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軍機處是雍正設立的。
6
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清朝的軍機處,基本上相當於內閣。

    內閣,始於明朝,清初沿襲。

    一、明朝建國初期,曾設定丞相之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因丞相胡惟庸結黨營私,權傾朝野,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深感皇權受到相權的威脅,以謀反案誅殺胡惟庸後,裁撤丞相一職。

    但偌大的國家,工商軍民學,紛繁的政務,畢竟皇帝精力有限,難以應付,於是,以內閣大學士備皇帝諮詢處理政務,形成內閣大學士多人分散權力行使丞相部分職權,也就是事實上的宰相;明朝後期,又設內閣首輔大學士,就是實際上的首席宰相。

    (宰相,不是官職,是不設丞相官職時,對行使丞相職權、類似丞相職務官職的習稱)

    二、清朝始仿明制,設定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皆為最高品級一品官員,以殿閣大學士行使丞相部分職權,備皇帝諮詢,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大學士多達6人,避免集權,是為宰相。

    但自雍正皇帝,因西北戰事需要,設立軍機房,後改軍機處,在皇宮外廷,內廷的牆外辦公,晝夜值守,隨時備皇帝諮詢,草擬詔書等。

    軍機處,初僅為辦理軍務,後逐漸軍國大事皆經辦理,取代內閣職權,演變成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設員額不定的軍機大臣,由才能卓著的皇帝親信大臣充任,軍機大臣皆有本職,多為六部尚書、侍郎,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首席軍機大臣由滿族皇室親王擔任。

    殿閣大學士由行使丞相部分職權的實職,變成尊崇位高的虛職,成為皇帝授予文武勳臣的榮譽性加銜職務。

    晚清重臣左宗棠任軍機大臣,榮譽加銜東閣大學士。

    僅供參考。

  • 2 # 超級榨油工

    明朝 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經過兩任宰相李善長,胡惟庸,特別是胡惟庸案件之後,便取消宰相編織改設內閣。在皇帝能力很強的時候,內閣也就是個輔助作用。但是貌似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就沒有啥特別出名的皇帝了。基本都是能臣自治!內閣權利大到極致,就算皇帝不管事兒,國家機構也會正常運轉,內閣就相當於帝國最高行政機構。

    所以朱元璋設計的國家機器還是相當完善的,就算比如萬曆皇帝那麼多年不上朝,國家還是正常運轉。當然明末之時,明朝的意外滅亡不能歸責於內閣了。當然清朝設立軍機處,本意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天子權威。再者清朝皇帝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鬥爭之後菜了坐上了皇帝寶座,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強悍,比較勤奮!比如雍正老爺子純粹就是沒人幫忙給累死的。說到底內閣其實在明朝跟君主立憲差不多了!但是吵來吵去沒人拿主意,或者只顧著個人利益,導致國破家亡,招來異族入侵!而清朝的軍機處純粹秘書機構,大主意皇帝拿,軍機處一點權力沒有,頂多給個參謀意見!還是那句話,近親通婚害死人,結果就是生的子孫智商越來越差,諾大個帝國被小小的英吉利差點搞得亡國滅種!我泱泱中華貽笑大方。

  • 3 # 勇戰王聊歷史

    清朝時,是有自己的內閣的,滿文稱為多爾吉衙門。

    滿清入關後,沿襲明朝制度,在順治十五年開始設定內閣。而且,內閣大學士俱加殿閣銜,雖然品級只有五品,卻加尚書衘入閣,享受正二品待遇。

    順治帝死後,滿清貴族取消內閣。直到康熙親政以後,在康熙九年,又重新設立內閣。到雍正八年,內閣大學士已經是正一品高官,內閣學士也是從二品。

    不過,內閣的存在不利於皇帝加強中央集權。於是,雍正又搞了一個軍機處,處理軍國大事,削弱內閣權利。內閣只負責一些日常事務。

    乾隆繼位後,內閣權利更輕,票擬本章例行公事。

    雍正設立軍機處時,內閣依然存在。

    雍正設立軍機處的最初目的是處理西北軍務。但是,自軍機處設立以後,內閣就成了擺設。沒有入軍機處的大學士,是沒有實權的!

    朝廷的重要事務批覆都由軍機處直接廷寄給各地,無需內閣處理。內閣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朝廷中樞機構,而實權是在軍機處。但是,軍機大臣也只是皇帝的傳話筒,皇帝在軍機處搞一言堂。天下的所有事務,都經過奏摺,由皇帝批覆處理。

    軍機處也不同於明朝的內閣。

    軍機處只是皇帝的私人秘書處,都聽皇帝的。而明朝內閣有實權,像張居正這樣的內閣首輔都敢跟皇帝叫板。所以,兩者權利差很多。

    更別說與近代西方內閣比較了。西方內閣是由選舉產生,並由佔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是名副其實的實權機關。清朝的軍機大臣可是都要聽皇帝的。

  • 4 # 海研會

    清代的軍機處取代了內閣的很多許可權,但不能說軍機處就是內閣,因為軍機處存在的同時,清王朝的內閣也還存在。

    (位於隆宗門內的軍機處值房,在現代故宮咖啡館的旁邊)

    清代的內閣制度沿襲、模仿自明朝,是重要的輔政機構,即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機關。清代雍正年間,因為西北用兵,而內閣位於太和門外,擔心由宮中至內閣間的檔案、資訊來回傳遞會發生洩露機密的問題,於是直接在宮中隆宗門內設立軍需房,輔佐皇帝處理緊急軍務(時為1726年),後來演變成了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軍機值房內景)

    起初,軍機處所負責的仍主要是輔助皇帝處理重要軍國大事,後來逐漸對一般性的國家政務也加以過問,於是形成了軍機處事實上蠶食了內閣權力的局面,軍機處取代內閣成了最重要的輔政機構。不過在軍機處設立的同時,內閣仍存在,也還負責處理一般性的輔政工作。

  • 5 # 小李講史

    內閣和軍機處不能劃等號。內閣是處理朝廷庶務和一般行政性事務,軍機處處理雍正以後的軍國要務機構。但一般首席軍機大臣是由內閣大學士兼任。

    今天我們首先要說的是清朝的內閣(內三院)。

    關外清內閣的產生

    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文館為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和內弘文院。它們的職責分別是:

    內國史院:

    1、執掌皇帝起居、皇帝詔令,收藏御製文字。

    2、軍事行政事宜。

    3、編纂史書,撰寫祭天表文,編修實錄。

    4、編纂機密檔案和官吏章奏。

    5、記錄官員升降記錄,撰寫功臣母妻誥命印文。

    內秘書院:

    1、執掌與外國往來書札。

    2、掌錄各衙門奏疏及辯冤詞狀。

    3、皇帝敕諭文武各官敕書。

    內弘文院:

    1、職掌註釋歷代善惡之事,御前侍講。

    2、皇子和諸王侍講。

    3、頒佈各種制度。

    內三院在皇太極時期只是皇帝的秘書兼顧問,不具備一定的行政職能。和明朝能夠票擬的內閣,清初的內閣遠不如其重要性。

    順治時期的內閣(內三院)

    這種狀況持續到入關後有所變化。順治元年(1644年),內三院大學士開始有了票擬的權力,開始分擔清政府的部分職能。但是內三院的票擬事務只侷限於諸如官民奏報之事,用人行政諸大端依然不在內三院的掌控之中。

    順治十五年(1658年),內三院改為內閣,真正的成為了清政府的中樞機構。即使是這樣,清初內閣依然受滿洲貴族議事會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內閣票擬權力受到嚴重限制。二是內閣大學士對政務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揣摩上意而進行票擬。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駕崩。內閣被改為內三院,權力依然受制於滿洲貴族議政會議和輔政四大臣手裡。

    康熙時期的內閣(內三院)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除去鰲拜之後,內三院重新恢復成內閣。內閣負責處理朝廷日常事務的職能進一步明確,內閣權力有所加強。

    清內閣職位構成

    雍正以後的內閣和軍機處的關係

    雍正皇帝為了針對西北用兵,在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軍機處。以往內閣的大學士搖身一變成為軍機大臣。至此之後,內閣大學士加上軍機大臣的職銜,就獲得了比較固定地參與軍國要務的機會,內閣大學士也變成了“真宰相”。首席軍機大臣必出自內閣大學士成為了慣例,軍機處成員大多出自內閣,嘉慶之前的軍機章京,幾乎都被內閣成員所壟斷。

    此外,入職軍機處的大學士基本上是皇帝信任的大臣,他們既能管理六部部務,又能參與軍機密務,權勢鼎盛,至此之後,清朝權臣輩出,于敏中、和珅之流不勝列舉。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軍機處剝奪了內閣的權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內閣一開始就是作為大清王朝最高的行政管理機關,處理著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務,這顯然是軍機處無法取代的。

    內閣的職能部門構成

    清朝內閣威脅到了皇權了嗎?

    清朝的內閣只是服務於皇帝的處理朝廷日常事務的行政機構,並不是一個權力機構,它和專制皇權不存在矛盾衝突,它只是輔助皇權加強的工具。

    內閣大學士,皇帝大秘書

    清代殿閣大學士在乾隆時期逐漸完善,分為“三殿三閣”。“三殿”指:文華殿、武英殿、保和殿,“三閣”指: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官員任大學士升遷順序也是從體仁閣到文華殿,他們都是正一品,滿漢各兩人,其職責跟內三院大底相同。大學士下設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從一品,職責輔佐大學士。再下設學士、侍讀學士、侍讀、典籍、中書等職位。

    我們熟悉的人物如范文程、洪承疇、索額圖、明珠、李光地、馬齊、張廷玉、鄂爾泰、傅恆、和珅等都曾擔任過大學士。

    文淵閣照片

    清代內閣的故事,我們今天就簡單地講完了!內閣實際上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特點,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就不再贅述。大家知道內閣在清朝屬於重要的行政部門,我們這篇文章的科普目的就達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雲社的段子都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