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瀚天瀚海

    提到三毛,我頓時回到了青春。那時候誰手裡有三毛的新書,誰就會被人圍繞,根據與她的親疏程度排隊借閱。而我因為看的快,所以他們也都願意先借給我看。

    沒錯,我就是被三毛影響到的七零後。上世紀80年代,三毛的作品廣泛傳入大陸,文筆乾淨純粹,感情憂鬱細膩,故事新奇獨特,在年輕人心中激起很多共鳴。

    對於三毛的愛好,從初中延續到高中。感慨三毛和荷西熾熱的愛情,嚮往沙漠中的異域風情,還有那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那時候的我們懵懂,對於愛情更多的想象。我們也希望自己也能遇合適的人,能夠獲得愛情。"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有愛就有棲息地吧。

    比如瓊瑤的小說,三毛的作品讓人覺得獨立向上,感情非常的純粹。雖然她的書我全都看過,但是後來我還是用自己積讚的零花錢,買了一整套她的書。跟著我數次輾轉,現在還靜靜地陳列在我家的書櫃裡。

    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作品,不同單位作品會影響不同的人。六零、七零後敢於衝破家庭的束縛,追求自由熱烈的愛情,估計多多少少都是受了她的影響。

  • 2 # 把生活當旅行

    三毛的作品,大概是在80年代初引走大陸的,一到大陸就在大陸風靡一時,並持續了九十年代初,而這個時期正是六零後、七零後對書籍最飢渴的時候,特別是六零後,他們經歷了中國一個特殊的時期,三毛那些耳目一新的文字就像一個餓了很久的孩子看到一個大白饅頭,絕對的抵肚,絕對的美味。

    三毛的作品影響巨大,還在於它能引起人的共鳴。80年代初,中國剛剛開放,年青人對國外一無所知,而三毛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從撒哈拉沙漠,到古老的西班牙,再見歐洲的落日餘暉,這些異域風情,加上極具靈性的文字,讓人愛不釋手。而裡面一些極具哲理的句子,更讓人抄在筆記本里,貼在桌子上。

    對三毛作品的喜愛,還在於三毛作品所體現的真摯,特別是作品中所講述的三毛愛情裡的追求者、未婚夫、荷西三個角色,除了三毛未婚夫的早逝,大多人應該首選那個學識高的追求者,而不是荷西這些一個工薪階層,但就是這些一個選擇,卻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 3 # 小白的日常a

    因為在三毛的作品流傳到了大陸的時候,那時的年輕人正是六零後和七零後,他們處於一個我們的國家剛剛開放,好多的新奇的事物傳進來的時候。

    每一個作品紅火的背後都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而三毛在大陸火的背後,卻也是一定的時代背景造成,可以說她的火其實是搭了一波改革開放的快船的。當然,她的內容也是十分的有深度的,不然估計會被拍死在這波大潮中的。而六零後和七零後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正是20幾,30幾歲的年紀,正是一個年輕人的形象。我們的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之前禁閉國門而造成的文化缺失,在改革開放之後,各種文化資訊的湧入,正好把這個缺失而補上,所以,當時的年輕人也就是六零後和七零後對於對於這種一直以來都接受不到的資訊是多麼的好奇啊,而且這種和之前接受的資訊完全不同的資訊對他們造成的不僅僅是新奇了,而是一種衝擊了。而在這種文化碰撞下所接受的資訊,對他們的思想所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

    而這種資訊必然是一種快速的吸收和接受的結果,畢竟年輕人對於這種自由的東西的喜愛可以說是一個天性。所以,他們的接受度和接受量可以說是很高的,而且直接影響與改變的是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三觀的改變,這種影響不可謂不深。

    而三毛的作品寫的是他自己的經歷,是她和荷西的日常生活,而在生活中透露出來的是那一種在骨子裡的悲情和對自由的追求。而且剛好適應了這部分青年的訴求。這剛好形成了一個供需的平衡。

    所以我們說三毛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六零後和七零後。

  • 4 # 薛白袍

    不知道,80後不瞭解70後的世界,70後有羅大佑有李宗盛有崔健,有一個時代的蓬勃精神。那時候瓊瑤和三毛大約是很多70後女生的女神吧,70後大約讀過一部分金庸,肯定不是全部。

    80後其實也讀金庸,讀的很多,金庸,全庸,金康,金庸新,金庸著等等。不過好像三毛沒有這麼多兄弟姐妹吧,至少我沒見過。

    我看三毛是一個很偶然的機緣,有一次在書店不小心買了本《夢裡花落知多少》,一看作者是個叫三毛的人,心想這個三毛除了流浪還會寫書?買回來才發現這個三毛是女的,頭上頭髮比那個只有三根頭髮的小娃子要茂盛的多。

    三毛取這個筆名大約和漫畫三毛有某種冥冥中的聯絡,因為她的一生也在流浪,就像一首歌詞寫的那樣:流浪,流浪遠方。

    《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本小書,二個小時就看完了,寫的是荷西去世後三毛的生活,很喜歡她的文字,於是倒著去找她的作品來看,《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那些文字中從少女時代的三毛,到她去流浪,結識荷西,後來到荷西又死了,在文字中看盡一個女子的半生坎坷。

    後來甚至連劇本《滾滾紅塵》我都看了,印象最深的是在滾滾紅塵中,女主角用點燃後的火柴棒畫眉。

    我看三毛時三毛已經去世,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說那之前她曾經失眠,需要大把的安眠藥,大約是抑鬱症。

    荷西死後,她的文字中再無歡笑,這或許是她告別這個世界的原因之一吧,李敖說她: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一個女人生活在夢裡,其實挺好,但是現實殘酷的時有時候夢並不像自己想象的美好,夢醒了,夢碎了,有的選擇了以身殉之。

    今天是三毛75歲的生日,其實我覺得如果三毛活到現在,再回看自己的一生,也許會對自己當初的糾結一笑而過呢。

    但是人生沒有如果,林青霞曾經勸她:我曾經勸她不要太過任性,但是三毛還是任性了一回,或許她的一生都在任性,於是她的人生永遠定格在48歲那一年,也許此刻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空間她會生活的很快樂呢。

  • 5 # 龍堂Vlog

    謝謝邀請!今天是2018年3月26日,75年前的今天,一個美麗、知性的女神誕生了,她就是三毛!為什麼說三毛的文字影響了無數60、70後的青春?因為她的文字很真實,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只有對生活最真實的感悟以及趣味,更有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還有對浪漫的自由描述!

    什麼是青春?青春就代表著激情,代表著叛逆,代表著打破一切舊事物,代表著衝動,代表著孤獨,代表著流浪,代表著迷茫,代表著期待!這一切青春的屬性,在三毛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並且是可以毫不費力的就可以尋得,她的文字清新、自然,活潑、有趣、不矯揉造作,不拿腔拿調,最大的就是真實,原汁原味的反映了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事物,還原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經歷,不管是青春少女時期的灰暗,還是青中年時期的命運多舛,她都堅強的用自己善良、憐憫的文字來記錄下來這一切,不僅僅只關注自我,更多的是關注這個讓人又愛又傷心的世界!

    這就是她的文字,充滿溫暖,充滿了青春的記憶,充滿了愛情的浪漫,充滿了年輕人所需要的一切精神食糧!她的文字是自由的,是最自然的,看她的文字,就像當面聽她講故事,故事中的那些畫面,一一生動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彷彿這一切就發生在昨天!

    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沒錯,青春正是如此,當我們迷茫時,讀一讀三毛的文字,我們便能堅定心中的信仰,為了理想,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要去嘗試,否則,你會後悔的!

  • 6 # 河洛繡郎

    與其說三毛的文字影響了無數六零,七零後的青春,不如說六零,七零年代的生活給三毛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她,也是把自己的這段生活經歷,人生感悟寫到了文字裡,從而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心靈的衝擊和觸碰。

    67年後的一段時間,她先後去了西班牙,德國,和美國求學工作。這段求學讓她的知識更加豐富,眼界更加開闊。美國圖書館的工作,讓她可以飽覽群書,對西方文化也有更深入的瞭解。東西方文化對她的衝擊,給她心靈也帶來莫大的改變。

    73年的撒哈拉沙漠定居生活,無疑是她生活的一大轉折點。這樣的經歷,對於一個博覽群書的女人,唯一的寄託就是文字。只有文字,可以讓她傾訴,同時,也只有文字,能夠表達她內心的訴求和感悟。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也於76年5月出版。

    三毛本人的經歷,就已經是一本厚重的書籍。而她的作品,也無疑是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她的作品,具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個人氣息。她筆下的異國風情,色彩繽紛。字裡行間的生活描述,無不讓人感覺好奇。當時人們對異國風土人情的瞭解,也沒多少,而她的作品,詼諧,舒適,讓人有閱讀了解的慾望。

    大沙漠的生活,在她筆下,寫出的不一樣的情情愫。本來可能平淡的生活,在她的筆下,突然我充滿了樂趣。三毛的流浪,獨立的追求,引發了一個時代的熱潮。

    三毛的生活經歷是很豐富的,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所以,她是一個把空洞的文學落地的作家,她的作品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愫。影響60/70兩個年代的人,不是偶然,幾乎也是一種必然。

    即便是現在,仍然還有很多人喜歡她的作品。我也是三毛老師的迷粉。

  • 7 # 愛吃農特的小涼蟲

    對於三毛,不分年齡,不論誰在青春階段讀她都會受很大影響。過了青春就只剩感慨了!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是六零後三毛迷,我是九零後看過作品後也迷上了,單從文字來說三毛和畢淑敏是一個路線,沒有華麗辭藻沒有什麼偏激發表,更多的是平和敘述卻讓人不覺得枯燥無趣,個人覺得文學最高造詣就是這樣!

  • 8 # 俠女畫

    我是80後,學生時代在圖書室看了《撒哈拉的故事》以後,就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她的作品。她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講,三毛吸引我的是她的多才多藝、純真可愛以及敢愛敢恨。在此之前,所有關於才女的印象大多數都是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比如林黛玉;讀了三毛的書以後,發現對於才女有了新的認識:

    三毛,不僅僅是一個才女,更是一個俠女。

    至於說她的作品影響了無數60後和70後,我認為這與她的作品問世時間有關。正值當時的60後、70後們對於文學作品渴求的狀態,而且三毛的文字恰好打動了讀者的內心,抓住了人們內心最叛逆,也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不早也不晚,就這麼順理成章地遇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質素相機配低價鏡頭,低價相機配高質素鏡頭,哪個成像效果更好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