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生請你記得我
-
2 # 地理愛好者
世界上不存在永恆,也不存在永生。
燈塔水母長生不死,肯定是假的。
古人早就體會到了這一點,因此有言:樂極生悲、物極必反、有無相生、福禍相依,有生就有滅,有始就有終。
燈塔水母,一種小型水母,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直徑只有約4-5毫米,身體呈鍾型且透明。主要分佈在熱帶海域加勒比地區,以浮游生物、小魚等為食物。
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10年,Ma & Yang在其發表在網路刊物《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上的一篇介紹燈塔水母的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將其稱為“不會死亡的動物”。文章稱,燈塔水母只有5毫米長,可以從成熟期階段“輪迴”到幼年的水螅狀態重新生長,這樣它便擁有沒有界限的生命。燈塔水母長生不死是假的!
簡單回答,祝好!
-
3 # EyeOpener
在茫茫的大加勒比海上,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眼看就要不可描述,燈塔水母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轉眼變回水螅幼蟲狀態,返老還童了!Eyeopener今日影片,燈塔水母為什麼死不了?
雖然外號叫“永生水母”,但應該沒人想要八十歲的永生,燈塔水母顯然也是這麼想的。於是,每次碰到極端環境,已經性成熟的都要把自己轉換成水滴狀的胞囊,相當於一顆人類受精卵,再活一回。
簡直太不公平了,常年吃土的我們從不叫苦,你一隻水母稍微挨點餓,受點凍,就能把自己從大人變成寶寶了?如此逆天改命的操作,人類看了想請教。
學習的第一步是觀察。和人類一樣,先由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幼蟲緩緩下沉,隨便落在什麼海底動物身上,做一隻寄生水螅。等寄主發現它在白吃白喝,水螅早就女大十八變,出落成一隻搖曳的鈴鐺狀水母。雖然懶手懶腳,成年燈塔水母還是有八,九十隻觸手。
成年後,水母才發現:海洋社會不好混吶,自己一個柔弱的浮游生物,根本做不了人生的主,海水向哪兒流,只能跟著遊,做一隻活的漂流瓶。再加上身處食物鏈低端,別的魚蝦看自己,就是一隻營養豐富的晚餐。同伴要麼被吃掉,要麼被吐掉。混亂中逃出一條生路的燈塔水母覺醒了,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逆轉人生開始了。八十多隻觸手和軀殼縮啊縮,縮成了一顆胞囊。緊接著,胞囊吐出一顆顆幼蟲,新一季的人生大戲又開始了。複製貼上的遊戲詭異但是有用,科學家說,如今五大洋裡的辣麼多燈塔水母,其實都是同一個只。這種走的很前面的技術就是“分化轉移”。
如各位所見,在細胞分化技術上,全人類正被一隻硬幣大小的水母吊打。細胞到底接收到什麼訊息,才會決定重返十八歲?人類顯然沒參透。
而一旦細胞分化可以逆轉,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人類疾病痛苦,都將徹底消失。逆轉癌細胞,逆轉創傷細胞,逆轉衰老細胞,傳說中的永生終於來了。
問題來了:如果可以做回過去的自己,小夥伴們,你想在哪一刻重新開始呢?
-
4 # 科學認識論
其實這個問題確實很吸引人眼球!因為沒有人不畏懼死亡、沒有人不想永生不死。但是物理規律以及生物學規律告訴我們不存在永生不死的生物!那麼我們所說的燈塔水母會永生不死呢?
燈塔水母式的“永生不死”所謂燈塔水母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水螅蟲綱,也就是說燈塔水母的無性繁殖形式跟水螅差不多,也就是說性成熟後,在一定條件下,燈塔水母有重新變為水螅型的能力。
其實一般情況下燈塔水母與其他水母一樣,分為雌雄兩種,透過受精的方式進行繁衍生息,它們也會按照傳統的方式生老病死。但是研究發現一旦當它們遭遇飢餓、物理性損傷或其他突發危機的時候,它們會“將自己身體的細胞向年輕化逆轉”。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重新變為水螅型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燈塔水母全身的細胞都會進行轉化,其中肌肉細胞會轉化成神經元細胞,或精子和卵子。透過無性繁殖,這一個水螅群將再次生長成幾百個幾乎和以前的成年燈塔水母DNA一致的水母。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燈塔水母的“永生不死”
而燈塔水母所謂的“永生”只不過是無性繁殖,而本體已經死亡。換而言之就是相當於當世界末日的時候你是為數不多的倖存者,在你死後科學家會將你進行克隆,從而誕生很多“你”,但是你永生了嗎?
並且燈塔水母的無性繁殖僅僅是惡劣條件下自保的方式,但是條件如果太惡劣,燈塔水母直接就掛了,也不會完成無性繁殖。條件比較好,燈塔水母就選擇有性繁殖了,也就沒有永生這一說了。
-
5 # 一笑一歡樂
燈塔水母的情況叫做 理論永生 。或者說,它是“沒有不可逆的 衰老”。但是,不衰老和不死是兩回事……精靈長生不老吧你拿劍捅個對穿試試……現實中我們觀察到的,是燈塔水母可以出現發育上的逆轉,“返老還童”。所以我們推測,如果你把它在理想的環境裡養大,原則上,它是可以活下去——直到你沒法再維持這個理想環境為止。或者,每一百萬只水母裡有一隻已經活了比方說50年,每一億隻裡有一隻活了比方說一百年……但現實中它平均能活多久?不知道。作為水母,平均壽命不會高到哪裡去。
-
6 # 科普書閣
燈塔水母的生命分為水螅體(幼年)和水母體(成年)兩個階段,它們有雌雄兩種性別,一般的情況下,燈塔水母的一生是這樣的:從懵懂無知的小孩(水螅體)成長為大人(水母體),然後與另一半相遇,然後一起生兒育女,最後走向生命的終點。
大多數的燈塔水母便是這樣過完它的一生的,然而它們中的有一些卻不會這樣,當燈塔水母的成年體受到了某些外界的刺激如受傷、飢餓等等,它們就會“返老還童”,重新回到幼年的水螅體。
這個過程相當於我們人類的成年人又重新變成嬰兒,是不是很強大?燈塔水母這個“永遠不死”的稱號便是由此而來。
既然燈塔水母能“返老還童”,那麼我們透過對燈塔水母的研究,是不是就可以找到“返老還童”的方法?
生物學家透過對燈塔水母的研究發現,燈塔水母在受到傷害,或者遭遇某種危機的時候,它們會逆轉自己的生命,朝水母最原始的狀態進行轉化,那麼在逆轉生命的過程當中,燈塔水母最後會變成一個胞囊。
這個胞囊經過發育之後,會變成一個水螅群,這個水螅群又會發育成無數只燈塔水母,但此時最原始的那個燈塔水母已經沒有了。
這些後來成長起來的這些水母,只是它的複製品而已,雖然它們的基因和最開始的那個燈塔水母一模一樣,但這些燈塔水母每一個都是全新的個體。
燈塔水母能夠實現永生不過只是人們的誤解,它們某些特殊環境中可以使身體“年輕化”,但是原本的性成熟個體等於已經是死亡了。
所以,燈塔水母的永生,其實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永生。我們通常所說的永生,就是出生以後一直一直一直活,像吸血鬼或者神話中的神仙,而燈塔水母的“永生”,不是這樣的。
雖然燈塔水母並不能真的永生,但是燈塔水母的這種能力還是讓很多科學家都很感興趣。他們覺得燈塔水母對於死亡細胞的更替和更新能力,可能會對人類對付癌症之類的疾病會有幫助。
補充:自然界的生物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兩性繁殖的優點是能夠綜合父代雙方的基因優點,更利於在自然界適應下來,而無性繁殖則為一些生活在較殘酷環境中的生物提供了基因延續的方式。
無性繁殖的種類從細菌的分裂生殖到水螅的出芽生殖,再到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都是適應較嚴苛環境的能力。“燈塔水母”就屬於水螅蟲綱,性成熟個體可以採用有性繁殖,而在某些特殊時候,它們卻可以透過無性繁殖的方式增加後代。
為了種群能夠更好的延續,大多數情況下的來說它們都會傾向於有性生殖。而在比較糟糕的條件下,它們會採取無性生殖的方式,優先保證種群的數量。於是當燈塔水母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會分裂成幾百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個體,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環境對種群數量的威脅。
回覆列表
真的
燈塔水母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回覆到的幼蟲階段的生物燈塔水母成體變幼體的過程,是把體細胞轉變成了功能強大的幹細胞,轉變來的幹細胞有些類似於胚胎細胞,可以重新分裂出全新的組織或生命。
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至5毫米,屬於水螅蟲綱,它們是捕食性生物,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回覆到的幼蟲階段的生物。從理論上說,這個迴圈可以不斷重複下去,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可以永遠存活,無需面對死亡。曾經有一位研究燈塔水母的科學家觀察了4000條燈塔水母,確認它們全部都能返老還童,沒有一條死亡。
日前有科學家宣佈,一種被稱為“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會死亡的生物。除非環境糟糕導致的死亡,從理論上來說燈塔水母是不會死亡的。對於某個燈塔水母,科學家根本無法說出它的年齡大小,也許這個水母從燈塔水母這個物種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呢!
通常情況下,水母會在繁殖完下一代後死亡,但“燈塔水母”在達到性成熟階段之後,又會重新回到年輕階段,並開始另一次生命過程,而且從理論上講,這種迴圈過程是週而復始、可以永遠重複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