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祖顯忠
-
2 # 安心如你花開富貴
正途,就是學好字,寫好字,做好人,不譁眾取寵,不惡意名利,幻想學書法就為稱家,然後就靠虛名賣字盈利。做到這些首先就字正、心正、身正、意正、氣正、人正、途正,途正即正途。
-
3 # 書法解析
少量比較有實力的當代書法家,你可以借鑑他書法中好的地方,看他的章法怎麼處理的,看他的取捨,吸收了什麼捨棄了什麼。
但是當代書法家的字相較與古人,線條要薄弱,技法要單調,所以不建議去臨摹他們的字。
多臨多看古帖,你才發現更多的美!
-
4 # 書揚文化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什麼是書法正途,學當代書法家有錯嗎?”其實這是一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經常會被問道的一個問題。小編十分的敬佩樓主,不知道喝了多少,關鍵是喝完了還能揮毫。要是小編的話,喝完基本就不能寫字了,直接矇頭就睡。人家張旭的《肚痛帖》是在肚子痛的時候寫的,樓主是喝多了,情況不一樣,當然寫不出人家那樣的感覺來的,得喝的拉肚子的時候就來感覺了。。。。。
其實雖然說書法是需要不斷的去臨習古代的經典法帖,從古人的作品中去尋找筆法,但究竟如何去尋找,如何去借鑑,其實都是人們在學習中十分困惑的一件事情。古人其實也不是完全的學習他們之前古人的作品,畢竟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夠看到古人的作品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能看到比自己稍有學問的前輩的作品就已經很難得了,遠沒有我們現在查閱資料那麼幸福。
當代人的書法也不是不能學,黃庭堅不就學他的老師蘇軾嗎?南北朝的羊欣就是學習當時王獻之的書法,大家買不到王獻之的就去買羊欣的來安慰自己,現在又有什麼不同呢?
給大家拜個晚年!!!
-
5 # 李存章藝術園
當看到這個提問,我立刻產生想回答問題的衝動,覺著有話要說。
我是三品齋主李存章,書法受好者與習練者。
學習書法的正途,毫無疑問是臨古帖,向古代書法大家學習。學習當代書法家不能算錯,但“取法乎上“早以成為書法界的共識。
我這樣比例子來說,可能更好理解些。比如,現在學寫田英章楷書的人很多,可田英章學習的是歐陽詢的楷書,你學田英章,應算拜田英章為師了,田英章學歐陽詢,應算拜歐陽詢為師,自然你成為了歐陽詢的徒孫了。如果你不去學田英章,也真接學歐陽詢,那麼你就成為歐陽詢的徒弟,而你與田英章成為了師兄弟 ,那結果如何呢?
取法乎上,拜古人為師,同時把今人書法高手多交流,互相參考,才是學習書法正道。
-
6 # 子衿書法
學書要學古人的道。不遵法,不重道,只看到古人喝醉狂書,不知道他沒喝酒時的苦練,以為狂草就是喝醉酒的產物,豈不謬哉!
張旭懷素,歷史上稱之為“顛張醉素”。他們喝酒的名聲,不比他們的書名小。懷素練字,有多刻苦?自己種植一萬多株芭蕉樹,無論寒暑,全都寫遍。才造就了他的美名。一部自敘帖,凝聚著他多少的付出?難不成喝幾口老酒,大筆一揮就成?
學習當代書法家,理論上沒有錯。問題是你要有學習的物件。當代書法家中有誰值得去學習?如果有你認為可以比學習古人更好的人,有什麼理由不學?問題是沒有。
當然,對一些取得成就的書法家中,學習他們的一些經驗,從他身上借鑑一些學習方法,避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這完全有必要。但是不要把他們的作品作為臨習物件。現在的大師不足以為法。
弄清楚取法和學習他是不同的概念,你就能知道什麼東西能學,什麼東西不能學。比如說,田英章寫的歐體字,你借鑑一下他的用筆方法,對運筆技巧的運用可以學,但你應該選用歐陽詢的字帖作為臨寫字帖。你就不用去自己摸索筆法的起止收放,鉤折頓轉。把他多年的經驗直接拿過來,再經過自己的錘鍊研磨,成為自己學習的法寶,這就是學習的正途。
-
7 # 不二齋
學習書法的正途當然是臨帖,帖指的是古代經典的法帖。
第一、這種方法是經過歷代書法家檢驗的,最有效最正的途徑,歷代書法家學習書法無不臨帖,有些書法家把臨帖作為其一生的功課。
清代著名書法家,王鐸就曾說過自己“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一生都是這樣。
我們普通書法學習者更應該把臨帖進行到底。
有些書法家,早起成名,後來放棄了臨帖,到了晚年後勁不足,最終也寫不出什麼成績。
臨帖的方法,現在一般有對臨、意臨、和背臨,這三樣來回交替練習,才能在創作的時候得心應手。
第二,關於學習現代人的書法,我覺得是不可取的。現代人的書法不可學,當今書法有成就者沒有學習現代人書法的。
尤其是初學者,更不能學,有基礎的朋友可以參考現代人的寫法,章法、形式,但也不能直接學他的字。
放著這麼多古代經典不學,學習現代人書法,是不明智的,在學習書法的路上也是走不長遠的。
既然選擇了學習書法,就去學經典。
寧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你覺得呢?
-
8 # 千年蘭亭
你這字確實是酒後胡寫,呵呵,莫見怪。
學書法,一定要臨古帖。流傳下來的法帖,是經過千百年的優勝劣汰,以及歷代書法家的驗證,確實是學習書法的最好的教材。
而現在的字帖,是當代書法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創作的,這些理解也許與古人有較大出入。
臨古人的帖,即使沒有創新,也還可以做古人門徒,而學現代人的字帖,肯定沒有出路。
-
9 # 半桶水書法
正途,大家都說了。關於有錯沒錯,其實單就練寫字來說,只有寫的好與不好,妙或不妙。真正在學習、探索的人,不會有錯,錯的官員和老闆們參合進來,形成利益鏈條。說“醜書”不好,其實也不算錯,人人有自由探索和發揮權利,錯的是吹捧之風愈演愈烈,而被捧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君不見宣紙年年貴,毛筆墨汁月月漲?哪些人造成的?難道是廣大愛好者?還不是那些喜歡寫超大宣紙,用水桶裝墨汁,拿著巨筆在地上跳躍打滾的?一張數十個平方的宣紙多少錢,大家可以查查。不喜勿噴。
-
10 # 黃玉泉A
《論書法》
“書法”?那麼何謂書法呢?首先“書”有寫之義故有書寫之說,既用中國特有的毛筆工具書寫漢字,而這個漢字就是指隸變後的真草書;“法”則是毛筆書寫漢字既真草書的方法或法則,這個方法被元人趙孟頫稱書法為“用筆千古不易”,故所謂書法既筆法。
一、 中國的書法是以魏晉為正脈,後人稱之為貼學。在此之前的篆、隸嚴格意義上講只是“書”,還沒有積累、建立起一套書寫的法則既筆法(篆隸的線條筆畫也不需要複雜的筆法),所以還不能稱之為“書法”;如帖學同時的碑、魏碑及晚清包、康所尊崇的碑學,嚴格意義上講既不是書也不是書法。因為它既不是用毛筆書寫的,更不是按帖學筆法完成的,是沒有筆法的所以不能稱之為書法,它是刀刻斧鑿完成的,準確的講那叫“刀法或刻法或鑿法”。
所以古人講的書法就是筆法,就是二王糸統…。那麼這個筆法是怎麼來的呢?這要從文字的演化來說,晚清以前的人不知道殷文(甲骨文)就不多論,自篆隸而言(史籀、大、小篆及隸)其筆畫基本上是線條狀,而自漢隸使用過程中逐漸演化至漢末(魏)為真書(正書)而取代隸書體成為主流書體。
這可以從書論中察其,蔡邕的《筆論》講書寫前及書寫後的形。《九勢》講怎麼書寫既筆法。而衛恆《四體書勢》只是將他人寫的選摘在一起,其《字勢》是《竹書紀年》中關於“楚事”既楚文字的記載,故其《字勢》是指楚文字的形勢,並說籀篆是其子孫,隸草是其曾玄。遣憾的是人們沒有讀懂這一段。而蔡邕作《篆勢》,梁鵠作《隸勢》,崔瑗作《草書勢》這四體都沒有涉及書寫的筆法是什麼。
而從蔡邕的《九勢》到衛鑠《筆陣圖》才真正涉及到筆法而稱筆勢,王羲之在《用筆賦》中:“詳其真體正作,高強勁質。方圓窮金石之麗,纖粗盡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或改變駐筆,破真成草”。遊絲斷而還續,左廠鸞群而不爭………如萬歲兮千秋”。這才談到真草書的筆法,因此真草書的筆法從書論上可以講是始以蔡邕經衛鑠完成於王羲之的,所以說二王糸統是書法正脈。
真書與隸書在筆畫上發生了質的變化,將純線條的筆畫演化為幾何化,既點橫撇捺鉤…每一筆畫都是任意三角形狀,正是這個任意三角形的幾何變化書者卻日用而不知其因,這樣的筆畫要書寫好就不能用篆隸的那種方法了,經過幾代人的書寫經驗的積累終至魏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寫好真書幾何化了的筆畫書法筆法,今天我們看到的蔡邕的《筆論》《九勢》,衛鑠的《筆陣圖》,王羲之的《筆勢》以及歷代的書論(除康外)都是論述用毛筆書寫真草書的方法既筆法,所以書法既筆法筆法既書法。這個筆法趙孟頫總結為千古不易,書法的高低就在於筆法,明人項穆《書法雅言》便稱之為書統既正統。
所以篆隸是書而無糸統筆法,碑字是刀刻斧鑿法,只有魏晉形成的二王真草書才是書法、才有筆法、才是正脈,才是正統,餘皆不是書法,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都不是書法,因為它們沒有筆法,如果非要講是書法那也只是引伸意義上的廣義書法。說碑字不是書法正是從它根本就不用筆,不用筆又何來筆法,無筆法就不是書法。
在此之後的這個筆法有一個傳承糸統,
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記載:蔡邕受於神人,顯然是神秘化了。蔡邕的《九勢》,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筆法的綱領性檔案。筆法神秘自蔡邕始傳承脈絡如下:
蔡邕傳之崔璦及女蔡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郗超、謝拙,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阮研、孔琳之,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授於歐陽詢、褚遂良。其一,歐陽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外甥張旭,張旭傳之李白、徐浩、顏真卿,顏真卿傳之柳公權、懷素、鄔彤、韋玩。
這個傳承是否真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凡書真草書必有並遵循筆法方是書法,可見凡謂書者既筆法也。所以啟功先生講他一生師筆不師刀,就是碑學中沒有筆法何以師之。故學書法就是學筆法,書法審美就是審其筆法之美,書法的水平如何就在筆法的高低。
魏晉後書法正脈中斷,陳隋智永八百本《真草千字文》繼承終成就唐宋書法高峰,褚、虞、顏、歐、柳、張旭、懷素;及影響宋人而有蘇黃米蔡。
宋後書法正脈中斷,元趙孟頫繼承書統正脈傳承,“用筆千古不易”矣!
晚清至民國書法正脈中斷毀於包、康之流尊碑貶帖,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沒有弄懂什麼是書法?他們貶的帖學才是書法,而他們尊的碑學並不是書法,而是初識文字匠人刀法鑿法刻法,因為碑學中沒有筆法,不僅沒有筆法因為不用墨也就沒有神彩之說,更沒有書法的人文精神灌注的“筆性”,這也是碑學從來不受歷朝歷代文人重視的原因,因為它不是書法。但是雖然不為文人重視並不等於對它無視,實際上顏楷就是借鑑了碑字的刀法將其融入筆法中才形成自己的面目顏體顏楷的。就是這個不是書法的碑法卻突然被包、康之流奉至上位謬誤至今。至於他們用毛筆書寫碑書也是借用帖學的或書法的筆法而完成的碑書。他們既設有做到將筆法融入刀法,也沒有做到將刀法融入筆法,而是生硬地將二者對立起來尊碑貶帖。這叫什麼?用今天的話語叫“吃“書法(筆法)”的飯還砸書法的鍋。就算是毛筆書碑字也不是書“真書”故屬書統外之流,至多如沈伊墨先生講的屬善書而不是善筆法。為了書法正脈有沈伊墨先生及終生傳承教育踐行之功莫大焉,雖然並非絕對共識,但是其主流則認可。
當今沈鵬、張海、沃興華、胡抗美、曾翔、王冬齡、邱振中,王庸…利用中書邪醜書橫行,外受西人行為藝術及日人行為書法影響,內歪曲康有為“書,形學也”望文生義不求甚解,斷章取義空談臆說的推匯出“形”既“形式”,“形式既內容內容既形式既書法本體”混淆視聽的謬論,為“醜書”立論而毀書統。啟功先生一生則師筆不師刀踐行正脈,其弟子蘇士樹力倡“寫好中國字,做好華人”,雖被攻擊且還未被人認識其倡議的是光大正脈維護書統之正義,但是時間會作出公正的評論的。
中國文字自真書體取代篆隸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筆法,趙孟 稱為“用筆千古不易”,只要今後沒有新的書體出現並取而代之,這個筆法就仍然是千古不易的,我們後來人在這個基礎上只能做的事便是傳承,不存在創新的問題。就是草書發展到狂草也是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既草訣書寫,但仍然不離魏晉筆法的。
所以書法它有技但是不是藝術,書法的本質是文心。今天人們受西人文化影響將書法視為藝術這是對書法的÷.而藝術的本質一是匠心、二是創新,於是這些人就甩開筆法解構漢胡凃亂抹,行不行呢?行。但是你不能說是書法更不能說是書法藝術。
-
11 # Frankwym
學書法應該作為個人愛好,修養身心,求名利的那就另說了
-
12 # 有些潮的老頭兒
我覺得,還是應該學習古人的。因為,從衛夫人、王羲之、米芾、及歐顏柳趙等古代書法大家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都是經歷了時間的歷練的精華,才能得以流傳至今。所以說,學習古人的書法才是從根本、或者說是從本源學習書法。
當然,當代比較有名的大家的也可以看,吸取他們的長處。
回覆列表
謝邀。書法的正途必須臨摹古聖先賢書法名家碑帖,嚴格恪守尊古孝古臨古的藝術底線,萃取博採千百年積澱的公認的書法藝術精華,吮吸藝術精髓。祖先留給後人的書法藝術碑帖,皆為歷代先賢名家終生潛心雕琢打磨的經典極品,飽含了藝術靈魂與神韻,筋、骨、血、肉、氣、脈、神、靈、韻均借書法演繹到極至,含金量極高,舉世驚歎、仰慕!祖先的書法生命藝術千古不衰,至今乃至千秋萬代依然鮮活地生存在中華民族的藝術血脈裡,奔流不息!蕩氣迴腸!滋潤營養著我們的文化藝術的肥田沃土。這是毋庸置疑的鐵的書法藝術璀璨奪目史!任何胡亂創新,標新立異的奇、怪、異、醜書,皆是對書法藝術的挑戰、不尊和褻瀆!學臨現(當)代名家毛體、啟老、田英章的書法力作精品,是古今巧博、融會貫通、兼收幷蓄的研習書法藝術捷徑和正路。拙見。隨便怒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