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木視點
-
2 # 傳說中的魚
相聲非主流和非主流,無非是以非主流為代表的郭德綱先生和主流為代表的姜昆等級的相聲藝人。 可以說,郭德綱及其德雲社以傳統的相聲為基礎,對於時下熱門的網路語言進行整編,創造出來的新的相聲,惹得我們大家喜愛欣賞,也有了非主流一說。 不管怎麼樣,相聲也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發展,如果固步自封停在原地不動的話,只能是被人們所遺忘。
相聲界還有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比如拜師。儘管在現在的拜師已經變質了,但我們也可以看出一點跡象:拜師跡象。 既然是師門制度的話,那這相聲界其實就是一個圈子了,一個圈子裡的人相互介紹分享資源,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體,自詡為這個團體為所謂的主流,當另外一個團體不能融入這個團體時,就產生了分歧,就都說自己是主流,對方是非主流。
-
3 # 手機經紀人
首先,相聲界存在主流和非主流的矛盾嗎?我認為相聲界根本不存在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之間的矛盾,所謂主流與非主流的矛盾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如果非要說相聲界存在矛盾,那也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
郭德綱一直自稱為非主流相聲演員,並時常抨擊主流相聲演員,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把郭德綱與同行之間的矛盾歸結為主流和非主流的矛盾;這種提法可能過去是對的,但是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
比如郭德綱與姜昆、苗阜、李宏燁、金巖、馬春然等這些個體之間確實存在著矛盾,但是按照傳統的標準,姜昆和苗阜擁有體制內的身份,屬於主流相聲演員沒有錯,但是李宏燁、金巖、馬春然這些人都沒有體制內的身份,都是自己在劇場混飯吃的相聲演員,理應屬於非主流,所以主流與非主流的矛盾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
反過來說,李宏燁這種純粹的非主流相聲演員與姜昆、苗阜等主流相聲演員打的火熱,人家哪來的矛盾呢?
同理,郭德綱和很多體制內的相聲演員也有良好的互動,比如陳印泉和侯振鵬,這兩位是全總文工團唯一一對在編相聲演員,就和郭德綱在多個綜藝節目中友好相處,他們對郭德綱很尊重,郭德綱也對他們很看好,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矛盾。另外,馬志明、楊少華、常寶華等老先生在退休之前都有體制內的身份,但是對郭德綱也一直很照顧,並看不出有什麼矛盾。
所以說,相聲界的矛盾完全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不要再上升到一個群體與一個群體的對抗了,沒有意義。
-
4 # 藍太極說兩句
其實在郭德綱出名之前根本沒有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之分。
為什麼現在有了?
第一:當年曝露在我們面前的相聲演員都很光鮮,上上晚會、拍拍電影電視、做做主持嘉賓……。但是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細節,我們會發現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那麼幾個熟悉的面孔,其他的相聲演員過得怎麼樣,我們無從得知。
第二:行業蛋糕就這麼點,當然是掌握資源的幾位先吃,吃完了還剩點才會輪到其他人。資源越是緊缺越顯得關係重要,人人都放棄業務專心於鑽營人際關係了,結果整個行業派系林立,山頭迭起。
那麼如何判斷是不是自己人呢?
第三:一看師父是誰。二看乾親是誰。三看單位是哪個。
很幸運,初到北京的北漂郭德綱三樣都中獎了,一個也沒捱到。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行都排斥郭德綱,帶你一起玩沒什麼好處還分走自己的利益,憑什麼?
第四:其實當郭德綱開始調侃自己是非主流相聲演員時,是很心酸的。人都渴望被承認被認可,而這種排斥歧視帶來的壓力也只能透過自我調侃來宣洩。
早年的郭德綱就像個小丑,尋求一切可能賺錢的機會,只要能掙錢幹什麼都行,有了錢小劇場才能維持,自己才能說自己想說的相聲。
開始同行看郭德綱就是個笑話,但是慢慢笑話變成了行業神話,看笑話的自己反倒成了笑話時,巨大的位置轉換帶來了強大的心理落差。原先郭德綱自嘲的非主流相聲演員也變成了別有意味,同樣原先郭德綱羨慕的主流體制相聲演員再從郭德綱口中說出也帶上了嘲諷色彩。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當郭德綱走紅之後各種或真或假的黑料被同行爆出。為什麼以前不說,因為落魄的郭德綱不值得他們說;為什麼現在要說,因為不說對不起自己,萬一把郭德綱搞下去了,自己還有可能上位。
-
5 # 永遠的逍遙
非常奇怪的分類,主流與非主流是根據什麼標準來分的,大家都在說相聲,一個行業只有水平高低之分,那有什麼主流與非主流,觀眾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
6 # 老男孩名哥
主流和非主流其實就是個噱頭,完全就是無中生有的事!相聲界內的某些人為了打壓德雲社和郭老闆,故意捏造的“區分詞”而已。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說呢?
首先,熟悉郭老闆的人都知道他曾三進北京城。而這三進北京城的遭遇都是很心酸的,因為沒人肯要他。在某一檔採訪節目中他也曾提到過:“我願意給你們當馬仔,給你們當狗!可你們怕我反咬一口,現在我成龍了!都是你們給逼的!”德雲社當初也是舉步維艱,最早也不叫德雲社。(叫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德雲社”)一步一步的苦熬苦挒,走到了今天實屬不易。
其次,用郭老闆的話來說:“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2005年德雲社終於火了,門票也賣的非常好。從那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直到今天在中國相聲界也是首屈一指。人怕出名豬怕壯,你出名了賺錢了、同行還在垂死掙扎。有些願意低腰同流的就會向德雲社靠攏,有些不願意臣服“合汙”的自然就會冷嘲熱諷。不這樣做怎麼能蹭到熱度?怎麼能起到打壓德雲社的目的?所以就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相聲的區分。(《論相聲50年之現狀》中就提到過,這一批人都是半路出家才導致的相聲沒落。)
最後,宣告一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只要觀眾喜歡、能被大家接受那就是好相聲。相聲並沒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只有人心才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
7 # 披著狼皮的羊202
其實相聲界本來沒什麼主流和非主流之分,自從郭德綱自稱“非主流相聲演員”之後,才有了與之對應的所謂的“主流相聲”,於是相聲界便分成了“非主流相聲”和主流相聲兩個陣營。
德綱為什麼要稱自己非主流呢?他是一個天才的相聲商人,他知道混水摸魚的道理,只有把相聲這一池清流攪混了,才能捉到魚,才能撈到好處。於是才炮製出“非主流相聲演員"這個偽命題。
中國的文化講究相輔相成,相攻相剋,郭德綱自稱“非主滾相聲演員",那相對映們一定還有一些相聲演員稱之為“主流相聲"演員,那麼“主流相聲演員”是誰呢?對,就是郭德綱的假想對手和假想敵。這個假相敵是誰呢?郭德綱選擇了影響力最大的以曲協主席姜昆馮鞏等為首的相聲界大腕,因為蹭著他們的熱度炒作自已,紅得快。
於是他利用粉絲和水軍,大肆鼓吹“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的話題,藉著曲藝界反三俗的大背景,天天裝出一副被“主流”欺負的可憐相,博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的同情,常言道謊言說千遍就成了真理,再加上姜昆等人,零緋聞,素質品德高,肚量大,不與別人爭高低,對待小人攻擊漫罵從不回擊,受到寃屈誤解從也不辯解。所以郭德綱罵遍天下無敵手。
郭德綱成功地把相聲分成了“非主流相聲和主流相聲兩大陣營。
-
8 # 我就是個碼字的
回答正確,就是無中生有!原因有兩個:
1,相聲所謂的“主流”和“非主流”是近些年才有的名詞,在相聲歷史一百多年時間裡從來沒有過,明顯是有人在故意炒作。
2,所謂”主流“和”非主流“劃分依據是什麼?如果按照身在體制內的演員就算主流的話,那于謙就是主流相聲演員,侯耀文和石富寬更是,楊志剛是文化館的,白全福是曲藝團的,範振鈺是全總文工團的,馬三立和趙佩茹都是天津曲藝團的,金文聲是馬三立的同事,所以......這是要幹嘛?
如果按照上電視說相聲算主流的話,那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燒餅等一堆人都屬於主流演員唄?還是一會兒主流一會兒非主流腳踏兩條船?
總不能德雲社之外的算主流,或者和德雲社關係不好的都算主流啊?這不就成了自絕於人民了嗎。
又或者,說正常相聲的算主流,說三俗相聲的算非主流?真要這麼分的話,倒也算有自知之明,呵呵。
因此,還是師勝傑先生說得好,相聲界誰劃分的“主流和非主流?這不是人話!”
以師勝傑先生和侯耀文的關係和他們對相聲藝術的理解看,估計侯耀文聽到有人給相聲界分主流和非主流,他也會罵一句,這不是人話!
那麼,為什麼有個別人非要違背師父和前輩的意願,不顧相聲界的歷史(這叫欺誰滅誰來著?)非要給相聲界劃主流和非主流呢?原因也有兩個:
1,炒作,赤裸裸的炒作!
娛樂圈炒作的方法無怪乎幾個:緋聞、打官司和鬧矛盾,有些人可能不太方便炒緋聞,於是炒了幾次打官司,效果不錯嚐到甜頭之後又再接再厲炒作“鬧矛盾”,於是所謂“主流”和“非主流”就給劃上了,各種“打壓陰謀論”和“受迫害妄想症”也整上了,一鼓作氣炒起來。
2,為三俗打掩護
有一陣,“非主流”這個詞就像個筐,啥不好的新鮮事物都能往裡裝,比如模特穿著比基尼唱京劇,就敢叫“非主流京劇”,於是一些人為了給自己的三俗表演打掩護也看中了“非主流”這個百試不爽的招牌,有了這個尚方寶劍,不管什麼騷浪賤、屎尿屁還是低俗笑話,反正都屬於非主流範疇,活生生把好好的“非主流”中性詞弄成了貶義詞。
從商人角度講,炒作是賺錢方法,遮醜也是人之常情,本來也不算大事,但得了便宜還賣乖,天天罵這個罵那個到頭來倒打一耙,那就真的沒意思了。
更關鍵一點是,這種為了個人賺錢去破壞整個行業利益的人,根本就不是愛相聲的人,他愛的只是他自己,具體點,就是他自己賬戶裡的錢!
僅此而已。
-
9 # 尋常巷陌寄奴曾住
非主流這個詞,往前推十年,是下面這個樣的!
當年十幾二十歲的非主流少年,現在長大了,開始聽相聲了,他們把他們喜歡的稱之為非主流,其他的稱為主流!
回覆列表
相聲界主流和非主流其實沒什麼區別的。只是從郭德綱火了以後,一切些體制內的相聲演員與郭德綱矛盾重重,水火不容!所以郭德綱避免與其同流合汙,就自稱他們德雲社是非主流相聲演員,也藉此諷刺那些被國家養著,而整年沒有任何作品的相聲演員!
所以郭德綱提出非主流以後,大家才經常這樣稱呼。其實相聲本不該如此分裂,只是個別人的特別思想,一直影響著相聲行業的發展,甚至會影響一代人!!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