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說的本質是指,比如痛苦,煩惱,害怕……我們常常說,但又常常忽略的一些東西,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本質是什麼?我不是問他們為什麼,也不是問他們怎麼解決,我就想知道他們是什麼。
回覆列表
-
1 # 神奇怪物在哪裡
-
2 # 愛與誠sgjq
一切觀點的本質,我覺得是每個人自身最真切的感受,人如果能搞的清楚自己的感受並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許痛苦會少很多。
-
3 # 手機使用者糖畫糖
一切觀點的本質是問題,而決定問題的因素是人,人的本質不同解決問題的結果也不同,痛苦,煩惱,害怕還得透過本質看現像,你想知道他們是什麼,只有你親自去了解。你不問他們為什麼,你怎麼知道,他們是怎麼解決的,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東西,正是你沒有想過他們的問題是什麼,還是因為你不問他們的本質是為什麼,謝謝悟空邀請問題。
看完題主對問題的解釋,才明白原來題主的本意是想搞明白:人之七情的本質是什麼?它們究竟是什麼?包括痛苦、恐懼、憂慮、憤怒、悲傷、欣喜和愛戀等等。
題主所說的這些情志的本質是什麼?我想作為有血有肉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憂愁,這些煩惱究竟是何物呢?
簡而言之,用佛教的經典來看,上述日常普遍的煩惱,就是三火五毒,三火指貪嗔痴,五毒指貪嗔痴慢疑,這些就是題主所問的答案,是人所有痛苦煩惱的根源。
那麼何為貪嗔痴慢疑?
一、貪
貪指的市貪愛、貪戀,貪婪。過於貪戀物質的享受,拋不開五欲六塵,名聞利養。貪慾太大的人,會為了滿足一己私慾,不惜損害他人,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貪的習氣,只是程度不同,小到貪吃、貪睡、貪喝、貪玩,大到貪財、貪權、貪名、貪色,都是貪之毒的表現。貪是人的本性,要拋掉很難。就算是修習佛法的人,甚至可能會貪戀佛法,貪戀成佛。
二、嗔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會心生憤怒,起嗔心,然後就會發脾氣罵人、打人,傷害他人。嗔心一生,就會造成不好的後果。佛教中常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會讓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為。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衝動就是嗔心在作祟,一個人受了冤屈,忍不住,就用非法的手段去報復別人,傷害別人,結果有理變沒理,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佛法常講“火燒功德林”,嗔心就像一把大火,會毀了所有的功德。
三、痴
痴指的是愚痴矇昧,沒有智慧。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愚痴之人往往沒有自知之明,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別人都不如自己聰明,總是以自己的觀點評價事物,評判他人。因為沒有一個理性、客觀的看事物的態度,愚痴之人固化在自己的思維定勢中,總覺得別人不可理喻。別人不理解自己,就生嗔心,自己總處在一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境況中。
四、慢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總看不起別人。慢源於愚痴,由於不自知,更不知別人,所以造成一個人目中無人,夜郎自大。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別人比自己強的,也會表現出輕慢不屑的態度,不服氣。這種人永遠都是“老子天下第一”,他成功是自己牛逼,他失敗總能找到各種藉口,而別人的成功都是僥倖,別人的失敗都是活該。
五,疑
疑就是懷疑,不相信別人。有些人只信自己,連老子、孔子這樣的聖賢的話都不信,看什麼都持一種懷疑的眼光。還有一些人,連自己都不信,做事情懷疑自己的能力,總是這樣一種態度,前怕狼後怕虎,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有疑這樣習性的人,就會障礙本性,閉塞視聽,做任何事情都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
——————————————————————
——————絕望的分割線————————
————————————————————————
(在有上述一家之見之前,其實我是先有下述回答的,說多了都是淚啊!煩請題主把問題本身給說清楚了,不要只丟擲一個沒有邊界和範疇的看似很形而上,卻讓人無從下手的大而虛的問題。)
不過想了一下還是保留下來吧,留作紀念耳。
————————————————————————
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搞明白觀點是什麼?因為觀點肯定不同於觀念、見解、定論和真理。
所以說,觀點一定是個人化或組織個人化,一切觀點的本質,就是人站在主觀之心上看待客觀世界的立場,也就是說觀點天生帶有個人化的主觀立場或態度。
試作以下詳細陳述:
從哲學上來看,一切觀點的本質,都是人類在用盲人摸象式的觀察主觀或客觀世界時所處的立場、角度或出發點,這種立場、角度和出發點,因人而異,因事不同,因時而變,並以極強的個人自我為中心。在這裡,一切觀點的本質就是主觀立場,即便是唯物主義者,也無法做到完全忘掉主觀去思考客觀,這是人性本身所決定的。
從政治經濟學來看,人在既定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其觀點的本質就是他從一定的階級階層利益出發,所形成的對事物、事件和問題的看法和觀點背後的立場,在這裡,處於體制下的一切觀點的本質就是個人的階級政治立場。一個在政治體制內混得順風順水,前途無量的人,是很難完全擺脫或逃脫個人所在體制的立場束縛,去公然與體制決裂或對抗,除非是因重大事故被迫逼上梁山。
日常工作生活中,在處理涉及到自身利益時,比如降薪加薪、加班加點、晉升開除和消費投資,處於這個事件中的人,其對這個事件的一切觀點、結論和評論,甚至是爭吵相鬥,其本質都是為了利益得失、是非對錯,更深一層的來說,就是對社會公平公正、平等合理的立場和觀點。
所以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分清社會事實和觀點,能知道事實不等於觀點,事實也不等於真相,事實沒有絕對的真相,真相往往在事實發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衰減,時間越長,真相越相對。這一點與自然科學上的事實和觀點恰恰相反,人類在科學上的進步,歷經了幾千年薪火相傳的研究探索,對自然科學上的一小部分事實和觀點,很多已達到真理或接近真理的地步了。
在現實生活中,觀點多以這樣的形式出現,一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我以為....,我認為......”式的應然之語,二是毫不遮掩的赤裸裸的各種口號,比如:態度決定一切,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懂比愛更重要,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XXX。這些存在我們心中或身邊環境的觀點,往往已經不是或脫離事實面貌的本身了。
再引用網友“魚子的叨叨”的幾句話,以做發散式啟發。
一、觀點本身如投射於水面的一個影子,連光都談不上,更無法放縱或緩阻河流行進的速度。一個角度,一個橫截面,也許共鳴,也許揮散。每每言及現實,厚厚重重的瑣碎,常有題無剩義之虞。
二、觀點本身並不值錢,觀點沒有固定的主人,觀點只有被行動驗證了,才叫結果,只有執行了才是你的,才值。人是自己行動的結果,此外什麼都不是。
該結束了,還是開始那句話,一切觀點的本質就是個人主觀的立場、看法或態度,多是我們想象中和潛意識裡的邏輯自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