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道大哥

    作為《琅琊榜》中最深不可測的兩個女人,太皇太后和靜妃的段位非同一般。都屬於極度隱忍,養精蓄銳,不爭一時的高段位。最主要的,她們除了有不輸於男兒的睿智計謀,還有一顆未經汙染的真心。

      太皇太后在殿堂上,遠遠看著殿下的梅長蘇,當年的林殊早已改頭換面,褪去一身熱血。彼時的他,從少年得意變成了沉穩平靜。但太皇太后還是認出了梅長蘇,她喊著“小蘇”,實則是“小殊”。同當年一樣,慈愛溫柔,她拉著霓凰和梅長蘇的手握在一起,遞給他兒時最愛的糕點時,他就知道,太皇太后認出了自己。

      親人相見,只能以客之道相待,再也不能近身盡孝。梅長蘇按捺著洶湧的情緒,望著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千言萬語梗在喉頭。曾經寵愛相處了二十幾年的孩子,他的氣息和習慣,言行舉止,以及梅長蘇看著霓凰的眼神,她哪裡分辨不出來他是自己曾最愛的孩子。

      而靜妃認出梅長蘇,並不是一時興起,在未見面時,聽聞靖王對他的描述,她對他早已抱有興趣。作為旁觀者,眼看著他一人在朝堂之上掀起腥風暴雨,她便知此人並不簡單,再分析他針對的人和事,便知他定是吃赤焰軍的舊人。多次會面,她能感受到他的熟悉,他次次迴避,又加重了她的懷疑。直到看到他備註的《翔地記》後最終確認他的身份。靜妃的敏感和聰慧,讓她比靖王先行一步認出林殊。這兩位高段位的後宮女人,她們對於林殊有太深刻的感情,所以才能在最快認出他的身份。

  • 2 # 西瓜觀影

    靜妃也不是一眼就能認出林殊的,靜妃心思縝密,首先,梅長蘇手握江湖第一大幫,宣告威望盛極一時,但他卻在這個時候入京,捨棄了太子和譽在王,遭遇種種事件後,靜妃也深知道梅長蘇扶持靖王難道這一切就是為了高官厚祿?想必靜妃已經存疑。

    其中以胡歌扮演的梅長蘇身份一直飽受懷疑,而其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則是林殊,林殊在一場大戰中僥倖活了下來,並以生命為代價,改變了容貌。為了報仇而化名為梅長蘇。但在劇中,如皇上,譽王,靖王等對梅長蘇的身份有所懷疑,但就是無法確認其真正的身份。

    林殊的母親是皇上的妹妹,林殊和靖王、蕭景禹、其他皇子互為表兄弟。皇上是他舅舅,太皇太后是林殊太姥姥,但各朝對位級稱呼嚴寬不一,而且太皇太后比較喜歡小孩,特別是林殊,所以林殊稱之為太奶奶。如此親近的親屬關係,可見兩人都對小殊的情況特別瞭解,特別熟悉,這就為她們一眼認出小殊奠定了基礎。

    就像《三生三世枕上書》裡夜華憑藉聞扇子和敲手指這兩個動作基本確認白淺就是素素一樣。劇中的太皇太后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看人都看不清楚,卻在梅長蘇到她身邊之後拉著梅長蘇手,不停地念著“小殊,小殊”,還拿出林殊最愛吃的點心給他吃。

  • 3 # 影評時光機

    《琅琊榜》中梅長蘇,是一個絕對的悲情角色,他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遭遇家仇,經歷挫骨之痛,重返金陵的他,早已不見往日的模樣。

    有關於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其實劇中有多人懷疑,那麼為何太皇太后和靜妃能夠一眼就認出呢?

    其一,從太皇太后來看。

    梅長蘇與林殊相比,在樣貌上早無半點相似,可人即便再改變,皮相能變,骨相卻不會更改。

    太皇太后年歲已大,重新看到梅長蘇之時,親切地拉著他的手叫他小殊,並將其與霓凰拉在一起,給他年幼時最為喜歡的糕點。

    面對這樣的太皇太后,梅長蘇的心中是感動又懷念的,他感動於這些年,仍有人記得自己,也懷念曾經的那些快樂時光,彼時的他一心只想帶領赤焰軍,成為真正保家衛國的英雄。

    現下,多年過去,太皇太后已經是滿頭白髮,顫顫巍巍地握著梅長蘇的手,眾人以為太皇太后是糊塗了,說著胡話,可實際上,人能夠改變容貌,卻不能夠改變曾經的氣息,糊塗的老人,往往是看得最深的人。

    太皇太后從小看著林殊長大,對他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瞭解,即便梅長蘇脫胎換骨,可他的身上還留有林殊的影子,從這些相似的舉動背後,太皇太后發現林殊真正的身份也是理所應當了。

    劇中,當太皇太后去世時,梅長蘇說這個世間,唯一剩下疼愛自己的親人也離開了,可見年少時的林殊,絕對是太皇太后最為疼愛的孩子。用太皇太后認出林殊,可表達一個長輩對於孩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可給人物是人非之感。

    梅嶺一案已經是塵封舊案,當年的那場大火,毀滅了無數人,同時也讓無數人因此獲利。

    太皇太后這個年齡來說,其實記憶已經是混亂的,原著中關於赤焰一案,太皇太后曾經多次求情,最終梁帝同意免除林殊死刑,可惜謝玉為了權力,一把火永絕後患。

    太皇太后得知這一噩耗,她無法承受備受疼愛的小殊已經死掉,隨著她年歲的變老,記憶變得模糊,梅長蘇的出現讓她認出了曾經的小殊,但此時的太皇太后早已忘卻了當年的赤焰一案。在她的心中,小殊健康長大,將要與霓凰成婚,每個人都幸福美滿。

    其二,從靜妃的角度來看。

    靜妃,是琅琊榜中最為睿智的人,她本是遊身在外的醫女,為照顧辰妃,這才入宮,最終成為了梁帝的妃子。她在宮中低調,默默無聞,實則是她保全自己的一種方式。

    靜妃認出梅長蘇,實際上並非一次,而是內心一直抱有懷疑,最終她驗證了自己的懷疑。初次靜妃起疑,是因為梅長蘇支援靖王參與奪嫡之爭。

    從當時的朝廷形勢來看,以梅長蘇這種長歌善舞,心思縝密之人,為何獨獨選擇支援靖王奪嫡。無論是太子還是譽王,都比靖王有前途。靖王可謂是既沒有有力母族的支援,本身還不受皇上的寵愛,絕非一個好的奪嫡人選。奪嫡之爭,可非表面上那麼簡單,一旦所支援的人未曾勝利,梅長蘇的下場可想而知,可梅長蘇卻願意為靖王不惜犧牲生命,這令靜妃對他的真實身份有所懷疑。

    《翔地記》的出現,讓靜妃對自己的疑惑有所確定,書中的一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小名是一樣的,梅長蘇在上面的批註為了避諱特地少了一筆,靜妃與林殊的父母相熟,很是瞭解她母親的閨名,這個筆畫的減少又怎可能是一個巧合。

    這本書,最初是靖王在蘇宅暗道中發現覺得有趣就拿回來,靖王並未發現該書的秘密,可靜妃在翻看了這本書後,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之後每次給靖王送點心也會給梅長蘇帶一份,林殊自小對榛子酥過敏,靜妃所送的點心中從來就不放榛子酥。她自己還多次叮囑靖王,一定要好好對待蘇先生,這也是怕靖王性格上的固執與梅長蘇的計謀發生衝突,最終真相揭發,靖王會後悔不已。

    九安山上,靜妃特意前往,就是將自己的猜測落到實處。她醫術高明,一次切脈,發現了梅長蘇身體中的火寒之毒,也證實了梅長蘇的真實身份。

    梅長蘇也知道,他的隱瞞不了靜妃的,於是承認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不過期盼靜妃將一切都隱瞞下來,不要告訴靖王。

    原因也很簡單,以靖王與林殊之間的感情,若是得知梅長蘇為林殊,他並沒有死,肯定不會允許梅長蘇以身犯險,影響了梅長蘇計劃好的復仇之計。靜妃能夠認出梅長蘇,還真是靠著睿智和對蛛絲馬跡的推測,沒有人告知她真相,她憑藉梅長蘇留下的線索,發現了他的真實身份,更是為梅長蘇的復仇之路增添了一份力。

    其三,聶峰才是一眼認出林殊的人。

    劇中,認出林殊的人其實不少,蒙摯大統領是因為梅長蘇在前往金陵之前,就與對方聯絡過,兩人在金陵相見。

    霓凰則是憑藉女人的直覺,兩人幼時相處的感情,在點點滴滴以及那塊玉佩,認出了林殊。至於靖王,則是次次在真相的邊緣徘徊,終究錯失了真相,最終結局之時才知道了梅長蘇的真實身份。

    有一個人,他是一眼就認出了梅長蘇的,赤焰舊人,身為夏冬的丈夫,聶峰。他身中火寒之毒,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野人,癲狂又可怕。可當他看到林殊來到時,情緒平穩下來,雖然無法說話,但透露出的情感是,聶峰知道林殊是誰。

    一場大火,一切都物是人非,聶峰曾經也是英雄般的人物,卻淪落這般下場。而少年英雄的林殊,變成了這個藥物不斷,詭計多端的梅長蘇。

    琅琊榜中每個人的認出都是自己的情誼,太皇太后是親情,靜妃的信任,霓凰是愛情,聶峰是兄弟情,真情永遠是相互的。

  • 4 # 心靜心安心情

    個人感覺,太皇太后認得的不是小殊的樣貌,而是一種深入心底的想念,當完全不同的小殊走到她的面前,第六感告訴這個已經忘記世事的老人家,她心心念唸的小殊回來了,她最喜歡的小殊回來了,或者也正因為老人家經常用這種方式想念著她的小殊,所以才沒引起身邊人的懷疑!

    但就是這樣一次見面,霓凰珺主也從中感覺到了一絲不同。

    而對於靜妃而言,這一切都是因為她跟林家的淵源,她本就是林家的醫女,世間已經沒有人比她更熟悉林家了,當她看到那本遊記時,聰慧沉靜的她只從梅長蘇在遊記上少掉的幾筆,就推測出她長久想念的人回來了,再加上把脈那一幕,懂醫的她就能把前因後果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個人的刻畫都是那樣的到位,每一個情景都前後呼應,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徵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清晰的猶如身邊的朋友,敬佩!

  • 5 # 畫肥

    我也是中了琅琊榜的毒藥了,每次都看,太皇太后一眼能看出來林殊,那是因為

    第一、老人雖然精神有時候糊塗了。但是心是最乾淨的,也是最明亮的。

    第二、太皇太后是從小看著林殊長大的人,自然對他的神態,一舉一動了無指掌,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她就能知道是他的外孫了。

    第三、編劇在劇中此橋段也是為了表達對林殊的思念之情和對她母親的愧疚之情,她身為太皇太后,為了大梁江山,卻保不住自己骨肉至親。

    第四、有了這一段的鋪墊,為後面的太皇太后去世,林殊的悲痛之情做引入,他說過,世上只剩太皇太后最疼愛的他了,最後一個親人也過世了。

    靜妃娘娘能認出林殊並不奇怪,靜妃的聰明之處過於常人,她最能肯定的就是看了翔地記的批註,裡面林殊也提到過關於自己母親的閨名(溱瀠),為了避諱,特地減了一筆,他母親的閨名也只有靜妃知曉,所以梅長蘇借書的時候在劇中和蒙摯的對話就有過擔心,靜妃透過各種分析也就肯定梅長蘇一定是林殊了。後來她送的點心都改變了,靖王愛吃榛子酥,恰恰林殊對榛子去過敏,所以,靜妃每每送的糕點都換掉了,防止下人拿錯食盒,還特地兩份都裝一樣的,透過這個,林殊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瞞不住靜妃了~~~

  • 6 # DongTin

    有關靜妃

    1翔地記中對晉陽公主閨名減了筆畫 而靜妃心細 必會發現 而景琰與林家相熟都不知道晉陽公主的閨名 可見批註人與林家的關係 2梅長蘇讓靜妃想起其恩人林燮的化名梅石楠 再看看 這事兒小琰琰也不知道 唉。。 想必梅長蘇與梅石楠有可能也有聯絡3 梅嶺藏殊 梅長蘇 靜妃若是往這上面想也能想到4麒麟之才 竟會捨棄太子和譽王的捷徑一心相助景琰 5 梅長蘇籌謀解救郡主一事靜妃是知道的 (後面解救衛錚時有提到) 6 以稚子打敗百里奇為郡主解圍 為郡主執掌文試 這些事靜妃也是知道的

    有關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最疼愛的就是小殊 雖然她年紀大了 腦子變糊塗了 但她最掛念的還是林殊 一直記得小殊最愛吃的點心 就連前幾天剛來過的豫津她都不記得了 可見小殊在皇祖母心中有多重要 老人家根本接受不了這個殘忍的事實 在她心裡也不願接受 又或者 人們擔心太皇太后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並沒有告訴她真相 而祁王 宸妃 林殊 這些早已成為禁詞 宮裡不會有人敢再提及祁王一案 或許每次皇祖母問起他們 人們更多選擇迴避這個問題 含混過去 反正老人記性不好 轉眼就忘了 人們更願像越貴妃那樣想 只要哄老人開心就好 他們更不會有人主動提及林殊 而林殊則一直保持著太奶奶記憶中樣子

  • 7 # 八卦氣象臺

    《琅琊榜》中,梅長蘇的身份一直飽受懷疑,包括皇上、靖王、譽王、謝玉、夏江、夏冬等等,這些人覺得梅長辦的身份有些不合常情,卻又找不到能夠證明他們這些推斷的證據,所以永遠也只停留在懷疑的階段。但劇中三個人物,太皇太后、靜妃娘娘,霓凰郡主卻一眼就認出了梅長蘇就是林殊。

    先說太皇太后,劇中出場僅一次的人物。太皇太后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看人都看不清楚,卻在拉著梅長蘇手時,不停的念著“小殊,小殊”,還拿出林殊最愛吃的點心給他吃。那一刻,梅長蘇心中思緒萬千,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霓凰郡主的手,眼淚差點掉下來。

    梅嶺一案已經過去十年,皇上對太皇太后應該是有所隱瞞,所以太皇太后並不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她念念不忘的最聰明乖巧的林殊和皇長子蕭景祁不見了蹤影。身居深宮的太皇太后怎麼會不明白其中的厲害。只是越年老,心中林殊一家的想念之情就越深。當梅長蘇介紹“在下蘇哲”時,聽到一個“蘇”的太皇太后,不禁想起了林殊,加上年歲大頭腦不是太清醒,所以就叫出了“小殊,小殊”,這個“小殊”,我們可以理解為“小殊”亦或是“小殊”。即使太皇太后當時沒有認出林殊,叫“小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皇上當年冷血無情的一種抗議。

    後來,梅長蘇和蒙摯談起這件事,梅長蘇那句:“可她看著我叫我‘小殊’的時候,目光那麼溫暖,我可以確定她不是叫錯了名字”,間接的說明了太皇太后是認出了蘇哲就是林殊。原著裡,梅長蘇回金陵,太皇太后是知道的。

    再來說靜妃

    當靖王對靜妃表明心思要參與奪嫡之爭時,說起了能夠相助自己奪嫡的梅長蘇。當時靜妃的心裡就起了懷疑,奪嫡之爭弄不好是會有殺頭之罪,誰會為了靖王的前途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但靜妃心思縝密,懷疑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表露出來。但她心中已經有一點底,那就是這位蘇先生,必定是位故人。

    真正讓靜妃認定林殊身份的,則是那本《翔地記》。書中有一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小名是一樣的,梅長蘇在批註時,為顯對家母的尊重,刻意將家母小名的字減少了一筆。比梅長蘇年幼幾歲的靖王雖然知道這本書有異,但不知箇中原由的他怎麼也看不明白。但書拿到靜妃手上,在林府生活了多年的靜妃一下就瞭然於心,基本確定了林殊的身份。

    後來,梅長蘇隨靖王一起去皇上的行宮,靜妃終於能夠見到梅長蘇了。一見面,靜妃就迫不及待想看梅長蘇手上的印記,無果後,又要求給梅長蘇把脈,把完脈後當著靖王的面都沒忍住,抽泣起來。把一旁的靖王看得不愣一愣,在靖王的印象中,母親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失態過。醫女出身的靜妃,把脈後確定了林殊的身份。但深知靖王脾氣的人和梅長蘇目的的靜妃,知道現在還不是梅長殊身份公開的時候,又聯手梅長蘇一起隱瞞靖王。

    霓凰郡主對林殊太熟悉了,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她不斷用過往與林殊在一起的經歷,來試探梅長蘇,多次下來,心中已經有七八分把握。直到她臨去雲南前,梅長蘇在長亭向她表了身份。那一幕,看得人眼淚根本收不住。

    寫了這麼多,又想重看一遍《琅琊榜》了。

  • 8 # 鄉城的西原

    因為林殊的氣質神韻!

    有個句子說的特別好: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再舉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你化成灰我都認得!兩句話出自兩個反面:前者是愛後者是恨,其共通點是熟悉。

    林殊雖然音容全改,但如上面說到的他的氣質藏著他愛過的人。他對太皇太后和靜妃的尊重愛戴是真切的,他自幼在這二人的護佑下長大,二位對他是無比熟悉的,這些無論如何是改變不了的。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一個你特別喜歡特別熟悉的人突然出現在你身後,你根本用不著回頭看便知道是對方,因為你能感受到對方的氣息。

    熟悉,感情至深!

    上面已經談到了因為熟悉,另外還有一個人也能證明個說法,那就是蒙大統領。在林殊化名梅長蘇剛回到京陵的時候,蒙大統領可是“一眼便認出了你就是小殊”,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當年在赤焰軍從軍時的熟悉,有很深的袍澤之情。

    《琅琊榜》之所以受到如此之多的人的喜愛,這些劇情的設定和感情細節上的處理是功不可沒的,讓人覺得符合常理,並且打動人心。

  • 9 # 山俯仰和月徘徊

    太皇太后其實並沒有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她只是心裡一直記掛著她的曾外孫。林殊自小就是太皇太后心頭的肉,哪怕劇集開始時,她已經接近90歲了,神智都不是很清楚了,依然心心念念惦記著他。看見梅長蘇的時候,可能就是莫名的熟悉感讓她迷迷糊糊“認”出來了,就像他身上什麼痕跡也沒有了,但是霓凰還是認出他來了一樣。

    而靜妃其實不是一眼認出來的,而是在還沒有見面的時候,就透過《翔地記》這本書裡梅長蘇親筆寫的批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那本書裡寫到“溱瀠”這個地名的時候,因為這兩個字跟林殊的母親晉陽長公主的閨名一樣,所以林殊在寫這兩個字的時候有減筆避諱,而靜妃透過這一點,基本鎖定了這位神秘的謀士梅長蘇就是她看著長大的小殊。而三月九安山春獵,靜妃見到梅長蘇其實就是最後確認一下,她幾番試探,梅長蘇都躲了過去,一直到她提出要號脈,終於是透過火寒之毒的解毒過程會讓人面目全非這一點徹底確定了。

  • 10 # 愁依兩三松

    太后這種人物已過古稀之年,說實話,這種年齡可以說看透看穿,什麼陰謀詭計,偽裝都清清楚楚,只不過不喜歡干擾說破罷了,而靜妃和他娘太熟了,可以說和他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很長的,彼此一些細節忌諱都瞭解,靜妃並沒有一眼看透,也是一步步懷疑到確定的,

  • 11 # 娛樂一代

    謝謝邀請,沒看原著,看的電視劇,那種情況不算一眼看出吧,太皇太后也算是念念不忘這個曾外孫了,林殊已然面目全非,唯一支撐認出的可能就是自然流露的神韻和氣質,靜妃應該是聽聞突然間有這麼一號人物幫助靖王,想為靖王把把關,或多或少琢磨過這個梅長蘇,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印證了林殊的身份,所以她們不算是一眼就認出了身份的

  • 12 # 清舞雲飛揚

    我感覺琅琊榜裡太皇太后其實沒有認出梅長蘇是林殊,只是因為太皇太后年齡大了,對林殊家裡的變故選擇性的忘記,或者本來就瞞著她,她只錯把梅長蘇認做林殊了!

    靜妃是從《翔地記》裡林殊刻意規避的辰妃的名諱裡看出了端倪,再聯絡到救霓凰等等事件,透過靖王的言語瞭解到梅長蘇的一些舉動,才判斷出梅長蘇就是林殊的!

  • 13 # 做夢的豬八戒

    琅琊榜有毒,以前朋友推薦的時候還以為是一般的片子,可一看進去就陷入進去了。看圖片,胡哥哥多帥。言歸正傳,認出林殊主要靠兩種,感性和理性。太皇太后認出小殊完全憑感覺,當時太皇太后已經年老眼花,別人也告訴她那人不是林殊,是梅長蘇,一個謀士。可當到了面前時,我相信太皇太后還是認出他是小殊了,而不是僅僅因為她日思夜想。人與人之間是講眼緣的,雖然變了模樣,可我依舊能認出你,我想這也是因為血緣關係吧。而靜妃作為劇中最聰明的女人,(要不也不會一直安然無事)完全可以憑藉理性分析就能得出結論,因為要見一面宮外的男性,很難。幾乎憑藉靖王的講述一步步確認,直到最後切脈驗證。靜妃,自身的經歷加上對林家的感情,當確認林殊時,也是她在靖王面前唯一一次的失態,可見她對林家的感情多深。要是能拍一部琅琊榜前傳就好了,琅琊榜是最近幾年為數不多的好劇,讓人一而再的刷劇,不說了,再看一遍去了。

  • 14 # 兮言小姐

    認真看這劇的人就會知道,並沒有一眼就看出的意思,林殊面目全非,重返金陵已經是一個沒有任何往日音容的人了,若不是不經意間露出了破綻,梅長蘇的身份,又哪有這麼容易被識別出來呢?

    先來說說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從小最疼林殊,心心念唸的也只有這個早夭的曾外孫子了。

    我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雖說太皇太后已經老年痴呆了,而梅長蘇回到金陵與太皇太后也只是見了短短的一面,但有句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神的接觸,太皇太后也會認出這個她最疼愛的孫子的,又或者,太皇太后只是下意識的把名字跟林殊名字諧音的人混淆了,太過於思念,太過於難以接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何況,林殊冤喪梅嶺,太皇太后見到他的最後一面,應該是出征前吧,於是潛意識裡,小殊還是活著的,還活在出徵前。

    再來說說,全劇中最睿智的一個女人,靜妃:

    靜妃,人如其名,很安靜的一個人,看事情,做事情非常通透,是那種所謂看透不說透的人,也正是這樣的人,成了靖王奪嫡路上的極大助力。 而她,也並不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的,主要是因為以下一些事,讓她對梅長蘇身份的一步步加深的。

    (1)、梅長蘇執掌江左盟這麼久,聲名威望盛極一時,卻選擇入京,不僅捨棄太子和譽王兩條近路,反而扶持靖王,他與靖王非親非故,為什麼要幫助靖王呢,而且,在夏江譽王等人的陷害下,都沒有對靖王失去信任,依然鍥而不捨的扶持他,這一點值得懷疑。

    (2)、救出庭生,對霓凰郡主的事情過於關心,一開始就介入到庭生和霓凰的事情裡,在這裡,對於庭生的身份和救出庭生這些事,以及霓凰郡主後面在宮中遇險後,一切化險為夷的事,想必靖王事後是有對靜妃提及的,一個外人,同時對霓凰和庭生都過於關注,不太正常。

    (3)、靖王送入宮中的那本遊記,翔地記裡面有著避諱昔日晉陽長公主閨名的字,知道晉陽長公主閨名的人並不多,就連靖王都不知道,何況外人。那麼問題來,什麼人會特地去避諱某個已故先人的名諱呢?這個人必然是與長公主非常親近親密的人。另外,靜妃跟靖王提過,看書中的批註,應該是個霽月清風的疏闊男兒,可為何是個陰詭的謀士,還是個病秧子,這裡面的反差讓人不解。

    (4)、梅長蘇年齡與靖王相仿,而且,姓梅,當年救下自己的赤焰軍主帥林燮也曾化名梅石楠,也是姓梅,又或者,是指梅嶺。一開始,梅長蘇化名蘇哲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有了化名的先例,很難保證梅長蘇這個名字是不是也是個假名字。再來,衛崢化名隱身於藥王谷,被抓以後,梅長蘇表面上看是為了靖王出手救他,事實上卻是要把自己搭進去才能讓靖王全身而退,若說是單純為靖王的謀士,他不至於如此。

    (5)、當年的梅嶺一戰慘烈情況,靜妃肯定是知道的,如果林殊活著,必然也是九死一生,身體狀況不好是可以理解的,早年的時候,靜妃也喜歡遊歷山河,想必也是知道梅嶺上有什麼的,根據書中反映的梅長蘇的性格反差和靖王那裡所知道的梅長蘇的身體情況,不能不讓人懷疑梅長蘇也曾經是個疏闊男兒,也是遭遇了什麼變故才導致的身體變差。而這個,只有見到梅長蘇把過脈才能得到驗證,於是才有了後面在九安山,靜妃迫不及待的想見到蘇先生並且為他把脈的事。

    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例如:靜妃是學醫之人,連太醫院都沒聽過的火寒毒她都能醫治,說明她知道的醫理比普通的大夫要多的,火寒毒為天下奇毒之首,烏金丸在火寒毒面前什麼都不是,火寒毒產生於焦肉和雪疥蟲之間,而雪疥蟲來自於梅嶺,梅嶺一戰焦屍遍野……再例如,梅長蘇和琅琊閣的關係,當年梅石楠與琅琊閣的關係,靜妃知道與否也很重要……

    所以,靜妃對林殊,不是一眼認出的,不是偶然發現的,是必然的結果。

  • 15 # 小桔子愛經典

    這個問題,看過書籍或者電視劇的都知道,太皇太后和靜妃並沒有一眼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

    梅長蘇化名蘇哲進京,面見太皇太后,這是梅長蘇心裡最尊敬的老奶奶。雖然出場不多,卻給人留下了深深地懸念。尤其是太皇太后老眼昏花,第一眼看到梅長蘇時,腦海裡就下意識的認為是小殊。那時候,太皇太后的眼睛已經不太好使,而且記憶力下降,只是心中想念,所以才脫口而出。

    至於靜妃,也是透過種種蛛絲馬跡來判斷出的。從梅長蘇慫恿靖王奪嫡開始,梅長蘇的種種舉動都落入靜妃眼中。他救長生,救霓凰郡主,交好靖王……這一些舉動,更是讓靜妃覺得梅長蘇就是林殊。由於靜妃懂醫術,多次試探,再一次偶然中看到梅長蘇批註的《翔地記》,梅長蘇為避諱母親閨名,將母親的名字減了筆畫,這才確定了梅長蘇就是林殊。所以說不是一眼看出來的,而是一步步試探下,透過蛛絲馬跡發現的。所以說,女人都是神探。

  • 16 # 專業幹活人事

    整個劇中只有蒙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是林殊。但那也是蒙摯知道林殊還活著,並且還有書信來往,對他的情況非常瞭解,認出他並不難。

    霓凰認出林殊是從梅長蘇各種不合理的舉動一步一步求證帶來的。首先梅長蘇排人幫霓凰破鐵鎖連舟引起懷疑,之後就一直調查梅長蘇,梅長蘇見太皇太后的表現,帶梅長蘇進往日林府,庭生解救,請動周玄清最終確認其身份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蕭景琰最後認出林殊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對梅長蘇身份十分厭惡,覺得是陰暗詭譎之人而自己又不喜歡這套。就是梅長蘇全心全意幫他扳倒太子,削減譽王勢力時也不能全心信任他。然後就是林殊與梅長蘇形象差別太大,一個彎弓射鵰本身就是個小火爐,一個體弱多病出門都帶個醫生,手無縛雞之力。既然心理有芥蒂就不會往那上想兩個這麼大差別的人會是一個人。

    我一直不認為太皇太后認出梅長蘇是林殊,老人家思念外孫更能讓人信服。畢竟書中沒給什麼細節來點出。

    靜妃認出梅長蘇真是聰明絕頂。就是從蕭景琰嘴上聽說這個人,一本翔地記就推斷的八九不離十了。為驗證自己的推理就以診病為由推出自己的答案。

  • 17 # 愛聊愛想有料有思

    太皇太后是一眼看出,其實她是靠心看。而靜妃是透過關鍵細節分析判斷的,

    太皇太后已經垂垂老矣,雖然有點老糊塗的意思,事實上是到了看人不憑眼而憑心。自己最親最疼的外孫,哪怕是氣息都刻在她的記憶裡了。因為思念太深,反而最弱的氣息都是那麼熟悉。這也是她智慧的體現。

    而靜妃是蕙質蘭心,心如明鏡之人。機緣巧合看到靖王從林殊那拿的書,上面很微妙的留下了林殊母親的小名。將這個細節記在心中,便開始更加深入瞭解,逐步分析,用她洞若觀火的心挖出事實真相。

    琅琊榜是一部很棒的劇制。從故事、演員、臺詞、佈景,一切都很精彩,值得反覆觀看,不斷品味。哪怕是出場鏡頭不多的皇祖母也是立馬呈現出和藹可親的奶奶形象。

    贊贊贊

  • 18 # 四月辣椒

    太皇太后已經老了,或許已經糊塗了,在她的潛意識裡,小殊照樣在世的,還活在出徵前。或許,太皇太后只是下意識的把名字跟林殊名字諧音的人混雜了,或許又是太過於懷念,太過於難以接收白髮人送黑髮人,死去的人還能夠一直或者愛護自己人的心裡,想來也是一種幸福。

    而靜妃?在當靖王告訴靜妃要介入奪嫡之爭時,就說起了可以助自己奪嫡的梅長蘇。自己的兒子一不受寵,二無人脈。靜妃的內心早就起了狐疑,奪嫡之爭弄不好是會有殺頭之罪,誰會為了靖王的出路掉臂本身的身家性命?不是傻就是痴吧?但靜妃心理周密,或許當時她心中已經有一點底,這位梅長蘇先生一定是位故交。而後來讓靜妃認定林殊身份的,就是那本《翔地記》。書中有一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奶名是同樣的,梅長蘇在註解時,為顯對家母的尊敬,刻意將家母奶名的字削減了一筆。

    書不巧拿到靜妃手上,曾今在林府生活的靜妃一下就明瞭於心,在這時就已經基本確定了林殊的身份。而後來,梅長蘇隨靖王一起去皇上的行宮,靜妃終於能夠見到梅長蘇了。一見面,靜妃就和當初的霓凰郡主一樣想看梅長蘇手上的印記,無果後,又要求給梅長蘇把脈,作為醫女的靜妃自然知道梅長蘇經歷了什麼,所以在把完脈後當著靖王的面就難過了起來。

    或許對於梅長蘇來說,太奶奶的溫暖和靜妃的關心,正是他活在黑暗中想要守護的光明之一吧。

  • 19 # 行走的匹多莫德

    這部劇最牛的是梅長蘇隨便一個手下或者朋友都是名動天下的超能人,每人都有絕技。

    宮羽

    十三先生

    飛流

    蒙摯

    藺晨

  • 20 # 浮萍談文史

    兩人看出來的原因是不同的!太皇太后是透過靈魂,而靜妃憑的是聰慧和熟悉!

    太皇太后是透過靈魂上的感官,第一眼看到梅長蘇就喊小殊!

    太皇太后出場時,已經是老眼昏花了,在場的人都以為她喊的是小蘇。但她偏偏喊的是小殊。這是因為不管梅長蘇經歷過什麼他的靈魂是不會變的,哪怕是從一個驍勇的戰士變成了攪動風雲的謀士,他最本質的東西都不會變,那就是他那正直善良的靈魂!而太皇太后雖然已經老的不行了,許多記憶都不清楚了,但是那記憶深刻的東西,尤其是靈魂上的東西卻是看的更加清楚!靖王雖然是後知後覺,但是他也有過很多次錯覺,覺得梅長蘇就是林殊,偏偏他是一個十分理性的人,潛意識裡就否認了。

    而且在梅長蘇旁邊還有一個很好的“引子”,那就是霓凰!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梅長蘇不管怎麼剋制,都會漏出情感,而其他人感受不到,太皇太后卻能感受!如果換一個場合,太皇太后都不一定能認出來!

    靜妃能認出梅長蘇,是憑藉自己的聰慧和對林殊的熟悉!

    靜妃在聽到“梅長蘇”三個字的時候,想必就有一定的聯想。當聽說靖王立志要參與奪嫡之時,梅長蘇竟然會選擇支援靖王,此時靜妃心裡就有了猜測了!從江湖走進朝堂,還選擇支援靖王,那肯定和赤焰之案有關,而且林燮當時進入江湖時也用的是梅石楠的化名,“梅長蘇”怎麼會如此巧合呢!

    當靖王提起《翔地記》的時候,靜妃就覺得可能性越大了,所以才會一反常態的要看這本書!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靜妃心裡就已經確定了。不要忘了,靜妃可是精通醫理的,自然知道在梅嶺火寒之毒能讓林殊活著,而且也清楚為啥林殊變化那麼大,找不到往日的痕跡。所以才會做梅長蘇喜歡吃,而靖王不喜歡吃的糕點,讓靖王送給梅長蘇!而營帳中的一眼認出,其實是靜妃早就知道了!但是把脈之後,沒想到情況那麼遭,才會流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木工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