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現在有一顆像6500萬年前引起恐龍滅絕一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話,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摧毀或者使它改變軌道而不能撞向地球?
7
回覆列表
  • 1 # 星河路

    其次我想說的是,科幻片並非就是異想天開的作品,在現代的科幻片中,很多的技術都是基於現有提出的理論,比如說在科幻片中飛船裡常見的重力技術,在目前現實中沒見過。但是科幻片中有時你能看見飛船外圍有個大大的圓形物體,那個就是用來提供重力的。所以說,科幻片中某些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有科學依據。

    說到這個行星撞地球,你得知道行星是不是能在你控制範圍內,大的不用說,肯定沒救了。小的話造不成什麼影響,而且地球還有個大氣層,可以燃燒一部分。如果萬一真的不幸遇到直徑處於公里級別的,那麼憑我們現在的技術,可能首當其衝的便是核武器,可能樓主說的這個電影我也看過,但不知是不是同一部。在行星恰當的位置埋下核武器,是行星炸成兩半,由於之前有過精確的計算,炸成兩半的行星成功的避開了地球,這是我所看的電影中最後的結局。

    其實這未嘗不可,核武器不僅可以用來炸燬,還可以用它強大的能量使行星表面發生化學變化,使行星變得不穩定,強大的衝擊力或許也可以改變行星的軌道。

  • 2 # 精緻訓練

    能夠阻止:一、美國已經建立小行星監控系統,可以提前預測小行星軌跡。二:美國有能力發射核彈摧毀或改變。但也有困難:直徑大於兩個大型城市的小行星比較麻煩。

  • 3 # 亦諾金

    記得以前有人探討過這個問題,一般回答是用大當量核彈將其摧殘,那麼問題來了,一是能炸成大量碎塊,大量碎塊落入地球就是大量核彈炸地球,其危害程度與前者相比恐怕小不了多少。所以本屌認為與其堵,不如疏,換言之,與其炸碎不如引它離開。而引其偏離軌道的方式,一可以採用太陽風吹其偏離,二可以用發射死光將其切碎至穿過大氣層燃燒後的塊對地球不構成威脅為準,以上愚見,拋磚引玉!

  • 4 # 造就

    這種可能性非常小,但萬一真的發生了呢?

    為此,NASA追蹤了1.6萬顆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發現了毀滅人類的最大威脅。

    小行星撞擊地球,給地球生命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事50萬年或以上才能碰上一次。就連直徑140米、能夠摧毀城市的小行星,也每1萬年才會出現一次。再退一步,你要想被直徑20米的天外來物砸傷——比如2013年,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導致近1500人受傷——其機率也微乎其微。

    不過,萬一真的發生了呢?

    萬一哪顆巨型小行星真的衝擊地球,我們會面臨怎樣的命運?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是如何演繹的:我們要麼被巨大的火球吞噬,要麼被滔天海嘯淹沒。

    真實情形並不是圖中描繪的那樣。

    最近,《地球物理研究》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了小行星撞擊後,一些可能性較大的傷亡原因。在研究中,科學家透過計算機建模,模擬了5萬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場景,其中有很小的,也有400米的龐然大物。他們分析了每一顆小行星大概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比如,擊中海洋,可能引發海嘯;擊中陸地,可能彈出碎片,產生衝擊波),並基於不同區域的人口密度,預測了每一顆小行星衝擊所導致的傷亡人數。

    最後他們發現,如果你死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可能性最大的死因將是風力和衝擊波。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該研究總結稱,“諸如撞擊成坑、地震和丟擲物(即彈出的碎片),這些因素造成的傷亡數量只有一小部分。”

    為什麼風的殺傷力如此之大?因為如果一顆小行星體型夠大,且在撞擊地面(進而產生海嘯、巨坑、噴射出死亡烈焰)之前,就在半空中爆炸,它所產生的衝擊波會形成強風,風力足以將城市夷為平地。強風帶來的巨大壓強可以撕裂臟腑。總而言之,小行星不需要抵達地面,就可以造成一片混亂。在該分析中,死於風力和壓強的人佔到60%。

    上圖顯示,小行星體型越大,其他死因的比例也就越顯著,但風力始終是頭號殺手。

    海嘯扮演的角色相對較弱,對此,《新科學家》雜誌解釋說,這是因為在很多地區,海岸線本身的地形能夠削弱海嘯的破壞作用。另外,任何小行星撞擊都涉及風的因素,但只有在小行星撞擊海洋的情況下,海嘯才會發生。

    那麼,有必要因為上述圖表而擔驚受怕嗎?大可不必。

    小行星的撞擊後果很難討論。我們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經歷毀滅性的巨型小行星撞擊事件。它們威脅到的是未來的人類。“它威脅到的不是一個人或一座城,而是全人類。”埃裡克·克里斯滕森(Eric Christensen)說,他的工作是為美國宇航局(NASA)“卡塔利娜巡天任務”尋找小行星。

    衝擊地球的更有可能是體積較小的小行星。但它要是落在你身邊,那隻能說明你倒黴到家了。

    “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奇就奇在,它落到了一個人口稠密地區。”克里斯滕森說,“而地球上98%的區域要麼無人居住,要麼人煙稀少。”

    NASA之所以追蹤這些“破壞分子”,就是出於防範目的。盯得越緊,我們就越有可能設計出解決方案,將致命的小行星推出撞擊軌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已記錄下約1.6萬顆靠近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未來可能還會發現更多。

    翻譯:雁行

  • 5 # 美文坊

    能夠阻止

    原因:一、美國早些年已經建立了小行星的監控系統,可以提前預測小行星軌跡。二、美國有能力發射核彈摧毀或改變行星的軌跡和方向。需要面臨的問題:但會面臨的困難,比如:行星直徑大於兩個大型城市的小行星會比較麻煩。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得看行星有多大,就像大多數人說的,小行星可以阻擋,大的話基本上無法阻擋。

  • 6 # 金童希瑞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潮汐力的作用下,小行星碎裂形成環繞地球的多個隕落體。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地軸傾斜,磁場紊亂;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逆掩或順推形成了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

    如果再發生這樣的災變,人類無法逃脫的!

  • 7 # 瀟泗兒

    以目前人類的認知在宇宙中生存是極具挑戰性的,宇宙就像是一個試煉場。而人類能夠繁衍至今對於宇宙中的潛在威脅,能夠生存至今全部靠的都是運氣吧。

    而今人類依然瞭解了附近的宇宙並得知了宇宙中的各種潛在威脅,而既然確定又著威脅儘管機率微乎其微也要時刻防範,如今人類也對近地的許多流星體甚至於太陽系內的流浪中的隕石有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事件天體都有了備案與實時監控而在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上也是有著等級劃分的。如今人類的科技技術依然可以操控地球上的一切隨對於宇宙的不確定性還未有過具體操作方法。但人類確實是已經談論出來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處理方案,包括對於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進行飛船撞擊使其偏離地球軌道,還有包括武器應對的一些方案的。就目前人類的能力而言雖然技術在星際中可能不算太高,但是如果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時候人類必定全部團結以應對的,從技術上說包括太陽系甚至於銀河系都處於不斷運動當中,一人了的技術還是有能力觀測並預測到未來幾十年內可能回存在威脅的小行星。雖然目前還沒公佈可能的小行星威脅,而但威脅一旦發現,人類必將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威脅,目前人類還是有可能有能力建造行星發動機使地球的執行速度稍快一點或者慢一點以躲避威脅的。(僅為個人理論哈),

    具體怎樣到時候再說吧,你我的有限生命內是無緣看得到小行星在近地軌道可能內被驅逐的操作了。

  • 8 # 七哥怪談

    資料顯示,地球平均0.5—1億年會遭受一次小行星撞擊,。然而距上一次小行星撞擊已經0.65億年了(也就是恐龍滅絕時期),根據美國《探索頻道》和英國《每日快報》報道,NASA(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政府機構,負責美國的太空計劃)於2004年發現一顆繞太陽執行的小行星將撞擊地球。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390米,質量4000萬噸,速度為13公里每秒,科學家將這顆小行星取名為“阿波菲斯”譯為毀神星,它在埃及神話中代表著古老的邪惡和毀滅之魔。它將於2029年4月14日04時49分接近地球東半球,距離地球約3.6萬千米(地球離月球38.4萬千米),然後離開,這天也許你能看到迄今為止最大最亮的流星,最好許願讓它別再回來O(∩_∩)O~~。

    但是,經過2029年與地球的近距離接觸,他的狀態和運動軌跡將受到到地球引力的改變,導致它於2036年4月13日左右再次接近甚至撞擊地球,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對地球危險係數最高的一顆小行星!

    如果它撞擊地球,所產生的的能量相當於12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落地點足以將整個歐洲或者非洲北部毀滅,這將是災難性的。

    應對措施:

    1. 爆炸變軌

    歐洲宇航局計劃向其發射火箭、人造衛星和核武器,然後與其猛烈撞擊,從而改變小行星的運動軌跡。

    2. 飛船助推

    就是發射一架飛船,去追蹤這個小行星,當飛船速度與小行星速度方向相同,出於相對靜止狀態時,用一個水平推力使其離開原來的軌道。

    3. 鐳射變軌

    美國的一個叫阿拉巴馬的大學教授提出他們目前正在研發一套高功率的鐳射系統,如果獲得成功將可以快速阻止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

    銀河系恆星超過2000億顆,行星有數萬億顆,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某一個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很低,但在基數如此龐大的銀河系乃至宇宙中,可能性就不小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相信以後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改變一切!

    關注七個怪談,帶你瞭解世間趣聞趣事!

  • 9 # 吳德芳5

    人類透過努力可以阻止隕石撞擊地球。延長地球壽命。

    但大一點的小行星人類無法改變軌道。那是人類的災難。那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 10 # 千辰八霸天文宇客

    人類對生命和未來充滿恐懼。人類目前的文明程度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控制地球的命運,更無法控制太陽系和宇宙的命運!更無法阻止“天外來客”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公里的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釋放的能量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幾十億倍;引起了10.8級的地震和巨浪滔天的海嘯,海水被煮沸,留下了一個直徑200公里的撞擊坑儲存至今。小行星撞上地球后,大量塵埃拋上大氣層,以致好幾月內暗無天日,溫度劇降,92%以上的生物在這次大災難中滅絕,地球霸主恐龍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那麼人類科技在近200多年的飛速發展下,能否阻擋如此強大的小行星撞擊?

    一顆科學家追蹤幾十年的小行星將在2036年與地球發生碰撞,它約有三個足球場大,名為阿波菲斯(希臘神話的破壞之神)。

    一個國際航天機構發射一枚火箭接近阿波菲斯。

    目前並不考慮用核彈去炸它,那需要很多能量,同時會產生大量碎片,它們和會湧向地球。

    真正該做的是給它一點推力,輕微的改變它的軌道。那樣就不會發生碰撞。

    但這個3000萬噸的宇宙岩石,可能因為體積龐大以致碰撞未能使小行星偏離足夠的距離。

    它將在2036年撞上地球,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幾千倍,立刻產生一個直徑兩英里的隕石坑(約有曼哈頓島大小)周圍一英里的地區被毀滅。衝擊波、爆炸、狂風大作。撞擊後的噴發物於強烈地震會影響到大面積地區。

    但這顆小行星在2004年最初發現時與地球的撞擊率為1/37,現在再次仔細觀測它的執行軌道時,撞擊率降到了僅僅1/250000。

    因此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不大。如果真有有小行星會撞上地球,以現今人類發達的科技,會發射太空飛船對它進行高速碰撞來改變它的執行軌道,以拯救地球和保護人類。

  • 11 # 陳健光1959

    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很難避難小行撞擊地球!

    1、美帝國主義、西方人是地球上餘留下來的貪婪的怪物,猶亂人類發展的魔鬼,虎視眈眈的要徹底吸乾別人的鮮血,正義的人類那有時間來進行避免天災天禍?避免不受它們的侵犯、制裁都困難!

    2、小行星脫軌後在太空中飛馳蹤跡很難發現(因為小行星在太空中飛馳不發生燃燒,是“靜悄悄”的快速飛馳的),當到達我們地球時,或是像打槍一樣“打準地球十環時”,根據地球的轉速大氣層都很難抵擋得住,燃燒在大氣層的可能只一小部分。

    3、有人說可用核武器爆碎小行星是可以的。我想,當我們發小行星準確的撞何地球時,我們的準備工作是來不及的,其小行星的飛馳速度不知是音速的多少千倍!

  • 12 # 科普大世界

    我們所在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大,為太陽系第六大天體,但太陽系中還有數量眾多的小行星,光登記在案的就有10多萬顆,其中有一些就執行在我們地球軌道的附近,這類小行星就有地球相撞的很大可能。

    近日美國宇航局釋出訊息稱,一顆長度約620米、橫截面直徑約200米的小行星將在聖誕節後元旦之前的12月26號近距離接近地球,速度每小時高達44,176公里,每秒鐘約12.3公里,目前其正處於奔向地球方向的過程中。

    一個小行星的編號為2000CH59,最早發現於2000年,這是一顆相當巨大的小行星,體積比上海中心大廈和武漢綠地中心還大,如果他撞擊地球的話,可以釋放出相當巨大的能量,如果降落到一個大城市中,可以將其完全摧毀。

    不過從其當下的軌道執行軌跡來看,它還不會與地球相撞,其在12月26日的7點54分到達近日點,與地球的距離大致為0.0488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大約為73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9倍,所以大可放心,安心過聖誕節和元旦就是了。

    在地球生命史上,小行星撞擊事件曾經帶來過多次災難,已知最大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了,科學家認為那次撞擊是一顆直徑8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地區,那次的撞擊毀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生命物種,顛覆了整個恐龍家族。

    所以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是非常危險的,不過人類科技發展的今天,已經有能力對付這樣的小行星,過去一年多來,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多次登陸“龍宮小行星”,說明如今人類憑藉科學技術探測小行星軌道並且登陸小行星已經不成問題。

    這種技術也可以幫助人類改變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軌道,如在小行星的表面引爆核武器等,避免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說明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較大災難的能力,這正是科技力量的偉大之處啊。

  • 13 # 太空科學站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長達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其釋放的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當量,撞擊產生的塵埃籠罩了整個地球,生態環境被完全的破壞,最終導致了恐龍滅絕,可想而知小行星撞擊地球對生物有多麼大的威脅。

    其實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潛伏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和海王星軌道外的柯伊伯帶就存在著兩個天體密集區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127萬顆小行星,被永久編號入庫的達到了25萬顆,還有很多未被發現,那麼假如一顆小行星因為某種原因改變其軌道,恰巧又飛向地球,就有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雖然這種碰撞的機率非常之小,但這也對我們人類產生了威脅性。

    幸運的是我們和恐龍不同,我們進化出了高度智慧,有著發達的科技,目前對大型小行星可以很容易的跟蹤與定位,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防禦措施。我們可以發射一顆火箭,給小行星一點推動力,改變其小行星的執行軌道,避免與地球發生碰撞,或者透過核武器來進行核爆。

    而事實上小型小行星對我們才是威脅的,因為小型小行星很難被發現,我們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採取措施,比如今年的2019OK,臨近地球才被巴西天文臺發現。不過話說回來小型小行星體積小,撞擊地球並也不會對整個人類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14 # 科學認識論

    人類當然有能力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但是這種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出現像6500萬年前那顆直徑為10公里的小行星,以人類目前得科學技術只能束手無策。

    地球雖然並不直接以小行星帶接觸,但是也偶爾飽受撞擊。

    由於小行星帶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其木星的強大引力還足以牽制絕大部分小行星以維繫地球的安全。

    但是小行星的引力作用相對而言更加複雜多變,這會導致稍微來一點外部作用,就使其軌道飄忽不定。這種不穩定性也大大增加了地球的風險。

    在今年的行星防禦大會上,科學家預測有一顆小行星將在2027年存在與地球撞擊的可能性。

    雖然正面撞擊的機率是極低的,但低機率事件一旦發生,將是災難性的。

    天文學家已經搜尋到8000多個近地危險性小行星,其中最小的也有140米長,其撞擊帶來的能量足以摧毀美國的一個州。

    防禦小行星的具體手段!第一種:直接撞擊

    對於直徑在1公里的小行星而已,其軌道極其容易改變。根據這點,一旦我們鎖定小行星的飛行路線直奔地球,撞擊機率在50%以上,那麼就可以發射探測器對其進行撞擊,使其偏離原定軌道。

    探測器的質量雖然小,但是可以提高撞擊速度,這樣動能就會增加。其效果就相當小鳥撞飛機。

    2023年,美國宇航局將發射這樣的探測器,對具有潛著風險的小行星進行測量和防禦。

    第二種:核彈打擊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不直接撞擊小行星,因為探測器的撞擊力度有限,只適合在遠地空間操作,一旦小行星進入地月軌道,撞擊對軌道的改變也不足以使其在短距離裡錯過地球。

    這時候就需要探測器攜帶類似大伊萬核彈那種具有一億TNT當量威力的超級氫彈。在小行星表面引爆,導致其表面的一部分物質蒸發,而太空岩石的其餘部分會四分五裂。即便進入大氣層也會被燃燒殆盡。

    這種方法目前還存在眾多問題,例如還不清楚小行星的質量和結構。

    但是可以調整特定爆炸裝置的效果,靠近小行星引爆,爆炸更強,引爆距離更遠,效果更柔和。

    第三種:帆船拖車

    我們可以建造多個具有吸收太陽能的宇宙帆船,使其環繞在小行星朝向地球運動的方向上

    帆船吸收大量的電磁能會傳到到小行星上,這些能量會使小行星的飛行速度減慢後直到停止,然後使小行星又遠離地球飛去。

    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容易實現。另一種選擇是將小行星包裹在箔中或在其表面鋪上高反射性塗料膜。兩種解決方案都可以利用太陽發出的光子能量,起到與太陽帆相同的作用。

    最後一種方式就是引力拖車,我們可以製造大質量探測器,其引力可以引導小行星,精確改變其軌道,錯過地球。

    不管如何,對於直徑5公里以內的小行星,人類是完全有能力應對的。小行星的直徑一旦上升到5公里,人類則只能聽天由命了。

  • 15 # 宇宙觀察

    人類作為目前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在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後在地球上已然沒有了威脅也沒有了對手

    可以說目前能滅亡人類文明的只有人類自己和“天外來客”,這個天外來客並不是指外星文明入侵而是指小行星撞擊,尤其是像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造成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的那種小行星,受恐龍滅絕的影響如今人類的自動巡天裝置每時每刻都在對新發現的小行星進行編號入庫並分析威脅性。

    那麼以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如果再來一顆類似6500萬年前那種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我們能否避免重蹈恐龍的覆轍,而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就摧毀它呢?

    答案顯然是可以的

    有記錄的當量最大的核爆炸是前蘇聯於1961年10月30日爆炸的“沙皇氫彈”,6000萬噸TNT當量的它完全可以將一座城市完全毀滅,如果用它去迎擊10公里直徑小行星的話,小行星毫無疑問會被炸成若干碎片,而這些碎片將在地球大氣層中摩擦殆盡。

    但如果小行星的直徑達到了幾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人類手裡的氫彈能發揮的作用就很有限了,雖然理論上可以將這種體型的小行星炸碎再炸碎,但實際上由於人類並不很清楚小行星的材質和內部結構以及受力,所以很難在第一時間定位大量小行星碎片並再將其摧毀。

    用核武器摧毀小行星力求一擊致命,因為小行星距離地球可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公里,一般的制導系統在這個距離上早就沒用了,甚至攜帶指令的電磁波也需要若干秒才能傳到核武器的計算機中。

    總體來說避免小行星毀滅全人類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快殖民月球和火星的腳步,從而避免“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悲劇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產真的要坐一個月時間的月子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