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佳思佑考場語文
-
2 # 知心格格小姐姐
多謝邀請,首先叛逆這個詞就是貼標籤,什麼叫做叛逆,你說天冷必須穿秋褲,孩子說熱的出汗不穿不冷,就是叛逆嗎?你說趕緊吃飯,吃完寫作業。孩子說今天狀態不好,明天寫作業。這是叛逆嗎?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主見,而且是特別大男子主義的時期,他想告訴所有人,他長大了,有能力做判斷做選擇,叛逆是相對於家長來說的,孩子不在是乖乖寶,有了自己得想法,真的就是叛逆嗎?聽到孩子對自己的衝撞,就覺的孩子叛逆和自己對著幹,其實仔細想想是不是咱們做家長的太焦慮了。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青春期孩子普遍比較義氣,而且重感情,總覺得自己一身正氣,其實這時候的家長,切記不要講道理,不要嘮嘮叨叨,只要做就好了,真心對待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另外和孩子溝通,多聽少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孩子身上,一些要求換句話說,可能效果就不一樣,比如,孩子出去玩回來晚了,多個電話未接,你在家裡特別著急。孩子回來你可能會說:“幾點了,你還知道回家啊,下次把自己忘在外面吧,下次帶著手機在不接電話,就給你摔了。”等等一些過激的話語,但如果你說“回來了,快吃飯吧,媽媽給你打電話,可能你在忙沒有接,可把媽媽擔心壞了”,是不是聽起來容易接受些。當孩子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只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橫加指責。
-
3 # 寶媽丫頭小課堂
你好,我是丫頭。一個二胎的寶媽!
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對待孩子叛逆時的兩種錯誤方法以及正確方法。
先說錯誤的,一,放手不管。二,批評指責。這兩種方法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嚴重的會直接影響他以後的人生
接下來我們說正確的,首先,我個人認為,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學會理解孩子,接受他們一些學習以外的愛好。就像我的大女兒,她今年九歲了,現在讀小學一年級,除了學習以外,她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化妝和穿漂亮的衣服。作為母親,我還是挺支援的,女孩嘛!哪有不愛漂亮的,愛美是好事!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可開心了! 其次,作為父母,我們還要懂得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還是以我女兒為例,她的化妝品和漂亮衣服可不白來的喲?都是以考試成績或是獎狀換來的,這個就叫獎勵機制。其實,現今社會來說,學習成績真的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一樣,只要認真努力了,即使最後的結果不是很理想,我覺得也不應該去指責孩子,還是要對孩子予以肯定的,這樣孩子才會有繼續前進的動力呀!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與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一味地以家長的身份去命令孩子,多數的時候,就算孩子在你的脅迫之下去做了,心裡也是特別不服氣的。長此以往,叛逆的小種子就會在心裡生根發芽,愈演愈烈,最後鬧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平等的地位與父母溝通,這樣才是正確的!
-
4 # 使用者93905902937
我先說一下這個現象應該是大人們寵的。長時間沒有人管教,慢慢的孩子就不會聽你的話了。如果孩子已經讀初中這個年紀,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看看他們的想法是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想法,就可以對症下藥。如果孩子還小,就應該讓他碰碰壁,不要什麼事情都順著他來,讓他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人在他之上。雖然打罵孩子不是很好的教育,都是我覺得有的時候還是要有的,太過放縱只會讓他走上歧途的。這個是我個人的觀點,謝謝閱讀。
-
5 # 消愁不是愁
5類媽媽易養出叛逆的孩子。 第一類:“無能媽媽”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而且媽媽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麼這麼多。 第二類:“電視媽媽”冷落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於電視連續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媽媽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 第三類:“苛刻媽媽”束縛孩子 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學好。 第四類:“攀比媽媽”讓人厭煩 “你看某某多能幹,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第五類:“謙虛媽媽”壓抑孩子 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錶現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孩子都有個叛逆期,和家長多多少少都有些關係,所以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每個孩子都有頑皮叛逆的時候,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耐心教育,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可以去讀一下父母規!
回覆列表
曾經回答過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如今把答案貼這兒,應該大同小異。
要讓孩子在聽話與不聽話之間保持自由自在自信自主。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如果他的智力等一切正常,他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悲哀。
一個完全不聽話的孩子,如果他的智力等一切正常,他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感到後悔。
而處於兩者之間,是無悔無怨的人生。
一.為什麼我們總想讓孩子聽話?
我們大人常常自以為是。而且生活於習慣之中。
終於有一天,他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他還會像厭倦了巢窠的鳥兒一樣,飛向高遠的天空。當你看到孩子學會展翅,學會飛翔,在高遠的天空矯健地飛翔,歡笑,也許你還會為他高興。你不會後悔沒有永遠把他攥在手裡,抱在懷裡。
或者說即使我們想到了這一天,我們也很想給他提出建議。我們認為我們吃過的餃子比他們吃飯過的飯還多。我們走過的橋比他們走過的路還長。我們認為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未必真實,他們的見地未必正確。
為什麼我們大人老有這一套非常頑固的思想?
因為我們確實有生活經驗。我們看到了這個生活中最有實際用途的東西。大人看世界往往比孩子功利的多。我們知道什麼職業可能會好一些,既輕鬆又掙錢多。我們知道孩子怎麼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知道學習確實很重要,恨不得孩子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我們知道的確實很多。
但那是我們知道的,我們認為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如果他一味地聽我們的話,按我們的路線去走,他的人生得失去多少風景?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一是恨不得直接把孩子空降到羅馬城中。如果不能的話一定會選擇一條很功利的捷徑,但是孩子未必喜歡。這就像翻山,如果有隧道的話,我們大多選擇走隧道,但是孩子或許想爬山。這就是少年與我們中年人的不同。
這也像莫懷戚所寫的《散步》中的場景一樣。他的媽媽願意走大路,大路平坦。他的兒子願意走小路,小路有趣。這個時候,他們本想順從母親,因為母親的時日有限。孩子的未來還長。而他的母親選擇順從孫子。於是,他們選擇走小路。他的背上揹著母親。妻子則背起兒子。
這就是人生。中年人的人生,老年人和小孩子的人生各有其不同。關鍵是老年人和中年人都要注意成就孩子的人生。因為他們的人生路比我們所有人的都要長,更值得關注。
家長應該學會選擇支援孩子所選擇的道路。因為我們的人生已經過去。如果我們曾經走過孩子所選擇的路,我們知道它的危險和不易,我們可以提出建議。如果我們從沒有走過孩子所選擇的路,就更不應該不讓孩子去嘗試。一家人可以一起商商量量,找一種更好的方式去走。
這個時候你不會糾結孩子聽不聽話。
其實又何必老讓孩子聽我們的呢?
何必非要孩子聽我們的話呢?我們何不來明斷一下孩子的見識,設身處地在孩子的位置,蹲下來或者俯下身來,用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眼神去看去斷,然後再結合我們的高度和智慧去提出建議,達成一種雙方的共贏?是不是會更好?
二.不聽話的孩子是寶貝,也可能是禍患。所以家長一定要小心,絕不能培育出絕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讓孩子處於聽話與不聽話之間。
如何做到?
這就要求家長要堅定地承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想法。
有的家長老怕孩子將來不聽話,總想在家庭生活中樹立絕對的權威。就像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說的,孩子說話總是錯,說出來之前就是錯的,因為他是兒子。
但一般的情況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束縛得越緊反抗力越大。
所以古人有智慧叫欲擒故縱,欲取先予。
所有不聽話的孩子都是從聽話的孩子轉變而來的。大家想想一定是這樣的,這句話絕對正確。
箭握得太緊,射不出好箭。牛被拽得鼻子疼,會用腳頂人。但是如果牛牽得好了,他會自己往前走。馬兒馴得好了,也會不用揚鞭自奮蹄。我們家長要做的是點燃的工作,是發動機器。只要能把孩子好的那一方面激發起來,就是值得的就是對的。
我們在孩子的人生中應該退居一旁,做保鏢而不是做他的老闆。擺好自己的位置,我們就能培養出理想。也能跟孩子之間處理好微妙的關係。
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像這樣善思多問的家長是非常好的。
培養一個好孩子是不容易的。散養與圈養都有不大合理的地方。
總之呢,我的觀點是,既要讓孩子聽話,我們也要聽孩子的感受和建議。建立起比較和諧的關係。
孩子跟我們是不一個時代的人。他們將比我們看得更遠,走得更長,人生比我們更精彩。
讓孩子在聽話與不聽話之間,讓他保持自由自在自信。
父母與孩子,多年的父子成兄弟,多年的母女成朋友,這才是最好的關係。
讓我們能夠幸運地成為孩子的兄弟和朋友,一同迎接風雨,面對歡笑,讓家庭的幸福更遠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