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春風吻花香

    首先必須明白什麼叫“文化”?

    《易經》上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詞,就是從這裡來的。其意是說按照人文來進行教化。

    至於人文包括些什麼,又如何去教化,就沒有進一步說明。

    英華人類學者E•B•泰勒在1865年說:“文化是作為社會一個成員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音樂、習俗、法律以及其他種種能力在內的複合體。”

    後來,有人概括地說:“文化是任何一種並非由遺傳得來的生活方式。”

    民國時期,有文化的人是學校教書匠,都被人尊稱為先生。新中國建立初期,有文化的人就是認識許多漢字的人。

    由此而說,不同的文化,也有著不同的體驗。

  • 2 # 粉黛桃花

    有文化知道的東西多,覺得很累。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許許多多的東西,當你知道以後,無法實現,所以感覺累。

    雖然我不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但是我熱愛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國獨有的方塊兒文字,就是特別讓人的喜歡的東西,漢字文化是古老華夏文明的傳承。

    說到文化,必須要提到漢字。漢字是文化傳承的基礎,如果沒有漢字,單憑口傳身授的文化,很快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舉個例子說一下:比如說歷史,必然要用漢字記載,後人才可以連續不斷的傳承。

    說了這麼多,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文化?

    簡單的說,文化是泛指一般的知識。有文化首先要有語文知識,就像說的學文化,就是學習語文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習其他方面知識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語文知識做基礎。沒有語文知識做基礎,其他文化無法學習。這就是一般人說的文化,深層次的文化就是某學術和知識領域的深層研究。能達到這個種深層次文化水平,都是專家級別的人。

    前面說了有文化的感覺是累,現在具體說一下有文化的三點累。

    第一點:漢字的累。

    關於漢字我知道的是倉頡造字,其次還有結繩、八卦、河圖洛書等等說法不一。這些都是古人對文字起源的傳說,無法確定漢字真正起源於哪種方法?傳統文字學漢字有六種造字方法,分別是: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這是東漢時期許慎提出的六書,後世多采用這種分類方法作為中國文字的造字原則。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未被採用的六書原則,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所指的六書則是“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借”。這是沒被傳承下來的六書原則,也就沒有深究的必要了。漢字可以單獨表示意義,並且有的漢字還有多種解釋,漢字文化浩如煙海,學無止境。

    第二點:詞語方面的累。

    詞語方面包括:普通詞語、成語、俗語、歇後語、謎語、熟語等等很多很多,簡單的說就是掌握的越多越覺得累。

    舉例說一下:比如說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彙當中的語言精華,言簡意駭,豐富多彩,表現力強。多以四字為主,當然還有特殊的情況,有三個字、五個字或者多個字的成語。有許許多多的成語,還有故事。比方說拔苗助長,掩耳盜鈴......舉不勝舉。在寫文章或者說話、講演當中,成語運用的恰到好處,可以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成語在文化知識當中很重要。

    第三點:文章詩詞之累。

    當人們文化知識豐富的時候,必然會寫文章,小說,傳記之類的東西,以及詩詞歌賦等等,文章方面的知識就永遠也學不完,就不要說詩詞歌賦了。因為篇幅太長,在這裡就不舉太多的例子了。

    以上三點只是我對有文化是什麼感覺的體驗,不一定正確,有不到和錯誤之處,請朋友們批評指正,在此深表謝意!

    回答完畢,僅此而已。

  • 3 # 涇渭兩岸布衣人

    知識淵博,眼界寬大,思維敏銳有休養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和。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無所不通是世外高人。

  • 4 # 糰子人生

    知識淵博,眼界寬大,思維敏銳有休養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和。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無所不通是世外高人

  • 5 # 敗家達人club

    當你看到:天邊落日餘暉暈染,一排海鳥排翅高飛。

    有文化的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你:臥槽,好多鳥,臥槽,太好看了。

    當然你以為“握草”,僅僅能表達牛X的意思嗎,那隻能證明你的文化程度還不高。

  • 6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這個說說自己的感覺吧…

    首先呢,雖然作為一名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學了好幾套廣播體操、作過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大題,經歷過四六級、C語言、C++,想起被高數、掛科支配的恐懼…我也承認自己不是個文化人!

    我呢,雖然學過了很多知識,但是不巧的是多數都還給他們了,直到現在寫東西時自己也經常是“詞不達意”、“忘詞”,真是應了那句“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我所見過或認知的文化人,他們從一接觸時,你就能感覺到,這種人有氣質!這得承認,看他們與其他人很分明…再接著,他們的談吐、寫東西,讓人看的很舒服…尤其是談吐,出口就是“詩文”、“名句”,不想我這樣,出口就是“我靠”、“牛C”等等…

    這種人,接人待物有禮節,讀的東西多,見識廣,聊什麼都懂,而且部分人還有才藝。

    唉,我這種人沒活路啊………

  • 7 # 應作如是觀

    賭書消得潑茶香

    想來就是這個體驗吧

    我老婆不喜歡工作,我說好啊,沒有問題,人可以不掙錢,但是不能不進步。你只要每天多度一點書,多背一首唐詩宋詞或原句,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

    她答應了。

    前幾天晚上回到家,老婆坐在書桌前看書,一本《全唐詩》,旁邊放著讀書筆記。我趴過去瞄了一眼,老婆在寫“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嗯,高適的《燕歌行》。看的功夫,我就把這句詩讀了出來。

    放揹包換衣服的功夫,老婆問我這句詩好嗎?我說好,那你知道“男兒本自重橫行”的“橫行”是哪個典故嗎?我想,橫行霸道,橫行四方的“橫行”還能有典故?不知道,是樊噲和季布的故事這樣知道了嗎?

    司馬遷的《史記》我讀了至少5遍,樊噲與季布之間發生的事,在《史記》中只記錄一件。這是我是知道的。

    轉身,我跟老婆說。

    劉邦死後,匈奴的單于冒頓寫信給呂后,說,聽說你是個白虎,反正你老公也死了,你來伺候我吧。呂后看罷,異常暴怒,就問群臣,北方蠻夷羞辱我天朝上國,需要還以顏色,便問哪個將軍可以出征,教訓一下冒頓。群臣懨懨不敢說話,這個時候樊噲站出來了,說給我十萬大軍,我必橫行匈奴。

    然後季布就站出來了說,當年高祖親率20萬大軍,依舊被困白馬城,你一個小小的將軍,竟然敢口出狂言,該拉出去斬了。

    說完後,老婆理所當然的說,你果然知道。

    而諸如此類的對話還有很多,老婆考教我,我不知道時,老婆會一邊被送詩,一邊給我介紹裡面的典故。

    小的時候“臥看牽牛織女星”,

    長大以後“金風玉露一相逢”,

    這就是有文化的生活吧

  • 8 # 星2

    見到的問題 和認識問題 ,更加細微分析 ,【有水準的科學依據道理 】認識面兒的寬廣 ,是文化神經 素質修養 。

  • 9 # 吳山野士

    示愛求交配發出的資訊是文字之正規化。

    人生人的場景是化學之正規化。

    資訊導向背後引起的變化是文化。

    豬看見金子與看見石頭沒有分辨。普通人看見石頭裡有金子會撿走金子,不理會石頭。有文化的人能用石頭修路,架橋,建房。讓石頭髮出金子般光芒來。

    《易經》:“觀天文以察時變,觀人文以化成天下。”。有文化的人,善於接收資訊,並能運用資訊來為自己服務。即使泡個妞,他也能知道這個美女心裡怎麼想的。比別人容易泡到。

  • 10 # 1藍天1

    我想,你這題目中的文化肯定不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長河中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因為那不可能。也不應是專指精神財富中的文學、藝朮、教育丶科學等,這人所具有的也是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知識、專長,也是相對的。我不是這類文化人,接觸這類"家"類人物也不多,更無從體驗。

    如果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識,有文化,就是說有一定的運用文字能力和知識。這個,因文化水平高低,因各人的思想丶品質、體質、環境、職業等不同也不會一樣。

    我算識點字,文化不高,倒有體驗。我也是從不識字無知無識走來的,也親見無文化之苦之難。比如小時候,家裡村裡識字人少,能寫門對的人不多,年三十早早買好紅紙,就去請"先生"寫門對寫福字,排隊等半天。我父親把我們讀書得的獎狀倒貼。我剛當兵時幫學對子一字不識,連愛人的信也要請我讀請我回。

    由於不識字或文化低,不能讀書看報,見識相對少,智慧相對差,能力相對低,不說難以找到好的工作,升職升級,有時找物件也少個條件。

    有點文化,少求人,少煩人,為謀生成家立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打個相對好的基礎。

    不斷提高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綜合素養,起碼勝任本職工作,做個大小幹部的,能讀能講會寫,不用求人用人。作規劃、拿計劃有主見,不用別人代替做傀儡。教書育人是好教師,不做混崗教師窩囊教師。做工人有知識有技術出精品更容易。做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高產量高收入多。

    對於個人和家庭,文化水平高個人前途更廣闊,也能使家庭更幸福。

    最後強調,"有文化"一定用到正確的方向上,方向錯了,良馬入歧途,必犯錯,我有體驗。文化越高越偏向,犯錯更大,甚違法犯罪,我見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書法一定要先從楷書學起嗎?還是專注的練習一種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