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磚加號
-
2 # 木子廠長
中國已經有設計師設計了,相信未來中國一定可以實現。
可以看看這個影片瞭解下這項技術的實現方式:https://www.ixigua.com/i6795000346788758024/
在這項建設中,首先要在高鐵上設定一個小型的吊艙,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可以吊車頂的一種艙位。設計原理是這樣的,在平常中吊艙會和高鐵連線在一起。如果在下車時,人們便提前利用樓梯,進入吊艙內部,然後到站後,吊艙會自動脫離高鐵,這樣乘客就能不停車就能下車了。當然,對於上車的乘客也是同理,只需要提前進入吊艙就可以了。
對於這種設計,我也是佩服無體。不知道設計者是如何想到的,簡直是最強大腦。但想要成功的設計出這樣的吊艙,還是需要長時間的計劃。畢竟現在只是一種理論,具體應該如何改造高鐵,還需要謹慎的研究。要知道中國在高鐵上已經走在世界前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設計出逆天的建設。
不僅能得到高科技的體現,而且還能給乘客提供最安全的環境。回想一下中國的鉻鐵路建設,從最開始的普通簡陋,發展到世界的前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突破。一步步的解決人們的基本問題,讓各種出行工具,徹底成為人們最舒心的工具。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種高鐵設計,有沒有其他想法呢!反正我覺得這必將成為世界的首創,會讓中國的高鐵成為引領出行工具。
-
3 # 梁瑞林
高鐵的速度目前遠沒有利用到最佳狀態,因為它在途經中間各個停靠車站時,需要不停地重複“減速—停靠—再加速”的過程。這種現象,從速度上講,這是一種遺憾;從資源上講,是一種浪費。
本文提問“有沒有一種技術能夠使得高速列車到站後不停車,旅客也能上下車?”我來回答:
①現在還沒有;
②我有一個方案可以實現這種“高速列車到站不停車,旅客也能上下車”的夢想,並曾經於2019年2月28日向鐵道網提出過。但是沒有任何迴應。
③我的具體方案建議是,高鐵列車中設定一節專供上下車的候車室車廂;在高鐵列車到站前,讓準備上車的旅客乘上另外一條平行鐵軌上的一節作為專供上下車的候車室輔助車廂,並在高鐵列車進站前後將其加速到與高鐵列車相同的速度,使二者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然後連通兩個上下車候車室車廂之間的通道,完成上下車旅客交替,旅客感覺就像行走在同一個車廂內一樣;接著關閉兩個上下車候車室之間的通道;最後輔助車廂減速、停止,下車旅客走出車廂。完成!
可能有人認為,如果照此方案實施 ,建設輔助路軌成本太高,不如另設一個吊籃式的換乘箱。殊不考慮乘客上下車時,吊籃也需要與高速列車同速,吊籃也需要有“加速—保持與列車同速—減速”的過程,在該過程中懸空運作系統不同樣需要成本嗎。而且為了完成列車車廂與其上方的吊籃之間上下車乘客的換乘,難道與車廂上方的受電弓、以及供電系統不存在空間衝突嗎?如果為此而改造列車車廂結構、供電系統,成本幾何?
不同意本方案者可能還會提出,車站、路軌改造不方便。其實非也。不妨先從行駛途中的小火車站做起,大站上下車方式暫保不變。小站橫豎只有一條上行軌道與一條下行軌道,兩側寬闊的站臺剛好用來鋪設輔助軌道。輔助路軌的長度,取決於輔助上下車車廂經歷“加速—保持與列車等速(供兩上下車車廂中乘客交換)—減速”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反正電動列車的加速、減速都很迅速。
同意我方案的網友,請支援一下!
-
4 # 四重奏6028217
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先不要講有什麼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單純從設想上就是漏洞百出根本行不通。
我以前也看過一些這方面的報導,主要做法是搞一個伴行的可移動式站臺,以同樣的行駛速度和列車實現相對靜止,旅客則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上下車。
基本設想似乎不錯,但不具備可行性。下面以時速300Km的高鐵為例做一簡單分析:
首先要有全程輔助軌道供移動站臺使用。這就使現在的雙線鐵軌變成4線。然後我們以上下車兩分鐘來計萛一下正常上下車所需輔助軌道的長度。因為這涉及到兩車站之間的最短距離。
300Km時速兩分鐘的行駛距離為12Km,而這個移動站臺從零加速到300Km/h也是需要一段距離的,我們按頂級跑車的加速效能在半分鐘內完成移動站臺的加速,則需要3Km長的軌道,加上前邊的12Km共15Km。完成上下車以後移動站臺還需要剎車讓乘客下車,這段剎車距離又要3Km,加在一起就是18Km。這就是說為了實現不停車的設想,兩站之間的距離要遠大於18Km。
而乘客下車後移動站臺是要返回原站的。否則就要和下一個站臺堆加在一起。這一系列的提速、剎車、返程的動作,使這個移動站臺系統的技術要求一點也不比高鐵本身差。
由此可見這樣高的技術要求和巨大投資僅僅為了不讓列車停站確實有些得不償失,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安全沒有保障。
因為一旦乘客在兩分鐘內沒有完成上下車或出現故障,這個伴行站臺就要和列車繼續伴行下去並有可能和下一站的移動站臺發生碰撞。既使在碰撞前成功剎住了車,那麼這將是一次站外停車,高鐵軌道大都以高架為主,在沒有輔助設施的情況下乘客將如何上下車?
另外這個移動站臺要搞多長呢?如果太短,車上的乘客下車前都要集中到一個車門處,這種帶著行理在車內長距離移動是個很困難的事,況且所有乘客從一個門下車將大大延長上下車時間。如果把移動站臺加長那就等於又造了一列火車,所以這些方案都行不通。以上是我的回答。
-
5 # 自由自在的自然人
如果實現了全自動駕駛、無車頭、每節車廂均有動力、可以高速行駛時聯接和分開車廂時就可以實現不減速上下客的需求。到站前所有要下站的旅客都集中到最後一節車廂,脫開、減速、到站。所有上車的旅客提前進入一節獨立車廂,啟動、升速、聯接合並。
-
6 # 柳中柳
要是說沒有,題主肯定會失望的。為了不讓你失望,我們就從理論上來探討一下吧,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接力賽。其實下車很簡單,把要下車的旅客集中在最後那節車廂,快到站時拋下這節車廂就行了。另外關於旅客上車的問題,這個也好辦,當主列車經過時從另外一條岔道彈射加速連線起來就行了。現在的動車,每一節車廂都是有動力的。
-
7 # 秋國703
本人曾有一本六幾年發行的(未來的交通工具)中就提到高速行駛的列車從發車到終點站之間不停車,解決乘客上下車的問題,
就是另有一小型同步對接車輛,接送需要上下車乘客,完畢再脫離主車,停造車站,
-
8 # 揮霍孤獨
可以試想下在列車上方加一個小列車艙體,連線在列車上方,讓下車乘客提前進入上方懸浮艙,快到站時艙體脫離主列車,駛入進站,同時站內也有個小列車將上車的乘客帶出,在交叉口與開過來的主列車再合體,等待作為下次進站作為下客艙。以此類推實現主車不停車。一個設計師提出的這個想法
-
9 # 鷹擊長空8351
你這個問題很科幻。高鐵列車上部有高壓電網,25千伏電壓。列車一側有電網支架,約有兩米遠。另一側有高鐵從旁馳過,因此根本行不通。
-
10 # 山高我為峰528
這個完全可以。今天我來設計這個列車進站不用停車即可完成乘客上下車的設想。這個設想可以根據“接力賽”的方式進行。列車完全可以在不停車正常行駛中完成上下車。列車進入車站後,站臺上準備上車的乘客早已在“接力”的車上等侯。當高鐵列車與站臺接力車的車門並齊時,接力車與高鐵同速前進,注:(接力車有並行軌道即專用軌道)開啟車門先下後上,乘客上下完畢後,接力車以倒車方式退回高鐵車站送客出站。我這個設計可以嗎?
-
11 # 古月今朝
可以考慮雙列伴行方案,或者雙列對接方案,類似空間站對接方案,後者需要更改車頭,容易發生追尾碰撞事故,需要解決的環節比較多,所以暫時來看,首個方案比較容易實行。
主要設想為下:一列為正常班次列車A,另一列短程小型城際列車B,B車只進行城際間執行,設定專用軌道供往返伴行使用。A車進站步入專用臨時軌道,B車旁軌伴行,等速度一致後,搭建上下臨時通道,通道參考列車連線設計方案。對接前A車下車旅客集中至一兩節車廂,B車上車乘客也集中至一起,實施上下車人群分流,避免擁擠混亂。等上下車人員換乘後,撤除通道兩車分開行駛,A車轉入全國鐵路網,B車繼續在城際軌道執行至停靠站。這個方案需要到站人員提前準備,於到站前換乘。
換乘時可以適當減速,不停車是出於節能節時考慮,適當減速但不停車,也可以初步達到這一目的。這個設想方案適用兩站間距足夠調配,站點過近不適用,大站客流過也大不適用。雖然這個設想實施難度很大,不過作為一個美好暢想還是可以有的。要是實現換乘不停車,還是有很多益處的,節能、省時、路網利用率提高,就連建設的城際軌道也是大有作為,全國聯通貨運將更為便捷!期待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給生活帶來更多驚喜!
-
12 # 隱啊隱
以前有文章介紹過!列車到站前提前安排一段車同向同速行駛!其間完成上下車旅客換乘!隨後長途列車過站不停車駛離,接客車駛入站內下人!
-
13 # 過了今晚上
有,而且可以做得到,只不過現在沒做,對道叉及控制系統等等體系的變革要求比較高。我是有想法,不過中鐵集團是不是在研我不知道。
我的辦法是採用模組化動態離合式動車組,因為動車前後車頭全部是流線造型,這是列車高速執行的需要,所以所有乘客上下車在列車過站不停車的狀態下全部在車尾廂段。到站前,下站旅客全部提前進入尾部車廂等待下車,當列車在主通道即將進站的時候,尾部車廂與列車分離並實行減速,由尾部車廂驅動透過道叉系統引導進入車站下客。分離了尾廂的前段列車透過站臺後降速到一個安全的速度並保持勻速執行,此時己提前在站臺完成上客等候的另一段尾部驅動車廂立刻啟動加速,透過道叉系統進入列車主通道,追趕接近前段列車後逐步減速至與前車完成動態對接,完成對接後整條列車可加速到額定執行速度繼續行駛。
用這個辦法的好處是:1、列車不停車可縮短執行時間,特別是長途列車節省的時間會非常明顯。2、非常節能,列車進站停車再啟動的能耗非常的高,可以省下這一部分的費用。3、可以靈活地進行動態編組,客人少的時候就按實際需要安排車箱,客人多的時候就增加車箱,根據客流物流及執行的需要動態編組可減少不必要的運力。4、車站的規模可以減少,站臺不需要這麼大了,有兩到三條輔軌及交叉變道系統就能滿足完成所有車次上下旅客的排程,相對於國內動轍十幾條站臺的車站建安造價,真的是非常地省錢。5、可以按這個模式啟動高鐵物流服務,研發專用帶自動撿選裝卸貨物功能的高鐵列車,不停站進行物流運輸,提高物流的運轉效率,降低物流的費用,充分發揮鐵路高效低耗的特性在物流產業中佔據中流砥柱的位置。
但是這個方案涉及到安全性、準確性及穩定性,對技術的要求比現今的技術要求更高,特別是道叉控制系統,列車前後段的動態對接分離控制系統,通迅系統,車廂調配系統等等。同時對新式高速列車的研發、生產、改造及維護體系,車站管理體系,高速列車服務體系,機務排程體系等等系統來說都是一場大變革。
這一方案適用於現今所有己有的動車、高鐵,利用現有的硬體體系稍做改造就能實現,如果能夠實施,對國家來說絕對百利而無一害,相比單純提速減時,這個方案無疑更加見效,可操作性更強,可行性更高,對國家整體的發展能起到更強的推動作用,但願國家能夠重視我的這個想法。
-
14 # 呼倫貝爾的彩玉
時間還沒緊到兩三分鐘都捨不得浪費的程度,所以根本沒必要在這件事上瞎折騰。提起這個就順便提下乙醇汽油,折騰了一大圏,一點都沒節能(油耗增加了),一點都沒環保(排放少了點,但是多排了一會兒。)浪費大了點兒(汽車壽命減少)。整個一個怪圏。天天聽別人忽悠為世界環境做貢獻,結果別人沒咋地,自己快把自己忽悠瘸了。
回覆列表
這個有人設計了。網上找的圖。透過一個在車頂的可以實現與車廂快速掛載和分離的吊艙實現。至少有一個吊艙跟隨列車高速執行,進站前需要下車的乘客行至隨車吊艙,需要上車的乘客行至準備與列車掛載的空吊艙,進站後載滿下車乘客的吊艙與列車分離,同時另一個載滿上車乘客的吊艙與列車掛載,列車繼續前進出站,實現了不停車。
這個目前實現起來還挺有難度的,先不說快速掛載和分離的吊艙的實現,就對列車車廂的改造,列車總高度的增加,對站臺的改造(需要的站臺長度及高度成倍增加),對訊號系統的改造,對車速的控制等等都是對現在高鐵系統的極大挑戰。不過各種創新的落地也正是基於這種大膽的想想,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