是四分五裂,清軍南下面對的就不再是一個帝國,而是一片烽煙之地,狼藉之地。
-
15 # e_listen141814398
崇禎皇帝任意提高廠衛的權利和地位,造成了可怕的後果,清朝就沒有正式的專門的安全部門,實在是被嚇壞了。其實馬士英更是恐怖的代名詞。你說相對於魏忠賢執政時期,崇禎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地位大幅度提高權力大幅度增強。其實南明弘光朝廷馬士英也恢復了東廠等特務組織,恐怖更加登峰造極。明史等大量的史料記錄了,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民眾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這是符合事實的,說明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
但萬曆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似乎比較鬆散,據說東廠衙門的門前都長滿了草,由於皇帝長期不上朝,官員的編制很不滿員缺額很多。百姓也敢議論國事,敏感的政治問題被排上了戲曲,正在執政的官員們也真名真姓的被寫入戲曲中,關於所謂忠與奸正與邪作為評判取捨官員的輿論環境,有點兒像歐洲國家那樣,但本質上,皇權並沒有受到削弱,後來魏忠賢當政了以後高壓態勢逐漸加強,崇禎時期,不但沒有輕鬆反而更加厲害。在萬曆時代,甚至皇帝家的國本之爭也被寫到戲曲中,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當皇太子也不行,好像比後來的清朝要大膽多了,主要是皇帝不太管事兒,而且皇帝的權力也受到了很大制約。
野獸謀殺恐怖。中國式的人際關係註定了中國近代的悲慘命運。明朝末年,李自成能夠透過行賄官員多次成功逃脫。而很多不夠世故的知識分子卻被極端殘暴的虐殺致死。
在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痛斥馬士英,馬士英罵李香君是賤人,實際上,馬士英才是最大的賤人。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據史書記載,被馬士英策反的方國安其破壞力比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還要大。在江陰保衛戰的81天中,江陰孤城就抵抗了清軍重兵圍困長達81天,體現南明王朝真正的抵抗能力。之後在浙江地方,勢力超過幾百個江陰的魯監國政權割據政權,幾乎又成為了南明政權光復的希望,但馬士英又徹底毀滅了南明政權的最後希望。方國安敗退就敗退了,但他之後成為了消滅南明王朝的主力,對於消滅南明魯王政權,本來方國安沒有投降清軍,但經過馬士英策反之後,手握重兵的方國安的對於消滅南明王朝的貢獻甚至超過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
-
16 # 火器工坊
因為雙方的軍事實力皆不在一個水平上,17世紀的西方軍隊,已經開始了近代化軍事改革,而明軍大部分卻依舊停留在中世紀的戰鬥水平,即使少量精銳部隊,也只是文藝復興初期的水平(16世紀)。而對手方面,滿清也同歐洲的韃靼、突厥和哥薩克等遊牧民不同,前者在1634年後逐漸過渡成農耕帝國,而後者依舊是遊牧放羊搶東西。
西方國家從1517年開始,便進入了近代化軍事改革的路線中去,從最開始的西班牙方陣到荷蘭的拿騷的莫里斯方陣再到古斯塔夫二世方陣,歐洲軍隊的近代化初步完成,其步兵在訓練上各位講究鐵一般的意志,這樣才能在面對敵方騎兵的衝鋒或是步兵的長矛對陣時不會潰敗。炮兵獨立成軍,這和火器混雜的神機營不是一個概念,從三十年戰爭開始,歐洲各國格外重視炮兵的培養,基一時間,很多軍事學院林立,而炮兵專業則是重點科目,這種環境下培訓出來的炮兵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火炮的作用。騎兵不再是散亂的衝鋒,而是開始強調整齊劃一的從多個位置衝撞敵軍。在農耕國家的經濟優勢下,騎兵很容易勝過遊牧民族的騎兵。因此面對一直近代化部隊,遊牧民族不再有任何優勢,遠近都會遭到打擊,潰逃還有一支更強的騎兵回來追殺。
而同時期的明朝,戰術就很落後了。對武人的輕視(重文輕武的結果)和對軍戶的嚴苛管理,使得明軍的戰鬥力很差。當衛所兵已經不堪用時,募兵就成了帝國的主要支柱。但是大明窘迫的財政,使得募兵經常被欠餉,日子過得這麼被,明軍的戰鬥意志也就提不上來。整個明中後期以來,明軍的戰鬥力基本都要靠將軍的私人家丁武裝來維持,這具有濃厚的中世紀特色。當然,明軍中也是不乏改革志士,像戚繼光、俞大猷、孫承宗、袁崇煥和秦良玉,都屬於中國明代軍隊近代化的領頭人物。但是他們的成果也只是侷限在某一支軍隊上,尤其是戚繼光在薊州的改革,只是改善了薊北一地的情況,並沒有對其他鎮府有過特別大的影響。而且戚繼光被調職之後,這場積極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了,等到了薩爾滸之戰時,明軍對遊牧漁獵民族作戰時非常倚重的戰車,數量比萬曆十年少了一半還多,軍隊素質還差,自然是就沒什麼擋得住滿洲軍進攻的可能了。
再看滿清,它和東歐的一干遊牧民也是不同,在皇太極的指揮下,清軍擁有了比明軍更強的裝備,而且其兵源素質更高,在這種雙重打擊下,明軍自然難以招架了。
-
17 # 和螺螄
明朝就是窮死的,從頭到尾中央政府就沒錢。軍人地位低,戚繼光這種軍神一樣的人物,也只能自稱走狗。擁有現代海權觀點的俞大猷也一生鬱郁。
其實軍隊近代化,該來的都來了。人才,戚繼光,技術孫元華。然而,明朝這個破船沒人願意負責。
偏執狂崇禎加上一群鍵盤俠,大明掛了。
-
18 # 庭州行者
十七世紀的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少所謂的“遊牧民族”了,西歐當時已經出現民族國家,並且開始向近代轉型。在當時的歐洲國家之中,與遊牧民族交手最多的莫過於沙皇俄國,因為俄國從十六世紀開始就向東方擴張,而在其擴張的路線上(西伯利亞)存在許許多多的遊牧民族。
需要明確的是,這些遊牧民族的實力非常弱小,且部落數量較多,力量分散。沙俄一方則兵精糧足,且槍炮等武器先進,這些遊牧民族不是對手。
而就明清之爭而言,明朝並不能算是徹底的“文明國家”,清朝也不屬於純粹的遊牧民族。先說明朝,明朝和同時代的西方相比,在各個方面已然全面落後,僅以武器一項而言,明朝人奉為“神器”的紅衣大炮,在西方而言僅僅是十二磅的輕型火炮而已,至於所謂的三眼銃,西方在中世紀時期已經基本上淘汰了這個玩意兒,故明朝與西方的差距可見一斑。
同時,明朝的制度也極大地阻礙了明朝的進步,比如軍戶制度,嚴重降低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得明朝軍隊後期已經徹底腐爛,將領打仗不得不招募私人武裝。
清朝這一邊,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封建化的改革,不再是“原始的遊牧民族”,到了皇太極時期,由於多年的明清戰爭,大量的漢族或因俘虜,或因主動投奔加入了皇太極的陣營,而皇太極對於這些漢臣都給予了極大地信任,使之幫助後金完成封建化改革。在這些人的幫助之下,清朝順利完成了向封建政權的過度,甚至,在國家機器的效率方面,清已經超過了當時腐朽的明朝。
因此,明清之間的戰爭,絕不是簡單的“文明國家”和“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是一個新興的封建政權與已經腐敗的固有封建政權之間的利益爭奪戰。
-
19 # 沉墨I方之城
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以及後來的滿清王朝,他們是典型的農耕民族,最多也是個善漁獵。
題主說的17世紀全世界的文明國家吊打遊牧民族,這一點基本是認同的,那是因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眾多,特別是定居性人口增加,又加上科技發展應用於軍事,導致了文明國家可以在經濟、軍事、政治上全面壓制遊牧民族的活動空間。
而此時的後金(努爾哈赤建立)以及後來的滿清(皇太極建立)同樣是農耕文化,當時的滿清佔據著東北地區以及興安嶺一部,甚至勢力遠涉蒙古境內,滿清已經從宋、元時期的遊牧女真發展為了定居東北的滿族,並建立了以農耕為主的滿清朝廷。
大家現在看東北地區,土地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資源富裕,只有傻子皇帝才把這白山黑水之地拿來放牧養馬,據有關材料記載,滿清時期,滿人養得數量最多的恰恰不是牛羊,而是豬,這也說明了滿清時期的東北地區已經是主要的農耕社會了。
那麼滿清為什麼給大家一個遊牧民族的印象呢,其實這和歷史上的女真民族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女真的發展其實是從蒙古境內開始的,他們不但建立了金國(滅宋朝的那個),還建立過天下馳名的騎兵(和岳飛幹過的那群),金被蒙、宋聯合滅了後,女真族逐漸遷移至東北部,與當地漁獵部落融合,行成了後金時期的女真部落。
這些部落雖然在生活方式上與蒙古草原時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軍事領域依舊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騎兵,所以讓大家都認為滿清是一個遊牧民族。
至於題主說的明朝打不過滿清,這一點可能有失偏頗,明朝後期雖然努爾哈赤在盛京建朝開國,但對中原政權的明朝來說,還形不成足以滅國的威脅,後金只能算是一個具有一定威脅的地方小政權。
任何的軍事行動都是以經濟基礎為後盾的,大明雖然外憂內患,但他的綜合國力還是能夠抵擋後金對明朝的騷擾的。至於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亡於內部因素,恰逢天災,朝政缺錢,黨爭不斷,流民叛起。直到大明朝被李自成滅亡了,滿清的騎兵都還在山海關外勸吳三桂開門呢。
-
20 # 薩沙
不是明朝打不過滿清,而是末年的明朝打不過初期的滿清。
也就在明朝滅亡前40年,大明10萬大軍在北韓重創身經百戰的20萬日軍。
日軍最終灰溜溜的從北韓撤走!
期間日軍和明軍多次交手,明軍並不落下風。
有意思的是,日軍進攻北韓時,也曾橫掃但是中朝邊境的女真部落,殺得女真人四處奔逃。
可以這麼說,當時的明軍不怕遊牧民族的。
但是,40年後情況就完全不同。
當時大明已經到了末年,各方面從內部崩潰。
以對抗滿清的遼軍來說,每年的軍餉都拿不出來,要額外從人民頭上攤派,這還打什麼仗。
同時,國內亂成一鍋粥,農民軍四起,總數不下幾百萬人,整個北方關內殺得一塌糊塗,連四川都不能倖免。
最終連北京城都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自殺。
這種情況下,就算沒有滿清的存在,大明也要被農民軍摧垮了。
說通俗點,滿清只是撿了個便宜而已。
另外,很多人認為滿清弱,大明強,其實也是誤解。
即便是滿清剛剛崛起的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能力集中6萬精兵,這個兵力相當不弱了。
到了松錦之戰,滿清到一線的軍隊就有11萬人。
大家知道,同時代的英國內戰,也就是國王和議會的決戰,雙方兵力有多少?
英國議會軍只有6000人,而國王的軍隊只有2000。
後期國王和議會拼命了,不是你死就是,都把老百姓武裝起來做炮灰,傾全國之力開戰。
大家知道,雙方才有多少人?
議會軍兵力2.7萬人,其中騎兵7000人;國王軍隊1.8萬人,其中騎兵7000人。
也就是說,英格蘭全國兵力拼湊起來,也就是4萬多人,還不到清軍的一半。
如果滿清不是在東亞,而是在歐洲,也絕對夠這些所謂的強國喝一壺的。
回覆列表
明朝末期,國內內亂嚴重,李自成,張獻忠勢力強大,政府大員貧腐嚴重,國庫空虛,萬曆年的陝西大地震,死亡83萬人,需要休養生息,李自成起事。清兵入侵,吳三桂引狼入室,打到揚州時,內部混亂,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