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球員王偉

    因為現代足球的守門員需要掌握更多的除了守門以外的技術。

    以前的足球比賽我們確實能經常看到後衛去開球門球,不是因為受傷的原因,有的就是因為大腳球開不起來。這很正常,因為以前守門員的任務就是守門,不需要掌握另外的很多踢球的技術,所以導致有的守門員從小就沒有進行過太多的踢球技術訓練,到了真正的比賽開不起來大腳也正常。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足球在發展,每一個位置的功能都在發生著變化。

    就拿邊後衛舉例。以前老一輩的踢球人,邊後衛這個位置的職責就是防守,防住對方速度快的邊鋒。就完成了任務了。但是現代足球發展賦予了這個位置更多的功能,現在沒有助攻能力的邊後衛算是一個好的邊後衛麼?我們看邊後衛這個位置逐漸在進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能力強的邊後衛甚至可以既當邊後衛又當邊前衛用。從卡洛斯,卡福到馬塞洛,擁有奔跑助攻能力是現代邊後衛的標配。邊後衛經常助攻,甚至是得分也屢見不鮮。

    同樣隨著足球的發展,戰術控球等等,要求守門員必須掌握以前不用掌握的技術。比如說簡單的接球控球能力,左右腳長傳的能力,出擊預判的能力。這都是隨著足球的發展需要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拜仁的諾伊爾,他的活動範圍之大,腳下技術之全面,又顛覆了以往守門員的能力要求。我們常常看到在拜仁或者在德國國家隊,諾伊爾經常扮演中後衛的角色,出擊剷斷,補位破壞。在進攻中有時候對方高位逼搶,諾伊爾跑去接應然後大腳轉移的畫面也很多。簡直就是守門員中後衛加中場。

    所以足球發展至今,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對球員的位置功能,有了更多的定義。

  • 2 # 綠茵守望者

    進化!“門衛”和“門鋒”時代之前:後衛!門將叫你回來開大腳!

    主要是因為不同時期的技戰術打法或者足球比賽判罰規則,都不一樣。

    所以,不同時代對場上球員的任務要求和踢球習慣,也有區別。

    就比如題主所言,“以前足球比賽,發球門球多是後衛上去開大腳,守門員看,現在為什麼守門員自己發的多了”這現象。

    上世紀的足球,是什麼打法?

    位置分工很明確,前鋒專門負責射門,中場負責策應,後衛負責防守,門將負責守門。

    大家就是一招一式,按部就班踢球。

    因此,那個時代的球員,感覺“個人特色”很鮮明,因為有些球員是長處和短板兼具。

    現在的球隊,更講究整體打法,所以,球員的“個人特色”沒有那麼鮮明瞭。

    他們更全能,要在場上承擔更多的技戰術任務。

    比如說邊鋒除了傳中,還得內切射門。

    中鋒除了搶點,還要拉邊回撤。

    中場除了組織,還要跑動和參加拼搶。

    後衛除了防守,還得具備出球能力。

    同樣的道理,上世紀的門將,就如同“傳中型邊前衛”,“組織型古典前腰”,“搶點型中鋒”或者“清道夫”那樣,主要做好自己的主要職責就行。

    與“樣樣懂又樣樣不精”相比,當時的足壇,更喜歡“偏科型”球員。

    只要你的“一招鮮”能做到足夠好就夠了,這點跟現代足壇相反。

    因此,在以前位置分工明確的時代,門將的任務,就是門前撲救。

    雖然也有伊基塔,奇拉維特或者坎波斯等喜歡進攻的“另類門將”,但在那個年代,並非主流。

    而且當時陣型整體沒有現在這麼靠前,後防線最後還有個“清道夫”後衛,他們距離球門不遠,門將基本上沒有那麼多需要用腳處理球的機會。

    這就導致了,當時很多門將,更專注於訓練“門線技術”本身,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訓練腳下技術。

    開門球的任務,有時候就交給後衛去處理,因為後衛經常訓練長傳和大腳。

    而且以前的規則也對門將有利,當時的門將,甚至可以用手去接隊友的回傳球,那就更不需要訓練腳下技術了。

    隨著現代足壇對於球員位置分工的“模糊化”,像“古典前腰”或者“清道夫”等太具備“個人特色”的踢法,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

    現代足球比賽節奏越來越快,各隊對於空間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陣型也相對壓得更靠前了。

    在沒有設定“清道夫”的情況下,門將本身就要兼任“清道夫”或者“第五名後衛”的功能。

    這種踢法,也更重視門將的腳下技術,比如說當年的卡西利亞斯或者巴爾德斯,包括現在的諾伊爾,其實就是“門將兼後衛”的踢法。

    他們不是站在球門線或小禁區等著撲救,而是經常出擊,直接參與到球隊的攻防體系當中。

    當球隊處於防守狀態時,門將要兼任後衛,當球隊處於進攻狀態時,他們承擔出球者的角色,由“門將”變成“門衛”甚至變成“門鋒”,腳下技術當然沒的說,根本不再需要後衛們回來幫他們開門球了。

  • 3 # 蒲凡

    其實這反應了2006以來足球變革的大趨勢。

    首先是以2006年世界盃為起點,克林斯曼+勒夫的教練組合透過面貌煥然一新的德國國家隊,向全世界展示了“快速的比賽、漂亮的比賽、進攻的比賽、獲勝的比賽”的戰術理念會如何主導下個10年的足球發展趨勢。

    其中“快速的比賽”在比賽中的具體體現,就是加快皮球推進到前場的速度。這一方面讓向前推進能力極強的巴拉克、波多爾斯基、施魏因斯泰格等球員在那屆賽事上大放異彩,並逐漸成為了後來某種程度上的選材標準;另一方面,門將的職能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過去在很多著名的戰術陣型中(比如義大利的鏈式防守),教練會額外安排一名後衛出現在後防線和門將之前擔任“清道夫”,職責是縮短門將和外場球員之間的連線距離,減少失誤空間。

    而在那屆世界盃後,門將則越來越多地扮演這個角色。具體地表現為覆蓋區域擴大(從禁區到整個後場三區)、中短距離傳球增加、作為進攻區域轉移的支點之一、作為進攻發起點決定進攻方向和節奏。

    具體到門將自己開球門球,就屬於“作為進攻發起點決定進攻方向和節奏”這個大的職能範圍中。

    其實球星們也多少透露過這一點。比如曾經有記者問諾伊爾“為什麼那麼喜歡出擊,那麼喜歡到中場來拿球”,諾伊爾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我就只是待在禁區內等球過來,那麼我們隊伍就會損失很多進攻的時間。但如果我站在高位,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這場比賽中,(由於我站在如此高的位置)對手的球員們就不能安然進入理想的防守位置了。”

  • 4 # 奧利給老叔

    一般守門員腳下技術不是強項,用腳發球時浪費機會,找不到自己球員,一般後衛腳下技術還是比較強,所以出現禁區內發球時後衛發,但有些隊伍特別相信守門員腳法,這樣大家儘量往上壓,能更好把握進攻機會!比如山東隊王大雷,有些守門員開大腳往往浪費一次機會!

  • 5 # 南驢不回頭

    以前的球員強調各個位置上的專項能力,比如守門員以撲救為主,所以以前的守門員練習的技術能力比較單一,主要為手上功夫和腳步移動為主,向塞尼和奇拉維特這樣有腳法的守門員不多。

    現代足球更加強調球員的綜合能力,以諾伊爾為代表的新時代守門員成為主流,守門員在防守和進攻中都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專項能力強其他方面不強的,如奧布拉克,門線技術一流,但是基本不出大禁區的守門員就有一定的侷限了。

  • 6 # 小元寶的年獸

    以前對守門員的要求就是門線技術一定要過硬。現在的對守門員的定義已經改了許多,除了要求門線技術之外,對於腳下的技術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目的在於解放後場的人員,增加前場的控制。而且現在好多的球隊對於反擊的打法也有很高的要求,門將會是第一齣球點,短暫的經過後腰或者後衛的過渡之後,就直接進入對方的半場。

    而且現在青訓的時候,開始的時候,位置都不固定,所以青少年一般都具備一定的腳下技術,之後才會根據需要或者身材反應之類的固定到某個位置。

  • 7 # 庫房一員

    現代足球發展到今天,更傾向於控制球權,透過配合傳導,組織有效進攻,取得進球。回頭看看動不動就開大腳的踢法,就像一群莽漢在賭博,放棄球權一次一次的去爭取50%的機會,當然,如果中場差距實在太大,又有一兩個箭頭單兵作戰能力強,不得以而為之,那就另當別論了。

  • 8 # 文武全粥

    球門球開大腳,由後衛來開弊端太多。無疑此名後衛是拖在最後,並且與後防線離得很遠,一但大腳球被對方搶下快攻,直接面對的也只有他一個。此時的防線無疑是四分五裂。

    現在不但是守門員發球門球,並且守門員還要參與到球隊配合當眾。要求守門員的腳法越來越嚴了,要求他成為進攻的第一發起者。

    德國門衛諾伊爾,活動範圍之大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過人傳球都有獨到之處,當然,一年也丟幾個被斷下打空門的球啊!哈玩太大了總不會這麼保險。

    主教練為何並不嚴厲訓斥制止呢?因為,他的傳球更能讓球隊快速的組織起進攻。

    球迷可能都知道,以前守門員基本是不出禁區的,只堅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現在,一般教練會要求守門員與後衛之間的距離不要太大,參與後衛的防守控球。

    經常看歐洲聯賽的球迷會發現,現在的門將腳法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識的詩人生活中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