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禾苗苗苗
-
2 # 入行娛樂
看到最後小秦氏燒了顧家祠堂,在大火中慘烈自盡,才看明白原來她是最可憐的人。她本來可以肆意一生,卻真的被深宅大院毀了。顧廷燁的一聲“母親”也是情急之下脫口而出,未必真心。
小秦氏嫁給老侯爺註定不幸小秦氏之前對付顧廷燁和明蘭的時候就已經透露過一個細節,老侯爺從頭到尾愛的只有她姐姐一個人。這就註定了小秦氏悲劇的一生。
老侯爺對大秦氏的愛造成了兩個女人的悲劇,一個是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另一個就是小秦氏。小秦氏說,大秦氏並不是佳配,不善持家、不好生養,可是老侯爺就是喜歡。別人再賢惠也沒用。
這個別人,指的既是白氏也是她自己。白氏持家有道而且賢惠,但是始終不得老侯爺的心。小秦氏雖然不是賢惠那一掛的,但是出身高門,卻也是通事理的。
哪個女子嫁給夫君不盼望夫妻同心、恩愛惹人羨慕?小秦氏肯定也這麼想過。但是奈何,老侯爺心中只有她姐姐一個人,她跟她姐姐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按照最後小秦氏自盡的慘烈勁兒,我覺得小秦氏如果不是嫁錯了人,她也應該是桂芬那種人,肆意張揚、何其明媚。
小秦氏究竟為何如此心狠手辣?她嫁錯了人,老侯爺就是個武人,就喜歡賢惠的,所以她不得不偽裝成賢惠的樣子。一直騙顧廷燁,直到老侯爺去世才露出真面目。
雖然不知道小秦氏的出身背景和在孃家時到底經歷過什麼,所以無從得知小秦氏變得這麼心狠手辣是閨閣時期變成這樣的,還是被顧家逼成這樣的。她口口聲聲說顧家是吸血的魔窟。
不知道她從一開始就想要爵位,還是後來覺得老侯爺靠不住,只有把爵位牢牢的握在手裡才最實在。
她從很早就開始算計顧廷燁了。因為大郎身體弱,所以老侯爺格外關心。對於顧廷煒,小秦氏也知道顧廷煒天資不高,文不成、武不就,處處比不過顧廷燁,所以才要好好籌謀。
圖謀一場全成空,太絕望小秦氏變成這樣,無非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某一個好前程,拿到爵位。所以她算計大郎、二郎,最後卻被網死在一個驚天大局中。敗局已定,她不是太后那種人,她太爭強好勝了,她以為自己算無遺策,她就是那個寧可自刎烏江也不會苟活的霸王。
她給顧廷燁使了那麼多絆子,很多次都想置顧廷燁和盛明蘭於死地,顧廷燁怎麼會真心喊她母親?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罷了。
-
3 # 木有粉啊哈哈
此刻彷彿理解了她的不易 又念及她曾經的好哪怕是惺惺作態 顧二穩穩地站著 卻也沒有拼命衝向火海 叫她一聲母親算是放下恩怨 也是對小秦氏的某種成全
-
4 # 落花飛揚1
顧廷燁應該內心是想把小秦氏當做母親的吧 至少小時候是這樣的 只是後來知道了小秦氏的陰謀 而且越來越過分
-
5 # 七話影視
古裝宅斗大劇《知否》以大團圓結局落幕,這一收尾有觀眾覺得溫馨感人,也有觀眾覺得爛尾,大家褒貶不一。而該劇後半程最強反派小秦氏,則從頭鋼到尾,連下線都是由自己決定,在顧家祠堂自焚而亡。
話劇演員王一楠的表現力在這場戲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從崩潰感慨顧廷燁演技太好自己一敗塗地到痛斥顧家冷血無情為自保害死姐姐,再為自己一輩子演戲的“骯髒”生活不值。或許到此處,觀眾才發現這個壞了一輩子的女人也有自己的苦楚,也許她也是曾是天真少女,可生活驟變讓她一步步瘋魔。
“我在這大宅子裡演了一輩子戲,就像陰溝裡的一條蛆,沒有一日活得像自己,倒不如勾欄瓦舍來得痛快,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小秦氏的臨終臺詞非常有張力,加上王一楠感染力極強的表演,很難不對這個惡毒的角色產生一絲同情,這段劇情因為核心太強堪稱《知否》名場面。
顧二是真心的小秦氏雖然靠臨終“演講”挽回一波同情,但她的壞卻是實打實存在的,從另一方面又可以解讀為小秦氏裝了一輩子的聖母白蓮花,臨到死也要為自己的失敗、自己的惡行找個藉口,把自己塑造成可憐人。這也是白蓮花的一種變相存在方式,兩種解讀都可以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小秦氏自焚行為不僅震驚了觀眾,也讓明蘭顧廷燁非常意外,他們面對這個刁難自己許久的大反派,反應也有讓觀眾不解的地方。顧廷燁在小秦氏癲狂的訴說中呼喊“母親”希望她回心轉意,這也是在知道她真面目後顧二第一次用“母親”來稱呼他,他是真心的。就連明蘭也被這個繼婆婆的行為震撼,默默的流下眼淚。
明蘭的反應可以理解為作為女子的同理心,顧廷燁在得知小秦氏間接害死自己的母親、害自己與父親生疏又差點害死明蘭母子的情況下,為何還能喊出那聲母親呢?小七覺得這段劇情可以推敲,卻又經不起推敲。
顧二曾經把小秦氏當成親生母親般依賴顧二的反應可以從他的成長經歷來推敲,作為一個從小沒有母親的孩子,小秦氏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承擔了母親的角色,而且為了做戲小秦氏這個母親扮演的相當稱職。她是顧府裡唯一一個“疼”顧二、“護”顧二的人,等知道她是在人幫戲後,顧二多年的依賴心已經形成了。
所以知道小秦氏陰謀後,顧二一再退讓,這一點從他與姑母的對話中也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想找小秦氏報仇,也沒有想與她爭奪什麼,他只求“相安無事”。所以當小秦氏在自己面前自焚,當聽到小秦氏的吶喊時,他更容易理解小秦氏行為,童年時對母親的柔軟情懷被激發出來,才有了那句情真意切的“母親”。
小秦氏並非顧家問題根源顧二對小秦氏以及長兄臨終前的包容也與他的大格局有關,當初顧家為自保娶白氏是一切愛恨的起源,顧偃開的行為雖然對得起父母家族卻直接害了白氏、大秦氏、顧廷煜、顧廷燁,讓他們活在痛苦之中。其後又間接害了小秦氏,讓她的價值觀、感情觀產生扭曲,臨死都在為姐姐不值,為自己不值。
究其根源,錯顧氏家族,顧廷燁與小秦氏都是受害者,所以顧廷燁更能去寬恕這個繼母,更有同理心。就像他與長兄在祠堂的那段對話一樣,作為一個男人他絕對不會做父親當初的選擇,犧牲女人來保全家族,他一直知道最初的錯在哪裡。
小秦氏人設經不起推敲從小秦氏的苦難根源以及顧二的感情可以推敲出顧廷燁為何會為小秦氏自焚痛苦,卻經不起更多的推敲,因為縱觀全劇小秦氏的人設是崩掉了的,或者說是前期編劇關於她的心機養成鋪墊太少了。
小秦氏最後的吶喊裡有對顧家害死姐姐的不平,有對顧家害了自己的不滿,把一切問題都推給了顧家,這與她前期的行為是不符的。如果真替姐姐不值,又為何對自己姐姐唯一的骨肉顧廷煜耍心機呢?
小秦氏覺得自己在顧家就像“陰溝裡的一條蛆”是因為她一直沒有活得像自己,可這條路是她自己選的。嫁入顧家後,如果不貪圖爵位不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兒子搶這個位置,就不需要多年的演戲,更不用做盡壞事。歸根結底,小秦氏悲劇的結局最大原因還是自己太貪心了。
因貪念而執著,因貪念而瘋魔,卻在最後一刻硬要給她樹立個環境所迫的理由,解讀成白蓮花的最後一博反而比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更有說服力。但顧二等人的反應,更像是後者,如此的話這個人設很矛盾的。如果前期鋪墊中多一些她對姐姐之死的不平,多一些她對顧家的怨恨,或者多一點她入顧府之前良善的暗示,這場戲會更加完美。
想要給反派立豐滿人設是編劇的進步,但小七覺得《知否》編劇在人設豐滿上還少了一些邏輯上的嚴謹。因為這些的不嚴謹,也讓部分觀眾很難理解人物性格的突然轉變,這一點從皇帝與顧二聯手設局開始就顯現出來,算是本劇的一個遺憾吧。
-
6 # Cherry衣櫥女裝
我感覺爛尾,太爛尾了,這是理想中的生活,但是不真實,感覺草草收尾了,真正的生活是大家繼續接受著生活的重重考驗,一直到生命結束,不是嗎?恩怨情仇哪有那麼完美的結局,一件事情的結束,焉知不是另一件恩怨的開始呢?一團亂麻才是真正的生活……
-
7 # 菠蘿粽子
她為兒子也是機關算盡,她低估了老二的度量,所以把老三扔井裡,她怕老二真宰了老三。從之前在院子裡放水缸就能看出來,她只顧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回覆列表
就像皇帝所分析的那般,顧廷燁看似一個粗枝大葉,魯莽跋扈之徒,實則是一個心思縝密,純正善良之人。她能看出明蘭身上的特質,獲得桓王這樣交心的同僚兼朋友,長柏這樣親如兄弟的摯友,就可看出其不凡之處。
大火中徹底絕望的小秦氏哭訴著:自己演了一輩子的戲,這次我要活回我自己!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怎麼著也是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母親,二叔的一生“母親”也算對小秦氏的寬慰,默默的原諒了她所做的一切,讓其平靜的離開。
二叔或許早已經明白,小秦氏哪裡是恨二叔,是恨自己的丈夫顧家老爺,恨自己,恨那個身不由已的時代!什麼顧家的榮耀,祖上的祠堂,的確就像小秦氏所說的都是吸血的魔窟!
小秦氏也是一個肆意瀟灑,心高氣傲,煥然天成的女子,在那個時代卻扮演了一個悲情的角色,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顧偃開最喜歡的是小秦氏的姐姐大秦氏,娶小秦氏進門,多半是為了彌補對大秦氏的虧欠,看似表面客客氣氣的夫妻倆,殊不知心已經漸行漸遠......
顧老爺生前心裡裝的是大秦氏,臨死之前還為二叔謀劃深遠,為其留下千萬家產,那麼她小秦氏呢?等於一樣都沒沾上,愛情,親情,這些小秦氏都沒有得到,她看到二叔對明蘭也是如此痴情之時,內心的那種嫉妒,憤懣之情是在難以排解。他哪裡是為了為了自己的兒子,個人看來更多是內心的那種苦悶,偏執,絕望,就算自己死了,也不願意看到二叔的幸福美滿。
她把自己隱藏的很深,人前寬容大度,慈眉善目,人後睚眥必報,滿腔怨氣,殊不知一個人靜下心來,只有深深的孤單,難以名狀的痛苦......這就是那個時代女子的真實寫照。
有幾個人像明蘭那樣大度,遇到二叔那樣痴情的男子。因此她之後只能憑著怨恨才能活下去了,沒有了怨恨,真不知道她該如何活下去。她這就這樣一直和自己執拗著活著,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毀滅的邊緣!
看到這樣結束自己生命的小秦氏,任何人都會為其結局深感唏噓!曾幾何時,她也是一個汴京城內數一數二的人物,誥命夫人,風光無限,無奈這都是在“演戲”,這都不是小秦氏最終想要的,她要的也是親情,愛情。愛情已經是不可能了,在最後彌留之際,二叔的一生“母親”也算是對小秦氏最大的安慰。因此二叔的這一聲是真心,發自內心的呼喚。
那麼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