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秩和律師147753
-
2 # 肖斤日記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用反覆、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整體(即節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除了音樂,書法用最純粹線條顯象了節奏。
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而書法沒有了節奏就失去了靈魂!那麼,怎麼樣寫出書法的節奏,我覺得就是處理好對立統一的關係!無非疏密,大小,濃淡,乾溼,剛柔,粗細,方圓等等對立表象和諧統一一幅作品中!
楷書節奏在筆劃,在疏密,在一字之中書寫速度。一點如高山墜石,一橫如陣雲橫天!
隸書節奏在撇捺在章法。撇如燕掠,豎如古藤!
草書最能詮釋節奏之美,大小,疏密,長短等等對立諸要素統一和諧地表現出來!即矛盾又統一!書法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有心手合一技能,也要有較深文化理論和藝術修養!苦練和天賦缺一不可!
一代大書家毛澤東東征西戰,無暇專伺筆墨,其書卻風捲殘雲,傲視書壇!何也?胸襟氣魄使然!軍事家,政治家,大詞人決定高度!一孔之見,掛一漏萬,閒時漫聊。勿噴即謝!!
-
3 # 遠方的墨魂
寫書法一定要
掌握以下幾點要點?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在寫字的時候要有緊有慢,有粗有細有輕有重,有錯落感
-
4 # 麓風軒
書法的節奏感,是書法創作階段一個比較高深的話題。字的輕、重、緩、急和空間構成,類似於音樂音調的高、低、舒、緩,透過不同的音符組合,可以形成音樂般的節奏。
字的輕重緩急還比較好理解,對於字的空間構成如何形成節奏感呢?可能很多人一頭霧水,下面我演示並說明如下:
如圖所示:
這是我隨意抄寫的兩句《書譜》中的句子,有意將空間位置做了一些疏密關係處理,我將一個個連寫的字作為一個字組,則會立即產生類似音樂般的節奏感。書友們看明白了嗎?
那麼在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字的大小、疏密、濃淡、輕重、欹正等對比關係,都可以構成類似於音樂般的節奏感,關鍵在於書寫者用心去經營。
-
5 # 木土練字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1314。
說到節奏感,讓我想起我們平時聽音樂一樣,只要音樂一響起,大家都會跟著節奏舞動起來,唱起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當然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藝術之瑰寶,書法藝術也同樣有節奏韻律,與音樂頗有暗合之處,各種藝術之間,都有法理相通處。
我們創作任何一副書法作品,首先給人的第一視覺感覺往往就是章法佈局。人們一般都是透過章法的構成來判斷感受筆墨節奏和韻律的。
比如王羲之的《得示貼》,我覺得就是一副含有節奏韻律極高的書法藝術作品。
第一點:大小,《得示帖》大與小的反差比例令人非常驚訝。 比如下圖中的“天”、“下”二字與“霧”字的比例,後者是前者的十幾倍。第二點:輕重、虛實,在書法作品中,墨的濃與淡,燥與潤都可以表現虛實輕重。如上圖中的“霧”字,“天下”二字即是如此。
第三點:粗細,是指筆畫寬與窄的對比。(如下圖所示)第四點:長短,指筆畫的長線與短線。(如下圖)第五點:正欹聚散,是指字的中軸線和內部結構的變化。如下圖中的“觸”“散”的左部聚,右部散,“猶”“耿”的右聚左散,自然而奇巧,生動而消散。
-
6 # 翰墨書道
書法的節奏是由 用力大小、書寫快慢、線條粗細等諸方 面變化的節奏而構成。
書法的節奏包括點畫的節奏、結構的節奏和章法的節奏。
點畫的節奏一般來說,一個點或一個劃為一個節奏單元。
結構方面的節奏一是偏旁部首為一個單元的節奏;一個字也可位一個節奏單元。這種情況在行草書裡最明顯。如“絞絲”旁,即是一個完整的節奏單元也是二或三個節奏單元(每一個轉折為一個子單元)。
章法的節奏,一般為幾個字為一個節奏單元,也可能連續一句話為一個節奏單元。最為複雜多變。
不過結構和章法的節奏相對點畫的節奏比較明顯。點畫的節奏不十分明顯,所以,不少的人往往會忽略點畫的節奏問題。使得作品的線條如細鋼絲一樣,粗細一律,沒有輕重緩急、大小剛柔、濃淡枯溼等的節奏變化。
點畫方面如顏真卿的書法的點畫,從起筆到收筆為一個節奏單元。在書寫過程要一氣呵成,才能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節奏單元。二橫折則即是一個完整的點畫節奏單元也是橫和豎相連的兩個節奏單元,我們在讀帖或書寫前對此有了明確的認知,在書寫實踐中就不好出現點畫節奏不明快的弊病了。結構和章法方面的節奏問題大同小異。
“清”字中,三點水和青是一個各自具有合成節奏單元和複合節奏單元。
《得示帖》的大章法方面的節奏處理非常豐富。整個作品包含了點畫、結構和章法的節奏單元和複合節奏單元的多種處理方式方法。我們只要用心分析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節奏方面的技法知識或技巧。
我們在看看傅山的這件作品,表面看彷彿一根線條在紙上繞來繞去,仔細看看不難發現傅山單位書法的線條的節奏感是非常清晰明快的,每一筆都不是簡單的毫無變化的死板的線條。線條的起轉承合非常清晰明瞭。
-
7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如何寫出書法的節奏感?其實節奏感是建立在功力之上的。也就是說有了功力節奏感自然就有了。書法的節奏感與音樂的節奏感道理差不多。都是由自己來掌握控制的。如音樂的節奏感,控制輕重,緩急,大小,長短等等。使音樂有節奏感聽起來有韻律。讓人聽起來有翩翩起舞的衝動。但音樂的節奏感也是要透過學習,才能掌控這個節奏感的。你只會聽沒學過掌控音樂節奏感,叫你來控制你肯定做不好,因為你懂但沒練習過。肯定沒有專業做的好。
書法與音樂道理差不多,首先你要掌控筆法,其次是疏密大小長短粗細濃淡乾溼縈帶連綿,遠近向背虛實顧盼錯落肥瘦首尾氣勢偃仰起伏等等。這些東西能駕馭了,想寫不出節奏感都難。你看了也許知道了懂了,但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要用你的手把它表現出來。只是知道了懂了是沒有用的。
我早就說過,書法這個東西玩的就是基本功,玩的就是悟性。當你具備這兩點,書法一定能寫出節奏感來。現在有許多人,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說的頭頭是道,說的是活靈活現的。就是寫不出來。有什麼用?寫不出來你說到天上都沒有用。只有體會到了,才能感悟得到。書法的一切都是歸於基本功。沒有基本功一切的一切都是白搭!喜歡就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8 # 憶江南音樂坊
書法的節奏感,就如同一首歌要有聲調的高低,抑揚頓挫的節奏一樣。
具體到書法上,筆畫上的節奏就是在起筆、運筆、行筆過程中,毛筆的提按等動作。
在字型方面,每個字的結構不同,有上大下小,左輕右重,內緊外鬆等在結構上的節奏感。
在行氣方面,字的正斜倚側,字與字之間的牽絲引帶,筆畫的輕重緩急,都構成書法的節奏。
在章法方面,通篇字型大小,墨的濃淡,字眼的特意塑造等方面,尤其運用到行草書中,更為明顯和突出。
一篇好的書法作品,怎樣使其有節奏感,除了瞭解一些書法理論,書寫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多讀貼,多臨摹,勤練習,熟能生巧。
共同學習。
-
9 # 書法日課
書法和其他任何藝術一樣,都有節奏感,或者說韻律感。
這種感覺與人產生共鳴,方能成其為藝術。
有人認為,書法的節奏感要有意識地去做。比如這個字大一點,下一個字就小一點,這個字粗一點,下個字就細一點,強制自己寫出節奏。其實,這種做或多或少都帶著些矯情,即使做得再天衣無縫,也會留下破綻。
真正的節奏感,來源於大量書寫後形成的自主與自覺,也就是潛意識。當你的書法練到一定程度,就不必考慮筆墨,信手寫來,節奏感會根據你當時的感覺,根據書寫的內容,根據筆墨紙的狀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而只有自然而然,才是真情流露,才能真正感動別人。
回想天下三大行書,蘭亭序的惆悵,祭姪稿的悲痛,寒食帖的憂傷,無不是書寫者的真實感覺,因而流傳千年仍能感動我們。而反觀我們臨帖時,即使寫得再像,也不會出現他們的感覺,這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我們關注的只是字,而人家的表達是一種綜合感受,這才是書法的核心魅力。
-
10 # 千千千里馬
你要寫出書法的節奏,就要知道,書法的節奏究竟在哪裡是不是?
我們也許會說,字的大小錯落,筆畫的輕重緩急,筆法的粗細變化都是節奏。
看了,我們12位朋友對節奏的舉例,都毫無例外的以行書草書為例子。
那麼,篆書、隸書、楷書有沒有節奏呢?大家一定會說,當然有節奏。
我們怎麼找到書法的節奏?其實一點不復雜,只因為我們的書法學習體系太分割了。什麼結構,什麼字型,什麼韻律等等。
其實,所有的說法都是一回事,都是同一問題的不同方面而已。
比如,我說的“四法”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是一回事,我說的“三筆”筆法、筆意、筆勢也是一回事。
只是出於分析,我們做了一定的分解而已。
所以,書法的節奏就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轉換之間。無論什麼字型,什麼風格的書法,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之間的提按關係,裝飾關係,就是節奏的元素。
學習書法一開始就要重視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
特別是,不論什麼字型的書法,起筆和收筆一般都會注重裝飾效果的。所以,寫字的時候,只要注意起筆收筆的變化交代,書法的節奏效果自然出來。
現在,我又回到開頭說的,看了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為什麼感覺缺點什麼,就是缺起筆收筆的變化,他的作品恰恰是草書。
章法,結構什麼都沒有問題,唯獨少了起止的變化。當然,行筆部分也有變化。寫字就是要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些環境下足了功夫,才能有藝術的感染力。
我們所謂的“法、意、勢”不過是對筆畫“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具體衡量罷了。今天我就說這些,與大家一起學書法的系統有點不一樣。但是,我感覺這樣學習書法,不是更復雜了,而是更簡單更清楚了,你說呢?歡迎批評指正。
-
11 # 老路書法
對於書法的節奏,我有話要說。
既然要說書法的節奏,我們最好拿出一篇作品來,這樣我們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讀者能夠明白我們所說的不是什麼捕風捉影的話。
現在我們就以趙孟頫的行書《前赤壁賦》來解析一下書法的節奏。
我們看第一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這一行作者主要展示的是在用墨上的節奏變化。“壬戌之”三個字筆畫比較細一些,“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這些字的筆畫用墨比較肥厚一些。
我們看第二行:“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不但有筆畫上的粗細的變化,還有字型上的寬窄大小的變化。“像之、下、來”三個字小而窄,其他的字兒,寬而筆畫肥厚。
在王珣的《伯遠帖》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節奏變化。
在這幅作品出主要表現在疏密的變化和欹側的變化。
書法作品的章法和節奏的變化,只有我們在書寫作品中不斷的去體會,不斷的去臨帖,去思考,寫出有節奏的成熟的作品,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的去臨帖,多讀帖,認真的進行思考和對比。
-
12 # 千年蘭亭
首先要知道書法的節奏感是什麼?
節奏感包括佈局的開合疏密、墨色的濃淡、筆的提按、線條的粗細、方圓剛柔直曲的變化、空白處的氣息變化流動、行列的搖擺、書寫的快慢等。
《祭侄文稿》是體現節奏感最好的範本之一。
開篇作者情緒穩定,行筆相對慢,墨色重,寫至中篇行筆速度加快,枯筆出現,至最後幾行,已由行書變為草書,達到高潮。
臨帖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重現作品的節奏感。藝術的要點在於節奏,書法當然也不例外。
-
13 # 魏保良
我是古風書法,書法教師。
書法的節奏感從狹義來講是指書寫速度的快與慢的相互轉換,這種節奏感在行書、草書中的應用較為明顯,但這並不表示其他書體不需要節奏感。節奏感從廣義上講較為豐富,它包括線條的粗細變化、用墨的濃淡枯溼、整行字之間的擺動、通篇字型的大小變化、通篇的疏密變化等,這都應該歸屬於節奏感範疇,這種節奏感更多的還是應用於行書、草書。
瞭解了這些,我們更容易寫出書法的節奏感。
狹義,書寫速度:
如二王行草書,一般起筆要果斷,有停頓,中間行筆較快,轉折處(包括圓轉處)速度要稍慢一些,收筆速度較慢。唐楷的寫法也存在這樣的規律。速度的快與慢的結合基本是有這樣的規律。
廣義,範圍較廣:
線條的粗細變化、用墨的濃淡枯溼、字與字之間的擺動、整體大小變化、通篇的疏密變化等等,這些需要照顧到整體的和諧。如用墨的濃淡枯溼,通常自然狀態下,一筆飽墨連續寫多字,直至墨幹,會自然出現墨色變化。線條粗細、字形大小隨字而變,等等。
回覆列表
書法的術語,往往透過比擬,比喻來表達某種筆法、佈局、線條、態勢。
當今書法,最高的成就,莫過於發明了與“錐畫沙”“屋漏痕”等同等高度的,甚至更高的術語,這個術語,就是“節奏“。
在音樂的視角,“節奏”就是“旋律”是指音樂的節拍的快慢和高低,其中包括重複和更新,平緩和高潮。
當今書法人提出這個術語,可以說超越古人。張旭透過舞劍,悟得書法真諦。張旭得到了什麼?節奏,只是當時沒有明確提出這個概念。
我們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這個概念,可以說是開創性的。
音樂的節奏旋律,就是往復。一首歌,學會第一句,後面就好學了。什麼原因?因為往復,因為迴旋,因為總體的波浪狀。一首歌,基本分兩部分,第二部分節奏基本是滴一部分的重複,這也是往復。
書法的節奏,總得原則依然是往復。音樂家性情衝動,來了靈感,實際上他就得了一句。於是,豐富重複修飾這一句,變成了一首歌,一個膾炙人口的作品。
書法家也是如此,性情來時,往往是一兩字,甚至一筆,如神來,然後去豐富它,完善他。詩人也是如此,突然一句,像天地造化。然後,構思一首,是絕句,還是律,都是受這一句的影響。
往復包括筆法和墨法的重複,如方圓,提按,輕重,濃淡,枯燥等。也包括空間佈局的重複,比如疏密,黑白,長短,大小,協調,穿插,避讓等等。當然也包括速度,快慢,停頓,休止,FIT,澀滯等。筆畫是書法的根本,就像音樂中的音符。筆畫變化重複,是節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