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君耳書影愛相聲

    德雲社的都是傳統翻新以及自己創作的。

    德雲社的老段子翻新

    比如我入坑聽的第一個相聲《西征夢》就是有傳統相聲夜行記翻新過來的,夜行記講的是慈禧在八國聯軍進北京跑到山西找人打仗的故事。《文武雙全》這段相聲是結合了傳統相聲大保鏢和文章會,把這兩段傳統相聲糅合在了一起。還有《揭瓦》《託妻獻子》基本保留了傳統相聲的概構,《武墜子》基本也保留了傳統相聲的所有,但最後戴頭盔、撒麵粉那確實有點驚到觀眾,沒想到相聲還能說的這麼鬧騰。

    自己創作新段子

    郭德綱最經典段子我字、你字系列,也是郭德綱最巔峰的時候,不過得加上郭德綱、張文順合說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相信老剛絲都聽過這一段,而且肯定不止一遍,當時我第一次聽的時候真是眼淚在打轉,心裡五味雜陳的。我字、你字系列其中很多都是根據郭德綱早年經歷和自己心路歷程進行改編的,王自健也在節目中說過,郭德綱當時在05、06年時的業務水平在業內認為是神級水平,小蘑菇(常寶堃)在世時也就這樣了。

    《我要上春晚》《我要反三俗》《你要高雅》等等經典段子也成了郭德綱的經典語錄,經常看到網友在尋找郭德綱的經典語錄,大部分都出自這兩個系列相聲裡面。比如:相聲好啊!抨擊醜惡,藿香正氣(弘揚正氣)。大夥是願意聽啊,是願意聽啊,還是願意聽啊,我決不強求。啊?你不知道我?我藝術家啊!我都藝術家一個多禮拜了我。您大點聲不費電!相聲好啊!抨擊醜惡,藿香正氣(弘揚正氣)。還有很多,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舉例了。

    現在的現掛

    現在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基本都是現掛,臨場發揮。郭德綱寫好一段相聲的架構,平時沒事的時候郭德綱就會和于謙按著架構大致來一回,兩個人對幾回詞就會上場開始說了,但大部分都是現掛。大家如果仔細聽郭德綱于謙相聲的話,從他倆進場拿觀眾禮物到回到後臺,一直都在現掛,而且一段相聲每次都是不同的,都有新的包袱,所以即使網路平臺這麼多德雲社的相聲,但德雲社商演每場都還是滿坑滿谷,這肯定還是有原因的,如果真像網友說的郭德綱相聲現在不好聽了的話,那誰還會買那麼貴的票去現場聽啊。

  • 2 # 佔坤電子

    郭德綱雖然創作曲藝段子600多個,但並不能說他是一個藝術家,因為藝術都是高雅的,德雲社的相聲比較低俗,難登大雅之堂。特別是前段時間,德雲社成員拿國家地震開玩笑,形成了強烈的反響,也嚴重影響了德雲社的口碑。德雲社裡面的成員參差不齊,他們比較適合說葷段子,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同。

    郭德綱自稱會600多段傳統段子,存在很多水分,有些段子非常低俗。但是他本人能說幾百段傳統段子是毋庸置疑的,還能表演京劇和評劇等。他領銜的相聲團體德雲社爆紅後,全國各地才再度湧現了一些相聲現場表演,也逐漸有人開始從事和學習這門曲藝藝術。

    郭德綱完整地將傳統相聲的遺產繼承了下來。他的橫空出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郭德綱正是幼年遊走於這批老藝人之間,才有條件繼承了傳統相聲的技藝。

    郭德綱身上的爭議很多,唯獨沒有人說他相聲說得不好。作為公眾人物,一個演員應該注重私德,與大眾的價值觀盡力和解,少出現一些毀三觀的爭議。但藝人的第一公德就是做好自己的藝術,無論是從繼承、傳承還是傳播,郭德綱對於相聲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 3 # 魚樂深海

    德雲社從來不限制觀眾錄影,也從來不怕自己的段子外傳出去。這一方面是因為德雲社相對開明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段子的流傳,更利於自身的推廣。而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創作力保持著足夠的自信,他們的表演從來不會拘泥於某個固定的相聲段子。

    大家總會發現,德雲社所有的表演和網上流傳的段子都不一樣。正是由於很多演員透過自己的創作,能牢牢地把控住每段相聲,因此在表演的時候,都能隨心所欲地發揮。因此,大家從來也不會看到一模一樣的相聲。

    相聲演員包括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門,那就是創作。如果只想做一名演員,靠天吃飯,等著別人來創作,或者乾脆說別人的作品,這樣的演員,只能生活在專業院團裡。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成名,更不要想成為相聲名家。

    真正的相聲大家,他們的創作能力並不次於表演能力。比如侯寶林先生創作的《關公戰秦瓊》,《醉酒》,馬三立先生創作的《十點鐘開始》和《逗你玩》。所以,如果想成為相聲名家,自己創作是必須的。

    創作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老段子創新。曾經的經典段子,但內容方面可能不合時宜,經過演員的二度創作,再呈現在舞臺上。比如,侯寶林將以前的《八大改行》重新編排,把歧視藝人,歧視農民的內容替換掉,成為了自己的代表作。

    而這種創作,郭德綱更是其中的高手。他把老掉牙的一段《打白狼》改編成了《西征夢》,影片中,姜昆和劉蘭芳等名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可見,這段稍顯粗糙的作品,改編得也是非常成功的。

    還說《八大改行》,郭德綱保留了老段子裡面的八番,即八個故事,八段演唱,又增加了很多包袱。說這段相聲,必須有“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全部優秀的能力。當然,這也是郭德綱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一直感覺當年能在劇場裡聽這段相聲的觀眾真是太幸運了。整段相聲沒有起鬨的“噓”聲,而都是叫好聲和掌聲。臺上臺下的頻率出奇得一致。前臺郭德綱和張文順說相聲,後臺于謙獨自掉眼淚。一段相聲能深刻到如此地步,郭德綱真是空前絕後了。

    後面的《我這一輩子》,《我要幸福》,《我要反三俗》等相聲,集中反應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無奈與掙扎心理,也都是難得的創作精品。

    後期,由於郭德綱身份的變化,創作慾望沒有以前強烈,作品仍然搞笑,但已經失去了曾經的深刻。

    創作作品數量最多的,應該是張鶴倫。郭德綱說他創作的相聲有2000多段,顯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他的作品之多,也可見一斑。張鶴倫的表演,帶有明顯二人轉的風格,這也導致他的作品中,穿插進大師的碎包袱。

    碎包袱過多,其實是從郭德綱開始的。為了使劇場效果火爆,不至於出現冷場,因此,必須提高包袱的數量。但這一點,到張鶴倫這裡已經成為了常規選項。而他之後的九南,九熙等演員,在相聲創作中的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了。

  • 4 # 我是高宏偉

    這些都會成為相聲演員每次表演的臺詞中的包袱。有了初期的段子,更多的也是需要相聲演員的臨場自由發揮的。

    記得以前岳雲鵬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被問到每次上臺的段子都是誰寫的,他說他自己很喜歡寫段子,並且很多時候的演出都是演自己寫的段子,

    很多段子也是郭德綱和于謙這些老一輩人寫的,還有很多傳統段子都是一直流傳下來的,相聲演員是會更具社會情況自由改變,但大體不會變。

    在網上也是興起了一個新詞,“綱絲編劇”,說的就是一些郭德綱,或者德雲社的粉絲們,自己會給德雲社投稿,他們其中有自己寫的段子,也有抄襲別人的段子的改編版,郭德綱也是表示過,

    只要有好的包袱他們都會採納並且用在平時的表演裡。這也是我們有時候聽相聲的時候感覺一些包袱是在網上看到過的。

    其實不管段子是怎麼來的,都是一些真正熱愛相聲的人們的智慧的結晶。只要能讓人發笑的段子就是好段子。

  • 5 # 卿說江湖

    德雲社表演的節目,很多是傳統的相聲段子,像《黃鶴樓》、《汾河灣》、《論捧逗》、《扒馬褂》、《當行論》、《八大吉祥》、《鈴鐺譜》、《學啞語》等等。德雲社演員最開始學的就是傳統的相聲,基本功好的,很多傳統段子都能說。他們很多演員在傳統的段子裡面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又創作了一些新的包袱。

    另一種就是自己創作的相聲,德雲社很多演員都會自己寫活,創作怪才張鶴倫,張鶴倫就自己寫了蠻多段子,像《老郎的婚禮》、《好倫歌》、《我是歌手》等,張鶴倫會唱,他的活裡面有很多唱的,也是非常吸引人。孟鶴堂也創作了一些自己的活《周文王》、《梁祝》等,盤他直接出圈。小嶽嶽也說自己喜歡寫一些活。

    相聲這門藝術,總是要繼承,又要不斷創新的,只有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才能吸引更多觀眾。德雲社能受到觀眾的喜歡,能紅,靠的不僅是德雲社那些演員的臉,還有他們的實力。

  • 6 # 文人草堂

    說一個相聲裡的段子是誰寫的,本身問題問的就有點露怯。

    說實話,關於相聲的藝術創作過程,幾百年來都沒有變化,除了繼承傳統的老作品以外,基本都是做藝的自己進行創作,很少有用到,所謂的段子。因為,相聲,不同於小品,還有脫口秀。

    段子這個詞彙,主要適合脫口秀,或者小品,因為它屬於一個半成品的東西。需要場景來搭建它,比如,前些時候,誰啊,咋的了,誰啊,咋的了。這種重複的語言藝術,需要一個場景來構建,表現它的魅力。

    段子與梗(應該叫哏,說慣了)還不一樣,梗是一個笑點,屬於元素,它的含義更為泛泛,沒有外形,所以,連半成品都不算,比如,老郭的我字系列,靠的是描述一個小市民什麼都不會,卻總想要發財致富的這個元素。

    另外,相聲作品裡還有很多的現掛,這是一個成型的相聲,與完整的脫口秀、小品所不一樣的。

    最後,還有一點想要和大家探討一下:總有人說,這個相聲作品是誰誰誰的,誰剽竊了哪個老藝術家的,誰誰誰無恥之類的。

    筆者覺得,這要擱在舊社會,你這說法絕對沒問題,可如今這個現代化時代,傳統文化,曲藝作品,你說這個是你的,是不是得拿出點證據啊!比如,獎狀,證書,發票之類的啊!

    再者說,如果你覺得這個作品現在這麼火,是你的,請大師能不能為了全人類的文藝事業,站出來,給我們大眾說一說,這也算您的功德了不是?

  • 7 # 懶散叔叔

    每個劇場都有自己的寫包袱的幾個人,在結合一些對傳統段子的改變,加入一些演員的個人因素,就有了劇場相聲。

    德雲社也不例外,起初的段子都是靠徐德亮、張文順、于謙等幾個相對有文化的藝人排演的,後來不斷壯大,寫手也就多了。徒弟徒孫們也分別自己創作幾個獨具特色的小段子,就有了現在的所謂“德雲社文化”,其實主要還是長時間的舞臺積累。

    比如岳雲鵬的“五環之歌”,就是典型的特色演出,本來沒那麼搞笑,但小嶽嶽一唱大家就樂的不行,唱一次樂一次,這很難說是一個包袱,但是使十幾分鍾也沒人厭煩。

    所以說,劇場相聲是一種小眾的文化,不是幾個寫手就能撐起來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敬請各位看官雅正!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們從此一起笑看人生。

  • 8 # 濟州府大鵬哥

    這個問題提的好,作為郭德綱半個粉絲的鵬哥我,好好的跟你說道說道!

    德雲社的段子分為兩種,老段子翻新,新段子創造。

    郭德綱跟于謙接受上海衛視曹可凡採訪時,郭德綱說,很多熱心聽眾都給德雲社發相聲段子,但是沒有說過相聲的人,不建議寫相聲段子。這說明什麼,術有專攻,學有所長,有人以為,你說相聲不就是說話麼?聊天麼?我們外行,不說相聲咋就不能寫相聲段子了?

    說相聲說簡單很簡單,說難非常難,難在你說相聲,不可能場場都是新段子,但是每一場你都要說出點新意來,郭德綱跟于謙說過那麼多場相聲,為什麼我們明明聽過他們說的相聲段子,還是願意花錢買票,聽郭德綱跟于謙說,因為儘管這些段子我們都聽過,但是每次聽都能聽出新意來。知易行難,相聲的節奏,火候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夠把握的!

    郭德綱跟于謙也不完全是照本宣科,都是定了好骨架,血肉就由相聲演員自由發揮,有采訪問于謙,他跟郭德綱說相聲,多少是固定好臺詞,多少是現場發揮的,于謙答曰,只有30%是之前定好的,剩下的70%全是臨場發揮。聽多了德雲社,郭德綱跟于謙的相聲你就會明白,《富貴圖》《白事會》《託妻獻子》等等這些,我明明聽過,但是郭德綱跟于謙在不同的場子,說的還有些不一樣,大框架沒變,細枝末節靠夫妻倆現場發揮。

    這就說到,段子由誰寫的?由相聲演員,郭德綱能寫,閒來沒事就研究相聲段子,以及從全國各地老先生那裡找到了老段子,加以完善更新;岳雲鵬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過,他喜歡自己寫段子,自己寫段子好處在理解深刻,說起相聲來得心應手;還有德雲社總教習的高峰,閒來無事也會整理相關的相聲段子。總之,相聲段子是由相聲演員們寫的,不會是由外行寫的。

    說不說在我,聽不聽在你,我是大鵬哥。

  • 9 # 慶字輩兒

    由於不知道題主說的“段子”指的是相聲裡的“包袱”,還是指整段的相聲作品,所以我從兩方面都寫一下。

    第一、老段子改編。

    在德雲社最開始很多表演的節目都是老作品新編,將以前的作品改編的比較適應現在的社會背景,讓觀眾更容易被吸引。

    當然,這些作品都是郭德綱和當時的老先生們改編的。

    第二、演員自己寫的。

    就像岳雲鵬的相聲《保安隊的日子》就是自己寫的作品。

    現在在德雲社內,如果是剛開始表演的演員演得都是老作品。

    但如果是相對成熟的相聲演員,會自己寫作品,然後找前輩先生指正,不斷的修改,然後在小劇場試水,如果反映較好會逐漸的形成一個新節目。

    現在的張鶴倫、孟鶴堂、張雲雷等人都會在表演的時候演新節目。

    相聲包袱

    在相聲裡很多包袱其實都是現場靈光一閃出現的,就是所謂的“現掛”,除此之外也有上面所說的改編來的和演員自己寫的。

    所以來說還是德雲社自己寫的多一點,尤其是關於於大媽家裡的段子,老郭同志必然是極為熟悉的,哈哈哈。

  • 10 # 我不是馮鞏

    德雲社那麼多劇場那麼多演員,如果有誰給他們寫段子,我認為不一定讓專人寫,也寫不過來,有一點能斷定,郭德綱是定基調和審稿人之一。每個演員應該都能拿出包袱段子,多數是既興表演和隨機應變。郭德綱培養的是好人才,必須是真功夫,除了語言基本功外,主要還是腦子活泛,給他們定一種格調,一種方向,他們自已在心裡打底稿,定出符合自己特點的作品的。段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段子表演得不好仍然不生動;段子雖然不怎麼樣,但經過演員繪聲繪色的表演,硬是把不怎麼樣的段子說得很有風彩。一段相聲能獲得滿堂喝彩,靠的不僅僅是包袱段子,但更主要是表演。這只是我個人意見,具體怎樣操作的,得問郭老闆才知道。

  • 11 # 中袁摘要

    郭德綱的段子確實有幕後作者,個人機緣巧合知道一點,但是也不熟,不能告訴大家是誰。

    郭德綱大火之前只靠一段西征夢挺了兩年,後來也是朋友推薦才找到現在這位作者,至此以後郭德綱徹底火了起來。

    可以給大家透露一下這位作者的價位,曾經有影視劇找他寫劇本,都是兩百萬起步的。

    不過段子不是誰都能說的,可能郭德綱說的可樂的包袱其他人就抖不出來。

  • 12 # 相聲江湖

    作為德雲社的研究者和傳統文化愛好者,這個問題我還真研究過,而且寫過相關的文章。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回答。

    郭德綱的相聲創作和主流相聲界截然不同,郭德綱有了一個作品之後,他會經過醞釀,然後形成大概的思路。然後找到于謙,說今天咱們說段新相聲,然後拿出紙把大概的內容講講,然後注意點講講,然後登臺表演。

    在這個過程中,于謙會現場把作品完善,這樣經過三五場之後作品就成熟了。郭德綱和于謙現在根本不對詞。

    在這裡有一個網友們質疑的地方,那就是抄襲的問題,郭德綱抄襲了很多網路上的段子。當然了,郭德綱的解釋是我想出了一個段子,我沒法微博,你也想出來了,你先發了,那麼這個段子算誰的?

    當然了這有點強詞奪理了,實際上承認借鑑網路上的段子沒什麼好丟人的,網路段子就像白菜,相聲作品就像五星級廚師炒白菜,貴的不是白菜,而是廚師炒菜的手藝。

  • 13 # 禪房花木深95003368

    相聲段子最好是自己創作,但每個相聲演的文學修養,知識積累和天賦不同,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創作。創作好的相聲演員,相聲一定說的好。如郭德綱、馮鞏、岳雲鵬、苗阜,還有老一輩馬季等。侯大師好像原創不多,其實侯大師早年原創也不少,更絕的是能把普通一篇小短文或小故事小笑話,改編成相聲作品。還有一個鑑定方法,現掛能力和砸掛能力強的演員,一定能創作,這方面是要有天賦的。

  • 14 # 瀉藥I雞湯

    古月月半,胡胖在,不孤單。

    不單單是德雲社,其實任何相聲團體的作品,不管是新作品創作還是老作品加工,任何演員都可以自己完成,相聲不同於舞臺劇等表演方式,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寫手,誰都可以加工,誰都可以改編。 所以如果要問德雲社的段子是誰寫的,那答案就是,德雲社全體演員。

    那個時候一個橫空出世的郭德綱讓所有人一驚,原來相聲還可以這麼說、原來相聲還沒死!!!

    當然,總是有一些眼紅的人質疑說類似《我要幸福》這樣的作品是段子合集,算不得相聲, 其實真不用較這些真,相聲本來就是說學逗唱逗人笑的藝術, 觀眾們可以認可的,就是好相聲。 再說回來,除去才藝展示和基本功類的, 所有的傳統老相聲不都是老藝人他們那個年代的段子合集嗎?

    好,再說回到創作上,郭德綱在2009年左右又對“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進行了不算,所以這個龐大的系列已經多達20多段了。 另外,客觀的說,老郭後期的整段原創作品例如《屌絲青年》系列,確實有點爛尾,而且沒那麼好笑了, 畢竟過多的商演、過多的影視娛樂圈活動有點透支了他。

    剩下的就是傳統改編了, 老郭的每一段傳統相聲幾乎都進行了大幅度改編,比如《大保鏢》,馬志明先生突出的特點是精氣神和貫口活,聽的讓人覺得過癮熱鬧,老郭的改編版則側重在搞笑和包袱上,看似框架基本沒變,實為徹底翻新,加入了很多無厘頭元素,笑點密集,現場反響炸裂。

    好了,其實真的還有太多想說的,但胡胖這邊真是時間不夠,有時間再單獨寫篇文章吧。 不管你喜不喜歡郭德綱,郭德綱都曾經幾乎靠一己之力挽救了相聲。不必站腳助威,也請理性尊重。

  • 15 # 我是大山之巔

    作為一名相聲愛好者,我的認知裡德雲社的段子分為兩種,一是老段子翻新,二是新段子創造。老段子包括前人講過的、古人留下來的、網路盛傳的等。新段子則是相聲表演者們透過學習和生活閱歷的積累,總結編排出來的。當然在編排段子時,必須根據每位表演者的語言習慣不同,合理安排故事情節,包袱抖落等細節。謝謝,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如果你也覺得贊,請舉手哦!

  • 16 # 前沿先鋒娛樂

    德雲社的段子分為兩種,老段子翻新,新段子創造。

    郭德綱跟于謙接受上海衛視曹可凡採訪時,郭德綱說,很多熱心聽眾都給德雲社發相聲段子,但是沒有說過相聲的人,不建議寫相聲段子。這說明什麼,術有專攻,學有所長,有人以為,你說相聲不就是說話麼?聊天麼?我們外行,不說相聲咋就不能寫相聲段子了?

    說相聲說簡單很簡單,說難非常難,難在你說相聲,不可能場場都是新段子,但是每一場你都要說出點新意來,郭德綱跟于謙說過那麼多場相聲,為什麼我們明明聽過他們說的相聲段子,還是願意花錢買票,聽郭德綱跟于謙說,因為儘管這些段子我們都聽過,但是每次聽都能聽出新意來。知易行難,相聲的節奏,火候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夠把握的!

    郭德綱跟于謙也不完全是照本宣科,都是定了好骨架,血肉就由相聲演員自由發揮,有采訪問于謙,他跟郭德綱說相聲,多少是固定好臺詞,多少是現場發揮的,于謙答曰,只有30%是之前定好的,剩下的70%全是臨場發揮。聽多了德雲社,郭德綱跟于謙的相聲你就會明白,《富貴圖》《白事會》《託妻獻子》等等這些,我明明聽過,但是郭德綱跟于謙在不同的場子,說的還有些不一樣,大框架沒變,細枝末節靠夫妻倆現場發揮。

    這就說到,段子由誰寫的?由相聲演員,郭德綱能寫,閒來沒事就研究相聲段子,以及從全國各地老先生那裡找到了老段子,加以完善更新;岳雲鵬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過,他喜歡自己寫段子,自己寫段子好處在理解深刻,說起相聲來得心應手;還有德雲社總教習的高峰,閒來無事也會整理相關的相聲段子。總之,相聲段子是由相聲演員們寫的,不會是由外行寫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要推行Dev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