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享受,享受就是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泡上一杯茶,靜靜地看了2期近4個小時《國家寶藏》後,閉上眼睛,耳邊還回蕩著曾侯乙那悠悠的編鐘聲,這一刻就是享受,一部綜藝節目竟然讓觀者產生如此美妙的感覺,豆瓣評分9.3真的是名副其實。上一次央視這樣默默的製造出一個超級爆款,好像還是2012年的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閒話少說,下面小編就帶著各位看官把《國家寶藏》“大卸八塊”,看看究竟它的魅力究竟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吧。
節目名為《國家寶藏》,主題明確,就是9大國家級博物館精選的27件館藏文物,它們是節目的核心、主角,而其他所有的人、事、物等等都是圍繞著文物開始並拓展的。
其次,這是一檔綜藝節目,只是玩的非常高階,文化綜藝,想要做好這樣一檔節目是非常困難的,文化和綜藝嵌入一檔節目中很容易產生衝突感、突兀感,兩個核心不太一樣的節目形式如何有效的結合是非常考驗製作方的事情。而在《國家寶藏》中很巧妙的是透過節目整體結構的設計完成了這一融合,很大膽、很創新。
對於《國家寶藏》整個節目,在播出後除了大量的讚美之聲外,也存在一些批評的意見,說前世傳奇中很多服飾道具不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或者用的不對的,或者說解說詞裡有些說法、措辭不當的。
對於這樣的批評,小編私人為節目組說兩句,這是一檔文化綜藝節目,重在喚起大家對文物的興趣以及傳遞文物內在的精神價值,這不是一個科教紀錄片。節目中對於每一件文物,並不是從藝術賞析、製造工藝等專業角度進行講解,而是以點帶面,講《千里江山圖》時候,重點講的是顏料而不是這幅畫的構圖、筆法,講曾侯乙編鐘時候,重點講的是擊槌,而不是編鐘的鑄造工藝、音樂性,因此說看節目不能那麼捨本逐步,吹毛求疵,有這批評的精神還不如用到《演員的誕生》那裡,那兒更需要你。
作為一個文化綜藝節目,很容易走的一條歪路就是,大量堆砌與文化相關的東西,導致節目非常偏文化,而且顯得科教味很濃,那麼在《國家寶藏》節目的整體結構設計中,就很好的避免了這種情況。
節目結構設計簡單並且清晰,大的片段是每期三件文物,每件文物又清晰的分為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如此三節兩段的結構首先會讓觀眾很容易看得懂、把握得住這個節目,這對文綜類節目來說很不容易;其次,這樣的結構設計,也便於觀眾的記憶,因為在這樣的清晰的結構框架下,加上一眾明星演員的記憶刺激,觀眾很容易把明星-國寶-前世-今生這樣串在一起,形成深刻、清晰的記憶,看完一檔文綜節目後,突然感覺既看得懂又記得住,這樣的結構設計你說巧妙不巧妙。
除了結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這次所有的文物,無論是文物介紹還是內在精神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在著名的《瘋傳》一書中。曾經介紹到有些產品或思想能夠流行的原因,並總結出了6個原則,簡稱STEPPS。而最後一個S就是story,故事。故事是以人們最容易記住的方式向人們提供了他們想要傳遞的資訊。
節目製片人於蕾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花費不小的開支就為了這一小段守護人“初遇”國寶的初衷:“首先明星走進博物館,親眼看到這個文物,自身會受到觸動。對於接下來的歷史故事演繹,他們會呈現出更豐富的情感和內涵。同時,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也能起到示範作用,吸引更多普通觀眾走進博物館。”
這段引子影片,一方面是在舞臺上把明星守護人帶出來,另一方面從觀眾角度會產生共鳴,明星看到國寶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感覺,震撼、敬畏、不可思議等等,還有一點就是一上來一個短片就把觀眾的興趣、熱情給調動起來了,為後面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情緒鋪墊。
第二個故事就是明星演繹的前世傳奇,這是此次文化綜藝類節目比較有新意的地方,講解文物而不教條,用現場演繹的方式,透過故事形式加深觀眾對於文物本身的認識和記憶。
第三個故事就是與文物相關的今生故事,這是對於前世的延續,文物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在文物的發掘、保護、研究、傳承中都有些什麼樣的故事發生,都呈現在了這裡,使觀眾更加立體的從前世到今生對文物有更深的認識,同時今世的故事裡,也包含了節目組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文物中凝結的精神等等,第三個故事就是把文物本身昇華成一個價值符號。
提及《國家寶藏》的舞臺效果,相信看過節目的人對於節目中展現出的聲光電效果印象非常深刻。作為節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美、特效、音樂等方面都完美的起到了給節目錦上添花的作用。
首先談談視覺上面,舞臺上那個差不多和舞臺一樣長的背景大螢幕,效果非常震撼,特別是在展示第一件國寶《千里江山圖》的時候,完全把螢幕的效果給體現出來了,畫卷用長螢幕非常合適,透過一個遠景的鏡頭立刻就會讓觀眾有種一眼望去氣勢恢宏的感覺,國寶的精美透過螢幕撲面而來,肅然起敬。
舞臺上還有9個活動的立柱螢幕,和後面背景長螢幕正好是一靜一動,透過9個活動的立柱螢幕,完成了表演舞臺的無縫切換,一會是一扇屏風,一會是金鑾大殿,一會放的是主持人講解的背景圖片,一會放的是演員表演的旁白文字。整個舞臺背景螢幕的設計,透過一靜一動來模擬任何場景,很容易使演員入戲,也使觀看的觀眾有代入感,整體舞臺效果非常棒。
再說說音樂,《國家寶藏》的音樂真的是讓人對已經非常精彩的節目更加熱血沸騰,每一段不同的場景都有非常恰當的背景音樂烘托,比如節目一開頭那一段開場曲,低沉的牛號角作一出,立刻就渲染出了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隨後鼓聲、琴聲、絲竹等聲音紛紛襲擊著觀眾的耳膜,瞬間頭皮發麻,雞皮疙瘩掉一地,非常酷炫的開場曲,一下子抓住了聽眾所有的注意力。
再比如第二期撒貝南出場時候,音樂整體又顯得比較歡快,《舌尖上的中國》BGM一出,加上撒貝南凝視著鄖縣人頭蓋骨的鏡頭,非常有喜感,當雲夢睡虎地秦簡拿出來的時候,又轉換成了絲竹聲、鼓聲、號角聲,感覺一下子又變得正經起來。其實整個節目中,精彩的背景音樂俯拾即是,例子數不勝數,有興趣的可自行去節目中聽聽,就不贅述了。
接下來說說燈光效果,其實作為央視來說,春晚都弄的了,這個節目的這些聲光電效果根本不在話下,但是技術是一方面,關鍵是有沒有用心的把效果設計並實施出來,而節目的燈光作為隱形的效果烘托,也非常完美的給節目增光添彩。好的燈光是能帶動節奏,引導視線,襯托焦點的,而節目裡的燈光都做到了,不信看節目時你自己觀察下。
最後說下節目中兩個很刻意但有意思的設計,一個是節目一開頭,國寶守護人會把手中的大印放在凹槽中,然後所有的燈光從後排齊聚舞臺中央,背景螢幕緩緩印出《國家寶藏》是個大字,國寶守護人徐徐走到聚光燈照耀的位置,開始進行介紹。
還有一處就是每一個文物今生故事結束後,有頒發國寶守護人印信並宣讀守護誓詞。這兩個儀式感非常強的設計,正好在一件文物故事的開頭接結尾,遙相呼應,非常好的把莊重、肅穆、敬畏等情緒從頭到尾的貫穿在一起,就好像一首曲子,開頭和結尾大氣穩重,中間穿插著輕鬆歡快,節奏的變化帶來感官的不同體驗,圍繞著文物的優秀底蘊而又不失節目的輕鬆詼諧,非常有意思。
說到人,先談談主持人,最近張國立大概是當主持人上癮了,剛下《演員的誕生》,又上《國家寶藏》,兩個風口浪尖的節目都有張國立老師的身影,簡直就是爆款風向標。張國立老師早在2014年就主持過央視的春晚,那水平可是受過全國觀眾檢驗的,此次在《國家寶藏》上的表現依然是保持著高水準,第一集作為001號講解員,一開場破題的一段開場詞說的的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張國立老師這深厚臺詞的功底顯露無語,配上這大氣厚重的舞臺,非常合適,主持人首先就贏得滿堂彩了。
再說說節目中出演的演員們,作為國寶守護人,在人選上一個是考慮文物與明星在某個元素上的貼近,比如李晨本身就是北京人,梁家輝在故宮演過戲,撒貝南是湖北人而且學的是法律。二個是選擇形象正面陽光、實力廣受肯定的優質明星,目前已經出場的和花絮裡爆出的人選,比如王凱、梁家輝、易烊千璽、雷佳音等等,還是能為文物帶來比較好的移情效果和正面宣傳效果。
就前兩期演員直接參與的前世傳奇表演看,都沒有給文物跌份,有些還特別出彩,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劍靈,撒貝南飾演的“喜”,王凱飾演的乾隆等等,目前6位演員演得都非常棒,出色的舞臺效果很好的把文物的魅力給放大傳播了,同時演員紮實的表演水平也給展現了出來,二者相得益彰,疊加後效果顯著。
提到明星國寶守護人,小編插一句,製片人於蕾邀請撒貝南參加《國家寶藏》節目錄制時,撒貝南告訴於蕾,如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去博物館,可以告訴孩子,“你看,這件國寶是爸爸守護的。”撒貝南認為這件事情極有意義。這點對於蕾觸動很大,她發現嘉賓對於能夠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寶聯絡在一起而感到自豪。“每個人都可以給國寶做講解,但是守護人是一種禮遇、一份責任。所以,我們將所有嘉賓定義為國寶守護人。”於蕾說。
最後說下幕後的製作團隊,當小編查資料看到這樣的製作團隊後,覺得這樣的節目不火的話那才叫奇怪呢,不信請看下面的團隊人員名單。小編簡單介紹下,製片人於蕾,連續三年央視春晚總撰稿,《非常6+1》,《歡樂英雄》,《回聲嘹亮》,《詠樂匯》和《夢想中國》等大型電視欄目編導、節目製作人。出品人於彤是央視副總編輯。藝術總監郎昆,總製片人呂逸濤都擔任過央視春晚總導演,藝術顧問單霽翔大家都知道了,故宮的“看門人”。如此一個製作天團,節目水準可想而知。
製片人於蕾曾說,《國家寶藏》是一檔不辜負自己的節目,也是一檔氣質很年輕的節目。“《國家寶藏》從頭到尾沒有喊口號,看裡面的國寶,聽國寶的故事,你會為自己是中國人,為自己的民族走過這樣的歷史,創造過這樣的文明而驕傲。我們很燃!”小編覺得製片人的自評非常精彩和準確,真的很燃的文綜節目,氣勢磅礴、形式華麗大氣且內在底蘊深厚,在這條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道路上,這如此精緻的節目一萬個贊不嫌多。
什麼叫享受,享受就是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泡上一杯茶,靜靜地看了2期近4個小時《國家寶藏》後,閉上眼睛,耳邊還回蕩著曾侯乙那悠悠的編鐘聲,這一刻就是享受,一部綜藝節目竟然讓觀者產生如此美妙的感覺,豆瓣評分9.3真的是名副其實。上一次央視這樣默默的製造出一個超級爆款,好像還是2012年的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閒話少說,下面小編就帶著各位看官把《國家寶藏》“大卸八塊”,看看究竟它的魅力究竟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吧。
文化與綜藝的成功融合節目名為《國家寶藏》,主題明確,就是9大國家級博物館精選的27件館藏文物,它們是節目的核心、主角,而其他所有的人、事、物等等都是圍繞著文物開始並拓展的。
其次,這是一檔綜藝節目,只是玩的非常高階,文化綜藝,想要做好這樣一檔節目是非常困難的,文化和綜藝嵌入一檔節目中很容易產生衝突感、突兀感,兩個核心不太一樣的節目形式如何有效的結合是非常考驗製作方的事情。而在《國家寶藏》中很巧妙的是透過節目整體結構的設計完成了這一融合,很大膽、很創新。
對於《國家寶藏》整個節目,在播出後除了大量的讚美之聲外,也存在一些批評的意見,說前世傳奇中很多服飾道具不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或者用的不對的,或者說解說詞裡有些說法、措辭不當的。
對於這樣的批評,小編私人為節目組說兩句,這是一檔文化綜藝節目,重在喚起大家對文物的興趣以及傳遞文物內在的精神價值,這不是一個科教紀錄片。節目中對於每一件文物,並不是從藝術賞析、製造工藝等專業角度進行講解,而是以點帶面,講《千里江山圖》時候,重點講的是顏料而不是這幅畫的構圖、筆法,講曾侯乙編鐘時候,重點講的是擊槌,而不是編鐘的鑄造工藝、音樂性,因此說看節目不能那麼捨本逐步,吹毛求疵,有這批評的精神還不如用到《演員的誕生》那裡,那兒更需要你。
結構清晰、故事性強作為一個文化綜藝節目,很容易走的一條歪路就是,大量堆砌與文化相關的東西,導致節目非常偏文化,而且顯得科教味很濃,那麼在《國家寶藏》節目的整體結構設計中,就很好的避免了這種情況。
節目結構設計簡單並且清晰,大的片段是每期三件文物,每件文物又清晰的分為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如此三節兩段的結構首先會讓觀眾很容易看得懂、把握得住這個節目,這對文綜類節目來說很不容易;其次,這樣的結構設計,也便於觀眾的記憶,因為在這樣的清晰的結構框架下,加上一眾明星演員的記憶刺激,觀眾很容易把明星-國寶-前世-今生這樣串在一起,形成深刻、清晰的記憶,看完一檔文綜節目後,突然感覺既看得懂又記得住,這樣的結構設計你說巧妙不巧妙。
除了結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這次所有的文物,無論是文物介紹還是內在精神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在著名的《瘋傳》一書中。曾經介紹到有些產品或思想能夠流行的原因,並總結出了6個原則,簡稱STEPPS。而最後一個S就是story,故事。故事是以人們最容易記住的方式向人們提供了他們想要傳遞的資訊。
節目製片人於蕾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花費不小的開支就為了這一小段守護人“初遇”國寶的初衷:“首先明星走進博物館,親眼看到這個文物,自身會受到觸動。對於接下來的歷史故事演繹,他們會呈現出更豐富的情感和內涵。同時,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也能起到示範作用,吸引更多普通觀眾走進博物館。”
這段引子影片,一方面是在舞臺上把明星守護人帶出來,另一方面從觀眾角度會產生共鳴,明星看到國寶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感覺,震撼、敬畏、不可思議等等,還有一點就是一上來一個短片就把觀眾的興趣、熱情給調動起來了,為後面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情緒鋪墊。
第二個故事就是明星演繹的前世傳奇,這是此次文化綜藝類節目比較有新意的地方,講解文物而不教條,用現場演繹的方式,透過故事形式加深觀眾對於文物本身的認識和記憶。
第三個故事就是與文物相關的今生故事,這是對於前世的延續,文物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在文物的發掘、保護、研究、傳承中都有些什麼樣的故事發生,都呈現在了這裡,使觀眾更加立體的從前世到今生對文物有更深的認識,同時今世的故事裡,也包含了節目組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文物中凝結的精神等等,第三個故事就是把文物本身昇華成一個價值符號。
視聽抓人,效果震撼提及《國家寶藏》的舞臺效果,相信看過節目的人對於節目中展現出的聲光電效果印象非常深刻。作為節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美、特效、音樂等方面都完美的起到了給節目錦上添花的作用。
首先談談視覺上面,舞臺上那個差不多和舞臺一樣長的背景大螢幕,效果非常震撼,特別是在展示第一件國寶《千里江山圖》的時候,完全把螢幕的效果給體現出來了,畫卷用長螢幕非常合適,透過一個遠景的鏡頭立刻就會讓觀眾有種一眼望去氣勢恢宏的感覺,國寶的精美透過螢幕撲面而來,肅然起敬。
舞臺上還有9個活動的立柱螢幕,和後面背景長螢幕正好是一靜一動,透過9個活動的立柱螢幕,完成了表演舞臺的無縫切換,一會是一扇屏風,一會是金鑾大殿,一會放的是主持人講解的背景圖片,一會放的是演員表演的旁白文字。整個舞臺背景螢幕的設計,透過一靜一動來模擬任何場景,很容易使演員入戲,也使觀看的觀眾有代入感,整體舞臺效果非常棒。
再說說音樂,《國家寶藏》的音樂真的是讓人對已經非常精彩的節目更加熱血沸騰,每一段不同的場景都有非常恰當的背景音樂烘托,比如節目一開頭那一段開場曲,低沉的牛號角作一出,立刻就渲染出了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隨後鼓聲、琴聲、絲竹等聲音紛紛襲擊著觀眾的耳膜,瞬間頭皮發麻,雞皮疙瘩掉一地,非常酷炫的開場曲,一下子抓住了聽眾所有的注意力。
再比如第二期撒貝南出場時候,音樂整體又顯得比較歡快,《舌尖上的中國》BGM一出,加上撒貝南凝視著鄖縣人頭蓋骨的鏡頭,非常有喜感,當雲夢睡虎地秦簡拿出來的時候,又轉換成了絲竹聲、鼓聲、號角聲,感覺一下子又變得正經起來。其實整個節目中,精彩的背景音樂俯拾即是,例子數不勝數,有興趣的可自行去節目中聽聽,就不贅述了。
接下來說說燈光效果,其實作為央視來說,春晚都弄的了,這個節目的這些聲光電效果根本不在話下,但是技術是一方面,關鍵是有沒有用心的把效果設計並實施出來,而節目的燈光作為隱形的效果烘托,也非常完美的給節目增光添彩。好的燈光是能帶動節奏,引導視線,襯托焦點的,而節目裡的燈光都做到了,不信看節目時你自己觀察下。
最後說下節目中兩個很刻意但有意思的設計,一個是節目一開頭,國寶守護人會把手中的大印放在凹槽中,然後所有的燈光從後排齊聚舞臺中央,背景螢幕緩緩印出《國家寶藏》是個大字,國寶守護人徐徐走到聚光燈照耀的位置,開始進行介紹。
還有一處就是每一個文物今生故事結束後,有頒發國寶守護人印信並宣讀守護誓詞。這兩個儀式感非常強的設計,正好在一件文物故事的開頭接結尾,遙相呼應,非常好的把莊重、肅穆、敬畏等情緒從頭到尾的貫穿在一起,就好像一首曲子,開頭和結尾大氣穩重,中間穿插著輕鬆歡快,節奏的變化帶來感官的不同體驗,圍繞著文物的優秀底蘊而又不失節目的輕鬆詼諧,非常有意思。
節目選人成功,表現廣受好評說到人,先談談主持人,最近張國立大概是當主持人上癮了,剛下《演員的誕生》,又上《國家寶藏》,兩個風口浪尖的節目都有張國立老師的身影,簡直就是爆款風向標。張國立老師早在2014年就主持過央視的春晚,那水平可是受過全國觀眾檢驗的,此次在《國家寶藏》上的表現依然是保持著高水準,第一集作為001號講解員,一開場破題的一段開場詞說的的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張國立老師這深厚臺詞的功底顯露無語,配上這大氣厚重的舞臺,非常合適,主持人首先就贏得滿堂彩了。
再說說節目中出演的演員們,作為國寶守護人,在人選上一個是考慮文物與明星在某個元素上的貼近,比如李晨本身就是北京人,梁家輝在故宮演過戲,撒貝南是湖北人而且學的是法律。二個是選擇形象正面陽光、實力廣受肯定的優質明星,目前已經出場的和花絮裡爆出的人選,比如王凱、梁家輝、易烊千璽、雷佳音等等,還是能為文物帶來比較好的移情效果和正面宣傳效果。
就前兩期演員直接參與的前世傳奇表演看,都沒有給文物跌份,有些還特別出彩,比如段奕宏飾演的劍靈,撒貝南飾演的“喜”,王凱飾演的乾隆等等,目前6位演員演得都非常棒,出色的舞臺效果很好的把文物的魅力給放大傳播了,同時演員紮實的表演水平也給展現了出來,二者相得益彰,疊加後效果顯著。
提到明星國寶守護人,小編插一句,製片人於蕾邀請撒貝南參加《國家寶藏》節目錄制時,撒貝南告訴於蕾,如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去博物館,可以告訴孩子,“你看,這件國寶是爸爸守護的。”撒貝南認為這件事情極有意義。這點對於蕾觸動很大,她發現嘉賓對於能夠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寶聯絡在一起而感到自豪。“每個人都可以給國寶做講解,但是守護人是一種禮遇、一份責任。所以,我們將所有嘉賓定義為國寶守護人。”於蕾說。
最後說下幕後的製作團隊,當小編查資料看到這樣的製作團隊後,覺得這樣的節目不火的話那才叫奇怪呢,不信請看下面的團隊人員名單。小編簡單介紹下,製片人於蕾,連續三年央視春晚總撰稿,《非常6+1》,《歡樂英雄》,《回聲嘹亮》,《詠樂匯》和《夢想中國》等大型電視欄目編導、節目製作人。出品人於彤是央視副總編輯。藝術總監郎昆,總製片人呂逸濤都擔任過央視春晚總導演,藝術顧問單霽翔大家都知道了,故宮的“看門人”。如此一個製作天團,節目水準可想而知。
製片人於蕾曾說,《國家寶藏》是一檔不辜負自己的節目,也是一檔氣質很年輕的節目。“《國家寶藏》從頭到尾沒有喊口號,看裡面的國寶,聽國寶的故事,你會為自己是中國人,為自己的民族走過這樣的歷史,創造過這樣的文明而驕傲。我們很燃!”小編覺得製片人的自評非常精彩和準確,真的很燃的文綜節目,氣勢磅礴、形式華麗大氣且內在底蘊深厚,在這條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道路上,這如此精緻的節目一萬個贊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