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丹嬰
-
2 # 使用者2228255600798
語言是詩的本性,
文字是書法的本性。
書法脫離漢字等於零!
書法脫離大眾等於零!
書法脫離實用等於零!
書、畫無落款(實用)等於零!
藝術無國界書法有國界。
任何假像都不能自圓其說,
而真相只有一個!
如果書法是線條藝術 ,繪畫即可。
把書法也變成線條藝術符合多元嗎?
唐楷味道只有吃的人有發言權!如蘇黃米蔡!
沒吃的人說唐楷是印刷體,印刷體有顏柳歐嗎?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即‘’文字基礎‘’與‘’書法基礎‘’的區別。
醜書與書法的區別即‘’非楷如立‘’與‘’楷如立‘’的區別。
書法不是實用“落款”不是吃飽了撐的?與純藝術有關係嗎?
為何楷書是書法基礎?
先看落款常用的字,有多少能認識?讀懂?知道其意?
己、已、巳。
戊、戍、戌。
而‘已與巳’篆書是一種寫法。
它們的‘’音符、形符‘’從非楷入手如何識讀?
何為書法基礎?
楷字的識、讀、意、寫,缺一不可!
如果按照”篆、隸、草各有自己基礎”的邏輯!
農、工、醫也各有基礎,哪麼基礎課‘’語數外‘’不是多餘?
如果‘’喜歡‘’是你的最好老師,
專業自由等於基礎課也自由嗎?
蘇軾張懷瓘從楷入手論不愧是大師傑作。
今人非楷入手論不虧是不懂裝懂、無文化!
歷史、現實已經證明:
自古沒有無楷書法家!
運算元不是書但必須先經過平正。
跑步不等於足球,但必須經過跑步。
有了三大楷書才有了天下三大行書,
唐楷產生了蘇黃米蔡王鐸傅山。
非楷產生醜吼亂射怪盲媚俗。
用事實說話!任何解釋都是多餘!
-
3 # 石頭書法
初學者較適合早期的作品,挑選自己最看得上眼的一帖來學:
《苕溪詩帖》和《蜀素帖》及《方圓庵記》。
早期的《方圓庵記》宋元豐六年(1083年),是集古最明顯的代表作,多從集王聖教出,是距離王羲之最近的作品;再到元祐戊辰八月八日(1088年)的《苕溪詩帖》,還可以看得出結字多以中宮緊收,還有歐陽詢的影子;之後同年的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1088年)的《蜀素帖》方筆則變少了很多,從而較含蓄不張揚,筆法則更為豐富。
為什麼不選擇尺牘類,最直接的原因還要明白,學書法說白了就是不斷尋找規律的一個過程,
字多容易找出規律,在一篇長文章裡出現相同的字頻率也較多。
學米芾的是,不要把其筆畫給簡單化。有必要知道他的學書經歷,然後才有學書的最終方向。
《學書帖》
米芾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以虛,振訊天真,出於意外。所以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其次要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故作異。重輕不同,出於天真,自然異。又書非似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渾然天成,如蒪絲是也。又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偏。此雖心得亦可學,入學之理在先寫壁,作字懸手,鋒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餘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
4 # 臨河再敘
如果有行書的基礎的話可以選擇蜀素帖和苕溪詩帖或者米芾的一些手札開始臨習,米芾的字以險絕而著稱,如果沒有一定的行書基礎剛學起來不太容易掌握,可以從懷仁急王羲之的聖教序入手會更好,米芾一路也是承接了二王的一脈,所以說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再臨習米芾的字更加容易入手。
-
5 # 新疆大曾
筆者認為首選《蜀素帖》,因為我們看書法家米芾的字,普遍風格各異,流暢,筆法精煉,猶如行雲流水。《蜀素貼》相對於其他貼來講,稍顯簡單易學一些,為此,推薦此貼。
如果你有一定的書法功底,而且也喜歡他的書寫風格,可以從此貼開始練習。如果你書法功底稍弱,建議你先學習下楷書,再練習米芾的字,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
6 # 醬多彩酒業
選帖很重要。選好帖,就要恭恭敬敬地學,學得惟妙惟肖,即稱為“入帖”了。有人怕學像了就跳不出來了,產生疑慮,其實是不必要的。正如明代倪蘇門在《書法論》中所說:“必須取古之大家一人為宗主,門庭一定,腳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務使筆筆肖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種嫡派,縱有譽我、謗我,我自不為之動。”如果朝三暮四,就會影響基本功的練習。到了確實掌握了一家書法的規律,字字寫來確是“此種嫡派”,那時候你的基本功力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對書法的結體和筆法都有一定的認識和研究。透過實踐,在提高對書法藝術認識的基礎上,然後多找幾家書帖,臨習研究,知其長處和短處,加上其他文學藝術修養的提高,透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就能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也就是“出帖”了。這是一生所 追求的事。
-
7 # 墨魚軒書畫
既然是學習米芾,那麼咱們首先來看看米芾到底何許人也!
米芾[fú](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漢族,祖籍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其人天資高邁,善詩,工書法,精鑑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曾詔其為書畫學博士。所以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其次咱們既然學習米芾,那麼就要弄清楚米字特點和風格。
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其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體現在行書上。其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讓人耳目一新,一個“刷”字盡現米字神采。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而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
因此,咱們學習米芾,通常意義上就是學習米芾的行書。那麼咱們來說說米芾行書的特點。
眾所周知,筆畫是漢字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分橫、豎、撇、捺、點、鉤、折七種形態。米芾行書的起筆多用露鋒、搭筆,收筆多用出鋒、折筆,筆畫之間時有牽絲相連。行筆時中側互用,轉折並施。筆畫的中段或輕或重,或剛或柔,或由細而粗,或由曲而直。筆畫變化十分複雜。其撇,既有長、短、斜、豎之分,又有出鋒、回鋒之別;其點,更是俯仰方圓,隨字賦形;斜正左右,因勢而異。其筆畫充分展示了“八面出鋒”的精彩。
由此,我們在學習米芾行書時要做到三點:一是“力感”,點畫要沉著勁挺,骨力十足。二是“質感”,也就是要有立體感,這就是米芾所說的“得筆,雖細如髭發必亦圓”。三是“欹”,如捺的變化很多,橫畫與直畫有時不直而曲,不平而斜,鉤有時比比正常寫法多一波折。筆畫常有出人意料之處。做好這三點,我們學習米字方能得心應手!
最後,米字因其怪誕而又遵循法度的書風,不正常但又美到極致的筆畫讓後學者褒貶不一。筆者認為,開始學習米字確實不易掌握,但是,你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學起來也就不那麼吃力了。為了儘快掌握米字的特點,咱們可以在其字帖上有所選擇。米芾傳世有很多書法墨跡,以《蜀素帖》、《值雨帖》、《方圓庵記》最為著名,筆者認為其《白雲居米帖》相對於他的墨跡書法,少了幾分的動盪,多了點從容,相對比較容易掌握,初學者選之不錯。還有苕溪詩卷和吳江舟中詩卷都比較平和,適宜初學者掌握。建議最後再臨成就最高的《蜀素帖》。至於【衰老帖】、【蘭亭序跋贊卷】、【糧院貼】、【寒光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等,喜歡米芾的可以一一學之。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米芾的行書比較適合學習,其他的可以看看。
米芾的行書《蜀素貼》,初學米芾非常友好,初學書法不要學米芾的字。關於米芾的字,有人這樣評價。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米芾比較廣為流傳的名號米癲,上面的評價一半一半。
米芾(1051年-1107年)人稱米南宮、米襄陽。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畫家、鑑定家、收藏家。
《宋史·文苑傳六·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又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癲之稱。
因為性格特點和人生際遇,米芾的行書特別有特色也是他最擅長的書體,所以學米學行書。
在米芾眾多流傳很多墨跡,絕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蜀素貼》是其中最好的一幅作品,有個十大行書榜單。
天下十大行書之米芾《蜀素帖》。米芾38歲時所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蜀素帖》 墨跡絹本,29.7×284.3cm。元祐三年(1088年)現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此貼非常的長,擷取片斷相疊如下。
此帖有名字的由來“在蜀素寫的帖”。北宋時,蜀地(四川)生產一種質地精良的本色絹,稱為蜀素。一人邵子中把一段蜀素裱成一個長卷,以待名家題詩,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
傳了祖孫三代無人敢寫,米芾得知,竟不假思索迅速書寫。這裡又有個故事,明朝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得此卷後題。
米元章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這一句話一般認為董其昌盛讚米芾。獅子捉象有兩種解釋,一是誇讚米芾技法高超書寫的時候全神貫注。二是米芾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在此捲上書寫。我個人認為是第一種,因為董其昌寫的字和前面米芾一比,他自己應該直到不如米芾,控比能力差距很大。
上圖《蜀素貼》部分的截圖,和董其昌的後題一比,米芾下筆非常勇敢狠辣,字富於變化,看看董其昌小心謹慎不敢下筆。
《蜀素貼》是米芾,米癲少有的可以學習單字的行書卷。
一人有感雖然米芾的《蜀素貼》非常非常的優秀,但是我個人非常不推薦初學者學習米芾的字。
如果是初學行書,可以先學學王羲之的《聖教序》。
米芾的字不適合書法初學者,初學書法學米芾字會偏。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9 # 墨林文化
個人認為還是因人而異比較好,首先要了解其個人書寫特徵,以及本人性格偏好方可,選取較為成熟的作品例蜀素較佳,一般而言學書,應該循序漸進的,他的字本身基礎比較結實,結字走偏鋒,實際則很難學,如初學可選趙的字型打好基礎。
米芾行書高古脫俗,率真自然。深受"二王″影響。一生臨過很多名家古帖。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變法境界。他的書法作品氣勢恢宏,重意趣。
在字形結構上,左緊右松,上松下緊,透過傾斜和錯位來打造奇特險絕結構。變化豐富。
米芾行書章法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計白當黑,虛實相生。就象中國畫一樣,無畫處皆成妙境。下面舉例說明:
圖一,《臨沂使君帖》,前三行與最後一行中間隔有較大距離,形成大疏大密關係。
圖二,《清和帖》。第二行和第四行,還有最末一行有二、三字未寫滿,整體上看有透氣感。
圖三,《竹前槐後帖》。第二行、第四行、最末一行下部留有大片空白,虛實對比強烈。
圖四,《長至帖》。整幅作品中間四行下部分留有大片空白,虛實相生。
圖五,《晉紙帖》。前五行行距疏,後五行行距密。有疏密變化。
圖六,《淡墨秋山詩帖》。字密行疏,行距相等,顯得中和典雅。
-
10 # 魚生文化雜談
米芾的書法以行書為最,能夠入晉而出晉,從筆筆有出處的集古字一躍而上,形成了奇側百變的自我書風,影響甚巨。
至於米芾的作品流傳頗多,雖然整體風格統一,但每帖都略有不同,需要每個人學習的時候多加體會。有時候是跟紙筆材料有關係,有時候則是跟心境有關係。
米芾傳世作品頗多,那麼他的哪些帖適合一開始學習米芾的人呢?我想凡是適於初學的範本,都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字數相對比較多。這樣對於一個還不能僅靠感悟就把握其風格特徵的人來說,字數多就是範例多,能讓他在掌握更多的基礎之上,容易感通會遇。所以有以下幾個推薦的學習範本。
1.方圓庵記
這是米芾少有的寫的近於楷書的字,也是較早期的作品,但它已經有了完全是米芾的形體特徵。由於是碑刻,所以字顯得圓鑿厚重,這對於初學者是有好處的,像他的許多帖那種跳躍感和大的變化,需要極其熟練的人才能掌握,需要速度和力量的協調,不太容易做到。這塊碑則變化較輕,比較適於初學掌握其結體特徵。
2.蜀素帖
本來它也不太容易掌握,因為它是寫在川地所產的素錦上的,其材料非常的高檔,而且因其特性與紙稍有區別,以至於形成的效果也比較獨特。我們常見的米芾書帖用筆都比較潤澤,而這本則盡顯蒼茫,這跟材料有關。
那麼臨寫的時候需要如何權衡,是像他一樣寫出蒼茫,還是以更潤致的筆墨去表現,則見仁見智。蜀素帖用筆爽朗,結構緊湊,筆墨極其乾淨,又因為素錦不那麼吸墨,所以墨色顯得比一般的書帖要淡,有一種獨特風味。3.苕溪詩帖
苕溪詩帖是米芾比較成熟的一本帖子,同樣字數也比較多,適於學習。這個時候的米芾用筆更加的沉著厚重,那些用來調和空間輕重感的點畫更加突出了。一個字裡有特別重拙的塊面做基礎,就會讓其他筆畫更加舒縱開放,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比如下面的範字裡的短撇,極其厚重,這樣為其他地方的瘦、細、輕、健就留下了更自由的空間,於字內造成筆墨空間的差別,再配合到整體的章法中,就會非常成功。以上這三種範本字數都比較多,而風格也各有差異,需要循序漸進地去學習,逐步掌握。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人學習米芾一段時間之後,寫出來的體勢雖然較接近,但是整體卻顯出一種油滑媚俗的感覺來,就很難進步了。這和許多人學蘭亭序的問題是一樣的,一寫就媚俗,用筆只知道綿延,不懂截斷。
所以一定要理解到他的姿媚和靈動背後的基礎是什麼,有了那個基礎,才可以如此。那個厚重的,笨拙的一面一定要體會到。否則學米芾,很容易落入套路之中,這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而是與心性相關。需要各人去體會了。
-
11 # 狂喜淡墨a
學米芾書法,應該從哪一字帖開始?
本人認為米芾的苕溪詩,
為米芾所書所自撰的詩言。全詩計行書三十五行。
有其子米友仁題跋。
明代曾藏於項元汴Teana閣。清代入內府。刻入三希堂法帖。現藏古宮。
此書法是米芾三十八歲所書,正值壯年,精力極為飽滿。
此書,得力於顏真卿筆法,
特點,運筆瀟灑,結構舒展又暢融,蓋效仿魯公而化為己意。
此帖,具米芾之體形態,刷意畢顯,且有行體獨立,字規整,厚重,
後記:米芾之書,融雜家,直追晉韻,曾苦臨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王羲之,王獻之,以至到了石鼓文,最後,終得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成為最有特點的書法。行書為多,草書較少,多在行草遊曳。
-
12 # 一笑貫長天
易從《方圓庵記》臨起!
《方圓庵記》是米芾的早期作品,也就是尚未形成米芾後期獨特風格的作品!為什麼先從《方圓庵記》學起呢?
因為米芾的書法個性過於強烈,所以初學既進入米芾的《蜀素帖》或是《苕溪詩帖》,可能會難以成功,亦或可能是走進歧途,而《方圓庵記》是米芾未形成風格前的作品,其書風二王的意味濃郁,相對其個人風格的作品學起來容易些。
如果你能把《方圓庵記》學得有所心得,再去學習米芾的後期作品,我想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個人建議學米芾從《方圓庵記》學起!
-
13 # 南宮門下
一般是《蜀素帖》或《苕溪詩帖》,這是米芾具有代表性的法帖。
但是同樣作為米芾初學者,我還是覺得先臨《苕溪詩帖》比較好,因為《苕溪詩帖》中筆法變化較《蜀素帖》少點,比較適合初學者讀臨,易於領悟米的特點。
我臨習米芾《苕溪詩帖》已有兩個月,現習作水平如下,也請各位老師指點批評。
回覆列表
臨習米芾行書的選帖順序:
第一類:相對工穩一路的。以《苕溪詩帖》為代表,將其作為學習米芾行書的入門法帖,同類的還有《韓馬帖》《長至帖》《竹前槐後帖》《糧院帖》《張都大帖》《新恩帖》《篋中帖》《張季明帖》《衰老帖》等。
第二類:藝術個性比較強烈一路的。比如《德枕帖》《彥和國土帖》《清和帖》《復官帖》《賀鑄帖》《值雨帖》等。
第三類:與“二王”特別接近的一路。如《弊居帖》《陳攬帖》等,可與《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一併臨習。
第四類:大字一路的。如《吳冮舟中詩帖》《多景樓詩冊帖》《研山銘帖》等。
第五類:小字且規整一路的。《向太后輓詞帖》《蘭亭序跋贊卷》帖跋贊》等。
第六類:行草書一路的。如《伯充帖》《盛制帖》《寒光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