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風軒
-
2 # 李老才書法歌唱
因為這是草書簡省筆畫,代筆的一種!橫用點代替!其實所有的橫豎都是由許多點組合連成的!草書寫字可以轉化,簡省,挪位,調換!主要也是毛筆的特性和漢字的結構造成的!筆軟則奇怪生焉!不必長篇大論,就此打住!
-
3 # 煙波浩淼178
草書“下”字寫成三點,這是草書的特點。上一點代表一橫,左一點代表一豎,右一點代表一點。草書是書法中寫速最快的,也就簡化了筆畫。“下”字的三筆就變成了三點,三點也正好是“下”字書寫的執行軌跡。
-
4 # 五美軒十三紅
我們先看下王羲之行書“下”的寫法:我們再看下其他書家行書“下”的寫法:我們先看下王羲之草書“下”的寫法:我們再看下其他書家書書“下”的寫法:
從上圖“下”字行書到草書可以看出,“下”字寫成三點是將本來的三個筆畫作了簡省,全部以點代替了原來的橫豎點。之所以發展成以三點代替“下”字作草書寫,是書法家長期以來的一種俗成約定,也是長期書法演變的結果。而“上”字剛好與“下”字草書寫法相反,二點在上面為“上”字。
-
5 # 北國風向
點,一個區域性墨跡。小有"胸無點墨"一說,大有"指點江山"之言。
一個下字,草書成體,心胸較小者僅一點,心氣正常的兩點,心胸狂傲者三點,足顯書法家當時的心境。下字寫成三點,就是這個心境。
當然醜書另當別論,亂塗三點,應該是"下點成瞎"了。
-
6 # 硯田耕夫9
下字草書演變成三個點,不是約定成俗的符號,在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中是有它的道理的,在草書書寫的規則中的省,減,借,代,變的法則運用中,以點代橫,以點代堅,就把下字的第一筆變成橫點,把第二筆變成豎點,第三筆本來就是右點。希望書法人,讀點草書法和書法文字演變的書藉就明白了!
-
7 # 秩和律師147753
這種簡化首先是是筆畫變異,草書中點是一個混子,可以代替任何一筆,有時可以代替一個部首。上下演化為三點,首先首先源於此種根據。
第二是因為三點代表上下,最容易與其它字區別。如果保留一橫,下面兩點,就及容易和百等字混淆,導致不好認。
如果保留一橫,還需保留一豎,重心很難調整。所以,為了美觀,上下便被大多數人接受,成為了約定俗成的寫法。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8 # 任延梅1
草書“下”字為什麼寫成三個點,始作俑者是一代宗師王羲之!分析是連筆演化而成。附上《中華書法大字典》的截圖,看後即會理解一些。
-
9 # 子衿書法
上與下是相對應的,上字上兩點,下一點。下字上一點,下兩點。草書分為章草,今草(也叫小草)和狂草。章草由隸書而出。今草書寫法,是從楷書中刪減筆畫而得來。至於下字為什麼要寫成上一點,下兩點,還不能有明確的說法。也不必去較勁。知道它的寫法就可以了。除非你的工作是做文字研究的,一定要弄得水落石出不可。
記住一個原則:草書的書寫是有嚴格的規則規定的。楷書中多一橫少一點的別人還能認得出來。而草書若是由著性子不按規矩亂寫的話,就恐怕寫完後自己能不能認全,都是問題了。
-
10 # 金廣1
曹,為什麼草書這樣寫?
甚,草書為什麼這麼寫?
叔,為什麼這麼寫。
卿,為什麼這麼寫。
鄉(鄉),為什麼又這麼寫。
-
11 # 沈大哥
謝謝邀請。草書字要簡潔才能寫得流暢,為了流暢,草書中一般忌長橫,而“下”的起筆就是一個長橫,為了適應草書的書寫習慣和草書章法,把“下”或“上”寫成三點更簡潔、流暢。草書字就是線條和點構成的書法藝術品,但“簡化字”很嚴格,老祖宗沒有寫過的“簡化字”會被視為錯字。
-
12 # 師範小王子
這是下字在快寫過程中經過逐步演化完全符號化的草書寫法。草訣中點三上下心,就規定了下字的草法。橫畫和豎畫在草書中簡化為點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無字的四豎、言字的兩橫在草字中都簡化為點。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草書還不甚瞭解。
-
13 # 魔鬼冷知識
上面的一個“點”是“下”字的橫的變形,左下角的“點”是豎的變形,右下角的一直就是點。
上面的五張圖,前兩個是王獻之《淳化閣帖》上的“下”字,後三個是王羲之《十七帖》上的“下”字。圖片來自《中國書法大字典》,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版。
不過網友猜“小”的也不是一丁點道理都沒有。甲骨文中的“小”字就是這樣“品”形(個別也有倒“品”形)排列的三個點。只不過到了草書裡面就不是啦。
-
14 # 不二齋
在草書書法裡,“下”字三個點的寫法是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最終形成的大家共同認可的一個寫法,其實“下”字最簡單的寫法是在甲骨文裡,由兩橫組成,一橫在上,一橫在下,表示下,這是一個表意的漢字,入下圖:甲骨文裡的“下”字
從甲骨文裡的這個“下”字也可以看出,所謂的漢字越來越簡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很多字相對於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越寫越複雜了。
到了小篆時期,“下”字果然比以前更復雜了,多了一個豎,這個豎應該是用來表示方向的。如下圖:秦朝丞相李斯《嶧山碑》裡的“下”在甲骨文兩橫的基礎上,加了一豎表示方向。
後來這種寫法就一直延續了下來,一直到隸書、楷書、行書都是這種寫法,由橫、豎、點三筆組成。如圖:漢代著名隸書經典《史晨碑》裡的下字。
只有草書和其它幾種書體的寫法不一樣,草書省略了那一筆豎畫,把豎畫省略成了一點,兩個橫畫也省略成了2個點,這樣就成了3個點。
一點在上代表長橫,兩點在下代表短橫和豎,它的演變過程如下圖:1、先是有了連筆2、連筆的中間部分開始變的很細3、完全簡化成三個點
-
15 # 龍井茶葉虎跑水
草書“下"字,按筆順,略寫為三個點,就表示為“下”字。歷代書家草書字典裡,有可能找出“下"字寫成三個點的演變字例。
-
16 # 藝海緣945
草書“下”寫成三個點,我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事,它跟“上”字寫成三個點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十萬個為什麼,它就是草書應該有的神采。但這三個點的起筆、運筆、收筆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問答圖形上展示的那樣,筆順同一方向。我在臨習懷素的《自敘帖》中就有這樣的體會,雖然是三個點,但寫法不同,風格各異,妙趣橫生,妙不可言。這就是草書的魅力所在。下圖二、三標註的三點運筆方向,我認為才是正確的,對否,供大家參考。
-
17 # 狂草控
您別說,我還真的傻傻經常把草書上與下不分呢。每個漢字都有特定的含意,在大篆裡上與下是連寫的,一個“二”在上代表上字,一個“二”在下代表下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改變,我們從小認識的楷體“上”和“下”是由歷史權威一步步改寫而成的。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了路,漢字亦然。附圖供參考。
回覆列表
草書的“下”字為什麼寫成三個點呢?這是已經約定俗成了的草書符號。至於為什麼會寫成這樣,詳細說書法的演變過程會有點複雜,下面我用幾張圖來清晰地展示說明“下”字草書的演變形成過程,希望看了能夠明白。
1、隸書的“下”字
2、楷書的“下”字
3、行書的“行”字
4、草書的“下”字
從以上逐漸的變化過程,可以瞭解到“下”字草書的演變過程,到目前,三點的寫法成為“下”字的標準草書符合,約定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