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樺林151835724

    我感覺不對。因為書法中國幾千年都有人在研究它,古帖蘊含著一些法則和書家的心血,想要書法有發展,就必須學習古帖,這是每個書法家必經之路。雖然你現在寫的還行,但這只是表面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念只會是暫時的,不會長久。

  • 2 # 度道書法

    1、從你提供的兩幅硬筆一幅毛筆作品來看,寫的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硬筆。字型比較漂亮,筆畫也比較緊精道。想必之前已經下過很多功夫的,並非是你所描述的沒有臨過帖。

    2、毛筆上善若水這幅,從整體來看屬於歐體,但在細節上點畫的位置並不是很到位,在歐體的風格里,融合了顏體的鉤。想必作者不是臨過一個帖。

    3、無論是硬筆作品還是毛筆作品,落款都有很大的問題。首先,落款的位置不是很合適。其次,丁酉年是不正確的寫法。“天干地支”實際是用來記歲的方式,而不是用來記年。比如《蘭亭序》裡“永和九年歲在癸丑”裡面,永和是年號,九年是年數,歲是癸丑。干支前面加“歲在”或者“歲次”表示所在的“歲”古代年和歲還是有區別的,古人將天空的赤道上空分為十二等分,木星(也叫歲星)每年走過一等分,十二年正好走完一個週期。根據木星(歲星)每年在天空中的位置,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區分。漢代以後,干支紀歲法取代了歲星紀歲法,但干支所記的是“歲“而不是”年“。所以叫“歲在丁酉”或“歲次丁酉”。

  • 3 # 子衿書法

    看你追求的高度和精度而定。如果把它當作一件閒暇時的愛好,能寫的讓自己高興就行 。臨不臨帖無所謂。而如果把它視為一種修為,則追求盡善盡美,是每個有志於此之人的終極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只有臨帖。在臨帖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自己,改善自己。從中吸收別人留下的養份。

    我學習書法多年,從未間斷過臨帖。

    學的越多,越覺得自己膚淺。越發的不敢任意胡為。

    不知道這樣的答案是否滿意。

  • 4 # 守望者Zy

    我和樓主差不多,沒有刻意去臨貼,但越寫越找不到感覺,可能也是沒認真臨貼導致的結果,加上寫寫自娛自樂修身養性而已,因為生活中的我也沒太多追求。

  • 5 # 0萬柳書院0

    看了閣下的作品,還是臨了帖的,而且也下了不少功夫。如果把寫字當成一種愛好,從中尋找樂趣,那是不是專心的去臨帖也都不重要,自己喜歡而且有樂趣就行,但想要在書法上有所作為,還是要下更多功夫臨帖,書法主要還是講究傳承和傳統,書要對法。

  • 6 # 贇163692777

    不好說對與不對。根據亇人對書法的理解,死臨帖沒用,不臨帖不行,為了達到理想的書法效果實踐不同的練法。

  • 7 # 風華書法

    這幾副字是你寫的嗎?如果是,看的出來還是刻意練過的,尤其是硬筆,寫的相當不錯,軟筆一般。書法不同於別的其他藝術,這種中國獨有的藝術,植根於漢字,沒有傳承就沒有靈魂,所以建議你好好選個字帖,你的天賦還是很高的。

  • 8 # 臨池管窺

    看到您的作品,知道只是自謙而已。

    在其毛筆楷書中,品味到您參雜了歐柳兩種書體的意味,硬筆楷書也不錯。

    今人學書,何償是一開始就奔著專業、職業目的去學的?大都只是個人愛好,充其量只是感受其傳統書法的美,提高自身品味及修養而已。

    但筆者認為,凡喜愛藝術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別是學書法,喜好的人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會漸漸不自覺地沉溺對追求法則的極備、個性抒發的釋放中去。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都會自覺地專攻旁涉去臨帖,而這一切又都是不自覺的。

    不臨帖是不可能的,至於刻意不刻意,筆者認為不重要,有些人是天性使然,而有些人是悟性使然。只要您學到了自己想學的以及滿足了對自己書藝的審美,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家庭如何走出教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