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軫念信箱

    要寫好小楷,執筆與運腕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鄭子經說:“夫執筆者,法書之機鍵也”。儘管總的執法上與寫行書及大楷並無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書寫小楷時,在執筆和運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一)“指實掌虛,腕平掌豎”是基本大法 所謂“指實”即為擫、壓、鉤、格、抵的五指執筆法。擫以大指第一節指肚緊貼筆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點。壓用食指上節端壓住筆管外方,力量與大指相對。鉤用中指上節靠近橫紋處,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管,力量朝右下方。格用無名指爪肉相接處緊貼筆管,力量與中指相對。抵用小指緊貼無名指下端,藉以增加無名指的指力。由於五指的合理分佈,力量由四面聚集筆管,一枝筆就堅實穩定地執在手中。書寫小楷,執筆宜淺,當以指端貼管,因為指端處感覺靈敏。執筆淺則掌自然虛,掌虛則運動適意,無窒礙之勢。南唐李後主所提出的“拔鐙法”,歷代書家各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認為善於騎馬的人,當以足尖踏馬蹬,淺則易出入,有的人認為拔鐙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燈心,比喻淺執之法,有的人認為由於淺執筆時,虎口狀如馬蹬(即鳳眼執筆法),這三種解釋儘管不同,但都是指執筆要淺,淺則易於轉動。 書寫小楷,執筆不可太緊,亦不可太鬆,太緊則用筆易於僵硬,太鬆則點畫易靡弱,故執管當用軟硬勁,緊而不死,松而不脫,不寬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趙宧光《寒山帚談》中說:“握管太緊則力止於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靈動,又安能指揮如意哉。”這確為心得之語,筆力要透過肩、肘、腕、指貫注到筆尖,各關節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緊張用力,執得太緊則力止於管,腕部緊張則力止於腕,縱有臂力,亦不能貫注於筆尖,故蘇軾提出把筆雖無定法,但必須欲虛而寬,只有虛而寬,才能運轉自如。書寫小楷時,若執筆太深(即執管在食、中指中節處),則掌勢必不能虛,指深掌實,運筆時就不能迴旋進退,容易導致氣機窒滯,調運不靈的毛病。書寫小楷時,執筆又不宜過高,以離筆頭約一寸左右,低則沉著而堅定,字無飄忽之弊。唐韋榮宗說:“真書小密,執宜近頭。”趙宧光《寒山帚談》也說:“真書宜穩重,故執筆去筆頭一寸或一寸二分。”如寫小楷時執筆太高,則畫勢虛浮,而無實力,況小楷以端重沉著為主,執筆稍低可以更好地控制筆力。書寫小楷,腕宜平,掌宜豎(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則手掌微微豎起,與紙面保持一個斜直角度)。腕平掌豎則鋒容易正,鋒正則四面勢全。在這裡必須說明一點,書寫小楷,在運筆時筆管不是永遠與紙面保持垂直之狀而平行運動著的,當以直為圓心,筆管隨著筆勢的往來,前後左右,翻騰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筆時,端若引繩,終則持之以正,則筆勢自然圓活。特別是書寫以方筆側鋒為主的小楷時,在發筆時,握管不宜正中直下,當使筆管向右後下方微微傾斜,以側取勢,則內無阻遏,自當流暢,往往可以達到得心應手的效果。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吾更謂執筆如槍法,左右前後,偏鋒正鋒,必隨勢轉之,一氣貫注,操縱在心,時亦微帶側意,運掉更靈。”這段話很值得我們回味的,若拘泥以中鋒為定法,一味持之以正,則勢必不能達到圓活自然的變化。總之,執筆之法,但取適意,不可好奇,這樣才能使筆力行到充分的發揮。(二)指死腕活是寫小楷的基本運腕方法 書寫小楷,手腕要鬆動靈活,不可過於緊張,用力過甚,反使手腕僵死,縱有腕力,亦不能將此力發揮出來,腕的作用主要在於調整筆鋒,透過提按、頓挫等動作,暗換筆心,使之達到中鋒行筆的目的,只有藏鋒畫中,才能沉勁入骨,使筆力充沛,筆勢圓活,故作小楷時,筆頭宜剛勁,而手腕令輕便,方寸以內的字以運腕為主,務求筆力從腕中來,則點畫自然沉勁而不飄浮。 指死腕活謂運筆時,當指隨腕動,心中但知有腕而不知有指,當以腕運,不可但以指頭挑剔。宋曹《書法約言》中說:“手不主運而以腕運,腕雖主運,而以心運。”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運腕方法,只有用筆圓熟,才能達到心手相忘,得心應手的自由境界,指死不是指手指僵死不動,腕活則指隨腕動,指亦能活。姚孟起《字學憶參》中謂:“死指活腕,書家無等等咒也,指死則筆直,腕活則字靈。”相傳清代書家劉墉作小楷時,常捻轉筆桿,此為別法,雖可參考,初學者仍當以運腕為主。 坐作小楷,力在於指腕之間,不必一定要高懸手腕,因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見方,筆勢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著端重,用筆精緻細到,要懸肘作小楷,對於初學者來說,實在很難於控制和駕馭,故初學小楷,不宜高懸手腕,晉以前人作小楷時常席地而坐,無所憑藉,懸腕書之,筆力十分可觀。故前人主張作小楷亦當懸腕。如清蔣衡《拙存堂題跋》中說:“使懸筆中鋒,臂指如鐵石,盡一身之力作蠅頭小楷,所謂芥子納山河大地,非好為神奇,亦欲存竹簡漆書之意於萬一耳。”相傳宋代書家米芾善懸肘作小楷,有一次,他的學友陳伯修父子問他請教提筆法,,米芾說:“以腕著指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接著伯修又問:“懸 肘提筆亦能作小字嗎?”米芾笑而不答,就命書僮拿出紙筆,端坐懸腕,寫了一通《黼扆贊表》,字如蠅頭,筆畫端嚴,體裁一如大字,十分精到,伯修父子看到,大為傾倒,相顧歎服,因請教其法,米芾回答說:“這並不難,只要您今後作書時,無一字不提筆,久之自然會熟練地掌握這個方法。”這個故事,對後人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如蔣驥《續書法論》謂:“作小楷能懸腕已非下乘,惟能懸臂,則靜氣益靜,非端坐不能為之,此所以更高於懸腕一籌。”又如清代的汪雲在《書法管見》中也譏笑了不能懸腕作小楷的人,他說:“古人懸腕書扇頭,雖小楷不必倚案,細閱《黃庭》楷法,律度最嚴,而神機盡以行草流貫,人忽不察。今人多按定扇骨作小字,不敢作《淳化》《聖教》諸大字,以小者機熟掩過,大者病處盡露。”我認為初學者,沒有必要懸臂作小楷,一般可採用提腕的方法,即肘著桌面,虛提其腕,所謂虛提即腕部不死死的貼著桌面,而與桌面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這樣既能有效地控制和駕馭這枝筆,又能使腕部靈活地轉動,則筆力和筆勢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如寫稍大一點的小楷(約每字二公分見方)亦可用枕腕的方法,所謂枕腕即徐渭《執筆法》中所說的:“以左手搭桌上,右手勢主筆按在左手背上,則往來亦覺通利,腕亦自覺能圓。”如寫極細小字,(每字半公分見方),則可用著腕之法,即腕部貼著桌面,但也不能貼死,只動指不動腕,反使筆機凝滯。 書寫小楷,還要注意一定的姿勢。一般地說,端坐作小楷時,兩足放平,腳跟著地,公開與肩相平齊,上身微向前傾,胸口與桌子邊緣保持一寸左右距離,不可靠在桌上,眼睛與紙面不可緊逼貼視, 當保持在一尺左右,兩肘宜開,以左手按在紙上,然後靜作小楷,正確的姿勢不但能有助於保持體力和護養眼力,同時亦能更好地發揮書寫時的藝術效果。 以上就是書寫小楷時必須注意到的執筆和運腕的方法,實際上要能真正圓熟地掌握用筆技巧,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寫多體味,開始時是有意識的,被動的,迨至純熟之極,則氣自和,勢自貫,臂自活,腕自靈,指自凝,筆自端,氣貫十指,集中一點,到得此時,便無事思慮,只憑自己的一種感覺在寫,正如朱履貞《書學捷要》中說:“夫運者,先運其心,次運其身,運一身之力,盡歸臂腕,堅如屈鐵,注全力於指尖,運之既久,俾指尖勁健,運筆如飛,迨乎至精極熟,則折釵、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於筆畫之間,而畫沙、印泥之境,於是乎可得矣。” 總之,正確的指法和腕法,其最終目的不外乎得“勢”、得“力”兩字,寫字的人就是玩這枝筆,這枝筆在您的手中玩得“得心應手”,便會達到一種“心手相忘”的境界。

  • 2 # 董一點和董事兒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也就是說,中楷成熟之後,可以進而書寫小楷。

    我覺得習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多臨帖摹帖,小楷有諸多傳世佳作,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經典小楷代表作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文徵明小楷以及《靈飛經》等。

    多臨帖、摹貼,不管哪種,不是草草了事,也不是“畫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寫過了,分析分析,自己差在哪?是不是中鋒行筆、頓筆不足之類的。再次,踏實,貴在堅持,都說習字,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著每日功課練習,總會長進,只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是個漫長過程,你不容易發覺而已。

    小時候臨習過一點顏體,實在不好意思說自己學過,因為根本就沒堅持下來,步入而立,提神靜氣,握筆臨習文徵明小楷,半年……我拿出當初的和現在的比較,多少有些進步的。堅持就是進步!

  • 3 # 子衿書法

    小楷講究精、秀、逸、動。要達到精秀逸動,對筆紙墨硯的要求比其他的書體更高,特別對筆十分挑剔。

    書寫小楷的毛筆,筆毫的韌性要適中,太軟太強都不行。鋒穎要尖,按下去運時要齊整,不能有賊毫分叉。筆腰要勁健,筆身要圓。以狼毫、兼毫為主。

    紙張的選擇,以不洇墨的熟紙書寫。粉彩,狀元箋,絹紙,泥金紙,泥銀紙,都是很好的小楷書寫材料。

    墨不宜過濃,過濃粘筆,不利於書寫。不宜過淡,過淡傷神,影響觀感。每次倒出當天的書寫量,加入數滴清水。另備一個水盂,每感筆粘時,便蘸一點水,再把水用吸水墊吸去一部分又再寫。

    字帖的選擇,小楷臨寫,講求精細,選擇好一本字帖,就應對字帖中的筆法、結構做深入的研習,不可泛泛的臨寫一通就更換字帖。這樣的臨習無法掌握字帖中的精妙。應先專精於一本字帖,完全領會以後,再改換書風相近的其他字帖。

    小楷字帖以墨跡本為佳。不要一開始就以石刻拓片字帖進行練習,拓片中的筆法細節看不到,臨寫出來的字生硬刻板。缺少靈性。

    以上幾點是我長期書寫小楷的經驗。

  • 4 # 千年蘭亭

    要寫好小楷,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難,並不在於字小和用筆的精細,也不在於其嚴謹的法度和至到的功力,真正的難,在於其高雅而清新的氣息。

    寫好小楷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矢志專一

    從當今書壇的現狀來看,十有八九都是業餘時間學習書道的,因此在時間、精力丶財力上都很難與古人相比。

    故有志於書法者,當先擇定一家,尋求突破,再及其餘。小楷以法度見勝,以功力見長,學書者務必以此為根基,苦心修習,方能積學而成。

    歷史上許多以行草見長的書家,其小楷都寫得很好,只有矢志專一,才能精益求精。

    2、當從大字入手

    學習小楷,最好能從大楷入手,原因有三:

    一是小楷大楷基本筆法是一致的,但大字可以比較清晰地表現出用筆中的許多微妙手法,只有將這些用法方法運用熟練,寫小楷才不致失誤。

    二是學習大楷可鍛鍊筆力,讓初學者比較容控制和駕馭毛筆。若直接從小楷著手,筆力不沉勁,易犯浮薄輕佻之病。

    三是學習大楷比較容易把握結構,使下筆有準繩,結字有法度,再練小楷,方有規矩,得心應手。

    小楷與大楷,雖相互取法,但我們應明白,小楷決不是大字的縮小,其結構有自身特徵,小字貴於開闊、舒展、寬綽、明整、清腴。

    3、要多臨古人墨跡

    要研究小楷的用筆,非真跡不可。墨跡之所以可貴,就在於我們可以從中觀察和體味到石刻所無法表現的東西。

    比如,發筆時微微露出的鋒芒,回鋒收筆時偶爾帶出的牽絲,行筆過程中出現的澀筆,轉換過程中時隱時現的空隙和若斷若連的筆意,筆勢中往來迎送的痕跡,等等。

    學習小楷,取法以魏晉為最高,但可惜的是鐘王小楷墨跡早已失傳。不過我們可以從幾下幾方面來尋求彌補。

    一是從近代出土的漢魏六朝人的殘紙、帛書、寫經中去尋找資訊,哪怕只是幾個字,也可舉一反三。

    二是從去魏晉不遠的唐宋人墨跡中去尋找資訊。如唐人臨王羲之《東方朔先生畫贊》、晉《孝女曹娥碑》丶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墨跡等。

  • 5 # 二尺堂書法

    我看大家回答的臨習的技法已經不少了。下面我就從如何提高臨寫效率上說說吧。臨習小楷首先要選好字帖。學書法取法高低很關鍵取法乎上”,臨小楷千萬不要臨當代書法家的字,因為即使是時下最好的小楷書法家也難免沾染時病。學他們很難寫出高雅古樸的字來。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溯本求源。所以一定要選擇古代的,代表小楷最高成就的帖子來臨。比如《黃庭經》、《洛神賦》、《靈飛經》等等。臨帖前最好在網上搜一下,看看有哪些好帖,自己喜歡哪個帖,哪個帖自己感覺初學臨起來容易些。確定下來就可以開始臨寫了。

    具體的技法,看技法書就可以了。我在這就不贅述了。我想說臨習小楷怎樣提高效率。

    一、多看。多看就是讀帖,拿到字帖不要急著去臨。要學會讀帖,多看看字帖,看字帖就是和字帖的初步的交流。看作者介紹,看字帖前面的說明,看每個字的點畫、結構以及起承轉合等等。比如《靈飛經》中許多字都相互呼應,有起承轉合的關係,在寫之前一定要看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至於把字寫得呆板。

    二、要用多種形式去臨。臨帖用一種形式臨不僅讓人感覺枯燥無味,漸漸磨滅激情。wo我們一開始可以選幾個十幾個字,一字數遍甚至十幾遍的臨,把字的筆畫和結構臨準,領悟透徹,然後可以把字形相似的字放在一起臨,可以找出共同點臨,也可以比較出不同點臨。這個效率就會提高很多。我們還可以整行、整段、整篇的臨,掌握其整篇的章法。我們還可以背臨。在我們看著字帖臨的相當熟練的情況下就可以不看字帖臨了。我一般是真的把整部字帖背下來臨。這樣臨的又快又好。最好還可以創臨。類似於集字,找到一些臨過的字多的古詩文去試著創作,也不失為一種非常高效多形式,既鞏固了臨帖,有培養了創作能力。

  • 6 # 默楊

    謝謝悟空相邀。小楷一般指書寫1-1.5CM左右大小的楷書字型(中楷3CM左右、大楷5-7CM到10-15CM,再大以上稱為榜書),沒有具體精確的尺寸標準,蠅頭小楷更小。那我們平時在練習小楷中有哪些是應該重點注意的呢?首先書寫姿勢採用坐姿枕腕,除此,我覺得應該把握如下幾點:

    一是選筆。每個人的用筆習慣和用筆感覺不同,對筆的選擇是不同的。筆太大不好控制筆鋒,中號或小狼毫筆比較好,狼毫小楷則更適合小字。但是小狼毫蘸墨頻繁(相對而言,狼豪含墨量小)。一開始就用羊毫,可能會有不適合,豪太軟,把控不好,也寫不精神,所以。寫小楷我建議用兼毫,軟硬適度,直徑5mm----7mm,出鋒長2.5-3.5CM左右。雖大筆可以寫小字,但小筆是寫不了大字的。當然這裡的技巧你可以慢慢體會,掌握。等到你練有所成,筆的大小、品種及使用的範圍就會擴大。蠅頭小楷更求鋒穎尖而短,著紙處豪須而已。

    二是選紙用墨。建議使用半生熟宣紙材質,生宣行筆太慢,洇的太快;熟宣太死,我不喜歡用。對此無需更多說明,自己試試,體會下就能明瞭。墨用“一得閣”“紅星”的即可.......是不是該得點廣告費呀,哈哈。

    三是碑帖選用。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的字型風格,選擇自己臨習的碑帖進行摹寫。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以晉唐小楷最為推崇,《宣示帖》、《樂毅論》、《靈飛經》等都是常用習帖。

    四是字勢把握。“疏朗停勻、寬綽有餘”是小楷的總體特點。小楷重墨氣,既要筆勢沉穩,又要點畫分明,骨血溫潤。做到“小字當如大字”寫,小字當有大氣象。一般地講,內擫用筆易得骨,外拓用筆易得筋。行筆慢可得點畫凝重渾厚,卻又易遲鈍混迷;行筆快可使點畫健爽明利,而又易顯輕薄浮滑。所以對寫小楷字勢的把握,要相對穩健勻恆,初學者有一定難度,要多加練習。唐代歐陽詢說凡書“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點畫、使轉、提按、調鋒、藏鋒、露鋒要精緻細緻,要多下功夫。

    最後說一點,如果是剛開始練習書法,建議不要一開始就練習小楷,特別是蠅頭小楷。為什麼呢?字太小,你的筆畫剛開始就要結束;那麼小的字,字形間架都難看明白,對你練筆是沒什麼大的促進,筆,手、腕、筆的協調調動不會靈活,等等,這個也沒有太深奧的講解,自己試試就能體會的到,建議先從中楷以上的字(5CM左右)練起,在熟練掌握中楷以上的字形的基礎上再進行小楷書練習。

  • 7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練習小楷是有程式與步驟的,決不是隨便選個帖,拿過毛筆和練習照著寫!

    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比如,選定好範本,準備與訓練步驟匹配的,毛和練習紙等書寫訓練用具,如圖:

    其次,一定要按照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套路進行,避免誤入岐途。如圖:

    在正式練習的時候,前期先用鉛筆練,重點熟悉指法、筆法、筆畫、字形,似類練硬筆書法。後期再用毛筆練,對細節進行精研。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採用合適的執筆法。最好採用 “撥燈法”,或〈潘氏三指執筆法〉。千萬不要採用當今流行的假冒偽劣“五字執筆法"(不是正宗的)。

    因為,小楷字型比較小,單字一釐米左右,主要靠指法運動完成單字結構,並且書寫速度較快,近似我們平時寫硬筆字那樣。所以,要求筆法動作敏捷、自然流暢。

    為此,我專門做過對比實驗,結果發現,三指法靈活性遠比其它執筆法好,而且書寫效果也非常理想。如圖:

    △圖為我創立的《潘氏三指執筆法》

    2、必須先練好筆法、筆畫。如圖:

    3、必須按原帖原大對等練習,也就是說,原帖的字多大就寫多大,便於校正錯誤。

    需要說明一點,正規出版的字帖,一般都裝訂成冊本式的,也就是書的樣子,為便於臨摹操作,必須將它全部拆解,變成活頁。如圖:

    4、必須採用先摹、後臨的方法,具體作法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摹帖。用鉛筆、複製紙,以摹寫法反覆熟練筆法技巧和字形特點。如圖:

    △圖為摹寫法

    第二步,臨帖。採用對臨法精練神采韻味。此環節還是先用鉛筆臨寫。應注意三點,一是,必須在摹帖法熟記字形之後進行。二是,千萬不要把字帖放置遠處像抄課文似的,必須微距離臨寫。三是,從最左邊的那行開始起逐行依次進行。每當臨寫某一行時,為了不影響觀察要寫的字影,需用一張影印紙將該行右邊的字遮擋住,以此類推。如圖:

    △圖為〈遮擋臨寫法〉

    根據我的經驗,最好把字帖版式重新改制一下,例如,將字帖影印,然後,沿字行剪下成一條一條的,再把它們貼上在事先準備好的另一張紙上,每行之間留出一行字的位置,這樣就更方便臨摹了。

    如果有條件的話,把字帖掃描到電腦裡,用PS將頁面處理成隔行、活頁式,然後打印出來,這種比之前影印那種更好。如圖:

    使用這樣版型的字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摹帖法、臨帖法兩者合二為一,變成一種新型操作模式,即所謂《潘氏摹臨法》。

    教學經實驗證明,用這種〈摹臨法〉作臨帖訓練,比傳統老套的臨帖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實效性特別好,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關鍵是,對迅速掌握筆法、字法、章法精要,無論是效果、效率,都非常理想。如圖:

    △圖為我的《潘氏摹臨臨》

    第三步,摹臨。要注意,這個環節必須在之前那幾個步驟基礎上進行,不能直接作這個。可以換上小毛筆,以《摹臨法》方式練習,重點是揣摩筆性手感怎麼適應。如圖:

    在使用小楷毛筆練習這一步,需要掌握幾個小技巧:

    一是蘸墨,小楷筆,一般鋒長2~3釐米,只能用到筆鋒尖部的 1/4,大約3~4毫米左右,筆肚之後用不上。所以,在蘸墨汁的時候,千萬不要像寫大字那樣,把筆鋒全都浸入墨水裡! 如果筆肚一旦吸飽,不但會減弱彈力,還容易散鋒,影響毛筆的正常效能。

    正確的方法是,將筆尖沿著水碟壁面探下去2~3毫米左右,稍待片刻立即抽出,像小雞雛喝水似的。然後,在水碟邊緣擋掉多餘墨水,同時理順一下毛鋒,再開始寫。如圖:

    二是用筆,寫小楷,像平時寫硬筆字一樣,筆法需直接了當,乾淨利落,而且,應多以側鋒法為主,順向直入,適時駛轉,尤其是筆畫起、止和轉折處,切勿刻意“逆勢、藏鋒、頓筆、回描”,行筆過程中更不要 “筆筆中鋒”。

    寫小楷正確運筆要點是,起筆輕落,或直接掭筆即行,一劃而過。中間行筆,應以中側順其自然為宜,並且要適當附加提按與節奏,除非想根據特殊所需有意控筆鋒狀態,其實,如果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正常情況下多是側鋒。收筆、轉折以停駐為宜,不用頓筆。如圖:

    △圖為我寫的小楷《心經》區域性

  • 8 # 陳詩劍書法

    個人經驗:除楷書的一般書寫特點外,小楷入筆是關鍵,入筆輕重影響字與字間的協調性。同時還要培養書寫時用筆的節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律就是自由”這句話到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