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叛逆的老師1

    家長應該透過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讓吃飯、睡覺,都變成培養時間觀念的一個環節。 

    1、生活習慣

    在孩子日常生活的時候要堅持做事情的順序,比如早上是先刷牙還是洗臉、把玩的玩具收拾起來才能看電視等。為了能夠加深孩子的時間觀念,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序進行。你要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告訴他。比如:今天七點起床穿好衣服、吃完飯、我們今天去外婆家待半天。6點鐘,先等爸爸下班回家,然後我們去樓下騎你的小車。我看了下時間,還有30分鐘爸爸就到6點了。”(即使小朋友並不認識鐘錶,你也可以這麼說。)

    2、以身作則

    家長在時間觀念方面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每天都慢吞吞的怎麼來要求孩子。每天按時上學、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哪?每次到時間了孩子還在遊樂場哭鬧著不走,最後家長說“那就再玩會兒釣魚”,孩子怎麼可能會認為時間很重要?送給各位家長一句話:“重在堅持原則,重在堅持執行!”時間觀念不是一時就有的,都是慢慢養成的。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小朋友互相監督。

    3、給孩子自己分配時間的權利

    孩子還小和大人理解的時間的意思不同,大人經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孩子理解的沒有大人理解的那麼深刻,這就需要在日常中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每天家長一定要給留給孩子自行支配的時間。每次給1-2小時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在家長給孩子制定制度之後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耍賴發脾氣就終止。孩子有進步了家長要及時表揚,以及獎勵。這樣的方法是對於有原則、不縱容孩子的父母就比較容易執行。如果是比較溺愛孩子的家庭執行起來就比較困難,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就要從養育孩子觀念開始教育。

  • 2 # 青青藤教育

    在幼兒園,每當假期回來是比較忙的時候,在幼兒園剛剛形成的生活常規,放假回來後,就都忘記了,老師需要帶孩子們重新熟悉幼兒園的一日流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幼兒園的一日流程有很大的關係。

    1,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庭中,都要按照一套時間作息來安排一日生活。現在的爸爸媽媽都是80和90後,上班壓力大,每到週末和假期就完全脫離日常的作息,睡得晚,起得晚,孩子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的作息來進行一日活動。

    如果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在家庭中也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來,吃飯,睡覺,活動,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2.讓時間看得見

    每個孩子都愛玩玩具和看動畫片,常常看完一集還想接著看下一集,其實跟成人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就可以跟孩子指著電視上方的時鐘說,長針指到8就必須去洗漱睡覺了。

    時間觀念也是生活中一點一滴形成的,這就是習慣。幼兒園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還需要家園共育,做好配合。

  • 3 # 五色時間管理法

    使用計時器!

    並設定一個時段來完成那件重要的任務。

    設定多長時間,要視孩子的年齡而定,並由你來決定多長的時間適合你的孩子。

    一般而言,學齡前的孩子只需五到十分鐘;小學階段的孩子或注意力短暫的孩子,約設定三十分鐘;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設定一個小時。

    也許孩子在一開始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五或十分鐘,這或許不是長時間,但總勝於他們什麼事都不做。而且透過這種方式,孩子保持注意力時間長度會慢慢增長。

    同樣是八歲的孩子,有的可以一次就專注在某件事情上一整個小時,但有的卻只能專注二十分鐘。因此,你所要考慮的因素除了年齡之外,還包括每個孩子的專注力與體力程度。

    若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那麼就從設定計時器十分鐘開始做起。不過,隨著計時器的滴嗒聲,要遵守兩項簡單規則:

    1.在這十分鐘內只能做那件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2.堅持十分鐘,不中斷、不休息。一個拖延的人可能會把一件只需三十分鐘便能完成的事情,拖了兩個月才完成,因為休息或中斷的時間太多了。

    順便一提,計時器有各式各樣的造型,不妨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款式,讓他們更喜歡去使用它。

    然後,當計時器鈴聲大作,孩子的專注力一直沒有中斷,堅持到做事時間結束時,你該怎麼做呢?當然是好好的讚美、獎勵孩子了。

    關鍵提醒

    讓孩子選擇一項他拖延得最嚴重的事情,然後給自己設定一整個小時的來完成它,而且不許中斷、不能休息。

  • 4 # 糖果媽媽愛孩子

    現在大家都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天事情非常多,時間安排很緊湊。

    可許多父母煩惱的是,孩子根本不在乎你有多忙,接下來有多麼重要的事情。你一連聲催促,讓他快點,你馬上就要遲到了,可孩子根本就充耳不聞,父母就快氣炸了,這主要是因為孩子沒有形成很好的時間觀念。前兩天剛聽一位同事說過:她女兒上小學時,到校時間比她上班晚,她每天早上先把女兒帶到單位,打了卡之後再送女兒去上學。

    結果每天眼看她就要遲到了,各種催促女兒快點洗漱,可女兒總是慢悠悠的,竟然還會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坐在馬桶上看書,氣得她火冒三丈,沒少為此收拾過女兒,可收效甚微。

    這學期女兒上了初中,老師要求的到校時間變早了,這下好了,早上再也無需她催,女兒早早就洗漱完畢,反而是催著她趕緊出門了。要想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習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法入手。

    首先,從小教孩子認識鐘錶,並在孩子做日常事務時,父母透過給他計時的方式,讓孩子對時間有個直觀的印象。

    其次,父母如果有重要緊急的事情,提前給孩子說清楚,並講明守時的重要性和一旦遲到的利害關係。再次,給孩子製作日常慣例表。

    孩子的日常慣例表不應該太緊湊,儘量寬鬆靈活一點,但一旦定下來就要嚴格執行,透過在固定的時間,儘量做固定的事情,讓孩子能夠形成更好的時間觀念。

  • 5 # 雷雷學教育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時間觀念的強弱反應效率的快慢。那麼時間概念不強,也意味著學習效率、反應能力的減弱。而時間概念不強影響最大的就是信任問題,這大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煩。

    所以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時間的成本上給孩子上課。可以從以下方面逐步過渡,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反應能力的終極目的。

    1)做小遊戲,規定時間內完成有獎勵,超出有懲罰。這類專案可以獎勵別的活動,不提倡物質或遊戲等換取獎勵。

    2)讓孩子獨立完成一次約會。約小朋友出去玩,讓孩子自己從預約到打電話,到約定時間,最後完成約會為止。家長強調時間的重要性,適時提醒。

    3)讓孩子獨立完成一次家庭的出行安排。小點的孩子可以做週末一天的計劃,從出發到目的地,到回來的時間,詳細的計劃會對時間分割的很細。

  • 6 # 少兒創意美術李海老師

    我是專注少兒美術教育的老師,很多家長朋友也都不斷反應孩子的這些問題!這也是我比較重視的,在少兒美術的教學上我傾向於興趣培養,又把良好的繪畫習慣作為重點,從小灌輸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的!

    其次就是多做些親子互動遊戲,融入孩子的世界,再生活中也可以增加時間觀念的遊戲,例如:穿衣服比賽,吃飯比賽,跑步比賽等等,贏得比賽一定要口頭嘉獎或其它獎勵,樹立信心和成就感,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就難了,你只要做好堅持,孩子的變化是能看到的!我在課堂上就有個規定:每次前三名來上課的獎勵小印章(積累可以兌換禮物),很多小朋友放學都在畫室裡寫作業了,結果卻不是單純的因為禮物,而是我每天都會表揚孩子們,她們也需要尊重和榮譽!孩子好的習慣我們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豎起大拇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個時間段跑步減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