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櫻桃番茄GO

    人的大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顯性的記憶,另一部分稱為潛意識。我們成年人出去旅遊,看到漂亮的大山大海,這些畫面成了我們具體記憶的一部分,同時愉悅的心情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多巴胺,讓我們更加快樂。

    小孩子雖然記不住具體的旅程和景色,但是每一個父母都知道,小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並不是無意識的,時不時表現出來的敏銳觸覺讓人覺得驚喜。而在一家人出去旅遊的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樣氣氛。

    一方面他們自己不斷接觸新鮮事物,對大腦開發和智力增長非常有益。家門口游泳池確實是能看到水,但是看不到蔚藍的天空,看不到清澈水面下的熱帶魚,看不到各種膚色的人群。視野,是要從小培養的,長大了氣場不一樣。

    另一方面,孩子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身邊人的影響。在旅遊的過程中,父母本身的情緒就是歡樂的,這種快樂的氛圍很容易傳遞到孩子的心裡,這是一種重要的家庭教育和傳遞。所以你在沙灘度假區看到的孩子,他們流露出來的心情是很好的。

    潛意識是對一個孩子日後成長,性格等方面的影響,是遠遠超越想象的。我們在新聞裡看到很多做出殘忍行為的人,都有一個殘缺痛苦的童年,他們說不出到底是哪一件事讓他們心理變得陰暗,但是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頭,最後導致他們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而反觀我們身邊一些性格開朗的朋友,往往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童年。他們從小被父母的快樂情緒傳染,潛意識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長大了也會更加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所以,帶孩子出去旅遊,並不是為了讓他們記住這些旅遊景點長什麼樣,而是為了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快樂的種子,讓他們的潛意識裡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養孩子又不是一門生意,何必一定要計較馬上獲得什麼呢?

    關於要不要帶孩子出門旅行,媽媽們分成了兩派,有的媽媽認為,孩子還太小,看了也記不住,帶出去旅遊和在家周邊的公園遛彎沒什麼區別,不僅要準備很多東西還耗費時間金錢。有的媽媽認為,一定要帶孩子到處看看,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增長孩子的知識。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帶孩子去感受不一樣的自然,多姿多彩的自然。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行走在大地之上那種自由滿足的快樂。這種快樂跟錢沒有關係,取決於家庭的理念。以圖集形式檢視>>我說的旅行,不一定非要名山大川不可,可以是樹林、田園、海灘等等,在我看來,旅行帶給孩子的,比在家、在課本學習到的更多。不僅僅是帶他觀賞不同的景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拓展眼界,更重要的是在旅行中向孩子傳達對生活的態度。我聽過這樣一句話:“少年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成年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會給予我們鼓勵和勇氣。”現在的家長都要忙工作,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尤其是爸爸,總是會缺席,然而帶孩子出遊,可以在無形之中培養一家人的感情,高質量的陪伴,還能增長孩子的情商。旅行途中會發生很多平常沒辦法經歷的事情,因為平時都是在家裡面,無法體驗到這些東西。然而很多事情,可能要經歷過才能明白,比如在飛機上,面對突然的事故,冷靜耐心的處理,父母的言傳身教,都在培養寶寶的控制情緒能力。旅行的途中,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讓他承擔一部分自己的行李,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和獨立能力,而且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在旅行途中,要讓孩子融入當地的生活,引導孩子學會觀察。適當的引導也許就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從而去學習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見識。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對大自然界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你要知道,親眼見過的一定比只在書上看過或者聽人說過更有觸動性。很多人覺得寶寶太小就不需要出門旅行,其實寶寶在六個月後,視覺、感官、觸覺都慢慢發育起來了,這個時候帶寶寶出門,雖然寶寶不一定懂得欣賞風景,但是可以激發他的好奇心,豐富他的視覺,對腦部發展有所幫助。另外,4歲內的寶寶們出門,家長都可以帶上一臺敬邦嬰兒車,這樣行走的路途再遠,爸媽也不用擔心寶寶走不動的問題啦。旅行,最大的意義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陪伴。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麼父母在旅行在會籤要問一下自己,行萬里路的目的是什麼,得到了什麼。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從旅行中感受到樂趣,孩子會感受到嗎?所以,去哪裡旅行不是重點,旅行中快樂的點點滴滴才是最珍貴的。

    既然決定帶孩子出去玩,那麼開始旅程之前,先看看這裡的幾條小tips:

    1. 航空公司一般規定出生14天以上的、身體健康的嬰兒即可乘坐飛機。

    2. 兒童票和嬰兒票是不一樣的。

    嬰兒票:14天~2週歲(全價票一折,無需機場建設費,不佔座,由大人抱著,每個航班的嬰兒票數量是有限的,購票時一定要諮詢清楚,登機要帶身份證戶口本或出生證明)

    兒童票:2週歲~12週歲(全價票五折,佔座)

    3. 飛機起飛下降時,為了避免嬰兒耳壓不適,最好餵奶、喂水或使用安撫奶嘴。飛行過程中要繫好空乘給的嬰兒安全帶(固定在嬰兒和陪同人身上)。

    4. 選擇好目的地,儘量去治安環境好,交通醫療等較完善的地方。

    5. 行程安排要合理,保證孩子休息,可以去少一點地方,慢慢玩。

    6. 帶張小毛毯,晚上酒店睡覺給孩子用,自己的東西乾淨衛生。

    7. 孩子的常用藥物帶好,到國外買藥交流不便,品種差異還很大。

    8. 奶粉、米糊、餐具等帶足夠。紙尿褲到處都有得賣。

    9. 保持愉悅的心情,笑對困難,這是將會是一次折騰而又充滿快樂回憶的旅程。

    帶不帶孩子出去旅遊,其實並不涉及到很嚴重的矛盾和衝突,只是生活理念的不同。只要帶孩子出去玩幾次,多發發好玩的照片給長輩看,或者選擇帶上父母一起出去。相信有了幾次成功經驗以後,身邊的長輩和朋友下次再聽到你說要帶孩子去歐洲,就不會有多餘的擔心,而是愉快地支援你們了。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 2 # 中原說教育

    孩子出遠門一般能夠增長見識,所以一般出遠門的確對孩子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但是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從時間和見識的綜合考慮下來看,我覺得孩子在18-19歲出遠門比較合適,這樣的孩子一般剛經歷國高考,在知識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對外界也有了一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通過出遠門的形式來擴充套件自己的學識及見識,更加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有助於完善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 3 # anhui皖秦

    孩子多大出遠門比較有意義,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如果孩子的獨立性強,十幾歲可以讓她和同學一起出門旅行,或者外出去學習。

    孩子的獨立性越強,她的判斷能力就越準,自己知道內心需要什麼,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培養孩子吃苦的精神,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

    父母不是她永遠的靠山,要讓她明白這一點,學會堅強的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4 # 紫色攝影大叔

    孩子多大出遠門比較有意義?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做好了各種出行準備,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因為帶孩子出遠門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大、更新鮮、更美好的世界。

    帶孩子出遠門的意義有多大,要看父母期待什麼。你是想讓孩子記住歷史及景點,還是把旅行當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讓孩子去體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狀態等等,讓孩子用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受。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出行要從小培養,不一定要景點名勝,只要沒去過,或者一條人工河,或者一個小山坡,或者大片田野,或者樹林,去景點孩子不小一定記住,但只要是新鮮的地方,去多了,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開闊孩子的視野思想。

    孩子小一點的時候就在省內玩,大一點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玩,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身體一定要好,不挑食,適應環境的能力強,要不然孩子一到外地不吃東西再生病就不好了。去過的地方能不能記得住,我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有些時候我們大人去過的地方還未必都能記住呢,只要在出遊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增長見識就行,經常出去走走真的很能鍛鍊孩子。

    3~4歲的孩子出遠門是比較合適的年齡,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對事物的感知已經形成,但需要家長在身旁做提示性的輔導,主要和生活中的事物聯絡起來。孩子5歲以後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要隨時創造外出旅行的機會,並在返回後養成寫筆記的習慣,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和學習結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所以,出一趟遠門,從出發到迴歸,讓孩子與生活貼近、迴歸自然,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好的父母能讓孩子在這一路上學到很多東西。

  • 5 # 行走在講臺

    這個首先要看自己孩子的獨立能力,如果這方面比較強,那就早些讓孩子出去見見世面: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當孩子有了知識的儲備,當然要鼓勵他出遠門去歷練一下,把純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世界是否如書中描繪的那樣,色彩斑斕。

  • 6 # 心與畫的世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句話真的非常有道理,從我的經歷以及我孩子的成長過程,我深深體會到這話的真諦。也覺得非常有道理。

    我個人認為,讓孩子增加見聞,不一定要去旅行,可以讓孩子多去圖書館博覽群書,自然孩子就知道很多的知識,因為很多書本上的東西也是來源於生活。多帶孩子逛逛書城,書店多看看中外名著,這也是認識世界的很好的方式。至於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可以多鼓勵孩子多跟同年齡的孩子或者比孩子大的孩子們一起玩,發生矛盾時,大人不要參與讓他自己解決,這樣最能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你也可以給孩子製造一些麻煩,讓孩子給建議,或者幫忙解決,甚至可以讓孩子自己解決。過後你們可以一起討論。

    如果時間和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孩子上小學後每年帶孩子出去旅行一次,我覺得還是挺好的,多看看,多聽聽,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換個環境生活,同時也能提起孩子的好奇心,學會思考,學習新的東西。增長見識。

  • 7 # 毋庸木又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孩子成長環境不同,能獨立自主的時間也不同,小孩出遠門,肯定3歲以後,至於具體多少歲,每個孩子要單獨分析。

  • 8 # 家有小呆呆

    個人以為,3歲以後的孩子出遠門才有意義,這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

    孩子的健康安全方面。

    3歲以下的孩子,身體的抵抗力還沒那麼強,而且,自身沒有安全意識。長途出行,舟車勞頓,孩子很容易疲勞,再加上飲食上的不便,孩子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偶有寒熱不勻,就會生病,這對於大人小孩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孩子的體驗方面。

    3歲以下的孩子,興趣點少,帶他們出遠門雖然也是一種體驗,但這種體驗效果不佳,不如就在家門附近,透過各種戶外活動,獲得最佳體驗效果。再者,3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記憶力,經歷過的種種,片刻就忘記了,只有靠大人的講述或影像照片來製造記憶。

    公眾影響方面。

    3歲以下的孩子,不明是非,不懂剋制,對於公眾影響還沒有概念,想哭就哭,想鬧就鬧,而且跟他講道理他也不懂得。出門在外,大都活動在公共場合,這對於公眾或有影響。之前就有多起報道,媽媽帶孩子外出,因孩子哭鬧而與乘客發生矛盾的事件。

    因為多種因素,我經常出門,所以孩子也跟著到過很多地方,對於帶孩子出門一事,我特別有感受。本來高高興高地出去遊玩,結果因為大人與小孩興趣點的不一致,或者小孩的吵鬧,最後掃興而歸。

    所以,孩子的眼光與世面不是出次遠門就能解決的問題,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在家也一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如果真的想帶孩子旅行,儘量選擇海邊等一些孩子喜歡的地方,不要選擇爬山等超出孩子體力的地方。

    世界那麼大,孩子那麼小,一切都還來得及,不用著急!

  • 9 # 燕子愛微笑

    你好。孩子13歲到15歲的孩子。一個人出去旅遊。我覺得很適合。因為他們己經懂得分辨善惡真假。而且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現在的小孩更加聰明。見識的事物多。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可以試一下。或者與同學一起旅遊。地點不用太遠。選省內。時間3天左右。短期旅行試試

  • 10 # 風淡風輕111

    孩子兩歲以後就可以出遠門了。平時我和孩子一起出去坐飛機或火車等,我會給她講流程、注意事項等。讓她知道這些,自己獨自面對時起碼有底氣。後來,我家大女兒(當時十二歲)就靠平時我們一起回家的經驗和我的電話遠端指揮,成功地獨自完成了在重慶這樣的大機場,領著兩歲弟弟和四歲妹妹,還有她奶奶(三人從未坐過飛機),平安地領到了雲南。當時我都覺得挺開心的,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哈哈,為此她爸特意獎勵她二十塊錢。

    來雲南後,我們也領著仨孩子就附近或遠一點(兩三小時車程)的地方玩。雖然她們可能會暈車,路上會鬧騰,但哪個孩子不喜歡到處玩呢?路上做好充分準備,帶足乾糧和水,紙等必需品,一路玩一路開車,全家人在一起是最美好開心的時光。所以我覺得父母應利用時間,創造機會出去玩。只要孩子自己能走能吃就可以帶了,當然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體健康狀況和路上安全。開開心心,平平安安最重要!你們覺得呢?發兩張孩子平時玩耍的照片,美好的童年也轉瞬即逝啊。

  • 11 # 家有豆豆

    三歲以後就可以,一般這時候就有了記憶力,孩子也慢慢懂事了,出去玩也會有意義一些。孩子越小,大腦對旅遊的記憶越容易不留痕跡。

    如果孩子太小的話容易在旅途中突然生病;自控力差,就容易長時間哭鬧不止,給本來愉快的旅程帶來了煩惱

  • 12 # 在風雨中微笑拒聊

    如果條件比較合適,我個人覺得孩子3歲半就開始給他(她)們獨自出行,比如獨自去(書店看書)~獨自購物~獨自學會 觀察~獨自面時問題……因為學會獨立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才能健康快樂~開心……

    先出行比較近點的,家長可以在遠方關注,這樣可以更瞭解孩子的優缺點,事後可以告訴孩子,慢慢的讓孩跟團出行,這樣孩子也能在出行中學習和成長……

  • 13 # 蔚卿

    我覺得想要有意義,第一個年齡是2週歲後,上幼兒園之前。這個時候已經會平穩走路,不用抱在手上了,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物,有利於融入後面的集體生活。時間不用太長,2、3天就行。反正長大了基本上記不住這段經歷。

    第二個年齡是幼兒園大班,小學前。旅遊時間可以適當長一點,地點可以去大草原,北京,海邊等與平時生活不同的地方,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算是一個兒童禮吧。上了小學,請假出去玩就困難了。小學6年中,有條件的可以參加夏令營之類的,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又寓教於樂。

    第三個年齡是小學畢業,初中之前。旅遊地點可以由小孩子自己選擇,並讓其訂製攻略,大人陪同。這是一個培養孩子獨立處理生活的關鍵年齡段。

  • 14 # 笨點點

    轉自網路:

    身邊有媽媽去年第一次帶著8個多月大的寶寶到某國旅遊,半夜寶寶突然發高燒,雙頰燒得發紅,還哭鬧不止。

    兩夫妻心急如焚地帶上用當地語言寫著“醫院”字樣的紙條,抱著寶寶就衝出賓館,大半夜在馬路上攔截計程車。

    好不容易上了一輛,滿臉鬍渣的司機卻沒有把他們送到醫院,而是把他們載到偏僻處,不僅搶光他們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還把他們趕下車。

    兩夫妻一邊安慰哭鬧不止的寶寶,一邊欲哭無淚地摸黑往前走……到第二天下午,才像乞丐般回到賓館。

    不僅寶寶沒看醫生,大人也被“嚇病”了,夫妻倆也開始發燒。“那次旅行就像噩夢……”差不多過了大半年,這位媽媽還心有餘悸。

    ▲4個忠告

    1、孩子越小,越容易在旅途中突然生病

    雖然每一位健康的寶寶,他們的免疫系統是完善的,但免疫力卻常常是不夠強的,所以孩子越小越經常生病。另外,細菌是有地域性的,不同的地域,細菌群落不同。孩子在成長的環境中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喝水……都會與細菌接觸。孩子們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很健康,那是因為孩子在這樣的細菌環境中身體的免疫力跟細菌取得了平衡。

    當孩子旅行時,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了不一樣的細菌,孩子便容易生病。再加上車站和旅途中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一下子接觸的病毒和細菌也很多,所以一下子生病就不足為奇了。

    2、孩子越小,自控力越差,越容易在旅途中哭鬧不止

    孩子越小,前額葉沒發育成熟,孩子表現出來的言行和情緒常常是他們內心的直接寫照,想笑便張嘴就笑,想哭便張嘴就哭,毫不保留。

    除此之外,孩子越小,越喜歡且需要規律的生活節奏,吃飯需要定時定點,睡覺也不能錯過時間,否則就容易鬧彆扭和耍脾氣,再加上自控力差,就容易長時間哭鬧不止,給本來愉快的旅程帶來了煩惱。

    3、孩子越小,越喜歡一而再地回到熟悉的地方探索

    孩子越小,越需要從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就像寶寶們喜歡重複性地扔玩具,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甚至不厭其煩地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正如義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說,孩子需要從事重複的工作,獲得一種自我感覺、自我控制感,以及對環境的掌控感。

    在旅行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重複到熟悉的地方遊玩,他們更容易很快地投入和探索,相比之下,孩子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容易感到壓力,不容易放開自我,常常錯失了對環境探索的寶貴機會。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也說,重複和熟悉的地方對大人很無聊,但孩子卻能每一次都看到不同的風景,得到不同的收穫。

    4、孩子越小,大腦對旅遊的記憶越容易不留痕跡

    作為成年人,我們常常不記得4,5歲前發生過的事情,即使記得也只是零星的細節。為什麼?那是因為孩子大腦的自傳體記憶需要在4歲左右才開始發展。所以,我們作為父母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當我們帶年幼的小朋友去了一些好玩的地方,孩子卻是不記得的;有些小朋友能在遊玩完之後記得,過了一段時間便不記得,有時候記得卻是張冠李戴的。所以父母們如果想讓2,3歲的孩子長大後還記得曾經去了哪裡常常是枉然。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帶孩子出外玩,孩子記沒記住不是目的,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不同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父母,對旅遊的意義和看法是不同的

    有些家庭考慮的是旅途的愉悅和放鬆的感受,如果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孩子越年幼,便越有可能會破壞了旅途的愉悅感受,難以達到透過旅行放鬆的目的。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說過,前年她帶2歲多的女兒長途旅行的經歷。這位媽媽平時工作很忙,好不容易以為帶上寶寶玩幾天,順便也讓自己休息一下,沒想到結果反而比上班還忙還累。為什麼?因為她的女兒一上了飛機就開始哭鬧,本來準備好的繪本也沒翻過,因為夫妻倆要想辦法哄孩子,唱歌、講故事,甚至是讓寶寶玩手機……沒想到寶寶還是哭,一直哭到下飛機。本以為下了飛機就好了,第二天,寶寶卻開始拉肚子,本來計劃大吃當地特色餐也泡了湯,只能窩在賓館裡讓寶寶吃稀飯,大人陪伴吃著毫無特色的西餐。除此之外,晚上還睡不好,因為寶寶鬧肚子不舒服,晚上總嚷嚷……旅行可以說成了自找的“虐”。

    不過,有些家庭帶寶寶出遊,他們重視的是“陪伴”和“在一起”,當實現了這個意義,孩子生病、哭鬧或記不記得也成了小事。美國有一位幼兒“揹包客”名叫菩提,才出生5天,便開始跟隨徒步旅行的父母出遊,才2歲就已經徒步了500公里。父母覺得,寶寶跟隨他們經歷了許多不同的風景,相信孩子長大會無所畏懼。

    結論:到底孩子幾歲後才適合長途旅行?

    實在是不能一概而論,而只能說,對不同的父母來說,哪種方式更方便他們而已。除此之外,對小朋友來說,寶寶越小,他們頭頂的天空、腳下土地便是旅行;當孩子長大,才需要更廣闊的天空和土地,才能滿足他們對世界的探索。這個界限是什麼呢?在旅行的大部分時間裡,孩子到底是快樂自由地探索,還是緊張地窩在爸媽懷裡或在嬰兒椅裡哭鬧呢?相信大家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所以,旅行能給大人、大孩子帶來快樂,而對小小娃來說,父母的懷抱和熟悉的環境,或許更容易帶來快樂!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15 # 幸福的麥兜多

    孩子六七歲時出遠門比較合適。首先,孩子這時剛剛入小學,學業沒有那麼重,而且這個年齡對外邊的世界充滿的好奇感,加上課堂上老師會給他們講許多外邊世界有趣的事情;其次,這時孩子的適應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假如你從北方到南方玩的話,南北氣候和飲食都有很大的差異,孩子大些適應能力就強些。最後,六七歲的孩子記憶力是很強的,再加上在學校已經有一些文字基礎了,在旅途中可以讓孩子把自己所見所聞用文字記錄下來,這對他的寫作也有一定的提高。

    小孩子一定要帶他們出去旅遊,這也是給他們長眼界,看看外邊的世界有多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家的寶貝兒就是在七歲剛剛上一年級時帶他去上海旅行的,那是他第一次遠行旅途,當時也很擔心,從東北去上海他能否適應那邊的氣候和飲食。但沒有想到孩子的適應能力遠遠超出咱們大人的想象。而且我家寶貝兒還用日記的方式把旅途的風光美景記錄了下來。

  • 16 # 小小思維家

    孩子多大比較合適呢?

    1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合遠遊,因為他們還不會走路,父母抱著他們長途跋涉可不容易。1-3歲的寶寶可選近地旅遊,家長選擇的旅遊地點,最好是乘車4小時以內能到。3-6歲的寶寶可以遠遊了,不過,不宜長時間坐車。

    只要是家長有精力,小孩子身體健康,體質很好,不管是長途旅行還是短途旅行,以安全為前提的旅行,對大家來說並沒有壞處,自然也是好處多多。

    1.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的目的地,購買地圖或者在網上搜索地圖,讓孩子看到我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哪裡。可以順便增加孩子對地理知識的瞭解。

    2.旅途中,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孩子承擔一部分的行李。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3.在旅途中,可以讓孩子融入當地的生活,引導學會觀察。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風情也不盡相同,適當的引導也許就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從而去學習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見識。

    4.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家長應該適當的進行引導和培養。帶上一本空白的塗鴉本,讓孩子寫寫畫畫,會增加他的動手能力,也能更加的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

    5.旅行歸來後,和孩子一起創作。無論是旅途中收集的石頭或者是各種的樹葉還是說孩子想要自己動手畫出他這次旅途中喜歡的風景,這樣的創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他的觀察能力。

  • 17 # 大晨小樂

    孩子多大出遠門合適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孩子的身體素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一種良好教育方式。

    近幾年關於早早帶孩子看世界的觀點層出不窮,我認為:不可盲從。從自身家庭出發,決定究竟1歲開始,還是4歲甚至7歲。

    首先,父母的態度是至關重要

    從教育來講,旅遊能開發孩子大腦,認知新的世界,帶來的益處對她日後影響深遠。孩子適應能力很強,父母態度開放,當然越早開始越好。

    1、應對孩子所有不適的思想準備

    孩子越小,旅途中的哭鬧、不適情況越容易發生,父母一定要情緒穩定處理各種狀況。

    大寶2歲時我帶她參加公司旅遊,旅途中遇到的一位媽媽至今讓我印象深刻。那位媽媽帶3歲姐姐和1歲弟弟出門,爸爸同行。火車夜程時間長,弟弟想睡哭鬧不止,但是,那位媽媽全程沒有焦躁,一直情緒穩定直至哄睡小寶,大概有3個小時之久。

    父母既然決定帶孩子看世界,收穫的同時必定需要付出。情緒良好地應對一切是首要的。

    2、家庭成員的支援

    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二胎家庭,出門必須獲得家庭其他成員的支援,無論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會帶來無限幫助。

    上面遇到的那對父母,同行的爸爸也非常贊。在媽媽哄弟弟的同時,爸爸一直安慰和照顧大寶,不斷詢問媽媽是否可以接替,是否需要幫助。旅行路上,體力抱娃自然不會少。

    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一起努力解決,而不會出現責怪和質疑,這對家庭旅遊來說,至關重要。

    3、家庭經濟條件

    帶孩子出門旅遊,尤其孩子小的時候“窮遊”不大適合,有一定經濟條件支撐,舒適出行。

    即使回趟老家,也可以作為旅行目的地,一樣帶孩子感受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人文。

    其次,孩子的身體素質

    孩子從小注重鍛鍊獨立能力,身體不易生病,那就減少很多後顧之憂。否則,旅途可能無法完成,只能半路折返。

    再次,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

    決定開啟旅行大門之後,為了一個圓滿的行程,父母必須心細如髮,做好全面的準備。

    1、物品準備

    根據交通方式,準備適合打發時間的物品:零食、玩具、繪本、貼紙、畫畫、頭枕等。

    出行必帶的換洗衣物、水壺、奶粉、紙尿褲、藥品、洗漱用品、出行工具等。

    孩子越小,準備的物品越多,但有過幾次經驗就再也不怕了!

    2、做好旅遊攻略

    帶孩子出行,仔細研究攻略,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遇到意外尋求幫助的方式提前瞭解。你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

    3、提前鍛鍊孩子身體

    從小注重孩子的身體鍛鍊,早晨或者週末帶孩子跑步、爬山、徒步等等,一個好的身體是所有旅途的開始。

    總之,究竟孩子多大適合出遠門,你的孩子你做主,切勿盲從。

  • 18 # 琬淑沐妃

    孩子有記憶開始,出門比較有意義。這個時候的孩子,在出門在外,一來帶著出門會省事許多,二來因為開始有了記憶,學習能力增強,對看到的東西和見過的風景,會更長的儲存在腦袋裡,美好的東西和見識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 19 # 平凡百姓的平凡生活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朋友,她家的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幾乎每年他們一家四口都要去好多地方,活的非常灑脫,她的大姑娘就是10歲,老二6歲,可是兩孩子的性格非常好,所以我覺得孩子只要5歲左右就可以帶孩子出去。5歲左右孩子就有了記憶

    記得我孩子5歲的時候,他的爸爸帶他出去玩,孩子現在已經15,可是孩子還清楚記得那個時候發生的所以事情,領著孩子出去玩,不僅可以培養父母與孩子的感情,還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

    同事的孩子現在性格特別好,而且一些重要場合禮貌不怯場,我覺得和父母的培養有關,我也非常羨慕同事培養孩子的方法,現在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多帶孩子出去玩,所以說,出去不一定要去多遠的地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近,而且又有意義的地方

  • 20 # 產業經濟研究

    其實年齡小的時候,更多的是讓孩子和孩子之間相處,學會基本的生活和逃生技巧。就是要活下來是最重要的,對於出門可以有兩個理解一是旅遊這就是玩耍,真的談不上認識世界,還會對孩子認為長大了就是玩玩樂樂,對一些比較富裕的孩子根本沒有好處。另外一種是一種有一定目的性的鍛鍊,可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和興趣度,這有益於孩子的志向的建立,樹立良好的志向才能有好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的前任一直撩他,我該怎麼對付這種綠茶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