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1
回覆列表
  • 1 # 當朝大學士

    日本作為近代亞洲第一個崛起的國家,其軍隊編制與世界很多國家都不一樣。日本採用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七級戰鬥編制。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師團是日本最高軍事作戰個體單元,其長官也就是師團長,受將級軍銜,僅次於大將、元帥。

    日本軍制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經濟崛起,軍事力量突飛猛進。明治天皇接受了當時還只是兵庫縣知事的伊藤博文的建議,整頓並建立起了新式中央直轄部隊。新式部隊分為陸軍與海軍,最高軍銜為大元帥,採取七級劃分。

    日本軍隊用裝備及作戰能力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種類型。甲級部隊為最精銳的部隊,乙級次之,相對而言,丁級最次。所以,丙、丁級部隊師團長一般授予少將軍銜,而甲、乙兩級師團長則多為中將軍銜。

    軍銜匹配

    按照日本軍制劃分與歐美國家普遍採用的軍制劃分,大致可以做出一下匹配。

    師團——軍級

    旅團——師級

    聯隊——旅級

    大隊——團級

    中隊——營級

    小隊——連級

    分隊——排級

    這也就出現了影視作品當中,我軍好幾個團圍剿一個日軍大隊還佔不到便宜的現象。一是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二來就是很多人都被大隊這個字眼給矇蔽了,以為日軍的一個大隊只是數量很少得到敵人,其實一個大隊就是一個整編團。

    侵華戰爭期間,甲、乙種部隊基本上都是投放正面戰場作戰,他們堪稱是日軍之精銳。丙種軍隊大部分固守本土,丁種部隊則是負責在佔領區內維持秩序、清掃戰場。侵華日軍甲級戰犯土肥原賢二所指揮的第十四師團長,就是日軍中的甲級師團。

    結束語:綜上所訴,師團長是個體作戰單位的最高長官,僅次於集團軍司令。身居師團長之位,就可以指揮上萬人的部隊作戰,這對每一個軍人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筆者只能感慨,師團長官大,大到非常。

    【文 / 楚南青史君】

  • 2 # 山高水長空氣透

    師團長,就是師長。相應,律團長就是旅長,聯隊長就是團長,大隊長是營長,中隊長是連長,小隊長是排長,伍長是班長。

  • 3 # Coco侃歷史

    師團長為將級軍官,軍銜是中將,其軍銜在日本僅此於元帥和大將,可以說地位不低。在當時的日本陸軍戰鬥序列中,師團長的地位高於旅團長、聯隊長、大隊長、中隊長和小隊長,而僅只低於軍司令官。

    日本師團長是非常高的軍官,能夠成為師團長是每個日本軍人的夢想。二戰初期,日本甲種師團有3萬人,實戰還會配屬增強部隊,往往達到4萬。而當時國軍1個師不過幾千人,地方軍閥1個師甚至才二三千人。國軍最精銳的中央軍1個軍,兵力不過一萬多人。大體上,日軍師團下屬的2個旅團,每個旅團是1萬人,就相當於國軍的軍。而日軍師團,應該相當於中國的集團軍,師團長就是集團軍司令。日軍的師團長,原則上都是最優秀的軍人。我們研究抗戰,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就是日軍師團長年齡一般偏大。

    根據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日本的師團長級別就是中將,也就是將級軍官,想想看作為將軍他的地位自然不會太低。當然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師團長的級別都是中將,但是他們這之間的地位卻不一樣,因為在日本師團這一作戰單位分有4個等級,分別是甲乙丙丁,這其中甲類師團在軍中的地位最高,而丁類軍團在軍中的地位最低。所以作為這些不同等級的師團的師團長,他們軍中的地位也就會不一樣。

    其中一等甲類師團是日軍的永久性常備師團,在未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甲類師團幾乎就是日本陸軍所擁有的全部武裝力量。

    在當時甲類師團共有17個師團,分為近衛師團、第一師團至第十一師團、第十二師團、第十四師團、第十六師團、第十九師團、第二十師團,這17個師團為日本陸軍最精銳的軍隊,在當時全日本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都優先裝備到這些軍隊中。

    甲類師團人數均超過2.7萬人,每個師團都擁有1個野戰重炮旅團、1個高射炮聯隊等,此外有些甲類師團還有著獨立的戰車聯隊,如第一師團擁有戰車第2聯隊,可以說從這點可以看出甲類師團的強大。

  • 4 # 國平軍史

    抗戰神劇中,中日雙方發生大的區域性戰役中,日本軍隊陸軍經常出現師團級的戰鬥單位,一個師團往往能獨自對陣國軍多個軍級作戰單位,可見其師團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其實,一個齊裝滿員的日本陸軍師團,人數大約在28000人左右,近似於其他國家的軍級戰鬥單位,戰時下轄3個旅團,同樣旅團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師級作戰單位。

    由於二戰時期,日本陸軍都已是制式裝備,戰時能得到陸軍航空兵空中火力掩護,以及獨立的戰車聯隊的支援,加之師團下轄炮兵聯隊的火力突襲,所以日本陸軍師團的戰鬥力,遠遠在國內數個軍級作戰單位之上。

    一個獨立的師團,往往能夠長途奔襲,深入縱深數百公里作戰,而不怕被國內軍隊數個軍包圍包了餃子,由於武器裝備效能懸殊,二戰時期,還沒有一個齊裝滿員的日軍師團級戰鬥單位被全殲,所謂的大捷中,總有旅團、或聯隊級成建制單位的日軍突出重圍。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師團長的基準軍銜就是中將,這和其他國家陸軍中將軍長相同,少將旅團長也和其他國家的少將師長相同,從軍銜級別和部隊人員配置,可以判斷師團就是其他國家的軍級,旅團就是其他國家的師級。

    戰時日本陸軍的編制為軍-師團-旅團-連隊(日文原文如此,為了不至於和其他國家的連級戰鬥單位搞混淆,就翻譯成了“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相當於其他國家兵團(或集團軍)-軍-師-團-營-連-排級戰鬥單位。

    其對應的基準軍銜為軍司令官中將(極少數大將);師團長中將;旅團長少將;聯隊長大佐;大隊長少佐;中隊長大尉;小隊長少尉。

    其中,大將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上將,大佐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上校,大尉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上尉。

  • 5 # 周躋969

    別師團旅團什麼的,有什麼意義,無論日鬼軍團卵團,在我們湖南人面前,我們把們屍骨埋在一團,也就是千來畝級別,一句話,手下敗將級別。

  • 6 # 木榮雨北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基本戰略單位,和基本戰役單位。比如二戰時期,美軍的基本戰略單位是師,而德軍和蘇軍基本戰略單位是軍,而基本戰役單位全世界都基本上是師。

    用今天的編制規模來說,我軍基本戰略單位是集團軍(軍),而日本二戰時期的師團就是基本戰略單位,也就是與我們今天的集團軍相當。

    但是日本軍隊規模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尤其是常備師團長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所以有其特殊性,比如說著名的肉蛋將軍乃木西典在1894年當上第二師團長,在1896年乃木西典作為中將作為臺灣總督,用今天我們國家的職務來說,就是至少也是副國級或者是省部級+中央政治局委員。也就是比我們現在的集團軍軍長高一些。

    還有像東條英機,他在1936年出任中將,擔任關東軍參謀長,1938年就作為陸軍次官,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1940年出任陸相,相當於國防部長。

    日本自衛隊分為五個方面隊,相當於中國的戰區,但是戰區司令也就是陸將補(相當於中將),而師團長也是陸將補,所以說現在的師團長和我們的集團軍軍長相當,但是在他們的系統中,還是要比我們的集團軍軍長稍微大一點點,畢竟自衛隊最高只有幕僚長(相當於上將),只有一人,但是從師團的地位以及各種關係來說,是相當的。

  • 7 # 鳶飛九天2018

    全面抗戰爆發後,雖然中國軍隊奮起反抗,軍隊人數也佔據優勢,但是面對武裝到牙齒日軍,擁有海陸空全面優勢的日寇,卻敗多勝少。雖然我們並不願意看到,但是,殘酷的事實卻是,在戰場上,日軍的一個師團可以擊敗中國的好幾個師。

    例如在第一場大規模會戰淞滬會戰中,日軍出動的兵力為11個師團,中國迎戰的軍隊高達79個師,徐州會戰時,日軍近九個師團,中國軍隊則為64個師。而且,最殘酷的是,日軍以劣勢兵力,卻依然壓著中國軍隊打。中國前期的幾個大規模的會戰,雖然奮起抵抗,將士們也極為英勇,但中國軍隊依然多以失利告終。

    日軍的師團是什麼編制?跟中國軍隊的師一級一樣嗎?日軍的師團長又是什麼級別呢?

    也許是日本極端敏感又擰巴的自尊心所賜,雖然日本的軍隊編制襲自德國,但日軍的編制依然那麼與眾不同,它不同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軍隊軍、師、旅、團、營的編制,日軍的編制為: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

    日軍的師團是日本陸軍的基本戰術兵團,也是日軍最高級別的固定編制單位,日軍師團的最高長官為師團長,軍銜一般為中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的軍銜,雖然也有元帥和大元帥,但一般作為榮譽軍銜,因此,日軍師團長中將的軍銜,在日軍的序列中已經相當高了。日軍更高一級編制“軍”的司令官,軍銜也多為中將。

    1888年,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將國內的六個鎮臺改為師團,將皇宮的警衛改為近衛師團,這也是日軍最早的師團。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滿足日軍瘋狂擴張的貪婪野心,日軍由戰爭初期的17個常設師團,瘋狂的擴充為100多個師團。

    這些規模龐大的部隊,為了適應不同戰鬥的需求,日軍的師團也分為了甲、乙、丙、丁四種等級。甲級師團最高,約有28000多人,乙級師團24000餘人,丙級師團則有15000餘人,最低階的丁級師團,則只有11000人。

    從日軍四個級別師團的數量也可以看出,雖然很多人習慣性的將日軍的師團與中國師級部隊相對應,但實際上,哪怕日軍最低階的丁級師團,人數也依然有11000餘人,絲毫不弱於當時中國軍隊甲種師。

    而事實上,當時的中國軍隊,除了中央軍嫡系部隊,大多數的中國軍隊,一個師人數都在三千到七千人之間,人數少的師,甚至比不上日軍的一個3800人的聯隊。

    而戰爭初期,中國面對的日軍部隊,是日軍最精銳,也是戰鬥力最強的17個常設師團,這些日軍師團高達近3萬人,僅人數就堪比中國的一個滿編軍。因此,除了裝備、訓練及海、陸、空方面的劣勢,人數的不足,也是一箇中國師不是日軍師團對手的重要原因。

  • 8 # 貓眼觀史

    直奔主題,日本的師團長相當於少將和中將軍銜,官職也和國軍中的軍長、師長差不多,但是日本的師團長一般都是少將軍銜,要在這支軍隊中考核一到兩年,才可以晉升到中將。不過這也只是走個形式,師團長主要還是中將居多。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二戰中的岡村寧次在提升師團長之後就是中將軍銜。

    有人說二戰時期的日本一個裝甲師就相當於現如今中國的一個集團軍,說這話其

    日本的一個師團,最開始是完全效仿德國的師編制,人數大約在18000人,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也一直在變動。

    二戰時期,日本主要就是以師團作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師團長即中將,同時也是日本軍隊的中流砥柱,他們已經具備了打動區域性戰爭的能力。

    日本師團還分為四個級別

    甲種師團人數在28200人;

    乙種師團人數在24400人;

    丙種師團人數在15500人;

    丁種師團人數在11000人;

    日本的陸軍編制中

    師團相當於軍,對應的軍銜是中將或者少將;

    旅團相當於師,對應的軍銜是少將

    聯隊相當於團,對應的軍銜是大佐

    大隊相當於營,對應的軍銜是少佐

    中隊相當於連,對應的軍銜是大尉

    小隊相當於排。對應的軍銜是少尉。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 9 # 孤客生

    抗日戰爭開啟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是一個可以和列強們並列的工業國家了,雖然與美國、德國、蘇聯這種大國相比日本的底子顯得有些薄弱,但是在1931年他們攻佔下東北、獲得龐大的資源之後,他們在面對當時民國這個幾乎是農業國的落後國家來說,卻仍然有著巨大的優勢。

    抗戰早期日本軍隊遠勝於我們的強大

    師團雖然在日本國內是師級單位,但是如果與當時我們國家的軍隊相比,那他們的師團無論從人數、還是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絕對不差於我們的軍級單位。

    而且因為他們軍隊的訓練精良、侵略早期士兵單兵素質的強大,所以從戰鬥力上來說,早期的日本師團是可以以一當幾、同時力戰我們國家幾支軍隊的。

    正因為這種戰力的差距,導致了抗日戰爭早期中國在正面戰場的大會戰中傷亡率遠比日本高得多。

    就如同抗戰的第一場會戰淞滬會戰中,當時國軍損失了30多萬人的戰力,而日本才僅僅死傷了4萬多人。

    而像臺兒莊戰役這樣在抗戰中有著非常積極意義的大勝,中國與日本的傷亡差距也非常巨大。

    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一共傷亡了5萬多人,而日本軍隊則傷亡了2萬多人(日本自己記載1萬多人)。

    當時中國軍隊的傷亡量比日本大了一倍之多,從這個明顯在當時處於下風的戰比卻被當時人們視之為大勝的情況上來看,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當時敵我雙方的戰力對比。

    在日本侵華的早期,他們的戰鬥力相比於我們確實是非常強大的。

    日本的師團長以及旅團長、聯隊長

    而當時日本的師團長雖然名號聽起來不是特別顯赫,但是在當時的我們軍隊看來,日本的師團長卻一個個都是難纏的大人物。

    如果能擊斃一個,絕對是可以拿來宣傳很久的大新聞。

    日本的師團長相當於我們的軍長,他們的軍銜一般都是中將軍銜。

    日本的每一支師團裡都有兩個旅團和四個專門在前線作戰的步兵聯隊還有其他三個炮兵、輜重、騎兵聯隊,也就是說一般有七個聯隊左右。

    日本的旅團就相當於我們的師級單位,日本的旅團長差不多類似於我們的師長,軍銜一般是少將軍銜。

    日本的聯隊差不多相當於我們國家的旅級單位,只不過比旅小一點、比團大許多,處在旅和團的中間。

    而擔任日本聯隊長的軍官則是他們的大佐,相當於我們的上校。

    不過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師團一樣,日本當時的旅團和聯隊戰鬥力都非常強大,很多時候,日本的旅團是可以直接和我們的軍級單位對戰的。

    不過這樣巨大的戰力優勢卻並不是完全絕對的,在抗戰後期中國的遠征軍進入東南亞獲得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先進裝備之後,日本軍隊在戰鬥力上對於我們的碾壓優勢已經逐漸減小,這個時候他們想以一敵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說這就是日本的師團長,日本中將級的長官、相當於我們的軍長。

  • 10 # 度度狼gg

    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的師團長基本都是中將軍銜,不分常備師團、特設師團或者是警備師團,也不分後來的“甲乙丙丁”師團。當然,儘管都是中將師團長,還是要分為三六九等,因為二戰期間日本的大將軍銜是很難晉升的,所以日本陸軍中央的許多重要職務、包括野戰部隊的軍司令官和大部分方面軍司令官都是中將,這就有說道了。

    (陸相板垣徵四郎)

    總體而言,二戰日軍的將級軍銜設計過於簡單,既沒有國軍的“一二級上將”,也沒有什麼“中將加上將”特殊軍銜,由此造成了中間多兩頭少的“葫蘆狀”。到戰爭中後期,由於急劇擴軍,好些少將旅團長水漲船高升為師團長後,為了師團級別的適配性,匆匆忙忙晉升了中將,但資歷和重用度是不一樣的。

    所謂資歷,要考慮這些中將師團長在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一些人沒有)的畢業時間,陸軍大學還要拼下是否“軍刀組”;所謂重用度,是要看“站隊”,因為主管人事的陸軍大臣職務,以坂垣徵四郎、畑俊六和東條英機這個團伙把持時間最長,板垣和東條又是“哥們”,不被他們所喜的師團長上升空間很小;其它就要綜合戰功或裕仁的瞭解程度了。

    (陸相畑俊六)

    日軍師團長以上的職務,雖然也是由陸軍省軍務局提名,但必須經過裕仁天皇的批准。同時,日本的“總軍”級的總司令是大將,但參謀長的適配軍銜是中將,比如“中國派遣軍”的板垣、南方軍的冢田攻、關東軍的秦彥三郎等,不過方面軍以下司令部的參謀長就是少將了。

    一般來說,一等主力師團的師團長(近衛和第一到第六)可以直接回東京任職陸軍大臣、陸軍省次官、教育總監和參謀次長,這裡比較特殊的是“陸軍三巨頭”的參謀總長,作為日本陸軍的頭號人物,必須要求是大將軍銜,比如載仁親王、杉山元、梅津美治郎等。但陸軍大臣(陸相)和教育總監可以是中將,1938年第五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直接回國出任陸軍大臣,而教育總監安藤利吉接手師團長,就證明了這個規則。

    在升任軍司令官的優先度上,一等主力師團也有特權,隸屬於關東軍的第二師團,1937到1938年的兩任師團長,梅津升任第一軍司令官,岡村升第11軍司令官。

    (首相兼陸相東條)

    二等主力師團的師團長(第七到二十師團)選任軍司令官和方面軍司令官時,優先度僅次於一等,比如《亮劍》裡那個筱冢義男,就是從第10師團長的位子上升為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司令官的,司令部駐太原。再比如第13師團長內山英太郎,差點在陳誠反攻宜昌時切腹,後來升為華北方面軍第12軍司令官。

    其它師團的師團長就沒有一定之規了,完全看前述三個條件的滿足程度了,而番號100以外的師團長更不受待見,如果得不到晉升,一旦解除師團長職務後回不了陸軍中央(軍部的二級部長適配少將軍銜),也成為不了天皇的“軍事參議官”,那就只能轉為預備役或直接退出現役。

    (最後一任陸相阿南)

    比如阿南惟畿,晉升中將擔任陸軍省次官時,因為與主官板垣不睦,被板垣打發到山西109師團任師團長,這就是下放,因為是特設師團。畑俊六上臺後再拉回陸軍省任次官,不久出任第11軍司令官,雖然還是中將的位置,但這就是晉升。在杉山元之後,阿南惟畿終於成為陸軍大臣,可惜是最後一任,日本很快投降。

    還有一些中將銜的“冷板凳”可以成為師團長的去處,比如什麼航空總監、兵器總監、陸軍士官學校和其它軍校的校長等等。

    (杉山元等日軍高階將領)

  • 11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筆者不太清楚這個問題,他想問的是這個中將師團長是在日軍作戰部隊中的職務大小,還是在整個日本陸軍中,這個中將師團長大概可以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什麼官職?

    這個師團長在作戰部隊中大概是可以相當大的官職了,而在後者這個中將就難說了。

    看到別人一些回答,讀者大概是想知道這個日軍師團長中將在這個部隊中的指揮能力吧。也就是說這個日軍師團長這一級別的官職吧。

    就筆者來說的話,不知道。

    日軍這個師團長軍銜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

    在日軍後期的時候,這個中將師團長的任命,也就是師團長人選是問題上。已經變成了是個中將就行的情況發生了。

    一些回答者口中,這所謂的人事,和任職在後期師團長來說比較奇怪了。

    以日軍的師團來說,我們一般認為這個日軍步兵師團的中將師團長,他們一般都是步兵學科出身的人來任職的。

    日軍第二次設定的114師團,師團長三浦三郎在擔任師團長前的主要經歷是憲兵隊的幹活。也就是此人並未直接指揮步兵部隊。在比如第五師團的末代師團長山田清一。他在接任師團長以前,主要是在後方擔任非步兵部隊作戰的職務。

    大概會有讀者奇怪,為什麼筆者在解釋這個師團長職務上要先解釋一些人的履歷。

    這其實就是日本軍隊的一個奇特之處了。日軍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中將是不能升遷為大將。所以在日軍一些比較高階的軍官上,比如說這個軍方面一級的司令官。他也是由中將擔任的。然而,我們就不能認為中間這個職務就特別大了。

    因為日軍大將不足的關係,所以日軍日軍一些部隊的指揮官,從師團長還有一些軍司令官,他們都是中將擔任的。因為這個原因,就筆者來說,不知道該怎麼用現在的觀點,來形容日軍師團長一級的官職。

    僅僅從作戰部隊指揮來說吧,因為地方到處都是中將,所以很難說這個中將到底該是誰指揮誰了,這還僅僅是從日軍陸軍方面。日本海軍日本海軍的一些地方最高指揮官是中將,但是他們這些中將手下的最高指揮官,也就是也就是艦隊司令,他們軍銜也是中將。

    我們如果想現在的軍一級別來形容日軍,用這個級別來和二戰時候的中師團長對級別,那是絕對錯誤的。

    對日本人來說這個師團長,他不能說是軍級別的,因為師團內部的情況變化。在人數上,日軍一些師團不是我們認為的“一個師團兩萬日軍”。一些師團麾下只有一萬多人。在人數上,比中國同期師是類似的。

    如果只看師團長的軍銜,僅僅從這個師團長的權力來說,師團長這個職務他最多隻能指揮的了手下的師團。脫離師團,如果到了日本,一個師團長其實沒有多大權利。而且,在地方,日軍師團長不能干涉地方行政事務。他最多隻能約束自己手下計程車兵。絕不能對地方的警察局下命令。

  • 1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建制與世界各國略有差異,比如中國的基本戰術單位是軍和日本是師團。日本的師團作為其侵略的排頭兵,在中國大地上肆意妄為欠下了一筆筆血債,那麼日本的師團長究竟是什麼級別?他又為何有這麼大的權利呢?

    實際上,日本師團長確實為中將軍銜。 沒有軍團長的說法,“軍”這一級別的軍事主官稱為“司令”一般也是中將軍銜。 日軍的旅團長,是少將軍銜。 旅團,下面是“聯隊”聯隊長為大佐軍銜(也就相當於中國的上校)。

    介紹一下日軍編制樓主可以一目瞭然了:

    1、軍,大致相當於中國的集團軍

    2、師團,大致相當於中國的軍或者整編師

    3、旅團,大致相當於中國的不轄旅的師(或旅)

    4、聯隊,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團

    5、大隊,大致相當於中國的營

    6、中隊,大致相當於中國的連

    7、小隊,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排

  • 13 # 12345688順流

    關於這個問題,日軍的師團長一般都是中將銜,一個甲種師團人數在25000-32000人左右,

    其相當於當時國軍的一個軍的編制,相當於一個軍級單位。

  • 14 # 優己

    在戰爭爆發以前的日本陸軍總共也就30個師團,滿打滿算也就是30個師團長,能夠當上師團長的都是少將級別的了。不過呢,由於日本陸軍地位比較低,日軍陸軍的少將比海軍少將的含金量低得多。

    日本陸軍在戰爭初期有10個甲級師團,20個乙級師團。甲級師團是常備滿員的重型師,總兵力高達24000~27000人。這種級別軍隊雖然掛名師團,但是從人數上看放到其他國家去就是軍一級的了,比如蘇聯的一個軍也不過22000人左右;乙級師團人數大約是15000~19000人左右,相對於甲級師團,乙級師團往往會缺編一兩個戰鬥旅,除此之外就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了。乙級師團的山炮等重武器數量不到甲級師團的零頭,不過重機槍跟迫擊炮數量倒是不少。

    不過呢,隨著戰爭的進行,日軍也在大規模擴編,這時候就出現了所謂的丙級師團以及丁級師團。丙級師團是以一個獨立戰鬥旅為母版擴編出來,這時候這種所謂的師團長其實也就是個大佐。這種部隊的山炮數量減半輕重機槍等武器也是減半,不過這種部隊對比於當時的我軍來說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我們在華北地區碰到的日軍實際上都是這種型別的軍隊(太平洋戰爭後,日軍甲級師團大多調到太平洋參戰)。而丁級師團的水平就更差了,這就是一群日本民兵組成的部隊,這種部隊戰鬥力不強,略比偽軍強一點,這種部隊的師團長往往就是個中佐而已,甚至也有少佐當師團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裡可以學到自制App的製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