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直門醫院焦勇大夫
-
2 # 京軍腦癱劉書勤
劉書勤——北京京軍腦癱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所謂異常姿勢就是患兒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穩定性差,在運動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多見於大腦受損傷的病例中,尤其以小兒腦癱最為多見。
異常姿勢的控制是腦癱治療中第一重要的因素,只有解除了這一束縛正常運動發育的枷鎖,嬰幼兒的發育才能真正步入正軌。用正常的臥位姿勢、坐位姿勢、爬行姿勢、跪位姿勢、站位姿勢來置換異常的動態或靜態姿勢,達到促進大運動的正常發育。
患兒家長能否認識、能否接受、能否堅持保持兒童最長時間的居中對稱的正常姿勢;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家長能否使患兒保持較久的正常的臥姿、坐姿、跪姿、走姿,是康復的關鍵。所以姿勢矯正訓練其意義重大。
糾正異常姿勢控制訓練的方法(一)頭部異常姿勢的矯正
許多患兒常會使頭向後仰,雙肩向後縮,這種異常姿勢的矯正不能用將手放在患兒腦後硬拉回來的方法,這樣不但不能起到矯正的作用,反而會更加強化這種異常姿勢。
頭後仰糾正方法
腦癱患兒常會使頭向後仰,雙肩向後縮,這種異常姿勢的矯正不能用將手放在患兒腦後硬拉回來的方法,這樣不但不能起到矯正的作用,反而會更加強化這種異常姿勢。
治療師用雙手貼在患兒頭的兩側,往上方使其頸部牽引,同時可用前臂壓住患者雙肩,以增加拉力,逐漸糾正頭後仰。
(二)異常坐位姿勢的矯正
痙攣型腦癱患兒常取跪坐位或W型坐位,這是一種異常的坐位姿勢,應給以矯正。
正確的坐位姿勢應該是先讓患兒彎曲髖關節後再坐,訓練者將患兒雙下肢輕輕分開且外旋,使身體向前屈促使髖關節屈曲。不少患兒常伴有膝關節屈曲,影響坐位穩定,可用手將其下肢壓直,使其學習正確的坐位姿勢,保持長坐位。
A、痙攣型腦癱患兒正確的坐位姿勢
治療師立於患兒一側,用一手繞過患兒頸部扶其另一側肩部,再用手和前臂向前方推,以控制頭部回到正中位。
B、弛緩型腦癱患兒正確的坐位姿勢
患兒全身肌肉過於鬆軟,頭無法固定在正中位。將患兒扶成坐位,訓練者可用雙手抓住患兒雙肩,以大拇指頂在其胸前而將肩膀往前拉,給患兒較大的穩定性協助其抬頭,保持頭的正中位。
C、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坐位姿勢
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坐位姿勢常表現為髖關節過度伸展,但兩腿伸直、分開,同時頭部後仰,肩部向後伸,上肢上舉,以致無法用雙手支撐身體。訓練時可將患兒兩腿併攏、屈膝使患兒坐下,訓練者從患兒背後握住患兒雙肩,使其肩膀向前內方旋轉,這樣雙手便可放到身前,患兒可運用雙手做支撐動作或抓握物體了。
(三)上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A、痙攣型腦癱患兒上肢後伸異常姿勢的矯正
痙攣型腦癱患兒典型屈曲模式表現為頭部前屈,兩臂在肩部內旋,肘、腕關節及指關節均呈屈曲位。這時可將患兒手臂抬高,伸展肩和肘關節,做外旋動作訓練。
B、前臂屈曲痙攣的腦癱患兒上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對前臂屈曲痙攣的患兒,如強硬拉起前臂時則可使患兒手臂變得更加屈曲。訓練者應將手放在患兒肘關節下方來扶持患兒手臂,輕拉伸直肘關節,同時做內旋、外展的擺動動作以緩解肌緊張。
C、手足徐動型腦癱上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患兒常出現頭部後仰,肩部和手臂外展,而且常伴有髖部過度伸展,訓練者用手握住患兒兩上臂,在將患兒雙臂放到身前的同時,使患兒雙肩關節內旋,身體背靠訓練者,然後,再將患兒的雙臂。慢慢上抬,但不超過肩關節水平位。
(四)下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A、痙攣型患兒下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痙攣型患兒常表現為下肢硬性伸展、內收、交叉、尖足的異常姿勢,矯正時絕不能握住踝關節用力強拉,這樣反而會加重。
正確的方法:
①治療師握住患兒的雙膝關節向上屈腿,當髖關節屈曲時,腿就會被輕輕分開,然後固定牽拉數分鐘,每日訓練4~5次,能緩解內收肌的痙攣。
②伸展雙腿:當患兒雙腿分開後,治療師輕輕使患兒屈曲的膝關節牽拉呈伸展位並固定數分鐘。
B、痙攣型患兒足部異常姿勢矯正
痙攣型腦癱患兒雙下肢腓腸肌痙攣,尖足明顯,足主動背屈受限,矯正時不要強行牽拉足踝,先將下肢外展,足充分背屈,使足趾保持背屈狀.
(五)手的異常姿勢的矯正
痙攣型腦癱患兒典型的手姿勢是手腕屈曲、拇指內收、手指緊握在一起。矯正時不應該直接拉開大拇指而使手腕伸展,這樣不僅會使手腕和手指更彎曲,而且易導致拇指關節的拉傷。
正確的方法
(1)伸直上肢:治療師握住患兒的雙肘,向前拉並外旋其雙上肢。
(2)張開手:握住患兒的雙手,使其手掌與拇指分開,然後屈患兒的腕,同時將雙手慢慢開啟。
(3)有些腦癱患兒由於伸肌痙攣使手指不能抓握,訓練時可藉助一些大小適中,輕重適當,容易抓握的玩具來讓患兒練習抓握。抓握時,誘導患兒五指伸開,均勻用力,抓握後再慢慢放下,反覆練習。
(4)有的患兒由於原始的握持反射不消失,拇指長時間緊握在手掌內,不能主動外展,從而影響手的功能。訓練時,訓練者可用手輕揉大魚際肌,並把大拇指稍用力向外推,連續幾次後,再誘導患兒拇指向上翹,在訓練過程中可先把患兒其餘四指握住,再誘導患兒拇指外展,反覆進行。
①使上肢保持充分的伸展位,治療師握住患兒肘關節以上的部位輕輕外旋、外展。
②張開手:握住患兒的手,使其手掌與拇指分開,然後輕屈患兒的手腕,同時將雙手慢慢開啟。
(六)異常步態的矯正
許多運動發育遲緩患兒步態異常,應注意在糾正異常姿勢的同時,糾正異常步態。如患兒有交叉步態可用外展步行板訓練,步幅異常可用平行梯子訓練。總之異常步態矯正應著眼於步行之前的預防,如防止尖足形成、防止異常站立姿勢等。不應在正確站立及爬行之前,過早地使患兒勉強行走。
回覆列表
頭部控制的訓練
嬰幼兒發育期學會抬頭是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訓練時可扶住患兒頭部兩側,使頭部能穩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時間,頭部習慣於保持正確的姿勢時,可使患兒軀幹前傾,兩側傾斜,讓他學會頭部的控制,保持頭部穩定。
軀幹訓練
基於點陽陵泉、訂購、揉,腿的肌肉外;或基於點的佣金,中間帶、背肌群直到跟腱;或環形基礎點跳,拿、揉內收肌。
翻、坐、爬、站、走是嬰幼兒正常運動發育的各個階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運動,可以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複雜功能性動作。
訓練翻身時,先叫患兒全身放鬆,以臀部為支點,協助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
坐位訓練中,首先教患兒用手撐著坐,然後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對兒童進行爬行訓練,家長在孩子的肩、肘、髖、膝關節給予適當的支援,鼓勵孩子向前爬行。
跪位有助於站立,訓練時可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跟上,在家長支援下,將髖部伸直,並訓練跪位平衡。
站立前準備,患兒坐位下,教他身體前傾,向下壓他的膝,練習抬起放下臀部。站立訓練時,可先實行捆綁站,用寬布帶捆住患兒的胸部和雙膝,每次捆站半小時。待肌力提高後讓患兒練習扶椅子站,逐步過渡到靠牆站,扶牆站,最終達到獨立站。
獨站訓練時應讓患兒背離牆20公分,扶著患兒的髖部,讓他保持頭部正中位,上身平直,兩腿分開,雙腳掌平放於地面,短暫鬆手再扶,逐漸引導患兒信心加強。
當患兒能獨自站立時,進行行走訓練。開始需父母幫助行走,可採用牽患兒衣領或扶住患兒髖部協助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兒需要用夾板固定或助行器幫助行走。獨立行走時患兒步態蹣跚,雙腳分開過大,手腳不協調,必須進行步態矯正訓練,注意一定要求先邁小步。
上肢訓練
在點中府穴的基礎上,拿、揉上臂前肌群;或在點肩井穴的基礎上,拿、揉上臂後肌群;或在點曲池的基礎上,拿、揉前臂的前後肌群。調整區域性肢體的運動狀態,促進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復。
最好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著重是糾正腦癱患兒上肢的痙攣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
語言訓練
要從較容易的音開始教起,訓練者的口形要大,音量要大,要帶有表情和動作。逐步教會患兒會說自已和家人的名字。要引發患兒的興趣,用卡片畫的形式讓患兒看圖學說。或者用與患兒做遊戲的形式,在娛樂中教會患兒開口講話。
抬頭康復訓練
(1)對頭向後仰者,要壓著雙肩並扶他的頭前傾。對坐位兒童頭後背者,將她的兩上臂放前,按她的胸部使她的頭傾向前。將她的雙下肢放你張開雙膝上,使她雙髖屈曲。對不能抬頭者,從仰臥位拉起時頭會向後垂。應對頭向後仰者,要壓著雙肩並扶他的頭前傾。
(2)對坐位兒童頭後背者,將她的兩上臂放前,按她的胸部使她的頭傾向前。將她的雙下肢放在你張開的雙膝上,使她雙髖屈曲。
(3)對不能抬頭者,從仰臥位拉起時頭會向後垂。應扶住她的雙肩慢慢的抱起來。當你扶起時使她的頭轉向一側,會幫助她的頭向前豎起。在其胸下置放小枕頭,或毛巾卷令其俯臥上,用聲音逗他,使他一點點抬頭,逐漸增加其保持時間。專家提示,堅持下去才會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