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染印畫
-
2 # 南方之南
明暗,是景物不同明度的不同表現,明暗對比是攝影對比手法中經常用到的表現手法。
明暗對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互相映襯、突出主體。
在實際拍攝中,有可能是以明襯暗,也有可能是以暗襯明,關鍵是看主體。
以例項說明:
上圖的畫面中,背景大部為明亮的區域,而剪影式的人物,就更容易襯托出來,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
而上圖,則是典型的以暗襯明。畫面中大區域的暗襯托小部分的明,使主體更加突出。
以上兩例都是極端表現,意思是極端的明或暗映襯極端的暗或明。但在實際拍攝中,不管是明或者暗,都會呈現出一定的層次,不會死黑,也不會慘白。
上圖中框架式的前景較暗,襯托比較明亮的主體人物。而前景的暗並沒有“死黑”,而是有一定層次,讓畫面視覺更加豐富。
在風光攝影中,明暗同樣發揮著對比的作用。
但風光攝影中,一種漸進式的明暗,還能表現空間感。
明暗的連續性,會演變出來一種遠近層次各不同的感覺,是一種空間感和立體感。
-
3 # 張衛國手機攝影
在攝影構圖中,關於對比的構圖很多,比如:虛實對比、大小對比、遠近對比、動靜對比、色彩對比、明暗對比等等。學習攝影構圖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拍攝者的拍攝主題,運用各種構圖技巧突出主體,把觀賞者的目光吸引到主體上。而明暗對比就是攝影構圖中對比的一種。
明暗對比構圖法,就是需要掌握正確的曝光條件,透過表現主體、陪體、前景與背景的曝光程度,它的作用就是透過明暗度來強調主體的位置和重要性。以達到突出主體,把欣賞者的目光吸引到主體上來。
使用明暗對比法,畫面中亮部區域與暗部區域的明暗對比反差很大,但又要保留部分暗部的細節,為獲得較好的明暗對比效果,可以對準畫面的亮處,一般是被拍攝的主體進行測光,以過到突出主體的的效果。
要突出明暗對比的效果,增加明暗反差,又要保留部分暗部的細節,可以增加一定的曝光補償,這樣,即可保留一定的畫面細節,豐富畫面層次,還可以使畫面亮處更亮,明暗對比效果更加強烈。
-
4 # 野說家
攝影中的明暗對比是由光線決定的,攝影的靈魂就是光線。光線在攝影中起到塑造被攝物質感、形體作用,如果被攝物是人,也起到塑造性格、神態、情緒等作用。影其實是光的附帶屬物而已,沒有光也沒有影,主要起到一個方向感和空間感的作用。
光線的強弱與被攝物體的明暗程度是正比關係。光線強, 被攝物體亮;光線弱,被攝物體暗。
-
5 # 影像洪辰班
【淺談一下,攝影中的明暗對比有什麼作用?】
攝影中的明暗對比,是攝影諸多構圖法裡面的一種,屬於對比構圖的範疇。
“什麼叫明暗對比?”
所謂明暗對比,就是指畫面中具有亮區與陰影區的細節呈現,從而形成明(亮區)暗(陰影區)對比的效果。
明暗對比可以分為光影的明暗對比和色彩的明暗對比。
光影的明暗對比光影的明暗對比可以分為下列幾種情況:
✔主體明亮而背景暗淡
✔主體偏暗而背景明亮
✔畫面由明到暗的漸變過渡效果
下面就以實景拍攝分別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情況:
①主體明亮而背景暗淡
畫面中的被攝主體是水面上的遙控帆船,本身帆葉就是明亮的白色,採用逆光拍攝,所以背景中沒有受光的部分就顯得暗淡,如此,畫面中就出現了明亮的主體和暗淡的背景,以光影的明暗效果突出主體,這是常用的拍攝技巧。
②主體偏暗而背景明亮這張照片與上圖對比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主體樹枝一片暗淡,作為背景的天空較為明亮,這樣拍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主體本身已經沒有了什麼突出的細節表現、但它的形狀輪廓卻非常有意思時,就可以採用“剪影”的效果來拍攝」,以剪影效果來強力表現出事物的特殊邊緣輪廓特徵,塑造具有強大線條張力的畫面。
“什麼是剪影效果啊?”
所謂剪影效果,就是被攝主體的表面細節幾乎甚至完全沒有,只有其輪廓邊緣的線條在畫面中表現出來。
剪影拍攝技巧:
很簡單,必須要逆光拍攝,逆光拍攝就是指光源與相機鏡頭相對的拍攝角度,此時,將相機或者手機的鏡頭對準天空的明亮區域進行測光,測光系統就會對畫面中的大面積明亮部分進行測光,那麼為了獲得標準曝光的效果,就必須要降低曝光量,此時,背景天空的曝光正常,而原本處於背光面的樹枝會因為曝光量的降低而顯得更加暗淡,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完全變黑的情況,這樣就獲得剪影效果了。
③畫面由明到暗的漸變過渡效果上面兩張圖片就是典型的使用長焦鏡頭進行拍攝,畫面中的靠近鏡頭的物體作為被攝主體進行清晰對焦操作,大約安排在畫面的1/3處,並且此處的曝光正常,但越是往遠處的背景延伸,曝光就會漸漸變得較低,且虛化效果也是漸漸延伸出去,那麼在視覺上就會營造出一種光影的明暗漸變過渡效果,即為“主體清晰明亮、背景虛化、光影明暗漸變過渡”的美麗畫面,意境感比較好。
“如果沒有光影的明暗對比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整個畫面的光影效果趨於一致,所有的畫面元素幾乎沒有太大的明暗對比,即亮區與陰影區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顯得單調無趣,太過於平面化,缺少一定的立體感△利用「曝光補償」功能將曝光量降低一點,不但畫面整體的亮度有所改善(沒那麼刺眼了),而且亮區與陰影區的明暗對比非常突出,使得岩石的結構得到了強化,更加真實立體,很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曝光補償怎麼調整?如果是手機,只要直接用手指點選需要清晰對焦的地方,然後將小太陽一樣的圖示按住不放向下滑動,觀察畫面的光影效果,直到看起來不錯為止鬆開,再按下快門按鈕完成拍攝。如果是單反,只要將相機設為Av光圈優先模式,然後向左轉動轉輪,就能降低曝光量了。色彩的明暗對比色彩的明暗對比可以分為下列兩種情況:
✔不同顏色之間的明暗對比
✔彩色與單色之間的明暗對比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①不同顏色之間的明暗對比
下圖中,紫紅色的花朵與綠色的葉子,紫紅色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背景中的綠葉要更加明亮一點,所以花朵在畫面中的表現力更加搶眼,而綠葉只是作為陪襯的背景顯得暗淡下來了,這樣拍攝的好處就是利用不同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明度對比,來突出明亮主體的特徵,從而讓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主體上,突出主體。
②彩色與單色之間的明暗對比
單色就是指黑、白、灰三種顏色。△為了體現“深秋的蕭條景象”這一主題,我特意選擇了這棵只有少數一點的黃葉、大部分都是枯樹枝的樹,且故意改變了拍攝角度,採用逆光拍攝,如此,Sunny從透明柔軟的樹葉上穿透而過,讓葉子更顯明亮通透,而枯燥的樹枝卻因為逆光拍攝的緣故顯得厚重而暗沉,顯得越發的蕭條,透過這樣的明暗對比,塑造出了因為氣候的變遷而導致自然界的景色漸變的過程。△為了體現“秋意濃”的拍攝主題,我特地找尋到了這個樹木叢,裡面全都是高大的樹木,且樹葉覆蓋的範圍比較大,所以,只有那些高處的樹葉才能享受到Sunny的照射而顯得五彩斑斕,而低處的樹枝、樹幹則處於背光面而顯得暗淡無光,呈現暗黑色,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明亮的五彩樹葉瞬間就能吸引觀者的視線,從而很好的體現出秋意濃的境界來。△為了體現“秋風掃落葉”的景象,我專門找了一處用水泥磚鋪就的路面,且上面佈滿了只有深秋季節才會有的黃色枯葉,之所以採用水泥磚路面,就是因為這種路面不會像細石子壓鑄的路面那樣光滑且明亮的視覺效果,而是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顯得暗淡無光澤,用這樣的背景去襯托較為明亮的主體那是再好不過了。所以,畫面中的枯黃的落葉與暗淡無光澤的水泥磚路面就形成了明亮彩色與偏暗灰色的路面的對比,能夠更好的反襯出被攝主體黃葉的表現力,從而突出了主體。並且,我在拍攝時,還故意等待起風的時候,但是蹲了好久都沒有等到有足夠影響力的風過來,所以我就乾脆自己吸足了氣,用嘴對準離我最近的黃葉進行吹氣,好讓它們飄起來,但是結果還是不太理想,只能拍攝到如圖所示的“秋風掃落葉”的效果了。
-
6 # 山寨莊子
明暗對比在攝影中屬於影調範疇,按照對比的強弱分有長、中、短三種。
影調是有表情的,不同影調可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如低長調有沉穩、厚重等等感覺,適合表達男性;高短調有輕盈、柔弱等等感覺,適合表達女性。
-
7 # 志勵好攝
如果照片只有明沒有暗,那就是純白色,反之只有暗沒有明,那就純黑色。白色比黑色多照片是亮色調,黑色比白色多是暗色調,不黑不白那就是中間調。如下圖,明比暗多,畫面透亮如下圖,暗比明多,畫面為暗色調如下圖,明暗比例相當,沒有強對比,畫面偏灰
以上三張圖是典型的明暗對比型別
那明暗的對比給畫面帶來什麼作用呢1.突出主體:
明暗強反差會讓主體與背景直接剝離開來,層次分明。反差越大,層次越鮮明,主體就越突出,
但這種強烈的對比太過於直接、簡單,沒有過渡,其實對人的心理有被強求認知的感覺,強調畫面只有這個主體。
2.增加立體感:
上面講了明暗的強反差能夠起到很好的突出主體的作用,那中反差會有什麼樣的對比效果呢?
中反差是由明過渡到暗,中間過渡會出現明顯的細節,給畫面增加很強的立體感
如下圖,最亮的部位是肩膀的高光,最暗的部位是黑色的頭髮,中間不明不暗的就是過渡。如下圖,鼻子和衣服上的白是高光點,到最黑的地方都有很長的中間調過渡3.增加夢幻感:
明暗的弱反差就是對比很弱,畫面沒有最亮的地方,也沒有最暗的地方。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不通透,沒有有立體感,但有種很夢幻的感覺。
如下圖,明暗對比弱,基本都是中間調如下圖,整個畫面是一種色調,也沒明顯的高光和陰影總結:明暗的強對比給畫面產生一種很硬朗的感覺,中對比給畫面帶來立體感,弱對比給畫面帶來夢幻感。意境各不相同。
-
8 # 使用者YD
淺談一下,攝影中的明暗對比有什麼作用?
如果一張照片中的場景有比較突出的明暗對比,令畫面具有更強的美感,我們可以利用陰影來增加情調,透過明暗的對比也會讓照片兒有一定的美感。
在拍攝以陰影為主體的畫面時,測光及焦點要選擇在陰影所處平面中較量的部分,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陰影與其他景物對比明顯,並且清晰可辨,可以激發觀者的想象力,讓人們對景物本身進行聯想和思考。
這就是我對拍攝中明暗對比作用的一點粗淺知識,希望朋友們共同探討學習,互相幫助。
-
9 # 追光自駕攝影
你好,攝影就是用光的藝術,有光有影就會有明與暗的對比,我認為照片明暗的對比最主要有兩個作用
第一,突出主體。
我挑選了幾個樣片,簡單說明一下,前兩張拍的是茶杯,第一張杯子處在亮部,背景處在暗部,明暗對比使杯子很突出,後面一張同理,杯子是深色,背景為淺色。
下面這張是在喀納斯拍的,石頭縫裡冒出來的小花,Sunny剛好照亮這棵花,石頭處在暗部,突出這棵花
下面這張也一樣,主題被照亮,背景處在陰影
第二,明暗的對比可以使畫面有層次,有節奏,就是我們常說的影調。
看看下面的樣張,拍攝於巴音布魯克草原,Sunny透過雲層射向草原,在山上形成陰影,使遠處的山看起來更立體,有層次
下面這張是在禾木拍的,禾木的白樺林,下午光線是斜射入白樺林,地面上有陰影,使畫面更加立體,有了節奏感,如果沒有陰影明暗的對比,就像音樂沒有了節奏,很平淡
下面這張是拍攝於五彩灘,太陽快落下了,斜射,使得五彩灘看上去有了層次。
看下面這張,這是太陽落下以後拍的,沒有明暗的變化,感覺很平靜了。
回覆列表
淺談一下,攝影中的明暗對比有什麼作用?
攝影是光的藝術,同一個景物,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呈現的是不一樣的狀態,這是光影賦予畫面的靈魂。攝影中的明暗對比都有什麼作用?
1、突出畫面主體
利用畫面中照射在主體上的明亮光線和畫面其他區域形成的明暗對比,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體在畫面中的地位。
▲選擇一個比主體樹更暗的背景,就可以將亮調的主體從畫面中分離出來,顯得更加的突出。
利用明暗對比的手法,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將最亮的部分作為主體,放在畫面的顯要位置,其餘部分處在暗影中,透過光影效果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光線將蟬打亮,而樹幹和其他景物則處於弱光環境中,形成光影效果,使作品有獨特的魅力。
▲把人物放在最亮眼的光線上,就可以很輕鬆達到引導視線,突出主體的作用了。
當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將暗的部分作為畫面主體,如剪影的拍攝。
▲剪影由於前景和背景之間的大光比,導致在前景中的主體我們看不到任何的細節,只能夠看到一個黑暗的輪廓。
2、強化縱深、立體感
當你感覺畫面比較“平”,缺乏立體感、縱深感時,不妨尋找低角度光源(如日落時的Sunny),逆光、側光、側逆光等角度進行拍攝。低角度的光源,會在地面上形成長長的投影,增加畫面的明暗對比,既顯得十分有張力,又極具縱深、立體感。
▲側逆光下的松林,明暗對比較明顯,層次感、空間感得到很好地體現。
3、增加畫面衝擊力
攝影創作中,為畫面製造出對比與衝突是攝影者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沒有形式上的對比,照片缺少吸引觀者的興趣點,顯得畫面乏味。沒有內涵上的衝突,照片難以引發讀者的思考,讓人過目即忘。
而明暗對比,是畫面形式上的對比,可以讓畫面充滿了表現力,吸引觀者的目光。
▲右側的冷色和暗調,與左方的暖色和亮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牢牢的抓住了觀者的眼球。
▲畫面被分割成明暗的兩個色塊,有冷暖的對比,人和影的加入豐富了畫面。
當然,除了明暗對比,還有大小、虛實、動靜、冷暖、遠近等多種對比形式。對比,在我們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如紅花與綠葉,高樓和茅草屋,天鵝與青蛙……等等。不可否認的是,對比反差強烈的作品,更加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虛化的、流動的車流與實體的景物形成了虛實對比,動靜對比,增強了畫面視覺衝擊力。
▲蜻蜓與荷花,一動一靜形成了趣味性的對比,為畫面增添了活力與趣味。
▲採用低角度拍攝,出現這種遠近對比也使得畫面具有一種形式美,配合具有深遠感的天空,使得畫面讓人回味無窮
▲近距離拍攝,使畫面前方的向日葵看起來比後面的向日葵大得多,透過懸殊的尺寸比例來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