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因為黃庭堅的詩太深奧,深奧到沒有辦法看懂!

    我們現在處於白話文時代,在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會有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中學之後的詩詞往往都跟隨一些註釋。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這一首詩。

    但是,黃庭堅的詩,以現代學者的水平,根本沒有信心進行註釋。不僅僅是深奧或隱晦,有時甚至達到了冷僻的地步。

    他的詩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一套考題,考校你讀過多少書,考驗你知道多少典故,除了當世大學者,大文豪以外,一般人是讀不懂他的詩的!黃庭堅的詩,別說是現在,就是當年也沒有幾個人敢說看得懂。

    要知道,古代文人和現代文人是不同的,古代文人四書五經,詩詞曲賦,全秦上古六朝文都是背誦如流的,連李清照都可以隨時指出某個字在某本書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來,李清照是記憶天才,按她的天賦乘以十分之一好了,你也可以想得得出,當年的那些文人有多恐怖?而現代文人呢,有多少敢宣稱讀遍了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文化典藉?民國時期的那些宗師好像全故去了吧?現在的教授,能把四書五經全背下來就已經很牛叉了!何況其它?在古典詩詞領域內,目前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學者了。

    把他的詩放進中學教材,先不說中學生能不能看懂,光是註釋就沒有一個人敢聲稱自己的註釋是全的,是對的!而且,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目前來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敢聲稱自己能看懂黃庭堅詩中所用的典故!

    黃庭堅是杜甫的超級粉絲,他認為杜詩“無一字無來處”,並且身體力行,在自己的詩作中也是詞詞字字都有出處,都有典故。他認為“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但是,從目前來看,他在這條路上走進了一個極端。讀他的詩就像是進了一個迷宮一樣。如果說讀王安石的詩,雅人能讀出典故,俗人也能讀出大概來。但讀黃庭堅的詩,哪怕是個學究,也得擔驚受怕,唯恐理會錯了詩中的典故,從而讓別人笑話!

    《隨園詩話》有載:餘不喜黃山谷詩,而古人所見有相同者。魏泰譏山谷:“得機羽而失鷳鵬,專拾取古人所吐棄不屑用之字,而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也。”王弁州曰:“以山谷詩為瘦硬,有類驢夫腳跟,惡僧藜杖。”東坡雲:“讀山谷詩,如食蝤蛑,恐發風動氣。”郭功甫雲:“山谷作詩,必費如許氣力,為是甚底?”林艾軒雲:“蘇詩如丈夫見客,大踏步便出去。黃詩如女子見人,先有許多妝裹作相。此蘇、黃兩公之優劣也。”餘嘗比山谷詩: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畢竟味少。說來說去,全是對黃庭堅為詩之法的質疑甚至是否定。

    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論及黃庭堅時,有如下一斷論述:“讀書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陳言”點鐵成金,明白他講些什麼;“讀書少”的人只覺得碰頭無非古典成語,彷彿眼睛裡擱了金沙鐵屑,張都張不開,別想看東西了。”也就是說,讀書少的人根本看不懂他的詩。但實際上,““讀書多”的人對黃庭堅的詩都疑神疑鬼,只提防極平常的字句裡有什麼埋伏著的古典,草木皆兵,你張我望。”(錢鍾書)

    杜詩確實有不少是運用典故的,但若是杜詩字字句句皆有典故恐怕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了。如果一個人讀書讀到通透,別說是杜詩,哪怕是白樂天的詩歌恐怕也能字字句句找出典故來。

    創作古詩詞時,用典故是一個非常取巧的法子。會立馬上讓你的詩詞產生一種異樣的韻味,而且還能減少字數。比如以劉郎說桃花,以灞岸說離別,以沈腰說俊美消瘦,只用兩三個字就把古人的整首詩的韻味給概括進去。而且還可以給人以含蓄雅緻之感。所以說後來的詩人,經常用典故也是無奈之舉。沒辦法,根本沒有什麼真情實感,還偏偏要寫,不用典怎麼可能寫好。用吧!

    宋詩在王安石那裡就開始大量用典故,一直到黃庭堅開始登峰造極。以致於整個宋朝的詩作(除了絕句用得少一些)都是這個樣子。所以,有些明朝人非常看不起宋詩,在編寫詩集時,從唐朝直接轉到明朝,宋朝連提都不愛提的,一棍子全打死了!

    其實宋詩並不是這樣子的!只不過黃庭堅太出名了!影響太大了!

    有些跑題!

    原因分三種

    一、黃庭堅的詩實在太晦澀,根本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學習,別說中學生,就連大學生都不輕易敢招架。

    二,當今中國,沒有人有膽量有學識敢給黃庭堅的詩做註釋,唯一的辦法是拿前人的現成註釋來充數。

    三、為了典故從而拋棄詩詞本身的順暢和自然,讓詩變得那麼模糊不清,這終究不是正規的學詩之路。

  • 2 # 洗桐女史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這個詩派的觀點是點鐵成金,就是借鑑,然後奪胎換骨,這種在今天可能容易被認為是抄襲行為吧,因此可能會引起爭議吧。

    這個僅僅是我的猜測啦。

  • 3 # 北門猿

    題主很嚴謹,說的是“很少”選入語文課本。因為黃詩確實有入選語文課本的例項。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讀本,《生命進行曲》:

    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需要說明,這裡講的是我上學時的情況,現在教材有無修改,我就不知道了。黃庭堅雖然入選,但既然不在課本而在讀本中,數量又少,那麼題主的疑問雖然不全對,應該說也有幾分道理。我猜是因為大學以前的語文教育,並不注重教給你文學史的變遷,只是從作品本身的質量和風格來選擇。江西詩派在詩歌發展史上固然很重要,但黃庭堅本人的詩詞水準雖然上佳,可放在二千年時間裡,也只好往後擠擠嘍。黃詩用典的確是多,但要說是由於沒人能看懂所以不選,恐怕是誇大其詞了。用典多的有辛棄疾,用典怪的有李賀,又多又怪的有李商隱。語文課本對這三個人尚且不避,何至於怕一個黃庭堅呢。

  • 4 # 歷史春秋網

    語文課本本來詩詞入選就不多,一個詩人入選少很正常。中國的詩詞浩如煙海,作者成千上萬,哪就都入選啊,黃庭堅也不是沒有,只是少而已。

    中國的詩人,如果從詩經算起,春秋戰國有屈原、三國時代有三曹,晉朝陶淵明,隋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詩人,宋代蘇東坡、李清照、柳永等。實在太多太多,黃庭堅也算一個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與張耒、晁補之、秦觀素有蘇門四學士之譽,雖然跟蘇軾相提並論蘇黃,但實際上他跟蘇軾比起來,人們更認可蘇東坡。黃庭堅雖然知名度也不小,但看跟誰比,跟歷史上這些有代表性的大家比起來,還稍遜風騷了點。

    最重要的原因是,語文課本不光是學文學知識,還看政治走向的,從某方面來說,語文也是政治的工具。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人代表了愛國,陶淵明等人代表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中華脊樑,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其特點,達到了詩歌的高峰,反映的是憂國憂民的現實生活,而黃庭堅跟他們比起來,在政治意義上稍遜一些。黃庭堅在歷史上,雖然詩歌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他的詩詞不屬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那一種,而屬於比較深奧富有禪意的那一種,讓人覺得讀懂難、賞析難、傳授難。他更大的成就不是詩詞,而是書法。蘇、黃、米、蔡,黃就指黃庭堅。所以在課本上選他較少,也在情理之中。

  • 5 # 天地伊人1

    涪翁才力雄健,有點鐵成金,水中著鹽之法,用典千古無二。一首詩中,有句句借古人文句者,無博學者不能讀也,此翁最善透過一層或多層,解析實質,無大才力和大閱歷者讀了也不能深解其義,何況高中生。深層次講,涪翁是中國最深奧最能看透人性和達人,東坡次之。

  • 6 # 瀟湘語文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生於1045年8月9日,卒於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遊學於蘇軾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生前與蘇軾並稱“蘇黃”。黃庭堅著有《山谷詞》,其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一生寫作詩詞甚多,留存後世近2400首。詩有代表作《牧童詩》《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荊江亭即事》《登快閣》《寄黃幾復》《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漸》《晚樓閒坐》《清明》《新竹》《題竹石牧牛》《春近四絕句》《登快閣》等。詞有代表作《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謁金門·示知命弟》《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清平樂·春歸何處》《念奴嬌·斷虹霽雨》《滿庭芳·茶》《鷓鴣天·人生莫放酒杯幹》《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南歌子·槐綠低窗暗》《品令·茶詞》《望江東·江水西頭隔煙樹》等。

    江西詩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尤其注重用字,重視句法,講究章法。黃庭堅的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但理勝於情,文辭較古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庭堅的詩詞入選中小學課本。

  • 7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88

    說實在的黃庭堅的詩,課文裡學的比較少。只學過一首(寄黃幾復),本人也比較喜歡古詩詞,會的也不下於300首包括會背釋義。黃庭堅是北宋文壇四大家,四大家有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的。其他幾位的詩學過很多。怎麼說呢?就題材範圍而言,黃庭堅的詩沒有顯著特點。再就是黃庭堅詩也比較難懂。讀懂難.也很難理解其中的詩意。

  • 8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謝友邀。

    黃庭堅入選語文課本的詩詞少這不足為怪,本人認為其原因,一是當今課本入選的詩詞量很有限,而中國古代詩詞傑作如雲,流傳至今更有影響力的作品太多了。二是黃庭堅的詩詞傳下來的作品近二千三佰首,數量也不為少,可膾炙人口的詩詞並不很多。而詩詞的分量主要在於它的藝術性和被廣泛接受的影響力。

    黃庭堅是北宋文壇影響力很大的詩人和書法家,在當代名氣就很高,詩為江西派的開派宗師,蘇門四學士之一,書法的成就尤高。其對詩的理論也有很深研究,講究詩的煉字,要求每字都有出處,講求句法和章法嚴謹,在當時追隨者很多,門徒廣大。

    也正因如此,本人看來黃詩匠氣過重,有許多作品並未尚簡而恰恰很委曲難懂。本人手裡有其詩全卷是2002年出版宋人任淵校注本,常常把字縫都讀完了也沒看明白,當然終歸是水平太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哪個壞習慣你最受不了,你因為什麼事情而打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