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南IDC系統整合商
-
2 # 藥事健康
黃葵是中藥。黃葵是植物黃蜀葵花的簡稱,是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乾燥花冠。甘,寒,歸腎、膀胱經。功效清利溼熱,消腫解毒。改藥在《嘉佑本草》中首次記載:“黃蜀葵花,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本草綱目》又曰:“黃蜀葵花,其花氣味甘、寒、滑、無毒,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為瘡家要藥。”《中國藥典》2010年版中收載了黃葵這味中藥。目前大眾對黃葵的認知大多是透過一種主治慢性腎小球腎炎和蛋白尿的著名中成藥——黃葵膠囊來了解的。
實際上,黃葵並不是在現代才廣泛應用於臨床,在中國古代的醫籍中就有很多黃葵的記載,如《普濟方》中治療沙石淋痛的獨聖散中就有一味黃葵,《本草蒙筌》中謂黃葵“療淋澀水腫”,《奇效良方》中將黃葵與石榴花共同成為“諸血通治方”,而在《證類本草》中,黃葵則被稱為瘡家要藥。
從古代文獻到現代研究綜合分析,黃葵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這味中藥在臨床中主要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給藥途徑。內服主要用於治療腎病,包括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外用則治療各種外科瘡瘍、燒燙傷及口腔潰瘍等。近年來有關於申請黃葵口服治療內瘍疾病的專利,尤其是消化道方面,包括胃潰瘍和炎性腸病等。相信未來對於黃葵的研究開發會使得它的臨床應用價值有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青,張丹,徐超,陳玉根.黃蜀葵花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5,21(13):231-234.
作者 陳佳帥,北京市密雲區中醫醫院,主管藥師,藥事網成員。
-
3 # 抱朴言
黃葵是一味中藥。入藥部位為錦葵科植物黃葵的根或葉,夏、秋採收。它分佈廣西、廣東、雲南、湖南、江西、臺灣等地,生於山谷、溝旁、路邊、曠野草叢中。
根據《廣西中草藥》記載,黃葵味微甘,性涼。具有解毒消腫,排膿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瘡腫痛,無名腫毒,蛇頭瘡。用法為搗爛外敷。
現代藥理試驗發現黃葵幹葉中含有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這些化學成分能夠在體外產生某些抗菌作用。
此外,黃葵種子中含α-腦磷脂、磷脂醯絲氨酸及其縮醛磷脂和膽鹼縮醛磷脂,並含有麝香樣香氣的麝香梨內酯。這些化學成分有殺昆蟲作用,能使蛇毒滅活。
注意事項:陰虛液燥者忌用《飲片新參》。/完/
-
4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黃葵是什麼?黃葵本身是一個屬於錦葵科的植物。此外,黃葵也是一種中藥。黃葵植物的全株都可以乾燥後用作藥物。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黃葵全身是寶。從中醫角度看,黃葵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中草藥,具有一定的療效和作用。
1、清熱解毒。如果你口舌生瘡,面部粉刺,那麼它是人體上火的一種表現,吃一點秋葵可以清熱解毒。
2、下乳。分娩後婦女容易積聚乳汁,乳腺導管梗阻易引起乳腺炎。將黃葵燉雞或燉排骨湯可以幫助女性下奶和疏通乳腺導管。
3、退熱。對於常見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全身虛弱,可配合使用黃葵和柴胡,具有顯著的退燒效果。
4、改善便秘。黃葵富含植物纖維素,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綜上所述,黃奎作為一種傳統中藥,療效顯著,應廣泛應用。但黃葵的具體劑量在不同的疾病中完全不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回覆列表
黃葵,別名:山油麻、野油麻、野棉花、芙蓉麻、鳥籠膠、假三稔、山芙蓉、香秋葵,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us.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被粗毛。通常葉掌狀花單生於葉腋間,花萼佛焰苞狀,花黃色,內面基部暗紫色,花柱分枝,柱頭盤狀。蒴果長圓形,種子腎形,香味。花期6~10月。常生於平原、山谷、溪澗旁或山坡灌叢中。分佈中國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和雲南等省;越南、寮國、高棉、泰國和印度等地。廣植子熱帶地區。種子具麝香味,用水蒸汽蒸溜法可提製芳香油,含油率約0.3-0.5%,是名貴的高階調香料;也可入藥。根含粘質,供製棉紙的糊料。本種花大色豔,可供園林觀賞用。
使用價值種子具香味,用水蒸汽蒸溜法可提製芳香油,含油率約0.3~0.5%,是名貴的高階調香料;
觀賞價值該種花大色豔,可供園林觀賞用。用作園林背景、籬邊、野 趣園、花壇、花境等。
藥用價值別名:麝香秋葵、 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 水芙蓉、假芙蓉
性味:微甘,涼。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拔毒排膿。
付方:根:用於高熱不退,肺熱咳嗽,產後乳汁不通,大便秘結,阿米巴痢疾,尿路結石。葉:外用治癰瘡腫毒,瘭疽,骨折。花: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 3~5錢。葉外用適量敷患處。花浸油外搽。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廣西中草藥》:解毒消腫,排膿止痛。治癰瘡腫痛,無名腫毒,蛇頭瘡。
民族用藥
侗藥 後蓉曼:野棉花根皮治痢疾《桂藥編》。
仫佬藥 門加: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瑤藥 奶瘡,步蓉:根皮水煎服治感冒《桂藥編》。步蓉,假棉絨:根或根皮主治感冒,便秘,白濁,白帶,癰瘡腫毒《民族藥志二》。
壯藥 鬼棉花,棵歪放:根或根皮酒水各半煎服治產後發冷發熱,搗爛敷患處治瘡癤膿腫《桂藥編》。棵歪放,鬼棉花:稂或根皮主治產後發熱發冷,瘡癤膿腫《民族藥志二》。
傣藥 滑木董,ngei jyak ding(介伽丁):種籽用於退熱《滇錄》。烘董籽主治退燒《民族藥志二》。
景頗藥 半擔播:根、葉外敷用於瘡癤膿腫《滇藥錄》。暮當坡:根用於消腫止痛,瘡癰《德宏藥錄》、《滇省志》。
佤藥 根、種子用於瘡癤膿腫《滇藥錄》。捱甲丁:功用同前《民族藥志二》。
拉祜藥 胚差初:根、葉治瘡癤《滇省志》、《民族藥志二》。
藏藥 宿瑪惹扎:種子治黃水病,面板病《滇省志》、《民族藥志二》。索瑪惹扎:種子治黃水病,面板病,蟲病,止癢《藏本草》。索瑪拉札:種子治療面板病,“黃水病”。
仫佬藥 門加,野棉花:根皮主治痢疾,奶瘡《民族藥志二》。
彝藥 野棉花:根或花主治毒蛇咬傷《民族藥志二》。
化學成份
黃葵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花含β-谷甾醇,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楊梅樹皮素-葡萄糖甙(myricetin-glucoside)。乾果殼含β-谷甾醇。種子含a-腦磷脂(a-cephalin),磷脂酸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絲氨酸 縮醛磷脂(phosphatidylserine plasmalogen)和膽鹼縮醛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 plasmalogen)。
黃葵還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及 麥角甾醇(ergosterol)。
幹葉中含有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鮮花瓣中含有β-谷甾醇和楊梅樹皮素及其葡萄糖甙。乾的果實外皮中僅有β-谷甾醇。種子中含α-腦磷脂、磷脂醯絲氨酸及其縮醛磷脂和膽鹼縮醛磷脂,並含有麝香樣香氣的麝香梨內酯。
藥理作用
種子可用於頭痛。它還有一種吸附能力(相當於炭末的43%),能使蛇毒滅活。葉在體外有某些抗菌作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果實有殺昆蟲作用。麝香梨內酯雖有內酯結構,但無強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