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
2 # 築愛心理
對精神分裂症的知識瞭解得越多,越有利於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照料與相處。對朋友或同事亦是如此。建議多讀相關書籍或找專業人士諮詢。
-
3 # 北方的木棉
怎樣看待身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說個疑似病例。
之前,公司裡有一位保潔大姐,平時見面打個招呼,安排工作什麼的,她也很積極,表現良好。
但是,有幾次在工作中,她和其他保潔產生了一些衝突,跑來跟我訴苦。頭兩次,我覺得她有點象那種嘴上說得好聽,把自己誇得勞苦功高,但實際上幹活卻有點投機取巧的人。
第三次上開始,我發現這個人說話,有點不著調兒的感覺。而且,另外幾名保潔,陸續來找我,要求把她開除,說沒辦法和她一起共事。
其中一位大姐,偷偷對我說,趕緊把她開了吧,她有精神病,別回頭鬧出點什麼事來,你就有責任了。
然後告訴我,說她是因為老公出軌,才得的病,不能受刺激。
我又觀察一段時間,覺得她沒有其他人說得那麼嚴重,而且也不排除,其他人因為她的情況聯合排擠她的可能。
我不喜歡做的事之一,就是打破別人飯碗,50來歲的大姐,出來幹保潔,雖說各種情況都有,但是大多數,還是因為家裡不夠寬裕,自己又沒什麼文化,年紀又大,除了保潔也沒什麼工作可幹。
所以,最後我和幾個人都談了話,安撫加敲打,把事情壓了下去。沒多久就離開,也不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人們對身邊可能有患有精神病的人,真的是懷有偏見,他們會擔心自己受到傷害。
前陣子,我看了一部老電影《癲佬正傳》,年輕時的梁朝偉、周潤發等人,演繹了幾個精神病患者。電影中最大的悲劇,是老戲骨秦沛扮演的,一個得了精神病康復者,因為受到刺激而復發,暴力殺人最後自己也慘死的人。本來已經康復了,如果不是人們的偏見和刺激,他其實比普通人更加謹小慎微。
精神病人,可能更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能得到較好的照顧,不被人歧視,不被人們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應該大多數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吧。
社會發展地太快,但是我們的很多認知,卻沒有同步發展。就我自己而言,雖然理智告訴我,精神病患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但是,對於身邊這樣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躲避和遠離。
如果必須要和他們相處,感覺最好還是把他們當作正常人來對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來自同伴的溫暖。
就象前面幾位專業心理醫生所言,用愛心去包容善待他們。
用一個小故事結束我的回答:
精神病院裡,有一位患者,打著傘蹲在地上,不吃不喝不動,已經好幾個小時,大家怎麼勸,他都不肯動。
後來,一位醫生,也學著他的樣子,打著傘蹲在他身旁,不說話也不動彈。
這位患者先忍不住了,他問醫生:你在幹什麼?
醫生反問他:你在幹什麼呢?
他說:我是一個蘑菇。
醫生:哦,其實我也是一個蘑菇。
他們倆就繼續蹲著當蘑菇。過了一會兒,醫生站起來,走動一下,舒展身體。
患者問:你不是蘑菇嗎?怎麼跑來跑去呢?
醫生答:誰說蘑菇不能動啊?
然後醫生又拿起麵包吃,拿水喝。
患者問:蘑菇還要喝水吃麵包嗎?
醫生說:誰說蘑菇不能呢?
患者點點頭,開心地站起來,和醫生一起活動,喝水吃麵包。
-
4 # 下限月
我知道治療雙相,抑鬱,躁狂症,控制情緒的方法了,我已經堅持了1個月,只有4天出現了情緒變化,如果是平時,月底月頭,情緒都會不好,只有月中幾天,情緒會高漲,但是我這個月情緒波動只有4天,我每天都記筆記,我想快快告訴你,方法,就是每天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進行運動鍛鍊,我的方法是連續跑30分鐘加連續走30分鐘,這4次情緒不穩,是這樣的,第一次是下午跑的,第二天,情緒不穩,也就是說,非要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效果不錯,其他時間,效果不好,這個,應該適用於大家,這個時間必須固定的,第二次,是連續跑了42分鐘加18分鐘持續走,共1小時,脾氣爆發,亂想,第三次是持續跑50分鐘加持續走10分鐘,共1小時,脾氣爆發,哭泣,亂想,所以這個時間,對於我必須是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共1小時,效果才好,不然過尤之不及,過頭了,就起反作用,但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統一而論,需要大家自己實驗,第四次是因為看電視,睡眠時間比平時晚了好多,第二天輕度不耐煩,其他時間非常平穩,有外因干擾,情緒也平穩,非常好,總結,運動的時間,必須是晚上晚餐後從7點到8點,但是強度,需要自己試,每個人不一樣,像我媽,就不能像我這樣持續跑30分鐘加持續走30分鐘,她這樣做了,就過了,情緒反而暴躁,可能她是老人,身體狀態和我不一樣吧,要自己試,還有一些病友,因為吃藥,體重太大,可能就不能跑,怕膝蓋受傷,其他的運動我不知道效果,我沒試過, 要天天堅持,真的效果不錯,運動對於調節情緒,效果真的不錯
-
5 # 山腳下的向日葵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不觸碰他們的軟肋和敏感的神經。多關心照顧他們,經常和他們說說話,聊聊天,引導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世界,多與外界社會接觸
-
6 # 小敬知
我姨媽家樓下的那個男孩就有精神病,他的病情有幻聽,家裡是開小倉買的,發病的時候老打他媽媽,把家裡的玻璃門都砸壞了,周圍的鄰居都不敢上他家買東西,生易就不好過了。這個男孩老上我姨媽家找事,說我姨媽家天天挪椅子,那聲音煩得他心煩。我姨不怕他,告訴他沒人挪椅子,還給他介紹了一個精神科醫生,讓他好好去看病。姨媽是樓長,天天站崗管理疫情。前些天,聽姨媽說樓下的那個男孩當了志願者,每天站崗,看進出人員掃碼測體溫,乾得很好!每天上班八小時,每月工資一千多,非常正常,態度也好。精神病人如果按時吃藥,及時就醫,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
7 # 王李
身邊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件很倒黴的事,因為這人是不可控的,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犯病,會爆發,被傷害的機率太大,有條件儘快搬離,沒有條件也要儘量避免和這個人相遇,相遇也千萬別跟他發生衝突,趕緊客氣地離開,得罪不得,省得他犯病。
-
8 # 精神知多少
感謝邀請,因為自己是精神科醫生,接觸的精神疾病患者較多,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這是臨床中就診率最高的疾病,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也和大家一樣,很不理解病人日常行為,但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我開始對精神障礙病人有了更多的認識。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這個疾病很多人聽說過,但真正能夠接觸或者瞭解這個疾病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聽別人講述這個病如何恐怖,如何危險等等;但患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怪異行為,大家根本不知道原因,甚至很多人還帶有嘲笑和歧視;其實這都是精神科知識沒有廣泛普及造成的,公眾對這類疾病好似驚弓之鳥,談之色變;同樣是精神分裂症,在國內和國外大眾心理的接受程度完全不一樣,而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重視程度也有著極大的差別;
精神分裂症是嚴重的精神障礙疾病之一,病人存在感知覺、思維形式及內容方面的改變,由於精神症狀的影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互不協調,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尤其是患病多年未系統治療的病人,有嚴重的社會功能衰退,精神分裂症也是致殘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不但起病原因複雜,發病後的症狀也比較頑固,臨床表現多樣,即使透過治療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控制精神症狀;很多病人可能長期帶症狀生活,但精神分裂症如果不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會是症狀明顯加重,嚴重的患者受症狀支配極易出現衝動、紊亂、自傷等行為;嚴重影響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周圍人的安全。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精神分裂症患上精神分裂症的確很不幸,但我們透過積極的治療很多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是可以得到控制或者緩解的,比如幻覺症狀,有些病人在來院之前整天自言自語,言語內容雜亂,別人無法聽清;還有些病人因為受到幻聽的支配出現怪異的行為,這些表現很多病人自己也無法控制,但是透過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或者物理治療,這些症狀往往緩解最明顯;
精神分裂症比較難於治療的是陰性症狀,比如很多病人發病後出現言語少,不與人交流,行為孤僻,生活懶散,與家人缺乏親密感等等;還有思維內容的貧乏,意志缺乏等,這些症狀在精神分裂症中也比較普遍,但想要緩解卻很困難。
對於精神分裂症要有正確的認識,家屬也好,患者也好,除了多瞭解精神分裂症的知識以外,還應該對疾病有合理的預期;我們要知道那些症狀恢復較好,那些症狀需要看看適應,從而有針對性的觀察病人,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
怎麼和病人相處很多病人透過對症治療之後都會歸於家庭,可能需要家人的照顧來進行康復,作為醫生我給大家一些建議;首先監督病人服藥是最基本的工作,在出院的時候醫生都會把比較適合患者的服藥計劃告訴家人,家屬應該嚴格按照病人在醫院的作息時間及服藥時間,並且仔細觀察病人的服藥情況,避免出現漏服或者藏要行為;其次瞭解患者的具體症狀表現,也可以和經治醫生溝通掌握病人發病時的突出表現,回家之後著重觀察,如有發現波動及時送回醫院;很多家人心疼患者,儘可能讓病人在家接受治療,其實如果病人有症狀波動,越早回醫院就診越好,既能控制病情進一步加重,又能避免增加治療難度;多瞭解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康復宣傳教育,在社群或者當地精防部門留下病人的詳細資料,方便醫療服務機構掌握病人的患病情況,患者能夠及時享受國家的政策待遇。
-
9 # 繼續飛翔
說到精神分裂症,人人都會想到,這個人可能就是神經病吧,但是呢,他沒有考慮到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想法,或者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精神分裂症,顧名思義就是精神受到打擊,或者在出生的時候受遺傳或者是受到傳外影響,家庭,婚姻,等等種種因素造成了一個人的精神上出了問題。
既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這個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關心她,愛護她,去理解他,讓她感受到溫暖感受的歡樂,只有這樣心靈上的創傷才會慢慢恢復,精神上也會慢慢清醒。
事實上,上天並不公平,有的人天生生下來就是殘疾或者精神上有問題,身體上的不健全等等,但是他們依然快樂的生活著,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去自暴自棄,整天埋怨那埋怨這的,要學會滿足哦、學會自豪,更要學會奉獻和愛護,理解。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個人難免會碰到種種心裡難題和心理困惑,如戀愛問題、婚姻問題、自卑問題,人際關係等等,而如果有了這些問題最好還是找一位心理專家諮詢一下,或者去醫院治療一下而不至於陷入心理困惑之中不能自拔,從而形成了精神上的問題。
雖然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並不容易,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無所不在,但是總要去克服,要面對現實。人生一路走來確實不容易,從小時候上學,長大了還要找工作,要結婚還要生孩子,還要供孩子上學,贍養老人,還要關心自己的養老問題等等。
可是我們每一個遇到的問題也都是我們快樂生活的因素,生活中也參雜著許多許多快樂的事情和歡樂的場景。上學讓我們有了知識,孩子給了我們歡樂,父母養育了我們,工作讓我們有了收入,愛人讓我們有了家庭。
所以說我們要學會滿足,享受快樂。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更要關心別人,去理解別人,讓世界充滿愛,人生才會美滿。
-
10 # 王藝華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精神類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未來社會的人們都會普遍存在各種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精神類疾病會像感冒一樣普通。精神分裂症只是眾多疾病的一種。歷史上,有很多名人藝術家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天賦異稟,個性鮮明,極具創造力。雖然身患疾病,依然勤奮工作,堅持創作,最後取得巨大成就,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現在社會存在對精神類疾病患者的歧視。尤其是精神分裂症,認為這是最嚴重的精神病。就像經常有人說某人是瘋子,大家離瘋子遠點,瘋子咬人,瘋子殺人不犯法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語。從古至今,人類對不知道,不瞭解,不熟悉的事物都是懼怕的。對精神病的恐懼延伸到對精神病人的恐懼與歧視。
精神類疾病患者都曾遭遇過重大心理創傷。他們都是被傷害過的不幸的可憐人。他們的故事裡都有著類似的情節,不幸的童年,不完整的家庭,被欺騙,背叛,侵犯,侮辱等等,記憶裡充斥著不堪回首的暴力與虐待。
對待精神類疾病,我們應該學習相關知識,調整心態,端正態度。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對待精神類疾病患者。歧視只會雪上加霜。歧視會讓患者不敢坦承,會讓疾病越來越嚴重。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陪伴和關懷。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需要時間,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需要更多的時間,也許是終生。大多數患者都是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相處的,除非是有傷害他人傾向的患者。雖然他們的某些言行舉止與平常人不一樣,但是我們應該理解,諒解,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們。
回覆列表
如何對待身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是大眾熱議的話題。有的人視他們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有的人為他們奔走吶喊,呼籲大家以包容博愛之心善待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會大眾無法迴避的一個獨特的困難群體,作者從事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工作30年,每天要與這些患者打交道,這裡與問主分享我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的看法。
1、他們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由生物遺傳與環境刺激疊加等多因素引發的一種重性精神障礙,突出表現為感知覺與思維異常、情緒情感不協調、意志行為異常。依據目前的醫學水平,尚無根治的辦法,大多數患者會轉變成慢性發展狀態,甚至需要終生帶病生活。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渴望,也向往像常人那樣過上美好生活,只是他們在人生髮展的程序中遇到了障礙,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某個發展階段沒能順利完成自己的發展任務,以致無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適應社會對個體提出的新要求,個人的主觀期望與外在條件產生了巨大的剪刀差,最終使他們失去了客觀認識自我和外界環境的能力,陷進虛幻的世界無法自撥,成為精神分裂症群體中的一員。
2、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和故意去傷害身邊的人根據多位精神病專家的看法和相關統計資料,精神分裂者患者的肇事肇禍率並不比正常群體高多少,甚至還要低一些,相關專家關於這個問題的很多報道可以在網上檢索到。過去由於社會大眾對此瞭解太少,偏見過多,加上媒體的誤導和炒作,給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打上了深刻的汙名標籤,使公眾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產生了過多的焦慮和恐懼。
特別是精神病患者出事以後,受到了過度關注和一些不恰當的渲染,強化了社會公眾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的錯誤認知,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受到了巨大影響,一旦患病就很難重新融入社會生活。
絕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要堅持服藥,定期接受心理輔導,危害社會的風險是很小的。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礙的管理力度和康復經費投入,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隨訪和干預,將很多肇事肇禍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因為社會已經高度重視,對他們肇事肇禍的預見性要比其他人群高很多。目前風險預防的重點是那些未接受規範治療和監測的精神病患者,有少數患者受病理性思維的支配,有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傷人毀物行為。
3、他們更渴望社會接納和溫暖關懷如果我們認真回溯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的成長曆程,可以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本性上是善良的,是積極向上的。他們也曾奮發圖強,但是限於神經系統遺傳缺陷、家庭成長環境欠佳等諸多因素,使他們在社會化的程序中成為失意者,進而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失衡,由於未能及時調整過來,最終引發了行為失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本質上並不是壞人。那些自甘平庸,喜歡遊手好閒的人,很少有得精神分裂症的。臨床工作30年,沒有遇到過江湖飄蕩的小阿哥、小太妹因精神分裂症來就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心理安全感較高,個性敏感多疑,過分在意別人的議論和評價,自卑感較強,所以比常人更需要社會的支援和包容,他們也想找到合適的工作,追求自己的美好愛情,與我們一起分享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
工作這麼多年,經常遇到精神分裂症老患者訴說感恩之情,他們正常維持小劑量用藥,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真的讓我為之深深感動。所以,除了嚴重退縮的精神殘障者外,大多數精神分裂症對於你的關心、愛護和支援,他們還是能夠在心裡記得你曾經送上的溫暖的。
答案小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很不容易,他們渴望包括你我在內的社會大眾的包容和關心。如果你有能力,請伸出你力所能及的雙手,為他們送上點滴溫暖更好,如果你不能給他們以幫助,也請你不要歧視他們,請用平常心對待即可。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患者,出於自我保護,你有理由保持一份警惕,我還是請你對他們保持一份善意,更不要去傷害他們,他們也有嚮往美好生活的權利。善待他們,也是造福自身。"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如果人人都能送出一點溫暖和善意,則善莫大焉!