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攝影的平哥
-
2 # 草根玩特效
3點建議:
1 更好的收音裝置
2 更強的專業知識
3 更多的實踐拍攝
-
3 # 勝利-孫勁松
1,拍攝時我一般喜歡在主機位上架日本阿茲丹SXM-30話筒,這個話筒非常方便攜帶,而且錄音質量特別高,有立體聲和指向形槍麥兩種錄音可以選擇,同時還有三個檔的電平輸出,是拍攝微電影小投入製作最佳聲音採集方式。2,索尼小蜜蜂。這個產品也非常成熟,目前是新聞採訪、微電影採訪的主要工具,音質也同樣值得信賴。3,用專業話筒+防風罩加+挑杆,這個需要有專業拾音,效果更好,但需要增加專業人員,也意味著製作成本更高。以上是目前國內微電影拍攝中常見的幾種提高錄音手段,供大家選擇。
-
4 # 袁大頭影視劇
現場錄音
第一、雙系統優先,不管攝影機是否能夠錄音。當然,聲音直接錄到攝影機很方便,不需要拍板同步,不需要在後期剪接之前,先對準位置,而且影像檔案總會有聲音。不會出現找到影片檔,找不到聲音檔。攝影機當然就是影像捕捉的裝置,在聲音的效能方面,在過去這麼多年,也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同樣長足進步的專業錄音裝置相比,總是相形見拙。比如24位元解析度、無壓縮以及高達96KHz(甚至192KHz)的取樣頻率,都不是在攝影機上可以看到的。 雖然16位元好像已經足夠,不需要24位元的144dB的理論動態範圍。的確,播放的16位元是足夠了,不過在錄製的過程中,能夠精確完全使用到16位元總是很少見的。24位元提供了寬廣的空間給拍攝錄音的動態範圍,讓後製不用到處碰壁。另外一個好處:雙系統錄音,表示不需要拉一堆線到攝影機。攝影師也不用擔心不小心搞錯了錄音的設定。
第二、專門的Boom操作員錄音的工作,首先得把麥克風放到最佳位置。拍攝的同步錄音,為了讓麥克風不要出現在畫面中,但是還是要想盡辦法讓麥克風靠近音源,Boom man是錄音成功的第一關鍵,麥克風放錯了位置,錄音師除了乾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自己動手,就成了Boom man了。但是錄音師如果還得處理其他的工作,Boom man更應該有專職人員,不但要專職,還得有經驗。 他必須懂聲音的現象,最好懂聲學。也要懂麥克風,也得明白光影的關係,不是麥克風不要出現而已,麥克風與Boom竿的影子也不能出現。他必須像只靈活的貓,安靜無聲的行動,不會被電線、軌道絆倒,也不會一頭撞上攝影機搖竿或腳架。他也必須像運動將,長時間高舉釣竿好像以前軍人練刺槍術一樣。
回覆列表
你指的音響效果是拍攝時的收音效果吧,首先拍攝微電影肯定不能有拍攝裝置以及收音裝置的穿幫鏡頭。給你幾點建議
根據你預算成本以及拍攝器材可以選配不同的收音裝置,比如這種安裝在機身上的便攜性指向話筒;
還有如果是在戶外拍攝可以在麥上加一個防風防震罩,降低噪音汙染。
這些都是比較入門的收音裝置。
還有就是後期製作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場景音效。比如下雨打雷的聲音等。這樣影片的音響效果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