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超然視野
為什麼滅金朝呢?
蒙古在遼宋時代就是遼國的統治範圍,而遼朝也一直奉行著對草原實力削弱的國策,東北的女真人崛起後,迅速將龐大的遼帝國的統治區域納入自己的疆域,同樣的對蒙古地區實行的是削弱實力的政策,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諸部的過程中更多的受到了後金的牽制,所以在統一蒙古之後必須的首先拜託金朝的威脅,按當時雙方的實力來看,金有壓倒性優勢,所以成吉思汗首要的還是試探性進攻金,然而進展順利的程度超出了蒙古人的預期,在邊疆的邊防軍實際上是金朝的僱傭軍,主要是遼帝國的殘餘歸降軍隊,他們迅速倒戈成為蒙古進攻金的先鋒和領路人,它的忐忑表現在不足夠自信,他甚至聯絡南宋來對抗金軍。
這是一個讓成吉思汗深思並改變它的想法的事件,在徵金朝之前,成吉思汗雖然勇氣滿滿,但懸殊的實力對比讓他還是非常忐忑的,而金朝的不堪一擊更是讓成吉思汗的擴張野心成長起來,尤其是對於強大的敵人的態度,不再是之前那麼小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蒙古滅掉金國才意味著蒙古真正的獨立。
從戰略上也可以理解為消除東邊的潛在威脅,畢竟金朝的國力還是非常強大的,若冒著這個風險傾全國兵力西征無疑讓出了自己的老巢給敵人。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成吉思汗攻下金國的都城之一中都後,戰爭形勢對蒙古軍非常有利。當時,蒙古軍氣勢正旺,金軍根本不是蒙古軍的對手。而且蒙古軍撤軍後,金國皇帝立刻往南方遷都,可見對蒙古軍的懼怕。由於金國遷都,當時金國北方的契丹人、漢人,以及當地的地主豪強,紛紛投奔蒙古,讓蒙古在北方擁有強大的人氣。
(金國區點陣圖)
照理說,在這種情況下,蒙古軍應該一鼓作氣拿下金國的。為什麼成吉思汗卻放棄了金國,前往攻打中亞的花剌子模呢?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當時花剌子模搶劫了蒙古的商隊,接著又殺害並侮辱蒙古派去交涉的使者,讓成吉思汗咽不下那口氣,因此,成吉思汗不得不放下金國,先行進攻花剌子模。
但是,這個理由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一者,花剌子模與蒙古並不接壤,要打花剌子模,還需要先把西遼打下來。二者,花剌子模對蒙古的侮辱確實不小,但還不至於讓蒙古舉國遠征。三者,花剌子模是當時一個新興的大帝國,要拿下他並不容易,四者,萬一成吉思汗發動西征的時候,金國趁機做大,把失去的山河給收復了,蒙古不是白辛苦一趟嗎?
但是,就算這樣,成吉思汗在當時卻毅然選擇放棄金國而遠征花剌子模。最後的結果證明,成吉思汗這一步走得非常好。那麼,當時成吉思汗為什麼要做出那樣的判斷呢?
我認為,當時成吉思汗的判斷是:金國看起來弱,其實很強大,蒙古不可能輕鬆拿下它。花剌子模看起來強大,其實很弱小,而且拿下花剌子模對進攻金國有很大的幫助。
(攻打花剌子模)
為什麼說金國很強大,蒙古短期拿不下他呢?
一是金國的防線很堅固。雖然金國把都城南遷,但金國是遷到了潼關、黃河一線的南面。這樣一來,金國就有了黃河天險及潼關重鎮。蒙古軍要想突破這兩道防線,是很難的。
二是蒙古軍缺糧水軍和攻城武器。要想渡過黃河,必須要水軍。沒有水軍,根本沒辦法。攻城武器也很重要,蒙古軍攻打金國中都的時候,花了太長時間一直沒拿下,就在於蒙古軍擅長草原作戰,但攻城能力很成問題。
三是蒙古軍攻打金國缺乏糧食和藥材。蒙古不出產糧食,一旦和金國開戰,糧食就得不到供應。事實上,成吉思汗之所以派商隊前往花剌子模做生意,就是想從花剌子模得到更多的糧食和藥材。但是花剌子模羞辱蒙古,實際上就是斷絕了蒙古糧食和藥材的來源。成吉思汗這時候舉兵打金國,後勤物質沒有保障,他是很難受的。
四是蒙古需要找一條通往金國的最佳道路。成吉思汗認為,最佳的道路就是向南宋借道,襲擊金國的後方。而向南宋借道,必須處理好與南宋的關係,與西夏的關係。否則,是不可能實現借道目的的。而處理好和南宋西夏的關係,就是要震懾它們,讓它們害怕。
基於以上四個認識。成吉思汗認為,只要金國服軟,和蒙古訂立暫時的和約,蒙古可以考慮暫時停止進攻。
(戰場上的回回炮)
為什麼又說花剌子模看起來強大實際弱小呢?
一是花剌子模只是個新興的國家。而且他因為新崛起,與西遼以及周邊的伊斯蘭教國家有很深的矛盾,尤其是與伊斯蘭教領袖哈里發有矛盾,其國內統治並不穩固。
二是花剌子模戰鬥力有限。它之所以崛起,主要是靠陰謀搞垮了西遼的王朝,其實本身並沒有經過多少戰爭歷練。
三是和花剌子模作戰,不像和金國作戰,不需要強大的攻城武器,也不需要水軍,因此打起來很容易。
再說最後一個問題:攻打花剌子模對於攻打金國有什麼好處?
一是拿下花剌子模,可以獲得大量的糧食和藥材,為進攻金國提供後勤保障。
二是可以獲得攻城利器。花剌子模有一大批能工巧匠,能造出非常厲害的攻城武器。著名的“回回炮”,就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從花剌子模得來的。
三是可以震懾西夏和南宋,並透過向南宋借道,挺進金國的大後方。
基於以上考慮,所以成吉思汗先打花剌子模,再回頭打金國。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蒙古帝國政府史》)
-
4 # 魔方歷史觀
相比於其他朝代特務機構的名字,“粘杆處”這個名字就有些平常了,而且,在中國的歷史上,“粘杆處”的名氣也不大,相比於“錦衣衛”這種後世熟知的特務機構,“粘杆處”更是顯得有些“默默無聞”。而這個屬於清朝的“粘杆處”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粘杆處”,是清朝雍正帝設立的一個特務機構。開始時,雍正帝還是親王,這個機構的作用是幫助雍正帝刺探情報,剷除異己。在雍正帝繼位後,這個機構便成了直屬於皇帝的一個特務機關。“粘杆處”屬於內務府的系統,雍正帝繼位後,在內務府之下設立"粘杆處"機關,官方正式名稱為“尚虞備用處”。
而“粘杆處”這個名字的由來,還要從雍正帝為親王時說起,雍正帝被封親王,儲位的角逐也逐漸白熱化,於是,雍正帝招募以及訓練一批人,這些人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併為雍正帝剷除異己,這便是“粘杆處”這個機構的由來。而之所以叫做“粘杆處”,是對於雍正帝來說,這個機構就是他的“粘杆”,而他的政敵之類的人,皆是樹上蟬,籠中蝶之類,隨時都可以捕捉和控制。
而在歷史上,“粘杆處”這個機構,並沒有存在很長時間。只在雍正帝和乾隆帝兩人在位時期,“粘杆處”作為直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協助皇帝控制京城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到了嘉慶帝時,“粘杆處”被逐漸廢除。
-
5 # CG插畫藝術師
粘杆處,也稱為血滴子,是在雍正時期創立的,粘杆處是一個專門捕捉蟬,蜻廷和釣魚等服務組織機構,據說在盛夏初秋有鳴蟬叫,喜歡安靜的胤禛就命家丁捕蟬,而在雍正即位之後,粘杆處選擇八旗子弟做執事人,為了鞏固雍正的專制統治,在內務府下設立了粘杆處,由小特務充任,相當於明朝時候的東廠和西廠,而粘杆處是指雍正皇帝把政敵當作於動物一樣,加以控制,而在乾隆年間在粘杆處就走出來一位富可敵國大人物,他就是和珅,直到嘉慶誅殺和珅,清洗粘杆處,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除,所以粘杆處是活躍於雍正到乾隆兩朝。
-
6 # 一貳一橙
“粘杆處”,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捕蟬、捉知了、蜻蜓的部門,是陪同皇家娛樂的機構,由雍正首創,至嘉慶廢除。
由於九子奪嫡的激烈化,雍正開始暗中發展各方面的力量,“粘杆處”則成了其手下高手能人的一個掩蓋身份。
“粘杆處”的由來和用途“粘杆處”早期只是一個娛樂機構,表面上是負責雍王府中的捕蟬、捉蜻蜓事務,實際上雍正卻是在裡面安排了不少江湖人物,負責刺探眾皇子和各方勢力的情報。雍正之所以深居潛邸,卻能知悉朝廷和民間的動向,提前做出預防,全靠了“粘杆處”的諸位奇人異士。
到了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酬謝黨羽的助力,特意把“粘杆處”從暗處提到了明面,賜予正式名稱為“尚虞備用處”,歸“內務府”管轄,下設“粘杆侍衛”和“粘杆拜唐”,並給予一定的實權。
“粘杆侍衛”負責每天早上到內奏事處接收奏摺,還設立稽查官員二人,專有“風聞言事,先斬後奏”之權。和漢武帝時期的“直指繡衣使者”,武則天時期的“梅花內衛”,明朝的“東廠”一樣,都是令人聞風喪膽、厭惡之極的特務機構。同時根據民間傳說,“粘杆處”眾人都熟練地掌握了一種能在百步之外取人首級的神秘兵器——血滴子,這也很符合“粘杆處”裡大部分是江湖高手的設定。雍正也經常命“粘杆處”來剷除異己,達到各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然“血滴子”只是民間傳說,不過“粘杆處”卻是實實在在的,大概雍正也覺得這種特務機構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他不止把江山交給了兒子乾隆,連“粘杆處”也一起交接了下去。直到雍正的孫子嘉慶殺了和珅後,連帶把“粘杆處”也一併清洗,存在將近八十年的清朝特務機關,至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回覆列表
首先,金國立國百年,雖然衰敗但畢竟還是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滅掉。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之後,征服北海,最初只是想和平發展壯大,並沒有主動對外擴張。
成吉思汗遠征,主要還是因為前往花剌子模通商的蒙古商隊被花剌子模人搶劫殺害,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憤怒,成吉思汗因此遠征中亞,將稱霸中亞的花剌子模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