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凌溧親子家園
-
2 # 天使保護人
古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品性是從就養成的,小時候是什麼樣的行為,到老不會變,還和小時候一樣。所以當父母的,在孩子小時候,就常常教他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人一生幸福快樂的源泉,只有做到誠實守信,才會有人與你交往。《狼來了》的故事中講到,一個小男孩經常去山上放羊,他看到山下有些大人在地裡幹活,就想捉弄捉弄他們,於是小男孩朝著山下拼命喊道:“狼來了,快來救救我呀”。山下正忙著幹活的人,聽說狼來了,趕緊放下手中的工具,跑到山上去救小孩,等他們到了山上一看,根本沒有狼,那個小孩正在樂著笑呢!大人們知道上了當,很生氣,告訴小孩,以後不能這樣撒謊哄人。小孩不聽大人們的勸說,過了幾天,又把大人們捉弄了一回。等到後來真的有一天,狼來了,再也沒有人跑去救小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撒謊的重要性。
小孩經常會犯些錯誤,犯了錯誤又不敢承認,總是說不是他乾的,是別人乾的。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教育孩子,犯錯不要怕,只要你不撒謊,敢於承認,你依然是一個好孩子。
-
3 # 寶爸寶媽—早教日課
一般說來,兩三歲的孩子說謊與大孩子不一樣,既不是別人教的,也不是從哪裡學來的,而是該年齡段兒童的正常心理現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四個主要心理狀態容易引起他們說謊。
1、 證明自己 是個好孩子。
2、 想回避面臨的後果。
3、 錯誤的記憶。
4、 對現實與想像的區別有困難。
所以父母對兩三歲的孩子的說謊要採取一些科學的措施。
1、 不要為孩子提供說謊的餘地,要鼓勵孩子如實地訴說情況,讓孩子知道講實話是件好事。
2、 要幫助孩子認清事情的全過程,避免因記憶錯誤而說謊。
3、 父母要做誠實的榜樣,不要撒謊,在孩子面前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不要說。
4、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所提要求不能超出年齡範圍。
比如孩子從公園回來說:“我看見了大象。”其實他根本沒有看見。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該知道,孩子只是把希望看到的,說成了實際看到的。這一方面表明他尚不明白希望和現實的區別,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希望去的是動物園,而不是公園。那麼有沒有可能安排去一次動物園呢?
這一時期孩子說假話,是與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識程度發展不夠完善聯絡在一起的。因此,對不同情況要區別對待,以免錯誤理解他們的行為而傷害了他們的情感。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說謊的目的主要是前面兩點。家長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以後改了照樣是好孩子,但好孩子是不能說謊的。
-
4 # 淅爸育兒記
誠實是一種美德,誠實的一種進階是誠信,這更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相信沒有一個家長希望孩子學會撒謊,但所有的家長都會發現一個事實:孩子不知從何時開始就學會了撒謊,沒任何人教導,也沒任何模仿物件。
對於孩子撒謊,有兩種怪象:
越是要求孩子不做,孩子越是撒謊得厲害;
孩子做到了不撒謊,但是長大了成為24K鋼鐵直男;
個人不是針對誰,而是絕大多數家長對此的教育方式走偏了,僅因對“撒謊”的認知停留在了“誠實是一種美德”的思維中。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會撒謊,從他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在特定情況下,撒謊並不是一件壞事,“善意的謊言”就是這樣的情況。而善意的謊言,其背後的本質是:情商+表達方式;
撒謊是一件無法杜絕的事情,那麼對待無法杜絕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疏導,引導孩子把謊言用在正確的方向上。對待孩子的撒謊行為,個人做出以下的建議:
一、孩子為什麼會撒謊?一個孩子會撒謊,那麼通常有兩種原因:
尋找自我定位(在家庭中,在集體中,在父母心裡,在老師心裡...);
逃避責任;
來看兩個事例,更好的理解這兩種狀態:
事例一:
媽媽在忙著家務,她交代哥哥和弟弟玩,媽媽總不忘記交代哥哥:“好好和弟弟玩,不要打弟弟了!”沒一會兒,房間就傳來弟弟的哭鬧聲,媽媽開啟房門就看見哥哥騎在弟弟的身上。不管怎麼訓斥,哥哥就是不承認自己欺負弟弟。
在這個例項中,哥哥的行為被認為是抵賴,但他真正的目的並不是逃避責任,事實都擺在眼前了,他的目的,是不想破壞自己在媽媽心裡面的地位;
事例二:
菲菲考了60分,但是她動了動手腳,把“6”改成了“8”。因為她知道,如果是60分,自己將面臨著什麼樣的處境:加倍的學習、父母的懲罰...而回到家,菲菲還真的好像自己考了80分一樣的輕鬆自在。她需要不斷的用新的謊言去為舊的謊言做掩護。
在這個事例中,菲菲並不是希望維護自己的地位了,她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或者說已經麻木,她的側重點在於逃避責任。
二、孩子要的不是要求,家長要做的也不是要求孩子撒謊的時候,需要的不是家長的要求,恰恰相反,孩子需要家長的尊重和理解。
什麼?!孩子撒謊,家長還要尊重和理解他?這不是縱容孩子麼?!
當孩子在維護自我定位而撒謊時,面對不要撒謊的要求,孩子有什麼好處?那隻不過是單純的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已;
當孩子在逃避責任而撒謊時,面對不要撒謊的要求,孩子有什麼好處?那隻不過是對家長的屈服;
其實,家長用“不撒謊”這種要求,其真實的需求是想讓孩子配合。既然是配合,那就要求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三、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返回到事例一中,撒謊的哥哥,如果家長此時只是單純的要求孩子不撒謊,那麼下一次同樣的情況還是一樣會發生;
媽媽可以採取這樣的動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和哥哥說:“你能很好的和弟弟一起玩的,對麼?媽媽相信你是個能把弟弟照顧得很好的好孩子。”
又或者在衝突發生後,這樣和孩子說:“媽媽相信你不是在欺負弟弟,你只是在和弟弟玩,不過我們來想一想,騎在弟弟身上,弟弟會開心麼?我們還有其他方式和弟弟一起玩麼?”
返回事例二中,隱瞞成績的菲菲,相信孩子的小伎倆是瞞不了家長的,那麼家長或許會暴怒,甚至給孩子一頓打,而後放下狠話:“下次再敢這樣,我就打斷你的腿!”,給了孩子身心雙重傷害。
媽媽可以採取這樣的動作:配合孩子的謊言,給試卷上簽名,孩子第二天還是要上交試卷給老師的,此時孩子就必須面臨老師的教育。謊言終將會被拆穿。當孩子品嚐到苦果之後,媽媽只需要和孩子這樣說:“其實,媽媽昨天就發現你改了分數,但是沒有拆穿你。你已經體會到了,如果你撒了一個慌,那麼你就必須不斷的用新的謊言去掩蓋,這種感覺真的好嗎?而無論你怎麼努力,到最後還是被拆穿了。”強調了撒謊的難受;
而後再和孩子說:“媽媽想,你是不是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了,我們一起來解決她,你覺得怎麼樣?”
四、側面的影響如果家長能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那麼贏得孩子的配合簡直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
而這樣一來,家長也在用言傳身教,教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他們的孩子,總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更加的勇敢果敢。
回覆列表
原因很簡單,因為誠信是我們國家的美德。而撒謊跟誠信相違背。
在很多人眼裡,撒謊就是品行不好,其實,撒謊並不是是萬惡的,它也是有好處的。
比如,會得到好的人緣。阿姨做的菜很難吃,你撒謊說好吃,阿姨就會很開心,願意和你親近。
親人得了很重的病,你撒謊說沒事,小問題,過些時間就會好,親人的心理就會好受很多。
孩子成績不好,他自己也快沒了信心,你撒謊說老師說了,只要他再努力一點點就會好起來,孩子聽後就會信心十足。
......
所以,有時候也是需要撒謊的。
在《沒有人可以不說謊》這本書裡,作者指出人人都會說謊。
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我們每天會用到5~200次程度不等的謊言——政治場合中、廣告中、工作和生活中,當然也包括面對我們自己時。
所以,要求小孩子做到不撒謊是不可能的。
兒童心理學家透過實驗發現,早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有30%的兒童開始出現撒謊行為了。
父母應該做的是正確引導孩子在什麼情況下不能說謊話。
事實上,孩子撒謊大多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比如,孩子把杯子打碎了,他害怕被父母責怪,就說是家裡的小貓打碎的。
這也反應出父母平時喜歡批評孩子,造成孩子心理膽怯,做錯了事,害怕受到批評,就撒謊了。
所以,父母儘量不要批評孩子,多鼓勵,就事論事,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父母要告訴孩子在這幾種情況下不要撒謊。
1.不要隨便撒謊。
就像狼來了故事裡面的放羊娃一樣,用謊言拿別人消遣,最後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害了自己。
隨隨便便撒謊,容易撒謊成性,失去他人的信任,不容易有朋友,被別人孤立。朋友多了路好走,沒朋友,成長路上就會受阻。
2.不要為了逃避責任就撒謊。
很多小孩子做錯了事,害怕承擔責任,就死不承認,甚至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這樣就會導致自己失信於他人,被他人瞧不起。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還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從而害了自己。
3.不要為了利益而撒謊。
有些孩子,為了得到一些好處就撒謊,比如,老師說在家裡幫媽媽做家務的孩子可以得到一塊蛋糕,孩子其實在傢什麼都沒做,但為了吃蛋糕,就撒謊說幫媽媽擦桌子了。
這樣養成習慣以後,長大後很可能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從而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和成長道路。
任何事物都有好壞兩面,撒謊也是有好處有壞處,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