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研小蟲

    於1974年,Stephen Hawking提出了黑洞縮減的見解。本質上,靠近黑洞之天球地平圈(black hole"s horizon)的真空波動(vacuum fluctuations)產生粒子-反粒子對。每對中的一個粒子陷入黑洞中,而另一個粒子脫離。由於脫離的粒子具有能量,因而黑洞勢必喪失能量。黑體溫度(blackbody temperature)與黑洞質量成反比,就是因為上述過程。由於溫度很低,人們不易直接觀測這種輻射。

    不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William Unruh論證過靠近黑洞之波動,與活動流體之聲波兩者變化間的相似性。目前,該大學的物理學家Silke Weinfurtner、Matthew Penrice與Unruh,及工程師Edmund Tedford與Gregory Lawrence,業已利用另一種類似的體系─表面波(surface waves),來研究霍金輻射過程(the Hawking process)。他們將狀若飛機的流線型物體置入流水道中,來產生高速水流的區域。下游產生的長波長表面波會朝上游的上述區域傳播,不過受到障礙物的阻擾,結果轉變成短波長的波動。原文圖示了經轉變的波(下圖)及這些波與到來波間的干擾(上圖)。障礙物起了如同能使輻射脫離卻無法進入之所謂白洞(white hole)的作用。(白洞是物質及光無法從外部進入,卻能從內部脫離的一種假設性區域。)

    上述轉變類似受激放射的情況,結果有關經轉變之波動幅度的測定,與預期的熱散佈相一致。此外,儘管該體系的諸多非線性、紊流及黏性(viscosity),不過連同先前不同團隊獲得的數值,該項新研究結果證實了霍金幅射的一般性質。

  • 2 # 松鼠老孫

    霍金輻射還沒有得到觀測證實,它是重要的科學理論,不過仍然是一個假說,但依然重要。

    霍金輻射的提出,是把量子理論“真空海洋”裡產生的”虛粒子對”(具有正負能量),與廣義相對論的黑洞視界相結合。當視界附近產生這麼一對虛粒子對的時候,如果正粒子逃逸,負粒子被黑洞吸入視界,那麼就相當於從黑洞中有能量輻射出來。

    不幸的是,對於一般的黑洞,這種輻射的計算值非常之小,遠小於我們今天宇宙裡的各種電磁背景。對於質量越小的黑洞,這種輻射越明顯,可我們還沒有發現微型黑洞。所以,霍金輻射是基於科學理論提出的一種理論預言,尚待進一步地實驗檢驗(當然,也同時需要從理論各個方面進行再次推敲)。

    當然,霍金樹大招風,會招來各種非議,這時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人對於科學不同的看法,當然有不少其實是誤解。比如,本條的一則回答:

    這位老先生竟然認為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是錯的(估計他年輕的時候沒學過),認為黑洞只是一個奇點(看來他沒理解什麼是“視界”),還認為LHC是為了製造黑洞驗證霍金輻射。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我們要注意,科學研究不是不允許犯錯,未經實驗證實的理論當然可能是錯誤的,就算已經經過證明的,也可能還有錯誤。但是,毫無根據地說一個經典理論是“錯的”,這還是不科學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美國2020年國防財年,正式批准成立太空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