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封侯印
-
2 # 星相風水
詩
是情懷
每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每一個感動他人的時刻
感動自己的時候
回首往事
你在微笑的時候
甚至我幻想你開心笑著的時候
還有失意的時候
這就是詩的前奏
叫詩意
當用文字記錄下來時
她的名字
千奇百怪
卻又萬變不離其宗
這就是“詩”
-
3 # 向陽走
寫詩好的人:
1.寫詩就像作畫一樣,需要日積月累,從小就開始學習。
寫詩不一定要正統刻意的去學習。
但寫詩好的人善於並且主動去積累好的詩句,每天都會記錄在本子上,過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複習一下,溫故而知新。並善於總結。
寫詩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2.寫詩就像寫文章一樣,也需要腦洞大開,也就是我們寫詩需要有一定靈感。
靈感是時而有,時而無的,像雲一樣,飄忽不定。
但靈感來了,寫詩好的人會利用身邊的記錄工具,記錄再冊,事後翻翻,再次把靈感整合,寫詩於紙上。
3.寫詩的人要充滿好奇心,要善於觀察,要善於從小細節中發現大道理,就是要情商高,但智商也不能低。
還是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寫詩好的友友,那一定是對寫詩有興趣,並且想把這個興趣發揚光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人沒有興趣,也不會往詩這方面琢磨的。
-
4 # 詩人心的思語
你對詩沒有感覺,是因為你不感興趣,或者你感興趣但還沒有入門,或者沒有找到入門的方法。
詩寫的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需要天賦,一個需要後天的努力。如果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就一定能夠把詩寫好。如果你沒有天賦,要想把詩寫好,也不是不可能,那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多讀書,讀好書。只有博覽群書,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沉澱在自己的素養裡,日積月累,你就給自己奠定了良好的文化知識底蘊。
其次要善於思考。關注日常生活、工作、人際交往,宇宙萬物的變換,等等。需要用心去關注和體味,並從中找到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點,透過思考把它們變成自己的靈感素材。
其三要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比如詩歌寫作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傳統古體詩詞的藝術手法有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現代詩的藝術手法有比擬、誇張、借代、象徵、通感等等。這些理論知識需要努力去學習和掌握。
其四要多練筆。如果只有理論,不去實踐,永遠也不可能寫出好詩。只有多寫多練,並從中總結和積累經驗,量變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綜上可見,要想找到寫詩的感覺並寫好詩,如果能同時具備天賦和後天努力是最有力的條件,如果不具天賦,那就靠自己勤奮吧,如果你確實想寫好詩。
-
5 # 春風聽雨876
一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
二是中華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每個人的文字功底也不盡相同!
不奇怪!自己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行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要去攀比……人比人氣死人!
-
6 # 大悔憶智周
首先檢查一下你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是不是很豐富,有沒有深厚的生活積累。
詩歌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體驗,就沒有寫詩的根據,靈感也不會被激發。不管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詩人,不管傳統的還是現代派、後現代的詩人,不管皇帝還是平民,甚至《詩經》裡那些勞動者,沒有哪一個優秀的詩人的人生是平淡的:屈原、三曹、李白、杜甫、李後主、蘇東坡、李清照……直至郭沫若、徐志摩、毛澤東、聶紺弩、顧城、海子、餘秀華……
我曾經說過,“從來文章血寫成”,即使不要說得那麼極端,那些勞動者的民謠,至少是用血汗寫成吧?
其次檢查一下你是不是一個感情深沉豐富的人,是不是習慣於放大你的情感的人。羅丹說,“藝術即情感”,詩歌是用來抒情的,同時也是以情動人的。
有個外國人說過,一絲雨絲,在詩人心裡就是傾盆大雨。
看看這垮塌的山崖,看看這株失去了土壤的小樹,看看它頑強尋找土壤的根,你的心有沒有泛起漣漪甚或波瀾?
其三,檢查一下你有沒有形象思維。寫詩不能直說,一切都要用形象來表達。
這也是毛澤東告訴他人的經驗。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信中指出: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
比即比喻,生動形象的比喻;興即興起,如朱熹所言,“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有時候比興並用,或既是比又是興。
有一個外國人說,“詩是動的畫,畫是動的詩”。
舉個栗子,說得具體一點,例如我寫過一首隻有兩句的詩,我只是描繪現象,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嗎?
黎明
路燈的光芒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下去了,
窗外天空漸漸變白。
詩歌總是要用到想象,想象讓世界變異,陌生化。
我曾經說過,“所謂文學,就是作家稍微動了一點點手腳的現實”。
其四,檢查一下你對語言是不是很敏感。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尤其是語言的藝術。
詩歌的語言要求非常高,既要比一切文體凝鍊含蓄,又要具有音樂美。而且,詩歌的語言還有一個與其它文體的語言不同的地方,即具有跳躍性,這會讓習慣於邏輯思維的人感到不適。
其五,檢查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熱愛詩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因為熱愛,所以特別關注,讀得多,受啟發、可借鑑的就多,對詩歌的發展變化,對新的潮流也瞭解得多。“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何況不取法呢?
其六,檢查一下,你有沒有寫詩的天賦。愛迪生 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很多人忽略了他後面還有一句: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靈感雖然是百分之一,但它是前提,沒有它,就沒有百分之九十九。
沒有天賦的人沒有靈感,無論付出多少汗水,寫出來的都不是詩。
這樣說,也許你會感到憤怒,誰說詩人是天生的!
沒辦法,就像有的人生來是別的領域的精英一樣,詩人不管怎樣努力,也達不到他們的水平。
其六,檢查一下你是否有先鋒、深刻的思想。儘管這個不是必要的條件,因為詩歌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民謠更不需要這個。
但是那些稱得上偉大的詩人,常常具備這個強項。
你無法想象,唐朝的杜甫,就具備今天還是先進的生命至上的人文主義思想和人與大自然契合才能身心愉悅的綠色理念。
只不過詩歌的思想,從來不會直接說出,需要用詩歌的語言來透露。
其六,畫蛇添足地說一說,詩歌形式感很強,但絕對不是形式。以為語句分行押韻或者符合格律的就是詩歌的人大錯特錯。
我知道一個詩詞學會,會里有的人無論什麼節氣或者活動都寫詩,而且是格律詩,但沒有一首稱得上詩歌。
契訶夫說,“創新像獵狗一樣追趕著作家”,即使你把詩歌的形式搞得爐火純青,且不說形式的創新,只說內容,內容空洞或情感照抄,那是談不上詩歌的。
詩歌是非常個人非常生活的清新的感覺,林黛玉甚至說,只要內容好了非那樣表達不可了,即使偶爾違反格律,也是可以的。
這方面有個楷模,聶紺弩先生。他寫了很多舊體詩,但寫出的全是當代人的感受和當代人的幽默,有的人甚至認為他那些看似輕鬆幽默的詩夠得上“詩史”。
回覆列表
很多東西需要沉澱。
一,比如你對知識的沉澱。文化水平高的可以想到形容事物的好詞好句甚至好詩,而一般人就六個字,臥槽臥槽臥槽。
第二,對生活的沉澱。有些是對生活的理解與見解從而總結出來的。
第三,對閱歷的沉澱。閱歷越多,思想越豐富,體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