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確實有許多的識人論見。魏晉時期有著名的《人物誌》,從各個方面和角度來幫你判斷一個人。我主要從先秦孔孟的角度來回答。
孔子在《論語》中有“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識人方法。孟子有“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孑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孑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的識人方法。如果想簡單地對一個人有一個大致的正確判斷,就可以從這兩條入手。
孔子的意思是,看一個人的行為,觀察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看他的心安於何處。那麼這個人在你面前便無所逃遁了。一個人讀書,你要看他是出於增長知識,還是為了功名。這兩個目的很可能都有。那還要看是獲得知識使他內心愉悅還是贏取功名讓他更開心。
孟子說,看人要看他的眼睛。一個人心中的正邪在眼睛中是不能掩藏的。聽一個人的話,再看他的眼睛,就知道這個人是怎樣的了。當然,事實上眼神也是可以作偽的,只是多數的普通人並沒有掩飾眼神來欺騙的意識,因而可以作為一個判斷人的簡單方法。
這兩個方法簡單有用,卻不萬能。真要識人,還要結合自己豐富的觀人經驗和系統地理論學習,不斷調整才可以應對那些無意隱藏的人。人這種複雜的生物,若真遇到隱藏迷惑你的高手,依然無法判斷。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確實有許多的識人論見。魏晉時期有著名的《人物誌》,從各個方面和角度來幫你判斷一個人。我主要從先秦孔孟的角度來回答。
孔子在《論語》中有“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識人方法。孟子有“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孑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孑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的識人方法。如果想簡單地對一個人有一個大致的正確判斷,就可以從這兩條入手。
孔子的意思是,看一個人的行為,觀察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看他的心安於何處。那麼這個人在你面前便無所逃遁了。一個人讀書,你要看他是出於增長知識,還是為了功名。這兩個目的很可能都有。那還要看是獲得知識使他內心愉悅還是贏取功名讓他更開心。
孟子說,看人要看他的眼睛。一個人心中的正邪在眼睛中是不能掩藏的。聽一個人的話,再看他的眼睛,就知道這個人是怎樣的了。當然,事實上眼神也是可以作偽的,只是多數的普通人並沒有掩飾眼神來欺騙的意識,因而可以作為一個判斷人的簡單方法。
這兩個方法簡單有用,卻不萬能。真要識人,還要結合自己豐富的觀人經驗和系統地理論學習,不斷調整才可以應對那些無意隱藏的人。人這種複雜的生物,若真遇到隱藏迷惑你的高手,依然無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