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行書苑
-
2 # 方圓居文化
書法不一定非要用繁體字,但最好用繁體創作書法作品,這沒有什麼特別的“一定”和“必須”,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如果用繁體看起來就講究,否則就感覺不講究。
中國的漢字實際上在經歷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現在所說的繁體字應該是第一次簡化字之前的字型中國的漢字從產生至今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如果算上那些象形符號可能更早。為了書寫和使用的方便,漢字從產生以後一直在經歷著不斷簡化的過程。由象形文字到大篆是一種由圖形到符號的簡化,從大篆到小篆是象形符號到完全文字化的簡化,而小篆到隸書則是筆畫的簡化,從隸書到楷書和草書是一種書寫方式的簡化。
如果從書法文化史的發展來看,漢字在唐代經歷了一個很大的簡化過程,很多漢字在唐碑裡有現代正在使用的簡化字,比如顏體楷書裡就有“仙”、“衛”字等,至於有些書家將草書楷寫,那樣的情況就更多了,比如這個“為”字,很多楷書都不寫繁體。到了明清時期漢字簡寫的情況更多,只是沒有得到官方的統一認定而已。
漢字簡化真正被政府作為一種文化事件來推動,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版本。現在的簡化字主要是立足當時中國文盲人口多、解決全民識字的問題而做的,漢字簡化的原則主要以草書楷化為主,比如剛才說到的“為”,還有“實”“貝”“買”等等。也有的是純粹處於簡化的目的,使用了一些代表符號,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比如“剛”字等裡邊用的這個叉叉,很多字使用。但也有一些字簡化的莫名其妙,還不如不簡化,比如“愛”字等,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簡化得不算成功了。
其實漢字在七十年代還經過一個短暫的簡化過程,是在現有簡化字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簡化,我的印象是使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就自生自滅,不再實行了,可能是對漢字破壞得太厲害,受到專家的抵制而停止了。
書法創作儘量用繁體來寫,而且寫什麼書體就要儘量用什麼時代的繁體字書法作品是一種傳統文化藝術門類,最好用繁體來書寫顯得比較講究。我感覺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用什麼書體創作作品就儘量用其對應的時代的字的寫法。儘管現在沿用的簡化字以前的字都是繁體,但每一個時代的繁體也不一樣,有些字的寫法在一定時代之後就再不存在,但在早一些的時代卻是通行的寫法。比如用漢隸寫“教”字,上邊的“土”加一撇的寫法是以後的,在魏晉以前是用“爻”字代替的;再比如“廟”字的隸書繁體寫法,是“廣”字頭下邊加一個“朝”,而那個“月”卻往往寫成三個橫,實際是個“舟”字,很多這樣的情況,不一而足。所以,在寫隸書時儘量用這種古體字來寫。
2、儘量用古人沿用下來的書寫方向寫字,也就是從上向下、從右向左。現代很多書家創作書法作品採用從左向右、甚至完全按現代書寫方式橫向排列,這當然未嘗不可,但看起來卻不講究,不倫不類的。
-
3 # 般若自在
書法繁體字能展現出來中國漢字的美,結構,內涵,都是自古形象的演化,簡體字適合快節奏書寫,書法約定俗成的就是寫繁體字,傳承就是最好的繼承。
-
4 # 黃海日記
書法作用用不用繁體字主要取決於書寫的內容,漢字中有些字的繁體字和簡體字雖然音同,但是意思卻不盡相同。例如:雲,作雲彩時可用簡體繁體等同,都能用,但是作為某某說之意的雲時就只能用簡體字了。面,也是“麵”這個繁體字借用了讀音相同,本來就存在的“面”作為自己的簡體字。“面”本來就是指臉、事物的表面,也是量詞,如一面鏡子。這個時候寫繁體字時還是寫成“面”。而和我們吃的糧食“麵”有關時就必須寫成“麵”。如麵包店、胡椒麵,也就是和臉有關的是“面”,和麥子有關的是“麵”。書寫書法作品時一定要區分開來。
若果繁體和簡體字一起相同的話可以通用就沒問題,繁簡字的選擇那就是考慮書法佈局等問題了。
-
5 # 畫匠摩雲
繁體字不只架構漂亮,比起簡體字意義表達更深,比如繁體 愛 ,簡體字 愛。既然愛必是心所愛,繁體 愛 內有心。再比如繁體 親 ,簡體字 親,何為親,相見親近為親,繁體字親 ,親相見。類似之字不剩列舉,中華書法從甲骨文到金文演變為各種書體,繁體已是千年演變之大成,簡體出現只是當年為了減少文盲,提升全民識字率才不得已演化來的,書法的法不只是技法,更是遵循古之禮法,繁體殊為神聖。
-
6 # 公民閒談
首先書法是藝術的一種,如果清楚這個,那就好辦了。既然只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各人有各人的表達方式了,並非必須寫繁體。
類比另一種藝術畫畫,可以素描,可以水彩,也可以油畫。抖音上不也常有沙畫嗎,所以書法你可以繁體,可以簡體,也可以寫小篆。甚至你可以用水寫,用指畫,甚至用樹枝寫。
但是不是藝術創作的多樣性,我們就可以亂寫亂畫呢,當然不是,藝術主要要表現一種美。比如很多現在的簡體字越看越不像字,越看越不舒服。這時候拿過繁體字,哎挺好。那你就可以用繁體嘛。
其次,藝術也是一種表達。既然是表達就得別人能懂,能看出你的畫外之音。你並不需要弄多通俗的,大家都懂的。但至少得你那個圈子裡大部分人能看懂。當然藝術最高境界當然是大俗大雅。
說完藝術創作的一般原則,書法也有其特殊性。如字的平衡,每個字像一個人要肥瘦得當,不能東倒西歪。其次字間合適,字和字既要呼應也要有安全距離。運筆動靜結合,時急時緩。最後整體和諧,一氣貫之。當然這是從學習的角度,書法鑑賞可能會反過來先看整體,後運筆,最後才是每個字。
-
7 # 時間DE味道
單純作為書法藝術來看,最好用繁體字。
因為繁體字是1956年漢字簡化之前用了3000多年的,一般是指漢隸以後(也包括之後演變的草、行、楷)書寫的文字,它是從最早的甲骨文演化成金文再到篆書而來的,它幾乎佔據了整個書法史。任何人學書法所學的法書都在其中。我們要繼承傳統,弘揚書法藝術,要臨摹古帖,繁體字永遠繞不過去。
簡化字是國家為了漢字易學易認,減少文盲,而採取的一項措施。而且不是隨意簡化,都是有根有據。從當時看,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當代的書法家的作品很多就用簡化字來寫,也沒什麼不妥,畢竟時代在進步,只要書法作品的筆法、字法、章法,符合書法的法就是好作品。
其實說到底,書法作品可以用繁體字,也可以用簡化字,別繁簡混用就行。
-
8 # 問道華夏
書法不是一定要用繁體字,但習書者須得有一個長期臨帖、讀帖的過程,碑帖都是繁體字,久之,習慣成自然。且繁體字與書法的結合,才最能代表中國書法的意境,詮釋中國文化的完整意義。
中國漢字從甲骨文走到現在,承載了先人們觀察世界,體察萬物的智慧,每一筆每一劃都記載著曾經的故事,流淌著文明演變的韻律。當代簡化字是在草書基礎上精簡筆畫,化繁為簡而成,主要是為了漢字和文化的快速普及服務的。在日常交流中,為了方面閱讀,一般採用簡化字。但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書法作品以繁體字為佳。
中國書法講意境,重內涵,繁體字筆畫繁多,在章法佈局和各字的結構處理上,具有簡化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在書寫過程中,繁體字可視行間距的大小空間,自由調減筆畫,配合結構佈局。但若是簡化字,因不具備筆畫繁複的條件,只能以簡化字的一種結構形式,沒法擴充套件或壓縮字間佈局,相對約束了整幅作品的自由發揮。
這樣的認識是基於書法實踐的體會,說了也不一定立馬就能理解,需要在臨帖過程中慢慢體會其中的奧秘。
簡化後的漢字,其目的只是用來便於認字和初學者書寫,因此簡化掉了漢字原有的文化含義和意蘊特徵。用簡化字書寫的書法作品,視覺效果肯定沒有繁體字美觀、耐看、有審美價值。
當我們審視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除了整體佈局和書法作品的藝術水平外,更重要的還有一個“字外功”,就是作品內容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而漢字正是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承載著。
我們透過品賞書畫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追溯文明程序的過程,是一個將漢字的形式美與作品內容結合考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追溯其風格來源,藝術取向和個人文化背景,這一切都離不開漢字的本身形式美、構圖美和線條美。 簡化字的筆畫構成缺失了漢字本身應有的形式美,讀不出漢字原本攜帶的文化資訊,因此審美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一幅具有完整審美價值的的書法作品,離不開漢字本身具有的文化資訊。簡化字的簡單化符號,不能替代繁體字所具有的傳遞文化資訊的功能,因此,還是主張書畫作品以繁體字為佳。
-
9 # 老三供熱環保鍋爐
我認為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書法都用繁體字,做為傳承可以提倡,但並不是說有人用簡化字就脫離了書法範疇,寫的美、好看、有風骨跟用筆有關係跟筆畫多少沒什麼關係,而且有些草書寫法筆畫更少。下面看看胡問遂先生的簡化字字帖,哪個字不可以做法帖呢?
-
10 # 天馬行空128039981
書法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古代書法大師和書法愛好者都是規範繁體字用來完成字的藝術效果的,現代一些書法愛好人還是以繁體字的筆畫進行操作的。但隨著繁體的演變,許多漢字筆畫簡化了。所以書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局來修飾漢字書法的規範,只要字寫得好,讓人覺得美就行了。象蘇軾,黃庭堅古代知名的書法家的作品,是後世人敬仰的和臨貼的象徵揩模,但他們的書法與現代人的書法相比就顯得侷限些,總之,書法就象萬物的外觀形象,能讓人欣賞和讚美就是一種最好藝術的體現。
-
11 # 一笑貫長天
沒有必要一定用繁體字,或者是繁簡分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有的人習慣了繁簡併用,有的人可能就喜歡使用繁體字,也有隻能用簡體字的,我認為隨個人的喜歡,只要使用沒有錯誤就行。
有些人提倡使用繁體的,一定需要全部使用繁體,而使用簡體的必須都寫簡體,這樣能說明什麼?能體現什麼?我看只能是作為某些無能之人挑他人書法毛病的藉口而已,就像詩詞的格律一樣,弄來弄去的只要看到古體詩,先拿格律格一下,試問這類人你還有沒有別的能耐了?或許是除了格律別的真的什麼都不懂,就靠格別人的律在詩壇混!書法如果這樣規定,也會誕生一些靠繁簡體混日子的傢伙!
書法不是考究繁簡體的藝術,是考究書寫能力,以及書法審美能力的藝術,在技能與審美上誰做得好,做得妙,才是考核的標準,一定要弄出來個繁簡來,我看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
12 # 墨海星緣
書法有多種字型,寫行草書法時有時不但不能用繁體,反而要化繁為簡,方能寫出輕靈飄逸,瀟灑自然的書體。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大部分是從古代的楷、行、草書中取過來的,比如“書、見、愛、會”等字,新造的字極小,,除了“團、隊、噸、藝”等字是新造的字外,很大部分簡體字古代都有運用。古人留下來的許多書法作品都有用簡體字,所以書法是不一定要寫繁體字的。
-
13 # 刁治凱書法
我認為,書法可用繁體字,也可用簡體字,但要注意:一幅作品中,若用繁體字,整篇都得用繁體字;若用簡體字,整篇都得用簡體字。切忌簡、繁並用。我很多作品都是用簡體字寫的,甚至有從左往右寫的。在形式上為什麼不可以有創新呢?
-
14 # 書法篆刻家袁永安
書法藝術要傳承,必須寫繁體。
-
15 # 快雪時晴金石雅集
學習書法,當然最好是寫繁體,因為歷史上邊的書法經典都是繁體。當然簡體也是可以寫的,比如啟功先生就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寫了很多簡體書法,同樣是很美的。
回覆列表
書法自文字產生以來,經歷了大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草書行書,文字的不斷演變推動著書法藝術不斷髮展。簡體字進入書法是書法隨時代的表現,是完全可以的。
在五體書的發展過程中,文字隨著時代的變換,實用字型也在變化。從秦代統一文字運用小篆,到漢代隸書大行其道,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碑風格楷書佔據實用主流。書法運用的文字,在書法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一成不變,由此可以肯定,書法也不一定要寫繁體字。
當前社會的實用文字是簡體字,完全可以讓簡體字進入書法作品之中。當代很多書法家也都做過這方面的努力,我老師洪厚甜先生在題寫校名和寫給中小學生的作品都是用簡體字。
書法是中國古老的藝術門類,講究繼承傳統,有些字型的文字約定俗成是繁體字,古帖中大量的繁體字和異體字讓藝術求變更容易一些。加上書法界有同一幅作品不能繁簡混用的原則,因此,書法家習慣使用繁體字。書法學習者在臨帖的過程中,見到的多是繁體字和各類異體字,在長期的臨帖過程中,書寫繁體字已經成為習慣。我自己的感覺,每次拿起毛筆,往往就會習慣性的寫繁體字。在學校需要用毛筆寫字時,因為面對小學生,需要提醒自己運用規範字。
更有一些字型,如篆書、草書因為其不易識讀,結字方法多是按照繁體字約定俗成的,如果隨意改變,就會難以識讀,所以只能以繁體字來表現。
其次,在書法界有一個公認的原則,就是有古帖中的那些異體字,不可否認有部分應該是錯字,只要有出處,運用到書法作品中就可以得到認可。所以,也讓更多的書法家為少出錯誤,選擇了使用古帖中約定俗成的寫法。
另外,有些人因為對繁體字情有獨鍾,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仍舊使用繁體字,也讓書法中繁體字繼續佔據主流起到了一些作用。
綜上所述,書法作品中使用繁體字是可以的,但運用簡體字也完全可以。作為當代書法家,我覺得應該提倡書寫簡體字,這不正是書法當隨時代的體現嗎。以上是我就書法中繁體字的一點認識,歡迎朋友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