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日本書道有哪些影響?
12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759100801

    王鐸精於各種書體,尤以行草書成就最大,時人將之與董其昌相提並論,有“南董北王”之說,也有人將其與王羲之相比較,特別是在日本有後王勝先王說。他的書風恣肆任性,跌宕起伏,沉著痛快,雄強厚朴,有力掃千軍之勢。特別是在墨法上漲墨的應用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誠可謂空前絕後也。

  • 2 # 詩夜城主

    簡單介紹一下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痴庵、痴仙道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詩文書畫皆有成就,書法尤其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這評價可是相當高了,我們只聽說過“神筆馬良”的故事,莫非書法家王鐸也有一支神筆,那麼王鐸的書法有哪些特色呢?

    王鐸擅長行草,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真可謂“集百家之所長”啊,學米芾有亂真之譽,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跌宕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一掃明末清初盛行的以董其昌為代表的纖秀書風,獨出新意,

    曾有名人這樣評價“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王鐸)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王鐸在明代遺民眼中是行徑可鄙的貳臣,故許多人對他的人品常有微詞,但這不能抹殺他在書法上取得的創新性成就,

    在欣賞王鐸的草書《唐詩卷》時,很容易被其浩浩蕩蕩、奔騰不已的氣勢所感染。其書字形忽大忽小,左右欹側,富有動感,點畫沉著堅實而又氣息酣暢,每行數字或一字不等,其墨色枯潤相間,形成白疏黑密的藝術效果,有鮮明的節奏感,精美與野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雖為亂頭粗服的大寫意,卻渾然一體,不失法度,整體連綿不絕,氣貫長虹。清代姚鼐所評“王鐸草書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王鐸的書風以較為淵深的內涵和新奇的形式美在近當代書法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3 # 卷山學堂

    中國的書法傳統歷來以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表的帖學為正統

    從唐宋元明。歷代的書法家們都以二王的書法體系為學習的物件,並在此基礎之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貌。

    如宋代人的尚意的書風,其沉著痛快,帶有個人的強烈藝術體驗和情感發揮。元代,以趙孟俯為代表的,以復古為創新的藝術理念的引導下。書法進一步再二王的體系中去挖掘資源。

    進入明代以後,隨著明代的宣紙和毛筆的製作工藝進步,明代的書法,尺幅也比前代的更大。

    之前以二王為代表的書風傳統的都是以小字尺牘為主。但進入明代以後,書寫巨幅的作品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特點。

    那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以王鐸為代表的一批書法家,如王鐸,傅山,祝枝山,文徵明,他們把二王的書風,給大化了。創作出了異於前代尺牘小品的大幅作品。

    而王鐸的書法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背景之下。

    其一方面繼承了二王書風的筆法,章法和對書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結合了很多唐代和宋代的書風。

    並且在用墨方面更為大膽,有他獨到的書寫方法。

    可以說,正是由王鐸這一代書法家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的局面,將二王書風加入了雄強的藝術審美特質。

  • 4 # 龍標五溪

    王鐸是中國書法史上開門立派的宗師 是書法界的泰山北斗 王鐸一生神追古人 遍學先賢 終生一日臨帖 一日創作 殫精竭慮 精思傅會 他一生跌宕起伏的艱辛心路造就了他獨步天下的書風 雄峻開揚 大氣奔放 縱橫捭闔 淋漓酣暢 出入規矩 隨心所欲 浩蕩連綿 萬變不窮 集人類智美與一體 融天地風神於筆端 海外學者也盛讚他后王勝先王 現今更有推崇與學習王鐸的熱潮 這正給了這位曾經的冷寂書家身後以莫大的慰藉

  • 5 # 宋朝書童

    王鐸的書法特色,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五百年來行草綜合能力來看,王鐸堪稱第一人,他是綜合能力強,不勝在某個點上!真正的海納百川,寫出自我表達!

  • 6 # 趙長明書畫

    王鐸書法中楷書是我最喜歡的!王鐸善於臨摹,王鐸用墨可以用大膽來形容,所以節奏明顯。字型上嚴肅中卻不失典雅的氣質。王鐸的楷書之中,讓人感覺酣暢淋漓,筆觸線條流暢又充滿了跳躍感。比起他的大氣飛揚的行草書 我最喜歡他的楷書了

  • 7 # 筆墨瞬間

     王鐸是中國明代末期的書法大家,他善書行草,用筆自如,出神入化,大氣淋淋,不拘一格中歸於大法,張弛有度中自成一體。人稱“神筆”。

    王鐸於“二王”尤勤,亦融二張(張芝,張旭),又雜糅米氏,繼承創新,獨劈溪徑,師古不泥,從共性中尋找個性,於融合中以求大化,手隨心走,筆隨意走,法中求意,情中求理,力中取勢,在結體,藏露,顧盼,照應中融古鑄今,形成自我的寫意書風。

    王繹在藝術追求中取法其上,力求創新,遍臨諸帖,雜糅從長,兼融並蓄,集大所成,自然大化,使其書風骨力通神,神彩多姿,變幻無窮,雅逸靈動,其筆力造勢,空前絕後,堪稱妙品。

    王鐸在謀篇佈局上十分講究上下的承接,左右的顧盼,前後的照應,筆鋒的藏露,大小的錯落,墨色的枯潤,行筆的徐疾,整體書品氣韻貫通,一氣呵成,視角端妍,靈動大氣,實乃逸妙之品,稱其“神筆”,名副其實矣。

  • 8 # 徐立業書畫江蘇

    神筆王鐸的書法特點明顯:1、方折起筆,下筆果斷力度較大;2、行筆速度簡單明快;3、順勢收筆;4、頓筆起 輕收筆的線條組合銜接;5、線條的粗細變化,濃淡變化;6、書法作品大多有傾斜的感覺。

  • 9 #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回答問題簡煉才會價值!

    王鐸書法有以下特色:

    一、用筆輕重大膽且力足。

    二丶結構新穎且多變。

    三、章法豐富並煥彩。

    四、整體沉著並跌宕。

    漲墨用筆是其創新特色!

  • 10 # 麓風軒

    王鐸是明清時期的重要書家,歷來影響巨大,學習者眾多,但是王鐸的書法很難學。對於學習其書法的朋友來說,掌握了他書法風格特色,就等於抓住了要害,牽住了牛鼻子,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概括來說,王鐸書法最鮮明的特色就是以下四點:

    1、筆畫線條粗細對比強烈,增強了作品的疏密感,如下圖,下筆時用筆很重,隨著書寫的前進,線條越來越細,形成反差:

    2、漲墨的發明與應用,從線條到塊面,增強了作品的節奏感,如下圖有幾處典型的漲墨效果,相比之中非常打眼:

    3、墨色濃淡對比突出,猶如五彩,增強了作品的色彩感,如下圖,左邊濃、右邊淡,墨色形成黑、白、灰多種色彩:

    4、線條幹枯與溼潤對比(幹處幾乎看不出墨色,溼潤處水墨淋漓),增強了作品的虛實感和強烈反差,如下圖,左邊虛,右邊實,反差強烈:

    學書法就是要切中要領,掌握了王鐸書法的這些特點,對於初學者無疑具有很大的幫助。

  • 11 # 王硯農

    覺斯書法對後世影響巨大,他在前賢大師輩出的情況下能自出機杼,當稱“神筆”之能耳!王鐸善寫巨幅,八尺大條一氣呵成,出二王而不泥於王,字勢寬闊厚重,點線富於變化,造險而能破險;用筆用墨乾溼透脫,落紙不疑,其“漲墨”之法啟發無數後來者。

  • 12 # 劍歌硯田

    一是方折起筆多。

    這類用筆特徵,這要就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頓比入紙,一般情況下下筆果斷,力度較大,採用90度的頓筆然後迅速彈起收力,多位露鋒起筆。

    二是行筆速度快。行筆速度很快,線條在執行中動作比較簡單明快,沒有多餘的動作,表現了草書的明快爽利。

    三是收筆順勢有韻。很多的收筆都是順勢送出,速度感強烈。

    四是漲墨法極佳。這是王鐸書法最明顯的特點。

  • 13 # 神韻軒書法

    王鐸說:"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多也。"對於學習行書,他說:"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由於王鐸對米芾的行草書有很深的研究、勤奮的學習。所以也有米芾行草書那種氣勢雄壯、行動迅速、沉著痛快、縱橫飄忽,猶如飛仙一樣的韻味。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王鐸行草書法風格受米芾影響較大,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在方折用筆和墨法上更誇張。

    以其《贈湯若望詩冊》為例,在結構上動態強烈、險絕、字的大小對比強,字距變化多。力量感足、氣勢足、節奏動盪,有震憾人心的藝術魅力。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此帖在章法屬跌宕類。豎行字的軸中線擺動,行距字距都有疏密變化,如巖松戲崖。作品中的多處大片留白也達到了"虛實相生",有透氣感的效果。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用"漲墨法"寫的字分佈均勻,錯落有致,每行中不超過三個。也給作品中的虛實效果增色。

    在雄強風格的行草作品中,並不是每一個字、每一筆畫都要寫得很粗重。粗細、大小相間。互為襯托,更顯其大、更顯其重、更顯其厚、更顯其強。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王鐸行草書的雄強風格也汲取了顏真卿的一些特點。如寬博舒朗的空間、老辣敦厚的線條、雄渾大氣的氣勢。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王鐸的作品傳到日本時,轟動了日本書界,備受日本書界推崇。得到了高度重視,還專門成立了王鐸書法研究會。

    (王鐸贈湯若望詩冊)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14 # 福筱航

    漢字確實很神奇

    不用功寫不好

    用了功也不容易出成績

    字很難說影響了誰

    或是被誰影響

    可能說漢字說不清楚

    那咱們就說英語

    美國英語是英國人帶去的

    口語書寫深受英國影響

    但有誰知道誰在裡邊起的作用最大呢?

    這都是無從考證的事情!

    回到字

    只能說哪個字被臨摹的多

    但是此人會不會還臨摹其他書聖呢?

    最有力的說法還是作者自己說

    誰的字對他影響大

    別人說都屬於猜測或自大!

  • 15 # 張勁逸

    行草書法的特色,一般從四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自然美,二是筆力美,三是韻致美,四是動態也就是欹側跌宕之美。

    比如王羲之柔中有剛,骨力內蘊充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的自然美。顏真卿則突出於骨力外拓,蒼勁渾厚的筆力之美。

    王鐸可以說青出於藍,但不一定是勝於藍,只是他把兩位書聖的筆法消化吸收。用嫻熟的運筆技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時有激情盪漾,時有率意縱橫恣意,特別是奮筆疾書不顧一切的宣洩中,竟然還能保持雄奇蒼勁,渾厚神韻,用大白話說就是,王鐸書法是"神筆",他怎麼寫都好看。都讓欣賞者由衷感到如同大熱天吃西瓜——爽。

    王鐸書法具有多重特色,直中曲,方中圓,斜中正,墨色時濃時淡,乾溼與虛化交織,大氣磅礴又幹脆凌厲,酣暢淋漓,讓欣賞者直呼過癮。

    我們一般談到書法技巧,往往把筆法和結體分開來,而王鐸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運筆的穩健,與結構的險峻融為一體。所以在揮灑自如,龍飛鳳舞中展現出一種遊刃有餘,寬宏有度的風韻。酣暢淋漓,蒼鬱灑脫的風神。

    如代表作《贈張抱一行書詩卷》

    一 王鐸行草書特別善於用墨。墨色或濃或淡,或漲或渴;還有就是把筆法的節奏有力和墨色的濃淡乾溼結合一起,給人造成漲墨而不亂,濃墨而有靈氣,潤能取妍,再隨著一筆書的墨由濃到淡的自然變化,順勢渴墨取險,造白,從而極大開拓和豐富了傳統書法的魅力,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透過"點,塊,面,片"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震撼效果。

    二 筆法上“正鋒取勁,側鋒取妍”,“正以立骨,偏以取態”在王鐸行書得到體現,很多字都是中側並用,筆法才顯得豐富多彩。尤其是點畫的變化十分豐富。起筆有順鋒、逆鋒,收筆有上折、下折等變化無窮。

    王鐸行書中的牽絲引帶都是在快節奏的運筆中自然形成的,該引則引,應帶則帶,不多不少,不枝不蔓,若有意造出一些牽絲引帶,反倒有點畫蛇添足的不自然。

    三結體上,王鐸行草書,有很深厚楷書功底,能夠看出他有顏體,柳體的筆法根基,楷法圓熟,溢為行書,才能結字工穩,才能欹側跌宕奇正相依。

    正是有楷書功底,王鐸透過要嫻熟運用提按和頓挫。不斷地轉換著行筆的路線與方向,這就需要在行筆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對筆鋒進行調整,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有質感的線條來。

    四 張施有度的節奏感,對布白章法整體掌控拿捏的十分自如,善於造險化險,意料之外,書理之中,令人稱絕。強烈的節奏感使草書作品產生出運動力和衝擊力。如《王鐸行書五言杜詩卷》,

    使筆在絹、絞、紙上的運動過程中產生頓挫、仰側、奇崛、突變,使個性的張揚發揮到極致。王鐸書法用筆的速度變化既快又多,不是一成不變的勻速形態。不同的筆畫,要有不同的速度,用筆時藏時露,時放時斂,縱橫跌宕,舉重若輕。尤其是充滿著激情的用筆,如同林武林高高手,輾轉騰挪,有屈鐵之力。

    如《嶽樓筆談)所說:“明人草書,無不縱筆取勢者,覺斯則縱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若不盡,非力有餘者,未易語此。”

    五 章法上,王鐸有兩個特點,1是因字賦形。字形本有大小長短的不同,王鐸往往根據每個字本身的特點,曲盡其態,而不計工拙,粗看似乎大小長短參差不齊,細看則和諧勻稱,天趣盎然。2是隨勢變形。即在書寫過程中,根據每個字在全篇中的不同位置,隨時調整來安排字的形態,或斜或正,或縮或放,往往一派天機,自然妙趣橫生。 正如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所言:“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

    當然,我們也要全面看待王鐸書法特點,他的作品也並非像"二王"那樣盡善盡美,不同時期也具有不同風格特徵,入清為仕八年裡,王鐸作品傳世量最多,風格與水平的差距也較大。

    一種是在形式上幾近完美的書作,如《行書文語錄》勻稱的佈局,舒展飄逸的線條,行筆充實,轉筆暢達,參差起伏,跌宕自如,表現出純熟的技巧風格。還有王鐸晚年愛作草書,

    《贈湯若望詩冊》頗為得意之作。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凝重自然,獨具渾厚蒼勁神韻。

    一種是在落寞淒涼,空虛無助時表達自己內心悲怨交集,草率急就而成的作品,如《贈葆老鄉翁詩軸》《為宿松書詩軸》,

    氣韻不暢,筆勢零亂,線條板滯生硬,透露出表達是含蓄內省的,一切怨艾、悲苦、彷徨、孤零都裹挾在蒼勁飛騰的線條裡,如江河行進於崇山峻嶺之間,隨勢宛轉,衝撞逆回,浩浩蕩蕩,傾瀉奔流。

    王鐸在經歷了困頓、戰亂和失意之後,創作出了驚世駭俗的大批經典力作,達到藝術上的昇華,也驗證了"藝術源於人生的苦難"這一真理,離亂不堪的個人遭遇,痛苦鬱悶的悲怨心理,他一生付出心血,苦心鑽研的書法,成就了他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地位和特色。

  • 16 # 雲隱

    王鐸能在書法上成為一代宗師,其書法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結體險峻,二是雄健沉著,三是節奏明快。

    王鐸是由晚明入清的一位書法家,明清之時北方的書法名家主要以王鐸和傅山為主。但是因為王鐸任職於明清兩朝,而使得品格上被蒙陰影,至今仍有一些書家的言談或者著作,在說到明清書家時,提傅山而不聊王鐸,要麼就是寥寥數筆,但是王鐸高超的書法藝術,打破了以人品論書品的成見,被後世之人奉為楷模,其本身也成為一代書法宗師,王鐸的影響是巨大的,拋開“二臣”的身份,其書法地位是空前的。

    如果說王鐸曾仕官明清兩朝,而被受爭議的話,他的書法卻是無可挑剔的。其書法格調錶現在他不流於俗,不趨於勢。在董派書風佔統治地位,書學進入萬馬齊暗的時期,他提出了“書不宗晉,終入野道”這一絕對高度的口號。

    王鐸初受到明末個性解放思潮的影響,表現出高超的審美意識。在明末一眾書家之中,他最具個性,。用他自己的話講,他的書法是“獨宗羲獻”。他認為創新應根植於傳統,否則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讀古帖》中關於他的記載有 :

    “雨夜雪窗,我倆人扣蝨談古,一樂也。......不深學,不久從事,多嗜今。今易古難,今淺古深,今平古奇,今曉易古難喻,皆不學之故也。”

    王鐸與書法的“相約”,還在年輕時就精研當時幾乎成為絕學的六書古文字學,鐘鼎款識、秦漢碑帖等。當時秘閣所藏法帖眾多,編次頗為混亂,但從中任意挑取一字,王鐸都能追源溯流,舉出該字之意以及各帖之間的差異,可見他功力之深厚。在技法上,王鐸也為後人做了標杆。他主張書法理應學古,不得妄為。學古方能創新。為此,他自定功課為一天臨帖,一天創作,相互交錯,即便在晚年亦如此。故下筆有神,變化莫測,人稱“神筆王鐸”。

    王鐸的書法風格大致有三個特點 :

    一是結體險峻。王鐸的書法往往偏旁易位,從而製造險峻挺拔之勢。左右結體的字,處理的左右或高或低,或正或斜,帶一種奇險的感覺。有時又以黑白易位來渲染。整個作品體勢險峻,筆力遒勁,縱橫取勢,變化於筆毫之間。

    二是雄健沉著。一般說來,字的體勢險峻容易放縱。而王鐸的書法卻能收能放。孫過庭《書譜》有語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對此,王鐸是心領神會的。傅山從師法王鐸書法中揣摩出其書法其實也經歷了“放、斂”的發展過程而最終達到雄健沉著的。他說 :“王鐸四十年前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成大家。”也就是說,王鐸的書法到了後來縱斂合度,不野不拘,達到了縱心所欲而又不逾規矩的高超境界。《臨柳公權帖》是王鐸的代表作之一。從這幅書法作品可以看出王鐸的行草少有遊絲連綿,點畫分明。即使連綿之處,勻環盤纖中仍見豪放,點話狼藉中仍見凝重,絕無浮誇之處。線條多樣 . 如百花婀娜搖曳,飛白與濃重交錯有致,給人以美的感受。

    要做到線條的錯落有致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這要求書家於法度中求新意,於錯落中求奇趣,於變換中求聯絡。對於初學者,即使字形偏側、傾斜、等字,都得強調恪守中線,以達到均衡、連貫、嚴整之美。這於楷、隸、篆,均是如此。行草運筆疾速,加上作者有意識地變換章法,以達到流暢、靈動之氣勢,於是“守中”之法就打破了。縱而能收,化險為夷,於平淡中顯出雄健沉著,這點表現出王鐸在章法和技巧上遠超前人的膽略。

    三是節奏明快。節奏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書畫的節奏表現為點畫、結體和章法的長短、輕重、緩急等。王鐸的草書節奏明快,連斷通常是三筆一停,三筆一斷,連中見斷,斷中見連。他並不是簡單機械性的重複,點畫中仍有粗細快慢、枯溼濃淡的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整個作品以波浪式的節奏遞進,其輕重緩急的節奏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王鐸《草書杜詩卷》就很有節奏感。全詩行筆由枯及潤,又由潤漸枯,不同行列的微妙差異可以體現一種色調。這種週而復始、顯隱起伏的筆墨,是一種節奏的藝術。其中“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二行用墨枯淺,使欣賞者感到的不是雨露滋潤抑或春風得意,卻是體會到一種淒涼和沉重。從字的組合上,我們既可感覺到平仄,又能感到音樂抑揚頓挫的節奏。“昔聞”一筆,“洞庭水”三字又連成一個組合,它們就像詩歌中的節奏,平仄平平仄。又相當於音樂中一個節拍。“洞庭水”三字用筆迅疾,一氣呵成,不留雕鑿痕跡。後兩行“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著意用墨,線路流暢,節奏加快。“吳”和“楚”兩字連成實體,後面“東南訴”三字又緊密相連。“南”與“訴”兩字幾乎合二為一。濃墨的使用讓這兩行書法沉重苦澀,詩人痛苦悲憤之情似躍然於紙上。而且,前後兩行對比,便顯出層次分明,好像表達詩人情感的激發。最後兩行“戎馬關山北,憑軒涕灑流”,仍用濃墨向枯墨過渡,奏出了緩慢清怨的節奏,讓人感到餘音嫋嫋,意味深長。

    《臨柳公權帖》和《草書杜詩卷》相比,其節奏就顯得要緩和舒暢些。有些字連中有斷,斷中有連如“嚴詞”二字,上字的最後一筆與下字的第一筆連成實筆,這種運筆結字上下通貫、輕巧,富有抑揚頓挫的樂感。

    《唐詩十首》也是非常優秀的一本帖子。全帖以手卷的形式展開,顧名思義,本帖是王鐸以唐詩中隨意摘錄的十首古詩為載體進行草書創作的,全帖以羊毫筆進行鋪墨,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多枯筆,可並不能影響王鐸才情的舒展。重則如敦厚沉穩之巨石,輕則猶如輕靈悠揚之微風。間雜空間的穿插,節奏的變換,結構的倚側等。較之《草書杜詩卷》之別的是《唐詩十首》少提按,重在自然流動的書寫。此貼為王鐸五十五歲之時所做。意在為流傳後世。傅山對王鐸的評價不再贅述,到了此年齡的王鐸早已超出了刻意而為的境界,而真正達到了無意於佳乃佳的超高藝術境界,收放自然,“創造”流淌於筆尖。

    王鐸的書法藝術是經得住時間的檢驗的。雖“二臣”的經歷不免被很多人所詬病,但單就其書法藝術的審判,王鐸無疑是成功的,在書法這一藝術長河中,他的成就宛如定海神針一般不可撼動。他自然是厲害的,厲害於後世的我們深深的愛上他的書法藝術而甘願迴避他的為官經歷。

    最後說得王鐸對日本書法的影響,更多的是視覺上的衝擊,是一種王羲之之後的另外一種書法闡述,而日本人對於書法的理解偏偏是注重外在的,注重情感外放的,所以對於王鐸的書法推崇備至。不過,僅此而已,不能對日本的書法偏離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反倒是讓日本的書法人取法乎下了。

  • 17 # 千年蘭亭

    王鐸是二王書風的傑出代表,其特點可用四個詞概括:用筆誇張,結體纏繞,墨色豐富,氣勢雄強。

    1、用筆誇張

    王鐸非常善於學習,他在學習米芾的筆法後,更是對其創造性地進行運用。米芾的用筆本就非常誇張,經王鐸這樣一搗鼓,將米芾方折筆畫多的特點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於是,落到紙上翻騰激越,鋒芒畢露,寫得米芾更加狂野。

    2、結體纏繞

    王鐸的書法尤其是其草書,經常纏繞連綿,形成疏密相間的塊面,字形或大或小,縱橫跌宕,大膽地製造各種險情,看他的作品,讓人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隨著作品的大開大合而心緒起伏。

    3、墨色豐富

    明代較前代書法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大作品的出現,由此也帶來一系列技法的創新,而墨法的自覺運用就是其中之一。

    王鐸對書法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墨法的運用。他是較早發現水在書法中的作用的人之一,他創造的漲墨法為書法的發展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方向。在他的筆下,墨與水被充分運用,形成了墨分五色、墨色淋漓的藝術效果。

    4、氣勢雄強

    明代末年,書壇被趙孟頫、董其昌書風籠罩,書風柔媚軟弱,以王鐸、黃道周、倪元璐等為代表的書家,力反時流,主張雄強豪邁的書風,標新立異,形成明末清初獨特的風格。

    他的書法靈動恣肆,蒼潤互補,頓挫抑揚,若飛若揚,似行似藏,創造了變化無窮、滿紙雲煙的新氣象。

  • 18 # 瑞雪飛舞516

    一、造型漂亮

    二、用筆有力

    三、講究墨法

    四、大小相間,濃淡、枯潤、偏正、斷連處理非常生動,一派天真和諧。這才是最高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0元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