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塵講故事
-
2 # 丁小米Amy
妯娌之間關係比較微妙,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一個不留神就很容易因為孩子的問題引起大人之間的矛盾。雖然孩子之間吵吵鬧鬧正常,但有的時候也需要大人的干涉,你的妯娌擔心她的孩子受傷也正常。
比如說以下幾種情況:1. 妯娌的孩子比你的小。
2. 妯娌的孩子沒你家的強勢。
3. 妯娌家的孩子是女孩,你家是男孩。
每個人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雖然不能說她對,但是畢竟是她的孩子,所以就尊重她的教育方式吧。
至於該怎麼辦,建議題主:1. 跟自己的孩子說,要他跟對方的孩子好好相處,不能動手。
2. 孩子玩的時候,大人稍微留意一點,看到情形不對,就分開倆孩子。
3. 如果對方孩子實在嬌氣或者霸道,或者妯娌實在緊張的有點神經質,就儘量少讓他們在一起玩,等條件允許了,就儘量帶孩子出去玩。
不過,太敏感或太寶貝孩子的妯娌不是很好相處,平時買點好吃的讓他們一起分享好了。
-
3 # 楓生水起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裡的寶。拿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也很正常。首先你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吵吵鬧鬧要有個度。像這種情況下,你一般要先教育自己的孩子。小孩子不怕有人跟他玩。就怕沒人願意跟他玩。如果你的孩子跟他小孩子吵吵鬧鬧的,他心裡面不舒服。你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後不要跟他一起玩。
-
4 # 飄風1853
小孩吵吵鬧鬧很正常,從小教育孩子都是一家人,要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瞭解情況,錯的就要道歉,實在不行,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房間玩
-
5 # 白雲悠悠盡情的遊
如果是這樣,站在自己的角度,也要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她怕傷著她的孩子是正常,為人母哪能不怕傷著自己的孩子,這時候就要多些理解,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過多指責她。這樣你的太度也會感染她,說不定她也會指責她的孩子,那不是皆大歡喜嗎?
-
6 # 環保碳竹器
你有這樣的擔心,標明你也存在和妯娌一樣的顧慮,又或者是你揣測了她的想法,每一個小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這一點無可厚非,疼愛不等於溺愛,正常範圍的打打鬧鬧相信稍微明點事理的家長都會一帶而過,甚至根本無視,但是如果有某個孩子打鬧的時候偏強勢或者偏弱勢,那麼家長就要留點心眼了!尤其是強勢孩子的家長更應該時常反思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弱勢孩子的家長也應該多和自己的孩子多溝通,鼓勵多參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就是一面鏡子。既是心頭肉,就該多交心,多引導!而不是看到自己孩子是不是吃虧了,或者是不是勝利了這些過份簡單的表象!同時妯娌之間也應該多交心,儘可能多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否則還能咋辦呢!一切為了孩子!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到彩虹!
-
7 # 人間的季候不為誰更改
妯娌之間,這種關係是非常微妙的。如果合得來,完全可以做朋友。主要還是要看心態,相信公婆會一碗水端平的心態,如果斤斤計較在彼此之間公婆的給予,那就不可能和睦相處。無非就是各自經濟狀況不同呢攀比,孩子的攀比,公婆是否偏心這些問題。如果平常不住一起那還好。節假日回家也能客客氣氣的。如果天天同住一個屋簷下。日久放長,少不了有一些小矛盾,主要還是各自都要看開一些,比如小孩子磕了碰了很正常,搶玩具之類的小矛盾,我自己也有妯娌,我能體會那種感覺,自己看開一點不要太多的計較,也就能減少許多的不愉快,其實小孩子懂什麼呢?都是靠大人正確去引導,不要因為大人之間的小心思,影響了孩子之間的關係。
-
8 # 有一種幸福叫珍惜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裡的寶,孩子之間打鬧大人一般不要干預因為小孩前一秒吵架下一秒又一起玩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
我家孩子有個堂哥比他大一歲村裡年齡相仿的孩子也不多所以兩個孩子經常一起玩,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每次我都會叫他們自己解決也會說我自己孩子如果是他的錯我會讓孩子給堂哥道歉,但是他堂哥家裡就不願意就會不讓和我家孩子玩明明兩個孩子都沒有什麼還要一起玩可他們家長非把孩子喊回去,其實孩子之間吵架都沒有什麼只要大人心裡沒事就行!
-
9 # 眼睛雨
這種情況很多,的確也很難處理。我個人認為還是要有換位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不要太溺愛孩子,要給孩子多講講朋友在一起要相互謙讓,學會和別人相處這很重要。
-
10 # 熙色韶光
這件事情看你怎麼想,其實大家住一起和和氣氣的挺不錯,家庭氛圍也好,對孩子成長也好,大家庭有愛的環境!
這個還在於家裡老人怎麼處理一大家子事情,開明的老人做大家庭的飯,看大家的孩子,誰家有需要會幫一把,不會存在偏心一說,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孩子的成長,還在於家長怎麼教育,至於妯娌,她怎麼做,那是她,你不可能改變她,只能試著讓自己融入,然後從自己身上想想辦法!
吃點虧沒事,但是要有底線,孩子打鬧正常,大人不要過多參與,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小,大人就多看一會兒,都是家庭裡的孩子,你對她孩子好,她還能看不出來?
-
11 # 凡小七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感觸,我舅舅家倆表嫂就不對付,兩家住在一起,是鄰居,以前都沒有孩子的時候相處的還可以,後來有了孩子以後鬧得不可開交,鬧得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小孩子在一起經常打打鬧鬧,兩個嫂子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吃虧了,誰都不讓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總感覺舅媽不幫自己家帶孩子,還偏心。
以上兩個問題導致的結果是,兩個嫂子都不去對方家裡串門,也不讓小孩子一起玩,弄得和仇人一樣,還有就是舅舅也不和他們住在一起了,因為兩個表嫂經常吵架,還經常和他們吵架,時間長了,受得氣多了,就搬出去住了。
有時候想想特別不可思議,但這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當母親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錯,但卻不能這麼樣的沒有原則,維護自已的利益也沒有錯,但問題是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這樣掙來掙去,也挺沒勁的,還有就是我感覺兩個哥哥做的不好,媳婦之間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們也沒有很好的處理,兩人在外地都只當不知道,事情就這麼變壞了!
回到樓主的問題,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的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沒有對錯可分,如果你對她家的孩子特別好,平時你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也特別好,孩子吵鬧以後你總是先批評自己的孩子,或許她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吧!人心都是肉長的,凡事都以真誠之心待人,或許也沒有了那麼多的隔閡!
-
12 # 珂欣然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情感的寄託,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孩子的家庭總會多了許多快樂、許多生氣。孩子能夠讓家庭氛圍更加融洽,更加和諧。孩子是家中的寶,捧在手裡怕丟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特別是做母親的,為孩子總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尚幼,吃喝拉撒睡,媽媽都要事事親為,勞心勞力不說,還時時擔心孩子一不小心會有閃失。於是,媽媽恨不得化身如來佛祖,永遠把孩子禁錮在手掌心,雨天幫打傘,晴天幫遮陽,酷暑幫扇風,嚴寒幫捂腳......
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好奇,愛動,只要身體沒有什麼毛病,總停不下來。孩子喜歡和同齡或稍大點的小朋友玩,我們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受傷害而禁止這一行為。其實,小孩們玩成一片,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實踐,對孩子的成長好處多多。
一、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在和同伴玩耍的過程中,一開始可能很融洽,大家互動非常好,沒有爭執。但玩著玩著,矛盾來了,搶玩具的,護玩具的,各種狀況百出,防不勝防。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因勢利導,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都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孩子分辨是非曲直,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學會謙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獨立的個性。
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好表現,模仿能力強,看到別人幹什麼也跟著幹什麼,一旦學會了,得到了誇獎,就會高興得不得了。這個時候再叫他們學點什麼,他們也很願意去學。一個不停地表揚,一個不停地學習,孩子就會信心十足,幹什麼都會充滿自信。
三、加強孩子的交際能力。
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好處還有很多,比如增強社交能力、激發創作能力、緩解壓力......反之,一味地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自卑,膽小怕事,遇事不會解決,呆板,不活躍......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們在玩耍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無法預料的危險,做家長的只要做好看管工作,把隱患扼殺在萌芽中,讓孩子玩耍、遊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
13 # 哭哭哭蹦蹦蹦跳跳跳
妯娌之間同住一個屋簷下,小孩子吵吵鬧鬧也屬正常,但她怕傷到孩子,怎麼辦?這一看,就是一個當丈夫心疼妻子,來取經的。
好,我來講個故事,你聽後多少會明白怎麼辦了。
就在我們對門九駕山,有姓顏四兄弟,住在同一個屋場,即使在那嚴管計生年代,也比超生,家家兩寶貝。正和您看的一樣,吵吵鬧鬧,甚至打打嚎嚎,也都正常。
但是,豬生的豬疼,狗養的狗疼,世人大多是疼娃兒的媽媽,這不幾妯娌為心疼自已的不時吵上了。這時幾兄弟出場各管各的老婆,再將各自孩子叫到一起,不論大的、小的都跪在地上受教。學家族團結的重要,大的讓小的必要,小的讓大的需要,,並一齊分析對錯,錯在那,向受屈孩子培禮道歉。
最有意思的是幾弟兄個個性格倔強,力氣又大,有時互不服氣的事也有,趁學生上學去了,就吵鬧打架,爭個你死我活。這時幾妯娌連看也不看,知道勸也無用,乾脆各顯身手,從家裡炒出好菜,端到公婆那兒,擺滿滿一桌子,等男子漢戰鬥結束,各自不約而同地到父母大人那裡吃女人們的手藝,同沒事一樣。
勸勸老婆,自已的孩子即使吃點虧,也壞不了大事,相反還磨鍊意志,於已更益。記住饒人不為痴子,痴子不知饒人啊!自己孩子不痴不傻,饒讓別人就是聰明辦法呀!
以上希對您有所啟發。
祝您家族好興旺!團結多力量!
回覆列表
讓自家孩子注意點就行啊,這種事不挑明啥事沒有,挑明瞭反而不好處理了!
叮囑自己的孩子玩耍的時候多注意,學著禮讓一點就可以了!
如果你當面鑼對面鼓的講出來,她的後顧之憂不但解決不了,反而可能倒打一耙,說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到時候你更難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叮囑孩子注意安全就行了,畢竟遠親不如近鄰,何況還是妯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